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以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实现H股回归A股的策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36 KB
- 文档页数:2
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当前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之间的合并和兼并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企业发展战略方式。
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作为上市公司合并的一种形式,主要是通过股权的转让和股份的交换,实现合并的目的。
然而,换股吸收合并涉及到复杂的法律问题和挑战,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对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法律制度、换股吸收合并的合法性、换股吸收合并的股权调整方式、换股吸收合并的合同约束力等问题。
此外,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对公司业绩、市场竞争和股东利益的影响,为企业和法律实践提供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法律问题出发,分别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1.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法律制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法律制度的规定、适用和实践,并比较研究国外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法律制度。
2.换股吸收合并的合法性:探讨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合法性问题,包括监管机构的法律审查、交易的公平合理和股东的投票等问题。
3.换股吸收合并的股权调整方式:分析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股权调整方式和原则,包括股权交换比例、限定条件和股东权益的保护等问题。
4.换股吸收合并的合同约束力:研究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合同约束力和履行的法律责任等问题。
5.实证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研究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对公司业绩、市场竞争和股东利益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力求得到准确可靠的研究结论。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将从法律问题的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制度设计、合法性审查、股权调整、合同约束力和影响因素等问题,为企业和法律实践提供相关指导和建议。
预期结果如下:1. 揭示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法律问题和挑战,对企业开展合并和兼并提供指导。
《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其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并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企业发展战略。
上市公司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或资产,实现对其的合并或收购。
这一行为不仅能够加速企业的发展,还能够实现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等目标。
本文旨在研究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其效应,分析其背后的动因、过程及影响,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动因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2. 优化资源配置:并购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3. 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取被并购方的技术、品牌、人才等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 实现多元化经营:并购可以使企业实现业务多元化,降低经营风险。
三、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过程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并购策划与决策: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情况,制定并购计划,并进行决策。
2. 目标公司选择与评估: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目标公司,并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并购价格。
3. 谈判与签约:企业与目标公司进行谈判,达成一致后签订并购协议。
4. 并购执行与交割:按照协议约定,完成并购交割手续,实现企业合并或收购。
四、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效应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效应:并购能够扩大企业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影响市场结构。
2. 经济效益:并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3. 技术创新效应:通过并购获取技术资源,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 就业与社会效应:并购可能带来企业裁员或扩张,影响就业市场;同时,也可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如提升社会福利等。
五、案例分析以某科技公司并购另一科技型企业为例,分析其并购行为及其效应。
第一单境外上市公司通过分拆业务回归A股案例分析第一单境外上市公司通过分拆业务回归A股案例一、本次交易各方二、本次交易亮点神州信息成立于2008年,是母公司神州数码(00861.HK)分拆出的优质资产,分拆后业务、资产、财务、机构和人员均保持了独立性。
各项财务指标已经远远超过境内IPO的标准。
从公司战略发展的角度,神州信息有寻求直接融资平台,并在国内市场上市的强烈意愿。
而2013年IPO暂停,国内一级市场处于严冬期,神州信息拟定了借壳上市的目标。
(一)境外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分拆业务回归A股,境内上市公司分拆上市亦有相关规定神州信息的控股股东神州数码业务分为分销、系统、供应链服务、服务四大分部。
从神州数码分拆去的神州信息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服务、ATM相关业务。
神州数码的服务业务板块仅通过神州信息运作,且神州信息并不运营该板块以外的业务。
因此,本次重组完成后,神州数码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ST太光不存在同业竞争关系。
