竹子在昆明植物园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3.53 KB
- 文档页数:2
昆明植物所完成六种木本竹子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竹亚科( Bambusoideae )隶属于禾本科( Poaceae ),全世界共分布有一千余种。
木本竹子因种类数目多,形态性状复杂多变及多年生一次性开花等原因而成为系统发育学研究难点。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兴起,系统发育基因组学为解决这类困难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带来了曙光。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组对木本竹子的研究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最近,该研究组选取 1 种热带竹子和 5 种温带竹子,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Illumina 测定了这些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
通过与已知的 2 种竹子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竹亚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非常保守,具有良好的共线性和较低的分子进化速率,并证实了通过改良高盐低pH 法直接分离叶绿体DNA 并测序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 胪■aomtaw■ AM 1 HP A M hHM>< IjTFffBjb■ HUi«C0HFpi Vw*IAW■ "** i#W ' ■ HPQ "En^w p! uffli'irn '3&.1 fl4MBRV 4-MF■ b "i**tM"MrtfWi ^vali^gi 1* ■nlvHhM■*■■*■ Makf.基于24种禾本科植物叶绿体基因全序列,该研究组还构建了禾 本科的系统发育树。
在BEP 分支中,竹亚科和早熟禾亚科(Pooideae ) 的姐妹群关系得到了强烈的支持。
首次从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的角度证 实了近期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在竹亚科分支中热带分支和温带分 支也分别为两个很好的单系。
此外,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比,温带分 支内部的系统学关系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为探讨序列数据量的大小对系统关系的影响,研究组分别利用了 四组数据分别构建系统树。
分析表明,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的系 统发育分析结果较为理想。
昆明筇竹寺植被生态学研究的进展和趋势1. 引言昆明筇竹寺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该寺庙周围的植被生态系统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昆明筇竹寺的植被生态学研究进展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了解昆明筇竹寺周围植被的种类、分布、数量、物种多样性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保护和管理该地区的植被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方法3.1 野外调查:在昆明筇竹寺周围设立样地,使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植被调查。
记录每个样地内的植物种类、数量、高度、胸径等信息。
3.2 数据分析:利用植被调查数据,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如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样地之间的植被差异。
3.3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通过测量土壤质量、水分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评估昆明筇竹寺周围植被生态系统的功能。
4. 研究发现4.1 植物物种组成:经过野外调查,发现昆明筇竹寺周围主要分布有松树、柏树、竹子、杜鹃花等多种植物。
其中,竹子是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4.2 物种多样性:根据植被调查数据计算得出,昆明筇竹寺周围的物种丰富度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也表明物种多样性较为均衡。
4.3 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发现昆明筇竹寺周围的植被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能够减缓土壤侵蚀和水源流失。
此外,植被还能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5. 结论基于对昆明筇竹寺植被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5.1 昆明筇竹寺周围的植被类型丰富,以竹子为主要植被类型。
5.2 昆明筇竹寺周围的植被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较高,具有较好的生态平衡。
5.3 昆明筇竹寺周围的植被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空气净化功能。
综上所述,昆明筇竹寺周围的植被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和管理该地区的植被生态系统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竹在园林空间中的应用探析摘要:针对竹子在当前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和意义,从竹的文化理念和创作境界进行了引入分析,阐述了竹作为传统造景的重要构成要素所营造出的景观效果。
并就实际绿化造景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竹;?@林;景观;应用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20203021 竹在园林造景中的发展现状和意义竹子是我国传统园林中一类特殊而重要的观赏植物,竹的应用和栽培历史非常悠久。
先秦以前,关于竹林的记载已经很多了。
纵观历史,有关竹林造景的记载文献中多有出现,如秦时期“上林苑”《拾遗记》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北宋时期的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所评述的私家园林里,多数体现了竹子景观,并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的说法。
