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 格式:pdf
- 大小:318.31 KB
- 文档页数:2
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为了控制和预防这一疾病,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定义糖尿病、糖尿病的危害、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
1. 定义糖尿病- 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症。
- 高血糖会对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等。
2. 2型糖尿病的危害- 2型糖尿病在人体中长期存在时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等。
- 患有糖尿病的人还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等。
3. 2型糖尿病的原因- 了解2型糖尿病的原因对于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和肥胖等。
- 这些原因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和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4. 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措施- 推广健康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 增加体力活动: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等。
- 控制体重: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控制体重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 定期体检和血糖监测: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的迹象,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提供心理支持:由于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面对长期管理和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5. 2型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与健康教育相关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过度饮酒、戒烟、避免长时间久坐等。
- 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总结: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通过普及相关的知识和措施,可以提高人们的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意识。
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体系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掌握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个人自觉性的健康行为和社会的关注,我们可以共同应对2型糖尿病的挑战。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等生活方式指导。
1.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我站要提供每年至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同时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我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史、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6)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及中医药方面的指导。
①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②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及中医药指导,2周时随访。
③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7)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宣教内容2型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健康生活方式来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宣教内容的一些建议:1. 饮食管理:- 控制饮食热量,遵循适当的饮食计划。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
- 限制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摄入。
- 分食多餐,控制饥饿感,避免暴饮暴食。
- 限制饮酒,特别是甜酒和啤酒。
2. 运动:- 增加身体活动,遵循适度的锻炼计划。
-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等。
- 进行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和屈膝腿举等,以提高肌肉强度。
- 确保运动前和运动期间的血糖监测,以避免低血糖。
3. 药物治疗:- 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
- 定期测量血糖,确保药物的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适当的使用方法。
4. 血糖监测:- 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掌握正确使用血糖仪的方法。
- 根据医生的建议,控制好血糖监测的频率。
- 记录和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以便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5. 肥胖管理:- 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
- 采取健康的减重计划,包括合理的饮食和运动。
- 咨询专业的营养师和医生,以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
6. 心理支持:- 寻求心理支持,以应对糖尿病带来的生活变化和压力。
- 参加糖尿病管理培训课程,学习如何管理和控制糖尿病。
这些教育宣教内容旨在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重要的是,患者应该与医疗保健团队密切合作,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宣教内容-回复什么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通常发生于成年人,而不是儿童或青少年。
它是由于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导致的。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
当人体无法正常利用胰岛素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会升高,导致血糖水平异常,从而出现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有哪些症状?早期的2型糖尿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频尿、口渴、多饮、体重下降、疲劳、模糊视力以及感染频繁。
如果糖尿病没有得到控制,它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病变等。
如何管理2型糖尿病?管理2型糖尿病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水平,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些管理2型糖尿病的重要方面:1. 饮食调整:采用均衡的饮食很重要,包括减少摄入糖分和饱和脂肪,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
饮食要保持适量,避免暴饮暴食。
2. 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体重,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度有氧运动,并结合力量训练。
3. 控制体重:如果有超重或肥胖问题,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通过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4.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饮食和运动可能无法单独控制血糖水平,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帮助控制糖尿病。
这可能包括口服药物,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增加剂或胰岛素抑制剂,或者需要注射胰岛素。
5.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监测。
还要定期进行肾功能、血脂、血压等相关检查,以及眼睛、足部和牙齿的相关检查。
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控制患病风险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对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内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一、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代谢紊乱。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至关重要。
