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胍教学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提高硝酸胍得率的工艺研究
余晓红
【期刊名称】《当代化工研究》
【年(卷),期】2024()5
【摘要】本文对目前硝酸胍较为成熟的三条合成路线进行比对优选。
优选了双氰胺合成法工艺,并对影响硝酸胍得率的因素进行探讨,寻找出有利于提高得率的较好反应条件及配比等。
实验表明,硝酸胍得率的优选反应条件为:原料配比双氰胺与硝酸铵之间为1:2.1~2.2,以分段升温法进行反应,第一步反应温度为100~105℃,反应时间为30~40min,第二步反应温度为200~210℃,反应时间为60~70min,采用开始反应就连续通入氨气工艺,硝酸胍最终的得率可以达到92%以上,是一条具有较高硝酸胍得率的工艺路线。
【总页数】3页(P176-178)
【作者】余晓红
【作者单位】浙江正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
【相关文献】
1.硝酸胍废水处理工艺过程研究
2.如何优化硝酸工艺提高氨氧化率
3.优化硝酸工艺提高氨氧化率
4.三氨基硝酸胍的放大合成工艺及表征研究
5.基于硝酸胍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一化学教案:《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一化学教案:《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硝酸·硫酸》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特征是自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硝酸胍化学品英文名:Guanidinium nitrateCAS号:506-93-4分子式:CH6N4O3分子量:122.08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有害。
造成严重眼损伤。
吸入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2吞咽有害H318造成严重眼损伤H332吸入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安全储存:——无•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吞咽有害。
造成严重眼损伤。
吸入有害。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硝酸胍的精制
吴和明;马云忠
【期刊名称】《江苏化工》
【年(卷),期】1995(23)4
【摘要】在硝酸胍粗品中加入无机碱进行精制,精制收率可达95%,母液循环批次可增至21批以上。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吴和明;马云忠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25.245
【相关文献】
1.尿素法硝酸胍精制方法研究 [J], 潘鹤林;张秀瑾;薛恩鹏
2.二羟基乙二肟对硝酸胍/碱式硝酸铜气体发生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J], 卫春强;盛涤伦;杨斌;陈利魁;朱雅红
3.利用尿素和硝酸铵合成硝酸胍的研究 [J], 任晓红
4.碱式硝酸铜对硝酸胍燃烧性能的影响 [J], 张文龙;范智;刘亮;王秋雨
5.硝酸钠精制过程中控制结晶的工艺研究 [J], 王富干;夏永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盆腔炎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的腹痛,腹胀情况,下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发热时的伴随症状。
3.观察患者阴道分泌物的颜色及量。
4.患者的心理状态。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疼痛:与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炎症有关。
2.体温升高:与盆腔炎症有关。
3.性生活形态改变:与炎症引起性交痛,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有关。
4.焦虑: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有关。
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疼痛:⑴取半坐卧位,使脓液局限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
⑵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和不必要的妇科检查。
⑶指导患者运用减轻疼痛的技巧缓解疼痛,如听轻音乐或教患者数数,以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
疼痛症状明显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⑷注意询问患者疼痛有无加重,如腹痛突然加重,应通知医生,确定是否脓肿破裂。
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⑸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中草药。
2.体温过高:⑴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下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
体温超过38度时给予物理降温,如乙醇擦浴,温水擦浴或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
⑵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3次/天,20-30分/次,室温保持在18-22度,湿度50%-70%。
⑶卧床休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多饮水。
⑷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和退热药,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3.性生活形态改变:⑴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以免相互感染造成久治不愈。
⑵与患者丈夫交谈,鼓励其丈夫对妻子表达爱和关怀。
⑶告知患者治愈后可进行正常性生活,取得其丈夫的理解与支持。
⑷指导性生活卫生,减少传播性疾病。
4.焦虑:⑴向患者介绍环境,同室室友,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减轻患者的陌生感。
⑵关心患者的疾病,耐心倾听其的诉说,鼓励其表达焦虑,恐惧,必要时陪伴患者。
⑶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其紧张和顾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的休息。
硝酸胍的合成一、简介。
硝酸胍,又名硝酸二氨脲。
