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制度 3.持续改进效果
胸痛中心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教育与培训
1.全院培训: (1)院领导、医疗管理、行政管理人员培训 (2)核心科室医护培训 (3)全院医护技人员培训 (4)全院医疗服务人员及后勤管理人员培训 2.基层医院培训 3.社区教育
持续改进
1.制定关键监控目标及改进计划 2.三大制度:联合理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典型
基本条件与资质
1.胸痛中心组织机构 2.医院的支持与承诺 3.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4.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 5.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条件 6.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 7.数据填报方案及管理
胸痛急救区域设置与分区
1.标识与指引:要求医院周边交通要道、门急诊口及 大厅有明确指引标识,分诊、收费、化验、药房等 有急性胸痛优先标识。
2.胸痛急救功能分区: (1)功能完善的分诊台 (2)床旁心电图机床旁快速心肌标志物监测设备 (3)功能完备的胸痛诊室、抢救室、观察室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
1.人员资质:PCI医生≥2名,副高,>75例/年
导管室护士≥3,≥4学时/年培训+证书
放射技术人员,大型设备上岗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心血管专科条件
(1)心血管内科当地优势(学科介绍、开展项目等)
(2)CCU ≥6张
(3)PCI能力:基本设备,全天候开发能力,各种应急 方案(设备不可用,人员不到位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1.远程心电图传输平台及相应机制:120及≥5家基层 医院
2.急诊科医师能力,相关科室会诊能力 3.24小时急诊彩超及CTA能力, ﹤30min 4.运动心电图上班期间随时可做
建设流程
医院成立CPC委员会 网上注册 启动建设(6个月) 在线提交申请 材料网上初审 3位专家网审 私访 现场核查 专家投票 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