二、健康教育指导内容1. 饮食指导在控制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饮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建议患者应当控制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选择低GI指数的食物,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等。
患者还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合理搭配各类食物,避免单一性的饮食结构。
2. 运动指导适量的运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建议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运动量。
患者还应当避免久坐,每隔一段时间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
3. 用药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的用量和时间安排,并定期监测血糖值,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 心理健康指导2型糖尿病的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面对疾病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5. 定期复查和评估2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评估,包括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通过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疾病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三、总结回顾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涉及饮食、运动、用药、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指导和协助。
通过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自我管理方法,改善疾病的控制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时,我认为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二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血糖水平长期升高,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接受正确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二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饮食控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尽可能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2. 运动锻炼: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有益于控制血糖,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
4. 血糖监测:患者应经常检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合理心态:患者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避免因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
以上是二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希望广大患者和家属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预防和控制二型糖尿病。
- 1 -。
针对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患者指导糖尿病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不断上升的现代慢性病之一,而2型糖尿病则成为几乎占据糖尿病总人数的90%的主要类型。
面对这一趋势,健康教育和患者指导成为了管理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讨论针对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患者指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
一、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是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的基石。
通过针对患者的年龄段、性别、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并促使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
1. 传递科学知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递对2型糖尿病基本知识的科学认知。
通过教育,患者能够了解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理、常见症状和并发症等信息,从而认识到糖尿病对身体的潜在危害。
2. 强调生活方式改变:健康教育应特别重视患者的生活方式习惯。
通过向患者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及戒烟限酒等健康建议,患者可以明确自己需要做出的改变,并逐步实施。
3.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还应帮助患者增强对2型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合理监测血糖、正确使用胰岛素和药物,以及定期复诊等方法,患者能够主动地控制自己的疾病状态,降低并发症风险。
二、患者指导的重要性患者指导是健康教育的延伸和实践,旨在帮助患者根据个体特点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治疗2型糖尿病。
1. 个体化管理:患者指导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管理。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医务人员可以为患者制定适合他们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和用药方案,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
2. 心理支持:2型糖尿病需要漫长而艰苦的治疗过程,很多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
患者指导应包括心理支持,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理解他们的困惑和不安,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3. 促进自我决策能力:在患者指导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鼓励患者参与决策,并帮助他们理解治疗选择的利弊。
1. 引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2.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内容2.1 疾病知识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中,首先要介绍疾病的知识。
包括2型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等内容。
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疾病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及长期患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疾病。
2.2 膳食指导膳食是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健康教育指导中,应该包括针对患者膳食的指导内容。
如何合理搭配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以及控制饮食摄入量等。
还应引导患者学会阅读食品标签,了解食品成分,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
2.3 运动指导适量的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健康教育指导中,应该包括运动的指导内容。
指导患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以及合理安排运动时间等。
还需要提醒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补充能量。
2.4 药物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健康教育指导中,需要介绍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药和注射药物,以及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
还应该强调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调整。
2.5 管理心理及情绪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同样重要。
在健康教育指导中,应该包括管理心理及情绪的内容。
患者需要了解疾病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和压力释放。
还需要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以应对病症带来的影响。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我认为应该注重全面性和个性化。