古代造园技术水平最高的明清时期,有关造园技术理论书籍如《群芳谱》、《山斋清闲供笺》、《园冶》、《长物志》等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
正因为这些优秀的著作和文献,竹子在园林中的造景理论和技术在中国得以流传、继承、发扬、光大。
我国现存的许多古典园林中,讲叙了竹与水体、山石、建筑、道路以及其它植物搭配造景,竹景也是南方园林意境蕴含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好的实例比如:苏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拙政园的“海棠春坞”,沧浪亭的“翠玲珑”和“倚玉轩”,以及以竹为主要景观的扬州个园等。
这些独具特色的古典传统园林竹林景观,对中国乃至世界园林风格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1.1 发展现状我国竹文化发展渊源流传,是世界上竹类资源分布最广、竹林面积最大、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对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最早的国家。
伴随着我国不断发展,竹木不断被赋予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古代的文学典籍和诗词文学中,可以明显看出古人对竹的喜爱和钟情,竹木在那时已成了文人情怀和品质的象征。
最能代表文人精神品质的植物中,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岁寒三友”则指松、竹、梅。
浅析竹类在园林中的应用【摘要】在古代,竹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的象征。
在现代,竹也可供人们观赏以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本文阐述了竹类在园林中的作用以及其造园手法等。
【关键词】竹类;造园手法;设计;作用1.纵观古今竹类在园林应用中的作用1.1 统一空间统一空间就是将环境中所有不同的成分从视觉上联系起来,比如公园绿化,人行步道的街景等,使公共开放空间中的风景协调统一,起到美化作用。
以竹为主,创造竹林景观,以形态奇特、色彩艳丽的竹子,以面植或线植、带状的列植栽于重要位置,构成独立的竹景,形成美丽的景观。
如蜀南竹海,除了满山遍野的楠竹外,还有乌竹,鸡爪竹,观音竹,凤尾竹、罗汉竹及人面竹等,峰峰是竹,岭岭皆翠。
1.2 强调空间的作用1.2.1 成为景点和观赏中心竹类品种多种多样,如佛肚竹,金丝竹,湘妃竹等,有的形状奇特,有的茎干或色彩特别引人注目,将这些植物置于空间的视觉焦点处,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景观和观赏处的中心点。
比如寺庙园中的佛肚竹,其竿下部略肿胀,呈瓶状像佛的肚子,奇异可观。
1.2.2 识别作用由于竹类特殊的大小、形态、色彩或排列与其他树种有所不同,能发挥强调的作用,即指出或“认识”一个空间或环境中某景物的重要性或位置,能使空间更加显而易见,更容易被认识和辨别。
如方塔公园中的赏竹亭。
1.3分隔空间竹类以大量浓密的的叶片、有高度感的枝干屏蔽了两旁的景物,为主要的景物提供开阔的、无阻的视野,从而达到将观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景物上的目的。
将竹类以绿篱形式表现,可将景区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空间,并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的竹类,将绿地布局分隔成各种欣赏或者功效区域。
2.竹类的配置方式2.1群植(面植)群植是株数较多的一种栽植方式,所表现的主要为群体美,常在有足够距离的开朗场地上,如大面积草地旁、水中的小岛上、宽广水面的水滨、小山的山坡、土丘、建筑物后方及园林中较大的一隅,大面积栽植成林,突出了群体美,营造出绿竹成荫,万竿参天的景观后果。
35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1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更为关注生活环境的建设以及精神生活的构建。
在这种情况下,园林绿化成为了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放松的一个重要场所。
在园林绿化中,竹类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植物,不仅因其所具有的刚正不阿精神而受到我国人们的喜爱,而且也具有着很多种竹类类型可供我们选择,具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意义。
2 竹类植物在现今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2.1 提高生态效益随着我国现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业、生活以及工业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对于人们的居住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而在人们对于居住条件要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就使得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成为了城市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一项问题。
对于竹类植物来说,其由于叶子面积较大,以及其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在对空气起到净化效果的同时对空气中所存在的有毒气体以及粉尘等进行吸取,并以此对城市人民健康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同时,其还具有着降低噪音的作用,能够较好的调节居民生活环境。
除此之外,竹类植物也由于所具有的发达的根系而具有着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以及防风能力。
2.2 强化精神水平竹类植物在我国自古以来就具有着不畏霜雪、坚强不屈的品质,同我国所特有的审美趣味以及伦理道德具有着非常强的一致性,具有着积极的精神意义。
而通过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栽植,则能够使来往的行人能够更好的对竹类植物所具有的高尚精神进行近距离的感受,并以此得到净化品格以及心灵的效果。
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人们在受到工作、生活压力的同时往往会产生疲惫以及烦躁的心理,通过在业余时间对竹类植物的观赏,则能够在安静、和谐的气氛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舒缓。
2.3 柔滑建筑线条在园林绿化中,不同程度的会存在一定的建筑物。