神州数码分拆一事获得了香港联交所出具的确认函:确认神州数码可继续进行分拆神州信息上市事宜;豁免神州数码遵守香港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第15项应用指引下有关保证配额的适用规定。
中国证监会对境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和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分别作出了规定。
(二)配套融资的巧妙运用本次重组属于借壳上市,根据证监会《关于并购重组配套融资问题》的回复,借壳上市募集配套资金不得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上述规定,本案例配套融资是用于支付本次交易并购整合费用,即用于偿还上市公司对关联方的长期负债、支付本次并购交易税费、人员安置费用、中介机构费用、企业迁址过程发生费用等其他并购整合费用等。
(三)商务部对外国战略投资者特事特办神州信息增资扩股过程中,引入了中新创投和华亿投资两家PE基金,其中华亿投资是一家注册在以色列的有限合伙企业,持有神州信息2.93%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其将持有*ST太光2.17%。
H股回归A股两类模式四种方案各显其能2011年03月05日 02:49:00 21世纪经济报道字体:大中小|收藏|打印苏江陈智峰去年10月21日,在香港主板上市的H股公司山东墨龙(0568.HK,002490.SZ)率先在中小板挂牌,此后大连港(601880.SH)和金隅股份(601992.SH)先后登陆沪市,而中国交通建设(1800.HK,下称中交股份)计划新发A股和换股吸收合并路桥建设(600263.SH)的预案也在去年最后一天公布,排在这之后的名单还包括两家汽车公司比亚迪股份(1211.HK)和长城汽车(2333.HK)——一切表明,在IPO重启一年之后H股回归A股又开始逐渐演变为一种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香港联交所挂牌的H股公司中已经有超过50家公司成功回归A股,其中超过9成的公司选择了直接到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PO)的模式,而对于在A股市场已经控股了一家甚至多家上市公司的H股或者其控股股东来说,换股吸收合并的模式也成为他们逐渐认可的另一种模式。
巧合的是,在近期已经完成和正在进展之中的4只H股公司恰好代表着两类H股回归A 股的模式,其中山东墨龙和大连港属于前者,而金隅股份和中交股份属于后者。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同一种回归模式,具体方案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别。
如H股公司山东墨龙直接回到中小板发行新股融资;而同样新发融资的大连港在新发股份融资的同时其控股股东大连港集团以其资产认购了部分配售股份,虽然此前大唐发电(0991.HK)在回归A 股过程中大股东中国大唐集团以现金参与认购了部分股份,但大连港这种控股股东以资产参与认购新股的方式还是头一回。
另一类回归模式中,3月1日刚刚上市的金隅股份直接吸收合并了A股公司太行水泥(600553.SH),但去年最后一天公布方案的中交股份计划换股吸收合并路桥建设的同时还通过向社会公众投资者新发股份募集资金。
此前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模式回归A股的公司按照先后顺序还包括潍柴动力(000338.SZ)、中国铝业(601600.SH)和上海电气(601727.SH)。
案例潍柴动力换股解决吸收合并问题潍柴动力通过吸收合并湘火炬,不仅成功在A股市重新搭建了一个资本平台,而且解决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多道难题,该投行项目是国内首例以正合方式实现“H to A”的案例,2007年获得了深圳市金融创新奖,并被项目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评为创新一等奖。
一.多层面需求难题2005年8月29日,潍柴动力通过一家控股45%的子公司潍坊投资公司,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收购了A 股上市公司湘火炬28.12%的股权。
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看中的是湘火炬旗下的一系列汽车资产:山西重汽51%的股权、山西法土特齿轮51%的股权、株洲火花塞97.5%的股权等。
但是,收购后潍柴动力管理层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管理链条太长:潍柴动力以45%控股潍坊投资公司----潍柴投资以28.12%的持股比例控股湘火炬---湘火炬拥有陕西重汽51%的股份。
因此,为柴动力只是持有山西重汽的6.45%(0.45×0.28×0.51)=0.0645)的权益。
而在陕西重汽的股权结构中,湘火炬持有51%的股份,陕汽集团持有49%的股份。
如果陕西重汽提出大规模增资扩股,湘火炬的资产质量和现金流状况可能无法满足增资要求,潍柴动力就会面临失去陕西重汽控制权的危险。
要知道,湘火炬在华融接管前属于“德隆系”的资产。
而湘火炬之所以能够成为德隆遗产中的最好的资产,就是因为管理链条较长,最低层的实体公司相对独立,德龙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的资金调动或影响。
与德龙作为财务投资者不同的是,潍柴动力与低层实体公司的关联度较高。
作为产业的整合者,潍柴动力收线要做的就是去除潍坊投资、湘火炬等中间层,实现直接持有陕西重汽的目标。
但这其中也面临着一大障碍:就是湘火炬的股改问题。
在2006年的政策环境下,股份制改造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事。
不完成股改,任何资本运营都难以得到监管层的认可。
也就是说,潍柴动力作为湘火炬第一大股东,必须向流通股支付对价,以换取股份流通权。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研究及案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研究及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交易越来越频繁。
换股并购作为一种常见的交易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公司间的合并与收购。
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进行研究与案例分析,旨在探讨该交易方式的优势、特点及影响因素。
二、换股并购的定义与概述换股并购是指某一公司通过发行自身股份的方式来获得其他公司的股权,从而实现两家公司的合并或收购。
相比于现金收购,换股并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以降低并购交易的现金流压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金需求;二是可以实现双方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顺利整合资源。
三、换股并购的类型及动因1.直接换股并购:指双方公司通过协商,直接以公司股份进行交换;2.间接换股并购:指通过设立专门用于换股交换的子公司,间接进行换股并购。
换股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一是为了获取潜在增长机会,通过与某一公司的合并或收购来实现扩张;二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益;三是为了整合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换股并购的影响因素换股并购的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行业地位、法律法规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影响因素的分析:1.公司规模:通常情况下,大型公司更具有进行换股并购的条件,因为大公司往往有更多的股份用于交换,并且更便于获得融资支持。