即要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指导:教育患者关于饮食的重要性,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合理分配脂肪和蛋白质,以及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教导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如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平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等。
2. 运动指导: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和力量训练。
教育患者关于运动对血糖控制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安全地进行锻炼,注意身体反应。
3. 血糖监测: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血糖监测仪器,掌握血糖监测的时机和频率,并解释血糖值的含义。
教育患者如何根据血糖值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4. 药物管理:解释不同类型的药物治疗选项,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如服药时间、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
5. 健康管理:强调定期体检和随访的重要性,以及与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合作。
提醒患者注意并管理其他慢性疾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6.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与糖尿病相关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鼓励患者与支持团体或社区资源联系,互相分享经验和支持。
这些健康教育内容旨在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
疾病,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重要的是,这些内容应根据个体情况量身定制,并与医疗保健团队密切合作。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健康教育在其防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防控中的作用、以及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影响。
在总结了研究的启示、未来研究方向和回顾了全文内容。
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提高2型糖尿病预防和管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预防控制、影响、发展趋势、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据统计,全球约有4.61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最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2型糖尿病的防控工作中,健康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前对于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教育效果的评估不足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实践。
开展对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防控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梳理,回顾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的历程,分析研究现状和不足,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促进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为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策略,从而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第1篇一、背景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本案例以一位中年糖尿病患者为例,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
二、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性,45岁,已婚,职业为办公室职员。
患者于1年前因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就诊,经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
患者身高175cm,体重80kg,BMI为27.2,属于轻度肥胖。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但未规律服药。
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1. 糖尿病知识普及(1)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并发症等基本知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
(2)介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
(3)强调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使患者明确自身在疾病治疗中的责任。
2. 饮食指导(1)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根据患者体重、身高、年龄、性别、活动量等因素,确定每日总热量摄入。
(2)指导患者合理分配膳食,强调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原则。
(3)控制主食摄入量,提倡全谷物、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4)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
(5)限制油脂摄入,避免油炸、油腻食物。
3. 运动疗法(1)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强调运动频率、强度和时间,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3)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和环境,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
4. 药物治疗(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等。
(2)讲解药物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干预(1)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倾听患者诉说,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2)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与疾病治疗。
(3)指导患者学会应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四、干预效果评价1. 血糖控制情况:经过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空腹血糖由原来的8.5mmol/L降至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由原来的12.0mmol/L降至7.5mmol/L。
浅谈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8-06-06T16:15:51.6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作者:魏辰承
[导读] 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并列举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详细内容。
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南京 210039
[摘要] 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并列举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详细内容,表明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都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只有经过健康教育,才能让糖尿病患者系统地掌握糖尿病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基本知识,才能合理的使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寻找到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情控制除药物治疗外,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自身管理和控制。
因此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药物治疗
1.1 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酰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和苯甲酸衍生物。
1.1.1 磺酰脲类
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分泌,通过与胰岛β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释放胰岛素。
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苯脲、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其中格列苯脲降空腹血糖效果好;格列吡嗪(瑞易宁)能降低餐后高血糖;格列齐特(达美康)因作用比较温和,更加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格列喹酮不需经肾排泄,是糖尿病肾病的首选药物;格列美脲(亚莫利)则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和锻炼未能控制血糖的患者。