而对建筑物来说,其毕竟属于现代化建筑、线条过于锐气,对于园林自然、古朴的效果难免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为了能够使这种感觉得到降低,我们则可以选择高度较低、枝茎较大的竹类植物,以此在园林中有效的起到软化建筑物线条的作用,使人们更能够感受到园林的自然特征。
竹子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竹子是园林中一类特殊的观赏植物,中华民族对竹子的欣赏情有独钟,赏竹的历史可溯至两千多年前,在赏竹过程中常常心系情怀,将竹子的特殊性人格化。
竹子婀娜多姿,妩媚秀丽,给人以美的感受。
竹子坚忍挺拔,经冬不凋,亦显示了高风亮节。
自古以来,竹子就用来美化庭院,点缀风景。
因此,竹子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本文针对竹子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竹子;园林绿化;应用分析竹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方面的作用,指竹子和其他园林植物一起构成的空间具有净化空气、消除污染、吸滞粉尘、减小噪音、降灭细菌、调节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遮荫降温等功能。
二是艺术方面的作用,竹子四季常青,被赋予具有君子的气节、坚贞、淡泊、虚心等种种内涵特质,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和菊又是画家喜爱描绘的对象。
但是,要作为在园林当中应用的观赏竹,还必须以奇、美取胜。
1.竹子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根据各种竹子的秆形、色彩等方面的不同,它们在园林绿化有不同的用途,如用竹子造成主景(竹林、竹径、竹篱等形式)、配景(配景树、点缀或隐蔽树等形式)、制作盆景或作花坛绿化等。
主要有:(1)营造大面积竹林景观:以大中型竹种为主,如毛竹、淡竹、刚竹等。
(2)片植、孤植:大中型竹种均可片植,尤以色泽鲜艳、姿态秀丽的竹种为佳。
如斑竹、紫竹、方竹、龟甲竹、罗汉竹、金镶玉竹等。
(3)绿篱:以丛生竹、混生竹为宜,如孝顺竹、青皮竹、慈竹、凤尾竹等。
(4)作地被或护坡、镶边:最常用有铺地竹、署竹、菲白竹、翠竹、菲黄竹等。
(5)盆景用竹:以秆形奇特、枝叶秀美的中小型竹种为宜。
如佛肚竹、凤尾竹、方竹、龟甲竹、紫竹、罗汉竹、紫竹等。
2.竹子在园林中的造景应用现状当今园林、风景区、名胜中竹景随处可见,造园、造景形式多种多样。
竹子造景类型,按其性质、范围及形式可分为风景竹林、竹类植物专题园、庭园及盆景等。
2.1风景竹林风景竹林是以竹景为主的大面积竹林景观,包括竹林、水体、山体及其它野生动植物,配以道路、建筑等辅助设施,供游人光观休闲。
论竹子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竹子在风景园林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论述:
1. 绿色环保:竹子是一种天然的绿色植物,生长速度快,具有
很高的生态价值。
在风景园林中使用竹子可以增加绿色植被覆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增加负氧离子的释放,净化环境。
2. 美观景观:竹子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纹理,可以创造出独特的
景观效果。
竹林可以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氛围,与其他植物、水景等元素相结合,形成和谐的景观画面。
3. 功能性应用:竹子具有很好的耐风、抗震性能,可以用于建
造亭台楼阁、桥梁、廊道等园林建筑。
竹子还可以用来制造花艺装饰、竹制家具、园林雕塑等,丰富园林的功能和艺术性。
4. 生态保护:竹子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减少
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涵养能力。
竹子的根系可以很好地固定土壤,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植被的生态环境。
5. 节约资源:竹子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可以在短时间内
收获大量的竹材。
相比于木材,竹子的生产成本低,利用竹材可以节约资源,降低对森林的依赖。
综上所述,竹子在风景园林中具有多样的应用价值,既能美化环境,又能保护生态,是一种理想的园林植物。
竹子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应用竹子在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中应用广泛,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竹子研究的逐步深入,引种、栽培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把竹子研究成果、单纯竹自然景观和渊源流长的竹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造园特色,丰富了竹文化内涵,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意境。
1、竹文化与竹类植物造景的结合。
竹子入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积淀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带出了无限美感与神往,且上升为人生哲学。
竹子造景的意境创造是以竹类植物为载体,以竹文化为基础,通过诗词、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运用比拟和联想等手段创造园林意境。
表现形式通常为"以竹比兴、以竹比德"、"历史典故"、"诗书画印"等。
①运用比拟手法创造园林意境。
人们喜爱竹子不仅是由于它得自然外观,更多的是由于它"比德"的意义,即将竹子的自然形态与人得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②以竹的历史典创造园林意境。
历史典故应用可在游客游览过程中启迪人的想象,深化园林意境内涵。
北京紫竹院公园的"斑竹麓"以君山的斑竹为主要造景元素,在两山对峙的山谷中,以自然式假山,园路围合的种植池内栽植斑竹,结合抽象的娥皇、女英雕塑,造景点题。
以历史典故为主题,将渊源流长的竹文化与以竹造景融合,深化园林文化内涵,启迪人的想象,增加观赏情趣。
③运用诗、书、画、印四种文化艺术。
以竹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更是浩如烟海是园林造景创意的宝贵资源,紫竹院公园的八宜轩景区正是利用竹的自然造景,以竹文化为题材的诗、书、画、印等艺术表现形式浓缩竹的四种时态景观的一处范例。
从竹文化艺术作品中联想到竹之自然美,进一步增加对竹的审美情趣。
2、竹类植物用于园林造景的典型模式①专类园。
集秀园作为收集展示竹亚科植物为主的专类园,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形成竹林景观。
形成一座集展示、种植、收集竹品种为主要功能的专类园。
②竹林大道、竹林绿岛。