2.盈利能力:换股并购的双方公司盈利能力的差异会影响交易的成败。
通常情况下,交易双方盈利能力相似的并购,更容易成功。
3.行业地位:双方公司在同一行业中的地位也会影响换股并购的成败。
通常来说,行业地位相近的公司更容易产生合作意愿。
4.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对换股并购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和规范,法律环境的稳定与透明性能提升交易的顺利进行。
五、我国换股并购的案例分析1.阿里巴巴收购腾讯:阿里巴巴通过发行新股份的方式,在收购腾讯后取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及优势地位。
这个案例显示了换股并购对于公司扩张的巨大作用。
H股回归A股的案例研究我国内地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已经从资本弱国发展成为资本大国,从无资本机制发展到随处显现资本力量。
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足发展,尽管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但也堪称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奇迹,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在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集聚了大批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发展壮大实力,铸就了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石,但同时,在国内企业要想登陆A股市场,需要经过严格的发行审批制,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审核期,由此造成部分优质企业转而瞄准了较为宽松的美股和港股登陆资本市场,谋求提升企业知名度,拓展融资渠道。
据港交所网站的公开信息截止到2017年末,在香港H股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253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资本市场逐渐扩大和转型,同时全球资本市场都开启了对优质企业资源的争夺,让具有优质核心竞争力以及核心创新能力的企业回归,有利于保护这些核心企业的核心话语权以及核心控制权。
本文以从H股分拆回归A股的第一例——神州信息在深市A股成功上市为案例,采用数据分析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文中首先是A股和H股市场的定义以及分拆上市的相关理论,A股和H股的分拆上市的制度背景对比,然后是对母公司神州控股、子公司神州信息以及壳公司太光电信进行论述介绍,其次对于分拆和上市动因、过程、方式进行剖析和研究,及分拆上市前后的效应、财务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从中总结出结论与启示,为优质的境外上市公司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建言献策。
神州控股成功分拆神州信息,不仅可以让神州信息在大陆市场上获得独立的融资平台、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更好地接受公众监督,还可以减少神州控股带来的负协同效应,使母公司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其主业上,进行更优的战略布局和更精准的研发投入。
神州信息作为中国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的领先企业,致力于以业务模式创新和技术产品应用引领和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及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为国内重点行业提供整合创新的IT服务,为其他企业回归A股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换股吸收合并下的整体上市定价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市场交易的不断升温和企业间合并重组的不断加速,换股吸收合并成为企业重组和上市的重要方式之一。
换股吸收合并的过程是对目标公司的股份进行收购,用自身的股份来支付,并最终将新股票上市。
整体上市是指被并购方公司在发生重组后直接以新公司身份上市,即原公司股票的撤销,新股票的发放,成为新公司的股票挂牌交易。
换股吸收合并虽然可以达到整合资源、优化资产配置、提升企业绩效、降低成本等多种目的,但是,其定价模式的研究还很有限。
尤其是在整体上市的情况下,已有的定价模式无法完全适用。
目前,国内外对于换股吸收合并下整体上市的定价模式研究还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换股吸收合并下整体上市的定价模式,探究影响其定价的因素,提高整体上市的成功率,为企业重组与上市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 整体上市的概念、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2. 国内外换股吸收合并下整体上市的定价模式的案例分析,探究其特点和不足。
3. 影响整体上市定价的因素分析与归纳,包括市场因素、公司财务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和法规政策因素等。
4. 提出整体上市定价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定量和定性方法进行分析。
5. 通过对于整体上市案例的分析,对目前的整体上市定价模式进行理论检验。
(二)研究方法1. 定性分析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案例资料的分析,探究整体上市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2. 回归分析法: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构建模型,发现与整体上市定价有关的因素,并排除噪声干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3. 财务分析方法:运用现金流量贴现法、倍率法等方法,从财务角度详细分析整体上市公司的价值。
三、预期研究结果1.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下整体上市定价的理论模型,为整合资源、占领市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揭示影响整体上市定价的关键因素,为公司决策者提供参考,提高企业重组与上市的成功率。
对我国企业换股吸收合并整体上市模式的研究作者:祝晶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2期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到全流通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加速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
