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和趋势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48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史活塞式发动机时期早期液冷发动机居主导地位。
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把一台4缸、水平直列式水冷发动机改装之后,成功地用到他们的飞行者一号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
这台发动机只发出8.95 kW的功率,重量却有81 kg,功重比为0.11kW/daN。
发动机通过两根自行车上那样的链条,带动两个直径为2.6m的木制螺旋桨。
首次飞行的留空时间只有12s,飞行距离为36.6m。
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作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成功飞行。
在飞机用于战争目的的推动下,航空特别是在欧洲开始蓬勃发展,法国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虽然发明了动力飞机并且制造了第一架军用飞机,但在参战时连一架可用的新式飞机都没有。
在前线的美国航空中队的6287架飞机中有4791架是法国飞机,如装备伊斯潘诺-西扎V型液冷发动机的斯佩德战斗机。
这种发动机的功率已达130~220kW, 推重比为0.7kW/daN左右。
飞机速度超过200km/h,升限6650m。
当时,飞机的飞行速度还比较小,气冷发动机冷却困难。
为了冷却,发动机 *** 在外,阻力又较大。
因此,大多数飞机特别是战斗机采用的是液冷式发动机。
期间,1908年由法国塞甘兄弟发明旋转汽缸气冷星型发动机曾风行一时。
这种曲轴固定而汽缸旋转的发动机终因功率的增大受到限制,在固定汽缸的气冷星型发动机的冷却问题解决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活塞式发动机领域出现几项重要的发明:发动机整流罩既减小了飞机阻力,又解决了气冷发动机的冷却困难问题,甚至可以的设计两排或四排汽缸的发动机,为增加功率创造了条件;废气涡轮增压器提高了高空条件下的进气压力,改善了发动机的高空性能;变距螺旋桨可增加螺旋桨的效率和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内充金属钠的冷却排气门解决了排气门的过热问题;向汽缸内喷水和甲醇的混合液可在短时内增加功率三分之一;高辛烷值燃料提高了燃油的抗爆性,使汽缸内燃烧前压力由2~3逐步增加到5~6,甚至8~9,既提高了升功率,又降低了耗油率。
航空发动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航空发动机是推动飞机飞行的重要装置,其发展状况决定着飞机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服役寿命。
近年来,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迅速,在发动机型号、结构、性能、制造工艺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大提升了飞机的飞行性能和安全性能。
首先,航空发动机的型号和类型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其中涡轮发动机的研发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其次,在结构方面,航空发动机的结构越来越紧凑,材料也得到了更新换代,从而使发动机更加轻巧、紧凑、可靠,更易于维护维修。
此外,在发动机性能方面,新型发动机的推力大大提高,使得飞机可以以更高的速度、更远的距离和更多的负载进行飞行。
同时,发动机制造工艺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发动机的制造质量得到了保障,从而提高了飞机的服役寿命。
未来,航空发动机技术将继续发展,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研发更加高效、可靠、低噪声的新型发动机,以满足更多的运输需求。
其次,研发新型的低碳发动机,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推动发动机制造工艺的发展,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总之,近年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迅速,为飞行安全和经济性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也将不断提高发动机性能,研发出更加高效、可靠、环保的发动机。
摘要: 航空,作为三大交通方式之一,虽然研究应用的起步最晚,但其迅猛的发展,已使其在现如今交通运输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发动机作为精密机械,是航空器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对其发展历史的回顾和未来前景的预测,无疑对整个航空乃至航天领域,都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精密机械航空发动机发展史1.引言航空发动机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首次动力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在这个时期,活塞式发动机统治了40年左右。
第二个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70多年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取代了活塞式发动机,开创了喷气时代。
本文将分“活塞式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世界及我国航空发动机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2.活塞式发动机统治时期传统的活塞式发动机可以分为“液冷发动机”、“气冷发动机”、“旋转活塞机”等三种类型。
提到液冷发动机,有两个不能不想起的人,那就是莱特兄弟。
1903年,莱特兄弟把一台4缸、水平直列式水冷发动机改装之后,成功地用到他们的"飞行者一号"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
这台发动机只发出8.95 kW的功率,重量却有81 kg,功重比为0.11kW/daN。
发动机通过两根自行车上那样的链条,带动两个直径为2.6m的木制螺旋桨。
首次飞行的留空时间只有12s,飞行距离为36.6m。
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作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成功飞行。
[1]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史同内燃原理的发明密切有关。
尚在1673年,荷兰的一位物理学家格尤庚斯的著作中就提出了内燃原理,作者制造了一台利用大气压力的火药式机器的试验装置,首次使用了活塞气缸以转化能量。
格尤庚斯的学生巴冰后来承继了他的工作, 同时“发现在气缸内利用火药不可能获得真空”,就想用别的工具——蒸汽,于是他也放弃了内燃原理的研究,后来的热力发动机的发明家和设计者也都走了这条路,而且几乎在二百年期间制造的都是蒸汽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航空发动机是当今航空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既关系到飞机安全性能与经济性能,也关系到航空公司的经营效益。
近几十年来,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既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又改善了发动机的经济性能,使得更多的航空公司能够购买高性能的发动机,从而实现飞机的高效运行。
当前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动机的效率也不断提高,使得更多的航空公司能够使用高效的发动机,从而节约油耗,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二是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飞行安全,发动机的可靠性必须大幅提高,以保证飞机的安全性能,因此,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最后,是提高发动机的环保性。
现在,为了保护环境,航空发动机必须满足更高的环保标准,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因此,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发动机的环保性。
未来,航空发动机将继续发展,更加先进的发动机将出现。
在效率方面,未来的航空发动机将更加高效,带来更多的燃油节省效果;在可靠性方面,发动机将更加可靠,更好地服务于航空公司,提高飞行安全性;在环保方面,发动机将更加环保,更加符合环保要求,保护环境。
总之,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航空发动机将更加先进,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环保,为航空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