竹子作为行道树,作为道路隔离的材料,营造出片片浓荫。
观赏竹在昆明市园林绿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一、引言观赏竹是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植物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色彩,能够为城市景观增添生机和美感。
然而,在昆明市的园林绿化应用中,观赏竹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观赏竹种类选择、种植与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观赏价值与文化内涵不足、政策法规与推广应用、科研与技术创新以及公众认知与教育宣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观赏竹种类选择问题目前,昆明市用于园林绿化的观赏竹种类相对较少,缺乏多样性。
为了丰富园林景观,提高观赏价值,需要加强观赏竹种类的选择和引进工作。
可以通过收集和筛选适宜昆明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观赏竹品种,并进行试验和推广,以增加园林绿化的多样性。
三、种植与养护管理问题在种植和养护管理方面,昆明市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足、灌溉不及时等,导致观赏竹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种植和养护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种植和养护管理方案,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种植和养护管理水平。
四、病虫害防治问题病虫害是观赏竹生长的重要威胁之一。
昆明市在观赏竹的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防治不及时、防治方法不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可以通过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观赏竹的危害。
五、观赏价值与文化内涵不足观赏竹在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然而,在昆明市的园林绿化中,观赏竹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为了提高观赏竹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需要加强景观设计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工作。
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景观造型和搭配方式,结合文化元素和故事情节,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
六、政策法规与推广应用问题目前,昆明市在观赏竹的政策法规和推广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推广应用力度不够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昆明筇竹寺植被生态学研究的进展和趋势昆明筇竹寺是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座古刹,以其特有的竹林景观闻名。
近年来,人们对昆明筇竹寺植被生态学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以下是目前研究的一些主要进展和趋势:1. 植物物种调查和多样性研究:研究人员对昆明筇竹寺的植物物种进行了详细调查,记录了筇竹寺内的植物种类、分布和数量。
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生境下植物的多样性,探讨了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2. 筇竹群落结构与演替:筇竹是昆明筇竹寺的特有植物,研究人员对筇竹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进行了研究。
通过调查不同龄段筇竹的数量和分布,了解了筇竹的生命周期和演替过程。
3. 植物功能特征研究:研究人员还对昆明筇竹寺的植物进行了功能特征研究,如叶片特征、光合作用特性等。
通过研究植物的功能特征,可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生态功能。
4. 植物与土壤有机质互动研究:昆明筇竹寺的竹林景观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有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竹林覆盖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组成,揭示了植物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未来的研究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生态环境的退化,昆明筇竹寺周边的植物物种可能受到威胁。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如何保护和恢复筇竹寺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寻找合适的保护措施。
2. 社区参与和管理研究:昆明筇竹寺作为一处旅游景点,其管理涉及到政府、管理机构、游客以及当地居民等多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如何促进社区参与,提高筇竹寺的管理效果。
3. 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可能对昆明筇竹寺的植被生态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气候变化对筇竹寺的影响,如温度和降水变化对筇竹生长和分布的影响等。
4.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昆明筇竹寺的植被生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具有一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碳汇、水土保持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这些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和管理。
总之,昆明筇竹寺植被生态学研究的进展和趋势表明,人们对该地区植被生态的认识不断深入,并将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参与管理、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