目前,非整体上市问题是全流通时期面临的最大制度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选择应用企业整体上市模式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通过对我国企业换股吸收合并整体上市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国企业在进行整体上市模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改变监管思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整体上市;分拆上市;模式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110-02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到全流通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加速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
目前,非整体上市问题是全流通时期面临的最大制度挑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选择应用企业整体上市模式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资委正积极地推动中央企业整体上市,监管部门初步确定的框架为四种模式:A+H模式、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换股吸收合并模式、换股IPO模式。
对于央企而言,从已经发生的整体上市案例来看,操作手段最主要还是两种:定向增发和换股吸收合并。
换股并购是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创新并购方式,由于其不需要大量现金,为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低成本甚至无成本扩张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这在我国目前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资金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无疑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并购方式,对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企业规模扩大来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换股吸收合并模式的定义所谓换股吸收合并模式,是指将同一实际控制人的各上市公司通过换股的方式进行吸收合并,完成公司的整体上市。
换股并购相对于现金并购方式,它节约了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金规模的限制,减少了财务风险。
因此,换股并购已成为成熟资本市场最常用的并购手段。
典型的案例有百联集团、潍柴动力等。
换股吸收合并实现重组的策略和价值研究现代企业集团的规模扩张,并非都是通过自身的经营积累,而是通过企业并购与合营的方式迅速发展起来的。
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则促进了作为所有权的凭证—股票的交易流通。
应运而生的换股合并形式则成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较为流行的一种合并手段。
因为其不仅较现金并购为企业节约了可观的交易成本,而且在财务方面可以运用政策进行税务筹划,从而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同时还会产生股票预期增长效应。
从国际上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趋宽松的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高自由度的服务金融贸易发展趋势,以换股进行并购交易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的主流交易形式。
2006年9月,我国全流通下的首例换股合并案---上港集团吸收合并旗下上市公司上港集箱获得核准。
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一直阻碍换股合并的换股比例确定问题得到了解决,换股合并必将迅速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并购方式。
本文以上海医药同时换股吸合两家上市公司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为例,以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和研究后得出结论,此次重组符合上海市政府的产业政策调整,对提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次重组合并产生了正的协同效应。
同时,在分析研究中认为我国换股合并在会计处理方式、换股合并财务信息的披露、以及如何提高换股合并绩效方面都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H股回归A股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变化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截至2021年6月,中国已有40家成功完成H股回归A股上市的企业。
H股回归A股被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对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内上市公司的治理与财务透明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已有一些研究对H股回归A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但是,对于回归后企业经营业绩变化的研究仍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H股回归A股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变化情况,探究资本市场改革是否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为资本市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分析H股回归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和经营业绩情况,评估企业回归A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具体而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分析企业回归前后的财务状况差异,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方面;2. 比较回归前后企业的经营业绩,如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ROE等指标;3. 探究回归后企业经营业绩变化的影响因素,如行业变化、政策环境、公司治理等方面;4. 尝试分析企业回归A股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数据分析为核心,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的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企业回归前后的财务状况差异,评估企业资本市场改革后的财务透明度和治理状况是否有所提升;2. 比较回归前后企业的经营业绩,探究资本市场改革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3. 探究回归后企业经营业绩变化的影响因素,为了解资本市场改革效果,提供经济学和政策学等多方面的实证支持;4. 尝试分析企业回归A股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治理水平和投资环境。
