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51
IEEE802.11协议基础知识1. 802.11管理功能–用户接入过程STA (工作站)启动初始化、开始正式使用、AP 传送数据幀之前,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接入:(1) 扫描(SCAN)(2) 认证(Authentication)(3) 关联(Association)1.1 802.11管理–扫描(SCAN)1) 若无线站点STA 设成Ad-hoc (无AP)模式:STA先寻找是否已有IBSS(与STA所属相同的SSID)存在,如有,则参加(join);若无, 则会自己创建一个IBSS,等其他站来join。
2) 若无线站点STA 设成Infrastructure (有AP)模式:--主动扫描方式 (特点:能迅速找到)•依次在每个信道上发送Probe request报文,从Probe Response中获取BSS的基本信息,Probe Response包含的信息和Beacon帧类似-- 被动扫描方式 (特点:找到时间较长,但STA节电)• 通过侦听AP定期发送的Beacon帧来发现网络,Beacon帧中包含该AP所属的BSS的基本信息以及AP的基本能力级,包括:BSSID(AP的MAC地址)、SSID、支持的速率、支持的认证方式,加密算法、Beacons帧发送间隔,使用的信道等• 当未发现包含期望的SSID的BSS时,STA可以工作于IBSS状态1.2 802.11管理功能–认证(Authentication)802.11支持两种基本的认证方式:• Open-system Authentication1) 等同于不需要认证,没有任何安全防护能力2) 通过其他方式来保证用户接入网络的安全性,例如Address filter、用户报文中的SSID• Shared-Key Authentication1) 采用WEP加密算法2) Attacker可以通过监听AP发送的明文Challenge text和STA回复的密文Challenge text计算出WEP KEY另外,STA可以通过Deauthentication来终结认证关系。
简述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IEEE 802.11是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标准的一种,IEEE 802.11标准规定了无线局域网中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如数据传输速率、信道选择、加密和身份验证等。
以下是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物理层(PHY):定义了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方式和频带。
IEEE 802.11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频率带和信号调制方式,如2.4GHz和5GHz 频带、OFDM和DSSS等。
媒体访问控制层(MAC):规定了无线局域网中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控制方法。
IEEE 802.11标准采用了CSMA/CA(带碰撞避免)协议来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以避免数据冲突。
数据传输速率:IEEE 802.11标准规定了多种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包括1、2、5.5、6、9、11、12、18、24、36、48和54 Mbps。
其中,2.4GHz频带的速率是低于5GHz频带的速率。
信道选择:IEEE 802.11标准规定了多种不同的信道,如2.4GHz 频带上有11个信道,5GHz频带上有23个信道。
为避免干扰,不同的设备要选择不同的信道进行通信。
加密和身份验证:IEEE 802.11标准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安全协议,如WEP、WPA和WPA2等。
这些协议能够保证无线局域网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并且要求用户在接入无线网络时进行身份验证,以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IEEE 802.11标准是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基础,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IEEE 802.11标准是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标准,它
规定了无线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和协议。
以下是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1. 信道带宽:IEEE 80
2.11标准规定了2.4 GHz和5 GHz两个
频段用于信道传输,并规定了20 MHz和40 MHz两种不同的
信道带宽。
2. 传输方式:IEEE 802.11 标准规定了两种传输方式,一种是
基于频分复用技术(OFDM)的11a/g/n/ac 等标准,一种是基
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的11b标准。
3. 传输速率:IEEE 802.11标准规定了最高54Mbps(11a/g 协议)、600Mbps(11ac协议)的传输速率。
4. 安全性:IEEE 802.11标准中有许多协议(如WEP、WPA、WPA2)、加密算法(如AES、TKIP)和认证机制可供用户
选择,以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5. MAC协议:IEEE 802.11标准规定了一种分布式协议,即分
布式协作功能(DCF),用以协调多个设备的数据传输。
6. 网络拓扑结构:IEEE 802.11标准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
如基础设施网络和自组网。
7. QoS支持:新版802.11e引入了QoS机制,支持对视频和音
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优先处理。
总的来说,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了无线网络的频段、传输方式、速率、安全性、MAC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和QoS机制。
这些内容为无线网络设备提供了标准化的通信方式和协议,使得不同厂商的无线设备可以正常互相通信。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简介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简介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利用射频(RF)技术,取代旧式的双绞铜线构成局域网络,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不需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也能够随需移动或变化。