竹子景观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和发展摘要:竹子是我国重要的观赏植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主要对竹子景观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竹子景观;园林植物造景;应用;发展引言在我国古代,竹子就是一种重要的观景植物,是古代园林不可缺少的一种植物,无论是主景还是配景都离不开竹子的身影,更有甚者会以竹为主题,进行竹林建设。
因此,我们应该了解竹子景观在园林造物中的具体应用,并研究其发展前景。
竹子在园林中的作用1.1、绿化环境,创造美感竹子生长快、繁殖容易,一次造林,经营合理,可供持久利用。
竹林绿化能改变污浊的空气,使空气变得清新,减少噪音,给建筑密集、人口稠密的城市带来清静、新鲜的环境。
优美的环境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一份贡献。
1.2、美化环境,闲情雅致竹子可以创造竹林景观,得幽清,雅静之效。
竹园收集、引种各类竹种于一地,集科研、教学、生产、观赏、基因保存为一体。
1.3、净化空气,绿色环保竹子叶面积指数大,光合作用能力强,吸收空气中COZ多,放出02亦多。
竹子还能吸收空气中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氯、氧化氮、氟化氢等有毒气体,吸附粉尘,净化空气,对人们身体健康很有益。
2、竹子景观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2.1、主景2.1.1、竹林用形态奇特、色彩鲜艳的竹种,以群植、片植形式栽于重要位置构成独立的竹景或自然的竹林景观。
形成的景观浩瀚壮观也不乏秀丽清雅之美散发出淡淡清香。
竹林常用毛竹、麻竹、灰金竹、方竹及桂竹、龙竹、慈竹等竹种组成。
2.1.2竹径竹径是指利用竹子分隔空间建成曲径通幽的道路。
竹林小径为求含蓄深邃总是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园冶》关于园路的论述都强调曲径加“蹊径盘而长、不妨偏径顾置婉转”等。
竹径常用慈竹、孝顺竹、青皮竹等构成。
2.1.3竹篱竹篱主要是利用竹子修建一个空间的外围屏障。
竹篱不仅实用、美观,还能能围合、分隔园林空间,有一种隐藏的作用,同时还增添了一份层次感。
浅析竹类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我国是世界上竹类分布中心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竹种资源。
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 多属800 余种,而我国自然分布的主种就有40 多属500 余种。
竹类植物作为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之一,集文化美学、景观价值于一身,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典、近现代园林中被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园林的发展,竹类植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总结和探讨竹类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竹类植物造景的配置形式竹能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在庭院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惬意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竹类植物的配置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类。
自然的配植方式有孤植、丛植、群植等; 规则式有列植、对植等。
( 1) 孤植: 孤植即单植,以观赏个体美为主。
宜选用形体较大,或具有观赏价值的竹类单独种植。
有些品种具有高雅的形态和神秘的色彩,亦可单独种植,如湘妃竹、佛肚竹、玉竹等。
( 2) 列植: 列植是指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配置方式。
列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可以协调空间,显出植物的整齐美。
列植常与道路配合,可构成夹景。
列植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中,如道路、建筑、矩形广场、水池等附近。
列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优点。
有等行等距和等行不等距两种基本形式。
( 3) 丛植: 在园林中是一种重要的布置形式。
一个树丛是由二、三株至八、九株同种或异种树木组成,是将植物个体美和群体美同时展现的最佳方式,较大面积的庭院内的竹林及构成林相者皆为丛植,近年来不少植物配植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 4) 群植: 将观赏竹类植物作为一个类别群体种植,增加植物群体感染力,更加突出群体统一美。
突出人造景观的意境,竹类多为乔木状,如毛竹、刚竹、麻竹等。
( 5) 林植: 较大规模成带成片的树林状的种植方式。
它反映的是群体美。
林植也是园林结合生产的场所,在大型公园、风景区、森林公园中多有林植。
( 6) 盆栽: 部分竹类植物如佛肚竹、银丝竹等,通过奇特的形态,按照盆景的艺术手法,缩景与盆,聚景与钵,并可辅以造型景石,置于建筑入口或厅室馆舍,充分展现出意境之美。
竹类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探讨已有 1037 次阅读2009-7-26 09:32|个人分类:中国竹文化|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摘自罗志荣摘要:竹类植物集文化、美学、景观价值于一身,在中国园林中发挥着其它植物所无法比拟的作用。
本文从竹类植物的园林艺术特色及其绿化特性,中国竹子造园的历史、竹类植物的栽植、配置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对竹类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竹类植物在园林景观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竹类;栽植;园林应用;探讨;发展趋势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人们称赞竹子是“东方美的象征”,人们誉中国为“竹子文化的国度”。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
从古至今,竹类因其特殊的美感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成为最具特色、不可缺少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
1. 竹类概述竹类是植物中形态构造较独特的植物类群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的分布中心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竹种资源。