总之,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资本市场改革和上市公司治理提供更加科学和客观的评估,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和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换股并购是上市公司开展兼并重组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股权交换实现上市公司之间或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兼并重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因此对上市公司换股并购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首先,对于兼并重组的参与主体而言,通过换股并购可以实现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其次,换股并购作为一种常见的市场化手段,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投资机会,同时也在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换股并购也与国际并购等领域密切相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问题也有助于深化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认识。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重点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换股并购的概念和分类:从理论层面上详细阐述换股并购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为后续研究提供概念基础。
2. 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的动因分析: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现状以及各类市场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企业为何选择换股并购的原因。
3. 上市公司换股并购中的风险和制约因素:从政策、市场、公司内部等多个角度探讨上市公司换股并购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制约因素,对企业选择换股并购模式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4. 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的实际操作及其效果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的具体操作过程及其效果,进一步探讨换股并购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统计数据以及案例研究等方式,对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结论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问题的研究,本文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和结论:1. 对换股并购的概念和分类进行全面梳理和解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概念基础和理论支持。
2. 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的动因,探讨企业选择该模式的原因和现实需求。
国家对于境外上市股票回归a股的政策
自从中国开放资本市场以来,境外上市成为最受欢迎的选择之一。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企业会考虑将上市地点从境外迁至中国内地。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AB股上市。
近年来,中国领导针对境外上市股票回归A股进行了多项调整,以推动A股市场的发展,支持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相关。
首先,国家逐步取消了异地交易的。
这意味着,A股上市的企业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在香港等境外交易所上市,但股票交易必须在内地进行。
这种的取消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选项,让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回归A股。
其次,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反洗钱和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遏制与洗钱或资本外流有关的风险,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
此外,国家还开通了深港通和沪港通,以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对A 股的投资。
这种的实施使得内地股票市场更加国际化,有效地推动了A 股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可以选择在回归A股之前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符合国家股权结构和管理要求。
通过股权分置,境外上市的公司可以更好地适应A股市场,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路线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境外上市公司选择回归A股,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长空间。
国家领导不断加强措施,以支持这一发展趋势。
这将大大提高中国的资本市场竞争力,推动更多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
换股并购开启回归A股新思路作者:王雁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15期[摘要]中国铝业通过换股并购山东铝业和兰州铝业,成功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并且开启了央企通过换股并购其他上市公司从而回归A股市场的新思路。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并结合换股并购这一创新并购方式的特点,探讨换股并购中所涉及换股价格、现金选择权、并购效果等问题,以及由该并购方式所所引发的思考。
[关键字]换股并购换股价格现金选择权并购效果所谓换股并购模式,是指将同一实际控制人的各上市公司通过换股的方式进行吸收合并,完成公司的整体上市。
在并购过程中以公司股票本身作为并购的支付手段付给被并购方。
因此,换股并购相对于现金并购方式,它节约了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金规模的限制,减少了财务风险。
已在纽约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国内铝工业巨头“中国铝业”成为首家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旗下A股上市公司从而实现回归A股的海外上市央企,并由此为其他拥有A股子公司的央企回归提供了一个新的可供借鉴的资本运作模式。
一、案例解析(一)换股定价相对公允中国铝业换股价格确定的依据如下:1.基于H股股价分析2006年11月27日,中国铝业H股收盘价为6.25港元,汇率调整后为6.30元人民币。
同日,主要的A、H两地上市公司(剔除行业相关度较低的银行、地产、航空等板块公司和未完成A股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的比价如表1所示。