化学式为[C(NH2)3]NO3,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在医学,能材等多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在能材领域,合成硝基胍、三氨基胍硝酸盐、偶氮四唑二胍、偶氮四唑三氨基胍等,甚至662,都需要硝酸胍做中间体。
硝酸胍是白色晶体,密度1.44g/cm3,熔点214℃,分解温度270℃,硝酸胍在熔融状态和在沸腾的水溶液中都很稳定,不发生分解。
硝酸胍易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20℃——12.5%,55℃——32%,90℃——128%)。
硝酸胍在乙醇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较水小——78℃溶解11.5%。
硝酸胍是一种含能中间体,可以发生爆HX炸,但是爆轰能力很弱,难以直接作为主装药(和硝酸铵熔融装药除外),添加4%TNT后强起BOOW还不能引发完全爆轰。
硝酸胍爆速约为3700m/s,计算爆温930℃,铅铸值140cm3.二、理论部分合成硝酸胍方法有很多,工业上生产主要用的是双氰胺法和尿素法。
双氰胺法产率高,产出的硝酸胍纯度高质量好。
但需要原料石灰氮十分难得(以前应该说过)。
相比之下,尿素法使用的原料尿素和硝酸铵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时刻搅拌,但是需要催化剂。
文献报道的有效催化剂有三种,为粒状硅胶、活性二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铝,其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活性二氧化硅,无奈能买到二氧化硅而买不到活性二氧化硅。
终上所述,本次合成用尿素和硝酸铵缩合的方法,使用粒状硅胶作为催化剂。
其合成路线如下:用料比的确定:可以看出,在硝酸铵和尿素之比为1:1.5左右,产率较高,但考虑到纯度问题,硝酸铵最好过量。
所以选定比例为:硝酸铵:尿素=1:1.45。
反应温度的确定:反应是在熔融状态下进行,由于硝酸铵在205℃左右开始分解,所以反应温度不可超过205℃,由文献给出的图像得知,温度控制在180~200℃之间是比较好的,最佳反应温度约为195℃,因为穷孩子没有精确控温的仪器,所以本次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90℃-200℃。
硝酸教案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定义、分子结构和性质;(2)掌握硝酸的制备方法、用途和危害;(3)能够运用硝酸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硝酸的定义和分子结构2. 硝酸的制备方法3. 硝酸的物理性质4. 硝酸的化学性质5. 硝酸的用途和危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硝酸的制备方法;(2)硝酸的化学性质;(3)硝酸的用途和危害。
2. 教学难点:(1)硝酸的制备反应机理;(2)硝酸的化学反应机理;(3)硝酸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pH计等;2. 实验试剂:浓硝酸、硫酸、氢氧化钠等;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硝酸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硝酸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硝酸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2. 知识讲解:(1)介绍硝酸的定义和分子结构;(2)讲解硝酸的制备方法,包括硝酸的合成反应机理;(3)讲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硝酸的酸碱性、氧化性等;(4)介绍硝酸的用途,如制造肥料、炸药等;(5)介绍硝酸的危害,如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等。
3. 实验操作:(1)安排学生进行硝酸的制备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2)安排学生进行硝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如滴定实验、pH测定等;(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1)给学生提供硝酸泄漏、中毒等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硝酸污染的防治措施。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硝酸的特点和危害;(2)引导学生思考硝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3)提醒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中化学《硝酸(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模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原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硝酸的第一个课时。
我将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课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只有深入地研究教材、学生找到这两者的结合点,才可以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了解了硝酸具有酸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两种特性—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硝酸的氧化性,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而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又是学生突破硝酸强氧化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为此本节课重点探究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三大强酸的性质以及氮的化合物知识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可加深对物质结构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它所涉及到的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为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已具备的知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酸具有酸的通性及浓硫酸的特性已具备的能力:已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类比的能力,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综上所述,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社会生活,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两大特性。