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余属,800余种。
而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40余属,400余种。
在园林置景中,左右逢源:如寺庙园林多取其佛性而喜植紫竹、观音竹、圣音竹等;一般园林中的墙根、假山坡脚与筑篱,则取矮生形的箬竹;而景区景点的曲折通幽之处,则往往取用密集多姿、秀雅宜人的凤尾竹、琴丝竹等;居住生活区庭院、公共绿地等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不但取其形美,更重其意美。
历代名园中以竹为题材的数不胜数,造园家使竹子的诗情画意与造园的意境相互渗透融合,创造了“竹里通幽”、“移竹当窗”、“粉墙竹影”、“竹坞寻幽”、“竹石小品”等园林佳景,给欣赏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造园典籍《群芳谱》、《闲情偶寄》和《园冶》中,对竹子的审美价值与用竹造景都有精辟论述。
2. 竹类植物的园林艺术特色2.1竹类植物四季青翠、挺拔雄劲、潇洒脱俗、婀娜多姿、虚心有节、不畏霜雪,具有多方面的观赏特性。
【城市公共艺术研究】竹类植物为我国园林建设的主要因素,对竹类植物有效搭配,达到文化、美学的结合,能保证景观价值的获取,也能促进观赏植物的充分应用,促进我国现代园林造景工作的完成。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园林的进步,竹类植物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其具备的造景艺术也更为多样,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发展。
一、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竹类植物在园林中,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竹类植物能达到绿化环境的目的,陶冶人们情操。
竹类植物具备较快生长速度,繁衍更容易,能促使一次造林的目的,确保在经营下,获得更为稳定的应用。
竹类植物的绿化能改变污浊空气,消除其噪音,也能为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带来新鲜感,达到人们情操的陶冶,促进社会文明社会的建设和形成。
竹类植物也能达到美化生活的作用,因为竹子为竹林的主要部分,对竹林景观的形成具备十分重要意义,也能保证实现良好的清凉效果。
在竹园内,对其收集,促进各个竹种的一体化,能为科研、教学和生产等为其提供有效依据。
其中,竹径通过不同风格的园林道路,对空间分离,也能给人一种画中行的感觉。
竹篱将竹子作为篱,方便、简单形成,也容易和周边环境协调。
竹坛也是竹子形成的,通过高矮、颜色的搭配,达到层次分明。
也可以以丛生为主,获得的景色更好。
也可以将竹子作为配景,与假山、翠竹等结合,作为公园的陪衬,将获得良好的风景效果。
在这种搭配形式下,不仅能促进景观的生动与高雅,也能将其应用到制作盆景中。
竹类植物的应用,也能维护净化空间的作用,有益于人们的健康。
竹类植物叶面积大,光合作用能力强,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
竹类植物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清除掉,吸收粉尘,达到净化空气和维护人身体健康的作用。
竹类植物也能蓄水保土,对气候进行调整,竹类植物生长密集,枝叶更繁荣,根系较为发达,不仅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也能促使空气调节和保持水土的作用[1]。
二、竹类植物的造景原则在园林中,要促使时间和空间景观的形成,在竹类植物造景中,要遵循美学原则。
观赏竹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竹子是一种生长迅速、具有独特美感的植物,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竹子不仅具有绿化美化作用,还可以提供防风、防尘、降噪、净化空气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优势。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竹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竹子可以作为观赏植物,美化城市环境。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多样的姿态,如竹子的竹秆、竹叶、竹花等都具有独特的美感。
竹子的嫩绿色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这种绿色不仅可以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还可以提供一种和谐、舒适的环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
竹子还可以用来修建园林景观。
竹子的立竹性较强,可以扎根在城市园林中,形成一道自然的屏障,起到防风、防尘的作用。
竹子的叶子茂密,也可以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
竹子还可以用来修建花坛、花境、栅栏等,使园林更加美观、别致。
竹子还可以用来制作生态花境。
竹子可以生长得很高,可以用来制作花境的支撑结构,使花境更加立体、丰富。
竹子的竹节也有很高的美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剪,形成独特的造型,使花境更加独特、生动。
由于竹子的种类众多,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竹子进行组合,产生不同的美感效果。
竹子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到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竹子可以用来制作遮阳篷、雨篷等,提供人们休息、遮风挡雨的场所。
竹子的竹筏也可以用来制作座椅、摆件等,使公共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竹子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利用竹子的独特特性,可以为城市园林增添美感、改善环境、提供功能,进而提升城市的品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但同时也要注重竹子的养护和管理,确保其良好的生长状况,保持其美感和功能的持续性。