根据2006年11月27日收盘价计算,A股、H股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A股价格相对于H 股的平均溢价水平为10.59%,而中国铝业换股价格相对于H股股价溢价仅为5.00%,与可比公司相比较而言平均溢价水平低5.59%,充分保护了各方股东的利益。
2.可比公司价值分析截止2006年11月27日,国内铝行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水平为23倍左右,市净率倍数平均水平为2.71倍,中国铝业A股发行价格6.60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5.79倍,对应于其2006年6月30日每股净资产3.42元的市净率为1.93倍。
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探讨了换股吸收合并的有关理论及实践问题,对于优化股权结构、提高上市公司市值、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回顾了换股吸收合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定义和分类,接着探讨了换股比例的确定、合并实施方式的选择、合并后的治理结构和财务效应等问题。
最后通过相关案例分析了换股吸收合并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股权结构,市值,成本第一章概述1.1 研究目的和意义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股权分散、权力分散使得公司治理存在一些弊端,而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是一种改善股权结构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研究,探讨换股吸收合并对于股权结构、市值、成本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合并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期望通过这些探讨为合并吸收的实践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1.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了换股吸收合并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有关理论,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义;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换股吸收合并的优缺点,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应对策略;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和措施。
第二章换股吸收合并的理论与实践2.1 换股吸收合并的历史发展换股吸收合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以通货膨胀为背景,股票市场泡沫迭起,很多公司价格泡沫已经不能持续,其中一部分公司借助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实现了生存和发展。
从70年代开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规范吸收合并行为,逐渐形成了一些相关法规和准则。
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开始大规模使用换股吸收合并,吸收合并的行为逐渐成为美国企业进行拓展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2.2 换股吸收合并的现状目前,换股吸收合并是全球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中国境内,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换股吸收合并案例。
上市公司以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实现H股回归A股的策略研究企业并购始于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优化手段。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全球已经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每次并购浪潮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一系列
深远的影响。
换股并购作为在国外成熟证券市场通行的一种并购方式,自1998
年以来在中国逐渐兴起,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金融创新、换股吸收合并等创新理念不断涌现,在中国独特的经济背景下,换股吸收合并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发
展道路,尤其是在H股回归A股浪潮中越来越得到上市公司的关注和青睐。
中国企业正在通过运用换股吸收合并这一并购方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跻身世界级企业行列。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由一般规律到具体案例研究,采取文献研究和具体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研究了H股企业换股吸收合并A股最终实现在内地股市上市这一创新模式及其带来的多方共赢的积极意义,以期总结换股吸收合并的一般规律,来指导
实务工作,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给很多母公司在香港上市,而子公司在国内
上市的绩优公司未来的重组和整合提供思路和借鉴。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以及本文的框架、内容和创新。
其次介绍了换股吸收合并理论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
再次介绍了双重上市理论和双重上市模式的发展历程,研究上市公司以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实现H股回归A股的策略,关注政策导向和证券市场形势,制定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换股吸收合并策略,重点研究了换股吸收合并的关
键因素。
然后对上海电气换股吸收合并上电股份案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本次换股吸收合并的背景、合并动因,对上海电气进行了压力分析和行业前景分析;介绍了此次换股吸收合并方案、合并双方的基本信息以及彼此的关系;对合并方案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此次换股吸收合并带来多方共赢的示范效应以及上海电气通过回归
A股实现再融资的目的。
最后得出结论,一是换股吸收合并必将成为上市公司并
购的优选模式;二是积极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对存量资产再次优化配置。
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结合时代背景将研究视角定位于H股换股吸收合并A股,开创企业并购新模式。
通过案例研究我国绩优国企由香港市场回归内地证券市场采用换股吸收合并策略以及并购方案所带来的多方共赢的示范效应,进而得出换股吸收合
并是上市公司并购的优选模式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