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民法典》
- 格式:docx
- 大小:20.02 KB
- 文档页数:2
《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是法国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文书之一,它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颁布实施,被誉为现代法律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该法典共计四卷,包含了法律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商业法律和民事诉讼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就该法典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法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宗旨的法国人民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新的共和政体。
然而在新政府建立之初,法律体系却面临着混乱和不稳定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国政府决定制定一部全面的民法典,以规范法律制度,保障国家的法律稳定和社会秩序。
法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涉及到了众多著名法学家和政治家的参与,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担任法兰西第一执政者的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在制定法典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亲自参与了法典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并对法典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整。
最终,法国民法典在1804年正式颁布实施,成为法国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文书之一。
二、主要内容法国民法典共计四卷,涵盖了民事法律、商业法律和民事诉讼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一卷,它包含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为整个法典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法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概述:1. 第一卷:关于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人的权利和义务、财产的权利和义务、契约和协议、民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2. 第二卷:关于物权和财产的法律规范,包括不动产和动产的所有权、抵押、留置、债务保证等方面的内容。
3. 第三卷:关于商业法律的规范,包括商业契约、商标、专利、商业代理、公司法等方面的内容。
4. 第四卷:关于民事诉讼法律的规范,包括诉讼程序、证据、调解、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三、影响与现实意义法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法国法律体系和民主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法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和规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法律制度更加完备、稳定和可靠。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比较作者:王霄雯袁佩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的《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在世界民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研究比较两部民法典,不仅有利于加深认识,更有助于深入了解资产阶级民法体系,而且对社会主义民法理论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研究对比在资产阶级民法的发展史上,《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有着较高的地位,因两部法典制定的时所处环境存在很大不同,以至于两部法典存在很多差异。
一、制定背景不同建立在推翻封建制度的基础上的《法国民法典》其目的为固资本主义制度。
历经了封建时期的经济和暴风骤雨般的法国大革命,法国的土地实现了私有化,也成就了资产阶级性质民法学发展史的初级阶段的产物——《法国民法典》。