浅析竹在园林意境创造中的作用论文浅析竹在园林意境创造中的作用论文[论文关键词]竹子;园林;意境[论文内容提要]竹子兼具自然美的“形”和灵魂美的“意”,向来为人们所喜爱,她被广泛地应用于园林景观建设竹子在园林中应用的主要形式有:(1)作为园林的主景;(2)在庭院种竹;(3)与其它元素组合成景竹虽无牡丹之华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妖艳,但却是园林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她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在园林绿化中观赏价值极高,翠竹青青,千姿百态;她根生大地,未出土时便有节,凌云处尚虚心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沉淀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带出无限美感与神往,且上升为人生哲学竹景,既有自然美的“形”,又有灵魂美的“意”,具有“形”和“意”相结合的美妙意境竹景耐人寻味,意味无穷,百看不厌,在园林中被广泛应用竹子对中华文明史发展影响之深作用之大历时之长,是其他多种文化所不及的,中国不愧有“竹子文明的国度”之誉[1] 一主景中的竹在园林中以竹为主景的主要包括竹林竹径竹篱三种形式,其中又以竹林和竹径造景者居多1.竹林竹林是指用单一或多种竹种大规模种植成林,可以是散生竹也可以是丛竹形成的景观于壮观之中,也不乏秀丽清雅之美,其碧玉妆身,翡翠裁衣,明净深邃,四季常青,耸绿叠嶂;竹海之中,劲竹挺拔,风吹竹涌,竹波万里涛声阵阵,同时还散发出淡淡清香从古至今情寄幽篁的高雅之士不胜枚举,其中魏晋间的“竹林七贤”(《魏氏春秋》)唐时“竹溪六逸”(《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他们更是爱竹敬竹崇竹尚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唐代诗圣白居易则是居必园园必竹,其庐山草堂则“仰观山,俯听泉,旁竹树云石”,早竹乡里悠然自得清代圆明园“天然画图”,以万竿翠竹为其中“五福堂”造景,呈现出“竿竿清欲滴,个个结生凉”的竹园景象现今浙江安吉的“中国大竹海”浙江莫干山竹林金佛山方竹林洞庭的君山竹林北京紫竹园上海万竹园等都是以竹林取胜的园林2.竹径竹径的特色是四季常青,形美色翠,幽深宁静,表现出一种高雅潇洒的气质,有诗云:“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夷陵幽居》李涉)“竹径通幽”是竹子在园林应用中最常见的造景手法这种竹径的特点是“幽”和“曲”,可增加园林的`含蓄性,又以优美流畅的动感,引发游人探幽访胜的心情,也可产生宁静幽深的意境;徜徉在“一径万竿绿参天”的清寂山路,惟见修篁夹道,竹树缤纷,浓荫叠着浓荫,绿色连着绿色,绵绵无尽凉风起时,掀起阵阵竹浪,丝丝之声沁入心脾,使人烦恼全无,溽暑全消,这也正是:“翠滴千竿遮径竹,寒生六月洗心泉”意境的体现竹径,以杭州云栖竹径最为著名,它是一条具有特殊风格的园林小道,踏上竹径,安闲寂静,曲径通幽后又豁然开朗,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同时使人感到含蓄深邃,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园林意境[3] 二庭院种竹我国私家园林用竹子造景的历史悠久,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中有不少用竹子造景的成功例子如留园的“碧梧栖凤”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倚玉轩”,以及个园的“春山”等等竹子在我国庭院中被大量应用,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其因为其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之美,更重要的是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1.竹子比德古人云:“君子比德于竹也”竹子虚心有节坚韧挺拔的自然属性,特别符合文人士大夫的雅致情趣有“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御咏竹》张九龄)“贞姿曾冒雪,高洁欲凌云”(《送钟元外赋竹》孙岘)又有“奇花照烟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等诗句,形神兼备地高度赞扬了竹子虚心向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郑板桥)周芳纯《竹诗词自序》中云“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竹在庭院景观中被广泛应用,向来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宋代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后人则说:“肯信移来真是醉,不愁俗未不能医”(《竹》文徵明)竹景,既有自然美的“形”,又有灵魂美的“意”,具有“形”和“意”相结合的美妙意境她高风亮节,四季常青,姿态优美,虚心文雅,独具韵味,情趣盎然2.竹子具有“吉祥”的文化内涵竹字,是图画文字,竹字是由两个象形竹叶的“个”字组成两“个”不分离,象征团结,象征爱情坚贞夫妻幸福,特别在南方婚俗中,把竹作为吉祥之物使用,是为了好的预兆,如用竹棍挑开新娘盖头抬竹轿送竹扇等等描写爱情也常用“青梅竹马”,其源于唐李白《长千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竹,又谐音“祝”,“祝(竹)君”“祝(竹)福”给人美好幸福和吉祥的颂词新屋落成时呼彩,多用“竹苞松茂”四个字,其源于《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我国南方民间遵循风水习俗,屋前路边有竹林,是风水好的标志之一,预示家道兴盛四季长青,民间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吉祥图案,有很多是含有竹子的因此竹是吉祥富贵平安的象征,因而在庭院造景中被广泛应用三竹子与其它元素的组合竹子在园林造景艺术中可以形成疏密有致,别具一格的景致,或单独成片成景,或与其他植物,或与石水建筑等相配成景,无不相宜1.竹与其它植物组景植物在我国园林中,除了像西方园林那样取它们的外形美之外,还有对自然人生的领悟与哲学态度,如老扭的枝干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花开花落是浮生的喜怒哀乐“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组合具有最典型的意义象征,寒冬腊月,只有松针竹叶梅花生机盎然,生命的顽强与灿烂在这一刻的冰天雪地中显得珍贵而崇高在园林造景时,可将梅作为主景,松为背景,竹为客景形成富有深刻内涵的“岁寒三友”景观竹类婀娜多姿妩媚秀丽,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国人的青睐竹类坚韧挺拔,终年不凋,其虚怀若谷刚劲挺拔洁身自好的品格,备受世人推崇,与梅兰菊共称“四君子”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更生动地描述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园林意境2.