(2)过程方法:通过硝酸泄露事件的录像,培养观察、归纳的能力通过创设情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知识迁移及实际应用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改进实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硝酸泄露事件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事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虽然硝酸在初中化学中曾经介绍过,但作为硝酸的性质只是简单提及,而且浓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尽相同,还原产物也不同,这就使得硝酸的氧化性与浓硫酸的氧化性相比更加复杂,更难掌握,因此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硝酸的两大特性难点: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我还设计了本节课的创新点:在探究硝酸性质中既有理论探究也有实验探究还有实验仪器的改进学生活动的体验点:体验硝酸泄露的可怕性,硝酸的强氧化性以及实验仪器的改进三、教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我采用学案导学、情景激学、目标驱动、实验助学的方式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硝酸胍含量测定的新方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ChineseJournal.Pharmaceuticals1992.23(4) 咄帆乍专洲是硝酸胍含量测定的新方法ANEWASSA Y0FGUANIDEBITRAl’E俞元龙高明光I2.j●_——————-一●_.__-_—~_(黎明制药厂,景德譬,江西333406)YUY uan-Long.GAOMing~._mang(LimingPh4tm4c8”licFactory.nngdezhen.nangxl333406)硝酸胍(I)为一制药原料,广泛应用于磺胺药及抗菌增效剂TMP的合成.且前其含量测定采用苦昧酸重量法(化工部科技局标准处:化学工业标准汇编——第2册,有机化工产品,1987,304页,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操作繁琐,分析周期冗长,而且苦昧酸又是有毒易爆的危险品.本文提出了测定I含量的新方法,即于离子交换后采用酸碱滴定法,并对I中存在的一些干扰杂质的影响作了相应的扣除,从而保证了准确度且简便快速.方法原理胍为一有机强碱,故I可用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与之交换而产生等量的酸,碱标准溶液滴定,即可推算含量.而I由双氰胺和硝酸铵反应制得,其中会共存少量的硝酸铵和游离硝酸,将干扰测定的绪果.对此采用甲醛法扣除:4NH+6HCH0—+(CH.)6N{+4H+6H20产生的酸连同样品中共存的游离硝酸可用碱标准溶液滴定.实验部分1.交换柱的铂备:取732型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变换树脂,水洗后以HCI(1:5)反复洗涤浸泡转为氢型,装填于底部垫有棉花的23ml酿式滴定管中(约装15m1),用去离子水洗涤至对广泛pH试纸呈中性,备用.2.0.1mol/L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精密称取已经I20℃烘至恒重的基准NaC10.25g,置100ml烧杯中,加入水5oinl溶解,于交换柱中交换,控制交换速度为每秒2滴,交换液25Oml锥形瓶收集,交换后以少许永洗涤烧杯并继续交换洗脱,反复数次直至交换液呈中性.将收集的交换渍E上酚酞为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按下式计算,得浓度C.W乙=丽mol/L式中,W为NaC1重量(g)V为消耗的NaOH溶液津稿()同时,另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代替Nacl作基准物,同一操作进行标定,得浓度为C.3.精品测定和方法的准确性:精密称取I精制品0.4g,置100ml烧杯中,加水50ml溶解照上述操作手续进行交换,洗脱,收集的洗脱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mol/L标准NaOH液滴定至微红色于30秒内不消失.测得一批精制品的平均含量为99.92(n=6)标准偏差0.o42%.可见本法精密度很好.4.硝酸铵影响的消除:取I精品四份,精确加入不阿量的NH.NO(AR).加水5Oml溶解ljJ口入中性甲醛(1:1)10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O.1mol/LNaOH标准液滴定.¨中国医药工业杂志i—nvseJ—ournalof…pharma—ce—utica…[s1992,=3(一l8l至微红色出现.如用NaoH标准溶液浓度值c计算,各次回收率分别为99.54,100.5,g9.82及99..74两;如果用c值计算,则加入量与测得量有一定差距,所以当扣除样品中NHNO3和IINO的影响时,宜用C.5.样品分析!(1)取待测样品2.0~2.5g,精密称定后置150ml烧杯中,加水50ml,加热溶解,玲却后转入250ml容量瓶,以水定容;(2)取样品溶液50.o0ml置10)ml烧杯中,按精品测定手续测定,设此时耗约0.1mol/L的NaOH标准液Vml,它相当于I,共存的NHNO.及HNO3三者之总和;(3)取样品溶液50.o0ml,置250ml锥形瓶中,加入中性甲醛(1:1)10ml以酚酞为指示荆,用约0.Imol/L的Na0H标准液滴定至微红色,设消耗量为Vml,它相当于样品中NHNOa和HNOa之总量.计算公式为c{V1一V2)×01221伽—W每如.x兰一式中,C,C分别为用NaCI和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的NaOH滴定液漱度,W为称取的样品重量(g). 利用本法对我厂生产所需的原料I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与原方法基本相同(见表1).表1样品分析结果致谢本厂总工程师汪长粱高工审稿指导:质监科诸惠英,朱佩芬同志提供原方蔷到定结果【10虬年0月21日牧稿]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遗传育种杭州大学生物系(浙江310012)硕士研究生:金志华导师:宋友札黄纯农利用抗生素抗性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的遗传育种,旨在获得高产菌株,提高螺旋霉素的生产水平.首先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可使发酵单位提高25%.再通过紫外线诱变,并在螺旋霉素浓窟梯度平板上筛选螺旋霉素抗性株.此法筛得的菌株的生物效价比经紫外线处理或未经处理后在普通平板上随机筛选能得到更多的正突变株.本实验得到一株螺旋霉素抗性菌株spmr-248,较出发菌株其抗性提高300%,生产能力提高81.3%.其传代稳定性的研究表明,该菌株的高单位生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并已在浙江新昌制药厂生产中应用,使螺旋霉素的发酵单位提高31.4%,发酵指数提高18-8茚GENETICSELECTIONOFSPIRA砸YCIN_PRODUCINGSTREPTOMYcEsSPIRAMYCETICUSJINZhi-Hua;Supvrvisovs:SONGY ou-Li, HUAXGChun-Nong(BiologyD8rf’竹8HangzhouUniversityzi.