为使胰岛素的分泌达峰时间与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同步,此类药物必须在餐前30min服用,才能有效降低餐后1h的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糖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要注意防范。
1.1.2 双胍类
常用药物二甲双胍,主要机制是增加基础状态下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肝糖输出,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是肥胖、高胰岛素血症患者或伴有高脂血症、高三酰甘油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患者的首选药。
因其安全性较高,也成为唯一批准用于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服降糖药。
为了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在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
1.1.3 а-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可逆性抑制或竞争性抑制小肠刷状缘的а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延迟多糖、双糖转化为可吸收的葡萄糖,减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不但能减轻对胰岛素的抵抗,还能降低糖基化血红蛋白,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和伏格列波糖(倍欣)等,一般用来降低餐后高血糖,是基础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的患者的首选药物。
因其胃肠道反应较大,服用时应餐前整片吞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用。
1.1.4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主要针对胰岛素抵抗,提高外周和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增强胰岛素作用。
这类药物是一类新型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目前使用的有罗格列酮(文迪雅)、恩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患者,但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因其主要在肝脏代谢,可能引起肝损害,还具有水钠储留引起水肿及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不良反应。
此类药物最好清晨空腹时服用,此时组织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较强。
1.1.5 苯甲酸衍生物
第一个餐时体内血糖调节药,能使胰岛素快速释放,主要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
这类药物作用时间短,起效迅速,适宜餐前给药,餐时刺激胰岛素分泌,餐后形成胰岛素分泌高峰,达到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目的。
可以根据进餐时间灵活掌握服用时间,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
在空腹和进餐时均能良好吸收,并且主要在肝脏代谢,更适用于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及老年糖尿病病人。
1.2 胰岛素治疗
多功能的蛋白质激素是糖尿病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药物。
1.2.1 胰岛素
按作用时间可分为:①超短效:注射后15min起作用,高峰浓度1~2h,持续2~5h,如门冬或赖脯胰岛素;②短效(速效):注射后30min起作用,高峰浓度1.5~3.5h,持续7~8h,如诺和灵R;③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1.5h起效,高峰浓度4~12h,持续24~28h,如诺和灵N;④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6h起效,高峰浓度4~20h,持续24~36h。
⑤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min),高峰浓度2~8h,持续时间长达20~24h。
市场有70%中效和30%短效预混,如优泌林70/30,诺和灵30R;短、中效各占50%的预混,如诺和灵50R。
1.2.2 胰岛素类似物
能够最接近地模拟餐后胰岛素的生理效应,常用的有三种:一是赖脯胰岛素,具有类似胰岛素的生物效应[1],如优泌乐25R;二是门冬胰岛素,如诺和锐,注射后10~20min起效,高峰浓度1~3h,持续3~5h;还有诺和锐30,注射后10~20 min起效,高峰浓度1~4h,持续时间可达24h;三是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在第一次注射后2~4d血清胰岛素浓度达到稳态。
这类药物使胰岛素的使用时间更能适应正常的胰岛素峰值和餐后血糖水平迅速上升的需要。
1.3 联合用药
单用一种药物很难使血糖达到理想水平,往往需要联合使用2~3种降糖药或联合胰岛素使用。
如二甲双胍与格列齐特联用,能明显降低血脂及体重,减轻磺酰脲类降糖药引起的体重增加;与阿卡波糖联用,能使患者血糖24 h保持相对平稳,有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与瑞格列奈联用,可用于磺酰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患者[2];与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患者,其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总用量、空腹血糖达标率均优于单一使用胰岛素[3];与诺和灵N联用,每日仅需睡前皮下注射一次,不但避免了高胰岛素血症、体重增加
等不良反应,还减少了胰岛素的用量,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再如甘精胰岛素可以与瑞格列奈联用,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加安全性和耐受性;或与格列美脲联用,每天只需早餐前服药一次和睡前注射一次,特别适合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患者。
对于部分二联用药但血糖仍控制不佳的病人,还可以将3种不同机制的药物联用。
如双胍类、磺酰脲类、和胰岛素增效剂联用,或双胍类、磺酰脲类、和а-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用,能发挥不同类型的药物特点,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
2 综合治疗
2.1 健康教育
医院可以以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了解糖尿病的危害,进行有效地自身管理。
2.2 心理治疗
抑郁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关注,严重的患者可使用百忧解等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配合治疗。
2.3 饮食控制
控制饮食是所有糖尿病病人纠正高血糖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患者必须遵守少食多餐的原则,遵照医嘱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4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患者可以选择快步走路、慢步跑、爬楼梯、体操、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踏单车、气功等强度不大的运动项目。
2.5 自我监测和预防并发症
2.5.1 血糖监测
血糖水平是判断糖尿病治疗情况的最直接的指标,每周至少做1次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测定,2~3个月做1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2.5.2 并发症及其预防
由于糖尿病可引起心、脑、肾、眼及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因此应定期测量血压,监测血、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肾功,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经系统检查。
2.5.3 低血糖的预防
低血糖常见症状为疲乏、饥饿、头晕、出虚汗、心悸等,严重时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应及时识别并进食糖水或甜点,且必须与医生联系调整药物剂量。
3 小结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自我监测都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在治疗中要让糖尿病患者系统地掌握糖尿病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基本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不是简单地使用药物治疗,而是对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改善生活方式,纠正自己的不健康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寻找到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童钟杭.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04,5(5):353.
[2] 张黔丽,王正英,杨曼.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磺酰脲类药物继发失效[J].贵州医药,2004,2(84):343-344.
[3] 吴兆芳.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