而《德国民法典》是德意志帝国统一后的产物,其诞生与当时德国山河破碎的状况密不可分,虽然德国政府酝酿许久准备对于民法进行编撰,但其最终还是随着德国的一统而产生,它是资产阶级民法学发展搞基阶段的产物,这个时代,正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的时代,在这个阶段,法律尤为重视国家和公共利益,而德国更加强调限制个人,国家干预也愈演愈烈,所以与《法国民法典》的无限制私人财产权相比,《德国民法典》更为谨慎和严格。
二、编写体制不同《法国民法典》效仿罗马法的《法学编制》的编撰方法(分为人、物和诉三方面)——人法、物法、债法三编共2283条。
《德国民法典》同样以罗马法为基础,但不同的是,他以《学说汇纂》为蓝本,共五编2385条——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亲属法和继承法。
该体系与先前不同之处在于,以“总则”作为《德国民法典》的第一編,打破了始于査士丁尼法典将民法分为为人、物、债和继承四个部分的传统。
这两部法律体系相比而言,显然德国的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在《法国民法典》未设“总则”这一部分,使得各方面的内容虽广泛铺陈,却缺乏总领性部分、原则性内容,呈现出纷繁杂乱的情况,而《德国民法典》凭借“总则”统领法典,使各部分关系密切,使整部民法典自成一体,条理清晰,逻辑清楚,井然有序。
【法学本科】《外国法制史》名词解释2009—03-16 16:051、简述普通法自身存在的缺陷。
答:首先,保护范围有限。
普通法的保护范围足由令状确定的。
令状是由大法户以国下的名义颁发的要求接受令状者履行某种行为的命令。
其次,内容僵化。
由于普通法是在封建自然经济环境中形成的,其内容十分陈旧、僵化。
再次,救济方法有限,普通法的救济方法以损害赔偿为主.而巨只能对现实的损害进行赔偿,对于无法以金钱衡量的损失以及受害人将来可能遭受的损失则不予考虑,这就会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利益.2、简述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的主要内容。
答:(1)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是实行共和制、联邦制的民主与法治的国家,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2)规定了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宣布“俄罗斯联邦平等地承认和保护私有制,国家所有制,地方所有制及其他所有制形式”;(3)承认并保障公民地权利与自由;(4)国家权力的行使实行立法权、执行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和相互独立;(5)宣布司法审判权只能由法院行使。
3\简述雅典宪法的民主性特点。
答:(1)形式上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2)民众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享有广泛职权;(3)国家公职人员均由选举产生,而且集体职务多于个人职务,凡属重大公务,均由集体决定、集体负责;(4)由公民通过各种制度和措施直接维护民主制度。
4、简述日耳曼法的基本特点。
答:(1)日耳曼法是团体本位的法律;(2)日耳曼法是属人主义的法律;(3)日耳曼法是具体的法律;(4)日耳曼法是注重形式、注重法律行为外部表现的法律;(5)日耳曼法是世俗的法律.5、《德国民法典》的特点答:(1)法典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在贯彻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方面已有所变化.(2)法典规定了法人制度.(3)法典保留了浓厚德封建残余。
(4)法典在立法技术上讲究逻辑体系严密、概念科学、用语精确.6简述楔形文字法的主要特征。
答:(1)法律的结构体系比较完整,一般均采用序言、正文和结语三段论式的表述方法;(2)法律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婚姻家庭法等各方面;(3)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的汇编,并没有规定一般的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4)法律被描绘为遵从神意制定的,违反法律就会受到神的惩罚。
法国民法典的制订及其历史意义王静原载《学习时报》法律是现代社会维系文明的重要制度基础,其中,民法既是每一个现代人不可须臾离开的生活准则,又是关系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秩序有效建构的关键。
谈到民法的历史,必然要提到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直译为《全体法国人的民法典》,也称《拿破仑法典》)。
作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民法典,它自签署颁布后,始终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多个国家的民事立法。
制定民法典的推动者和签署者拿破仑对该法典经久不衰的魅力早有预见。
他在战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时,曾自豪地说,我的光荣不是打过40次胜仗,因为滑铁卢的一败便可使这一切完全被人忘记。
但不会被人忘记而且永垂不朽的却是我的民法典。