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构架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
WLAN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使用无线信道来接入网络,为通信的移动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潜在的手段,并成为宽带接入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1997年IEEE802.11标准的制定是无线局域网发展的里程碑,它是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
IEEE802.11标准定义了单一的MAC层和多样的物理层,其物理层标准主要有IEEE802.11b,a和g。
1.1 IEEE802.11b1999年9月正式通过的IEEE802.11b标准是IEEE802.11协议标准的扩展。
它可以支持最高11Mbps的数据速率,运行在2.4GHz的ISM频段上,采用的调制技术是CCK。
但是随着用户不断增长的对数据速率的要求,CCK调制方式就不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了。
因为对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来说,为了取得较高的数据速率,并达到扩频的目的,选取的码片的速率就要更高,这对于现有的码片来说比较困难;对于接收端的RAKE接收机来说,在高速数据速率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良好的时间分集效果,要求RAKE接收机有更复杂的结构,在硬件上不易实现。
1.2 IEEE802.11aIEEE802.11a工作5GHz频段上,使用OFDM调制技术可支持54Mbps的传输速率。
802.11a与802.11b两个标准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802.11b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但速率较低(最高11Mbps);而802.11a优势在于传输速率快(最高54Mbps)且受干扰少,但价格相对较高。
802.11协议学习笔记1、简介1.1IEEE 802 网络技术规格IEEE802家族是由一系列局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LAN)技术规格所组成,802.11属于其中一员。
注:现在已经到802.11n了,高速率802协议主要是改动了osi模型的最底下的两层PHY:解决传送与接受的细节MAC:解决如何访问介质与传送数据的规则802.11/b/g/n 一般处于2.4ghz频带,这三种协议互通,最近发布的802.11n具有5ghz高频2.4ghz这个频段被分为13个信道(CHina),每个信道间隔为5mhz。
802.11b/g是基于扩频与22MHz的通道宽度,故无法实现13个信道不交叠。
因此,只有三个通道可以实现频率不重叠,故在WLAN部署时,信道1,6和11为推荐信道。
在信道资源不够用或者用户容量要求较高时,也可以采用四个非重叠信道1,5,9和13。
而在5.8GHz频段,我国把5.725GHz到5.875GHz这一频段分成了5个信道,每个信道带宽为20MHz。
虽然划分了5个信道(149,153,157,161,165),但一般设备只支持其中的4个信道(149,153,157,161)。
1.2 WLAN组成与网络结构1.2.1 组成Wireless Medium (WM):无线传输媒介,无线局域网络物理层所使用到的传输媒介。
Station (STA):工作站,任何设备只要拥有IEEE 802.11的MAC层和PHY层的接口,就可称为一个工作站。
Station Services (SS):工作站服务,提供工作站收发数据的服务。
Basic Service Area(BSA):每一个几何上的建构区块(building block)就称为一个基本服务区域(Basic Service Area,简称BSA),每一建构区块的大小依该无线工作站的环境和功率而定。
Basic Service Set (BSS):基本服务区中所有工作站的集合。
无线协议与技术1、了解无线802.11标准802.11为IEEE(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于1997年公告的无线区域网路标准,适用于有线站台与无线用户或无线用户之间的沟通连结。
下列为802.11的规格说明:802.11-- 初期的规格采直接序列展频技术(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或跳频展频技术(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制定了在RF射频频段2.4GHz上的运用,并且提供了1Mbps、2Mbps和许多基础讯号传输方式与服务的传输速率规格。
802.11a-- 802.11的衍生版,于5.8GHz频段提供了最高54 Mbps的速率规格,并运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encoding scheme以取代802.11的FHSS 或DSSS。
802.11b-- (即所谓的高速无线网路或Wi-Fi标准),1999年再度发表IEEE802.11b高速无线网路标准,在2.4GHz频段上运用DSSS技术,且由于这个衍生标准的产生,将原来无线网路的传输速度提升至11 M bps并可与以太网路(Ethernet)相媲。
802.11g-- 在2.4GHz频段上提供高于20 Mbps的速率规格。
802.11e-- 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例如支持语音ip;802.11h-- 对802.11a的补充,使其符合关于5ghz无线局域网的欧洲规范;802.11i-- 无线安全标准,wpa是其子集;802.11j-- 日本所采用的等同于802.11h的协议;802.11n-- 预计在2006年所采用的建议规范,此规范将使得802.11a/g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提升一倍;802.15-- 基于蓝牙的个域网标准;802.16-- 关于固定无线带宽(fixed-wireless broadband)的标准;802.16a-- 也被称为wimax,在30英里范围内提供高达70mbit/s的数据传输率;802.20 -- 提供1mbit/s速率的无线城域网;802.1x -- 基于eap的认证方案;在传输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108Mbps,甚至高达500M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