竹石组景石是古典造园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究其原因可能是当时的文人爱石成癖又爱竹成癖,故把两者放到一起来配,有时也把水引人,共同构景应该也算是对“钟情山水,知己泉石”的体现了郑板桥在《题画竹六十九则》中则以“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生动地表述了竹子不仅可美化生活环境,更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灵魂的思想白居易的宅院竹林中散点奇石,他说:“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北亭》白居易)他还说:“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北窗竹石》白居易)白居易的爱竹赏石对后来园林中竹石配置的流行有很大的影响苏轼因爱竹癖石而创立了竹石画,并由郑板桥发挥到极至他说:“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板桥题画竹石》)从前人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有三种竹石配置的方法最普遍:其一竹林中散布奇石,其二假山石上点缀竹子,其三一竹一石构成小景竹石小品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作为点缀,布置于廊隅墙角,即可独立成景,也可遮挡缓解角隅的生硬线条”品石相竹是竹石构景法的关键,竹与石组景中适宜选择的竹子主要为中小型竹,在这里可以随设计师和客户偏好来选择,石则以独立的奇峰怪石为主园林的四季假山都配置了不同的竹种春景以刚竹和石笋为主,背景是白壁粉墙,仿佛粉墙为底,竹石为绘的雨后春笋图,特别是春天发笋之际,竹笋石笋相映成趣,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夏景由柔美纤巧的水竹与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组合成景,配置紫薇广玉兰等,渲染出夏季的清秀美丽;秋景以大明竹配黄石,加之红枫等秋色叶树种,营造出萧瑟的秋日景象;冬日由宣石叠掇,配植斑竹和腊梅但值得注意是,此种配置宜用于文化环境中的零碎空间,如宅院绿化居住区绿化,不适用于天然环境中,比如真山真水的自然风景区要避免过多的人工雕琢的痕迹3.竹与水水作为园林四要素之一,在园林中十分重要,从设计的角度看,它是作为一个中心点,从这个点出发,由其它的园林要素向外辐射发散水还具有一种宗教内涵,佛教的“镜子原则”在园林中就是用水来体现的园中的景物在水中有倒影,人对着水面可以反省自己,与自己的内心来交流,最终达到精神民办的自我教育和完善修竹与弱水的呼应和配合是最能创造这种思远而心高的精神之旅,有:“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之意境竹子可以在岸边,也可栽于湖中小土丘上,形成湖中的小岛丛林清人陈璨诗有“万竿绿竹影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佳句盛夏到此旅游,更能领略其绿郁清凉寂静幽雅之感另外,竹子也可以与瀑布来组合竹与水组景还可创造:“密影扫阶敷琐碎,馀音拂水度笙璜”“水绕柴门竹绕栏,归来寓居是盘恒”“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等诗句的意境4.竹与建筑植物与建筑的相辅相成向来是中国园林追求与自然融合的主要体现之一竹子在与建筑搭配时十分巧妙,移几秆竹,栽于窗前,在窗外人看来,凭添一段想象;有时月光照到屋内,影扰一榻琴书若是置于门前,则翠影半遮门或者栽于粉墙根前,那就叫白纸着丹青还可以与亭廊掩映,则如诗中所描述:“种竹几个,结亭三四缘,游人多寂静,啼鸟亦流连”在曲廊转折处种竹几丛,或在廊之漏窗前植几株修竹,则是“竹廊扶翠”意境的体现四小结以竹造景,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或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在园林置景中,竹子更是左右逢源如寺庙园林多取其佛性而喜植紫竹,观音竹,圣音竹等;一般园林中的墙角,假山坡脚与筑篱,则取矮生形的箬竹;而景区景点的曲折通幽之处,往往取用密集多姿,秀雅宜人的凤尾竹,琴丝竹等;居住区,生活区等区域,或公共绿地等则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不但取其形美,更重其意美[参考文献][1]辉朝茂.竹类培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2]刘晓惠.文心画境——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陈飞平,李华.浅谈中国园林中竹子的应用[J].广东园林,2007,(1).[4]李宝昌,韩炳越,张涵.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形成与发展[J].广东园林,2000,(1).。
观赏竹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竹子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将从城市园林绿化的角度,探讨竹子在城市中的应用。
竹子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姿态,能够为城市增添自然的气息和美感。
竹子的枝干多呈翠绿色,具有中空结构,柔韧度高,能够轻松倚靠和摇曳,给人一种优雅、灵动的感觉。
通过在园林中合理利用竹子,可以营造出优美的曲线和幽静的空间,增加景观层次,提升城市园林的审美价值。
竹子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能够适应城市环境中的极端气候和高温干旱的条件。
竹子生长迅速,且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很容易种植和栽培。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选择适宜的竹种,栽培成行、成片的竹林,起到遮风挡雨、隔离噪音的作用,为城市创造一个安静、凉爽的环境。
竹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净化能力,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竹子的叶面积大,能够吸附大量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颗粒物等,并将其转化为养分供竹子生长使用。
竹林还能够起到调节温湿度、减少风沙侵袭的作用,改善城市的微气候环境。
竹子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应用于城市园林中的建筑、装饰和工艺品制作等方面。
竹子的纹理清晰、色泽自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在城市园林中,可以利用竹子制作花架、亭子、桥梁等建筑构件,增加园林的特色和风情。
竹子还可以制作成各种艺术品,如竹编、竹刻等,为城市园林增添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竹子是一种非常适宜于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具有多种优点和应用价值。
在城市园林中,合理利用竹子,可以提升园林的美观度和观赏价值,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同时还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
在城市园林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加大对竹子的应用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竹子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