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掌握计算机电路基础的基本电路知识。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础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能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课,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电路基础的基本能力的基本课程。我院计算机专业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了《计算机电路基础》这门课程。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作为我系专业的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了解正弦交流路和电磁现象。培养学生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电路知识使之具有一定的解决硬件方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在软件方面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硬件方面的基础认识。在教学中应注重计算机电路基础与学生其他课程教学、技能训练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了解电磁现象,了解逻辑函数和逻辑电路。

●掌握有源支路欧姆定律,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正弦交流电中的一些物理量的意义。

●了解电磁现象,认识逻辑函数,了解组合逻辑的应用及分析。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运用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

●能够运用所学的电路知识解决计算机电路中所遇到的故障。

(三)素质目标

●培养用所学电路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电器故障等电子方面意识

●培养学生在日常用电常识,及用电安全和触电防范急救措施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本课程教材采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由何超主编的《计算机电路基础》

作为教科书。其中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对于分析电路的结构和原理有重要作用,第三章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结构用途,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及场效应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现在电子设备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常识。所以第一章是教学重点,第三章是教学难点。

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一)内容总体设计

1、课堂教学环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精选,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联系实际上,要求是基本理论的自然延续,有机的结合,也以“必需够用”为度。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本书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手写板书为辅。传统教学我现代教学相结合。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很强,如果在课堂讲授中平铺直叙,不会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多举实例,多为学生设置悬念,多结合实际应用,尽

量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以提高学生注意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程计划表(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实训章节为实训章节内容)

行政教学周章节(序号)章节名称总计学时

1 1.1 电路 2

2 1.2 电路的基本

定律

2

3 2.1 正弦交流电

的基本概念

2

4 2.2 正弦量的向

量表示

2

5 2.3 正弦交流电

路的功率

2

6 2.5 电磁现象及

其应用

2

7 2.6 磁记录现象

及其应用

2

8 2.7 直流电动机 2

9 2.8 变压器 2

10 3.1 半导体的导

电性

2

11 3.2 PN结与半导

体二极管

2

12 3.3 半导体三极

2

13 3.4 场效应管 2

14 9.1 数制与编码 2

15 9.2 逻辑函数和

基本逻辑门

电路

2

16 9.3 逻辑代数的

基本定律和

运算

2

六、教学资料收集和配置设计

本课程教学资料主要包括学生使用的“十一五”规划教材,系上收藏的相关书籍和资料,网络参考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根据教学需要,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可以在实际案例中穿插多种渠道的教学资源。

七、作业布置与批改设计

1.作业内容要求:作业的主要内容为课后练习,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按要求做完,要求书面整洁,调理清晰。

2.作业形式与题量:课堂讲授完毕后实训教材课后习题选择一部分作为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并布置课后作业。以达到测试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的目的。

3、作业批改设计

对于学生作业,可抽调适量的作业进行评阅,对发现的主要和倾象性的问题,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评讲;并对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讲评。

十、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

1.考核

出勤情况、教学参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

2.成绩评定

(1)教学过程占30%:包括出勤情况及课堂纪律、教学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及实践环节参与情况)、平时作业(书面作业)。

(2)期末考试占70%,考试方式统一试卷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