*g310012) Therelationshipbetweenantibloticresistun~~ amdproductivitywasusedforgeneticse[ectionof high?producingmutamtstrainsofSir印tomyc~s叩ramycvlfvusFirstthenH撸tsuitableculturemedium fortheparentstrainSPb一曲wasest~blishedby0rtho- gona]test.Thismediumcouldrai即thefe~uenta- tionp~encybv25名theoriginal0ne.Onthisba_sis.weiso]~tedthesplramycthre~istautmutant strainswhichcouldgrowonthe8garplatecontain—ing250~uimls埽mina~terthesuspensionof sporeshadboentreatedwithUV.ThemutaDt strainsobtnedbvthe~boverationaiscreoenlng(下转第185页)△现在浙江新昌制药厂(新昌812001凸△上侮药工业研究院抗生素研究室(上晦’:ooo,lo)≥一!~!~。
硝酸胍的单点滴定法快速分析
曾云龙;唐春然;沈国励;俞汝勤
【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
【年(卷),期】1999(018)006
【摘要】报道了以S-十二烷基双硫腙-苦味酸为载体制备苦味酸根离子电极,研究了电极的性能,并以该电极为指示电极研究了硝酸胍的单点滴定分析,导出了定量关系式.以0.1000mol/L标准硝酸胍溶液滴定0.1000mol/L苦味酸,控制滴定至95%,10次实验的平均值为0.1002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0.24%,滴定至90%~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3%.用该法进行工业硝酸胍含量分析,数分钟就能完成,结果与重量法很好吻合.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曾云龙;唐春然;沈国励;俞汝勤
【作者单位】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邵阳,422000;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邵阳,422000;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
【相关文献】
1.主成分分析同时单点pH络合滴定法 [J], 张大伦
2.电位滴定法与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比较分析 [J], 杨苗苗
3.主成分分析同时单点R滴定法研究 [J], 张大伦
4.主成分分析同时单点pH滴定法研究 [J], 张大伦
5.主成分分析同时单点pH滴定法研究 [J], 张大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硝酸胍为化学物质,助燃,具刺激性,该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具有刺激作用,过量吸入可致死。
高温下释放出氮氧化物气体,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硝酸胍
别名:胍硝酸盐;硝酸胍(精制);硝酸亚氨脲;胍硝酸盐
英文名称:Guanidine nitrate
英文别名:Guanidine, mononitrate;Carbamidinenitrate;guanidinenitrate(1:1);Iminoureamitrate;Uraminenitrate;Guanidine mononitrate;GUANIDINIUM NITRATE;GUN;guanidine nitrate (1:1);dihydroxy-oxo-ammonium;guanidine
CAS No.:506-93-4[1]EINECS号:208-060-1[2]分子式:CH6N4O3
分子量:122.0759
外观:白色颗粒。
熔点:212-215℃
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苯、乙醚。
用途:用于制造碳酸胍及其他胍盐,也用于制造炸药、消毒剂、照相化学品等。
硝酸胍
编辑本段危险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过量吸入可致死。
高温下释放出氮氧化物气体,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毒理特性:皮肤/眼睛刺激数据:标准Draize测试兔子直接接触皮肤:500mg/24HREACTION SEVERITY:严重;标准Draize测试兔子直接接触眼睛:92mgREACTION SEVERITY:轻度; 2、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730mg/kg,改变睡眠时间(包括变化的翻正反射)。
编辑本段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编辑本段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加热至150℃时分解并爆炸。
与硝基化合物和氯酸盐组成的混合物对震动和摩擦敏感并可能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二氧化碳。
编辑本段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氯丁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编辑本段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编辑本段其他特性
稳定性:
禁配物: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硫、磷。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编辑本段生态学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编辑本段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编辑本段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51068
UN编号:1467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O53
包装方法:整车运输:两层坚韧纸袋,其中一层涂沥青,并将有沥青的一面粘合于麻袋上,每袋净重不超过40公斤;塑料袋外榫槽接缝木箱;金属桶(罐)或塑料桶外花格箱。
零担运输: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钢板厚0.5 毫米,每桶净重不超过50公斤),外加透笼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编辑本段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 类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