恰如拿破仑所预言,伴随着拿破仑帝国的扩张,1838年的荷兰民法典、1865年的意大利民法典、华沙公国(后来的波兰王国)、俄罗斯帝国法令全书的民法部分、土耳其民法典等都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制定。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索马里等国的民法典也都极大的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的模式和内容。
可以说,《法国民法典》是继罗马法之后、19世纪以来,民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确立了现代民法的法典模式,与《德国民法典》一起构成了现代欧洲大陆法的基石,而且作为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极大地促进了法国19-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法国民法典》是迄今为止施行时间最长的民法典,经久不衰的魅力是其成功立法的最好诠释。
该法采用了总分结构,共2281条。
其中,总则部分极为精炼,仅有6条,对法律的颁布、基本原则、效力及其适用作了规定。
如其第4条规定:“审判员借口没有法律或法律不明确、不完备而拒绝受理者,得依拒绝审判罪追诉之”,该条在赋予法官充分自由裁量权的同时,旨在树立司法裁判在民事矛盾和纠纷处理中的权威。
其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从而确立了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
正是因此,看似单薄的6条内容,却确立了指导民事立法、执法、司法的基本原则。
《法国民法典》继承特留份机制简介JudicialSystemsofForeignCountrieso圜圃,,D《法国民法典》继承特留份机制简介tntroducdonto藿魏◇ForcedPordon8藿擎翁m;《髓eritance《虢theCiv~tCode唐觉(法国铁法理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公证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上海200021)一文根据《法国民法典》第893条,无偿处分只有两种形式:生前赠与或遗嘱赠与①.假设无偿处分人在作出处分时处于精神正常状态,其意思表示没有误解,欺诈或胁迫的瑕疵,处分的目的不违反公序良俗,处分的形式符合要式条件;则处分的内容,即财产的本身应至少满足一个基本的条件——继承特留份.一,什么是继承特留份《法国民法典》第三卷第二蝙第三章专章规定继承中的特留份机制.根据2006年6月23日第2006—728号法律②增加的《法国民法典》第912条的定义,”继承特留份指法律确保向特定继承人不附加任何条件移转的那部分遗产”;当然前提是此等继承人接受继承.所以,特留份中有三个要素:特定继承人,财产的一部分,不附条件的移转.与继承特留份相对的则是自由处分额,即”遗产中法律没有保留权利的部分,也就是被继承人可以自由地无偿处分的那部分财产”.个人意愿与公共意志在同一法条里相碰.值得注意的是,特留份的定义在前,自由处分额的定义在后.这种安排是否为一种立法思想的体现,即个人自由只有在公共秩序的框架里才能实现.二,特留份的具体比例根据特留份继承人的组成和数量,特留份的份额相应变化.有三种可能:(1)死者留有子女;(2)死者没有子女,但有夫妻未亡人;(3)死者既无子女亦无夫妻未亡人.f—J被继承人留有子女根据现行法律,有特留份.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一视同仁,均享《法国民法典》第913条规定,赠与:(1)如果被继承人只留有一个子女,特留份总额为处分人财产的1/2,即自由处分额不得超过财产总额的1/2;(2)如果留有二个子女,特留份总额为2/3,自由处分额不得超过1/3;(3)如果留有三个或以上的子女,特留份总额为3/4,自由处分额不得超过1/4.这里要提出的是,子女中如果有人放弃继承,如何计算特留份总额?即放弃继承的子女是否仍计算在特留份继承人的总数中?回答是否定的;但有两种例外.一是放弃者存在代位继承的情况.举例来说,死者留有两个子女.其中一个放弃继承,但其自身也有两个子女(即死者的孙子女).此时的特留份仍按两个子女算,即遗产的2/3;其中放弃者的两个子女共占1/3,各占1/6.二是放弃者同时具备无偿处分受益人的身份,受《法国民法典》第845条的约束,须将无偿取得的财产返还到待继承的遗产之中.第845条规定:一般情况下,继承开始时,无偿处分(无论是生前赠与或遗嘱赠与)的受益人可以要求保留受赠财产,但额度以被继承人的自由处分额为限.如果被继承人在处分时明确,若受益人放弃继承则须返还受赠财产, 此时放弃者须返还受赠财产,并计人特留份继承人的总人数中.不过返还的不是实物,而是价值.他应向其他继承人补偿其实得份额与其正常参与继承时可得份额之问的超出额.如果没有前述两种例外,放弃者不应算入特留份继承人的总数中.举例来说,死者留有两个子女甲乙.其中甲无子女,且放弃继承.死者遗嘱指定丙为遗赠概括承受人.此时特留份总额为遗产的1/2,由乙继承;则丙受赠1/2,即自由处分额.f二J被继承人没有子女,但有夫妻未亡人此种情形由《法国民法典》第914—1条规范;该法条1由2001年12月3日第2001—1135号法律创设,2002年7月无论是生前赠与或遗嘱1日生效.①下文中,如不特别说明”赠与”包含生前和生后无偿处分.②该法2007年1月1日生效.艇CHINA”霉JudiSystemsofForeignCountries如果被继承人死亡时没有留下任何子女,而夫妻的另一方健在,则该夫妻未亡人享有继承特留份;具体为遗产的1/4.对夫妻未亡人只有一个限制条件,即没有离婚;即使已经启动离婚程序或已事实分居也无影响.2006年6月23Et第2006—728号法律虽然修改了这一法条,但并未改变夫妻未亡人享有的特留份份额;即此时被继承人的自由处分额不得超过其财产的3/4.f三)被继承人既无子女亦无夫妻未亡人根据《法国民法典》第916条,如果死者既没有留下子女,也没有留下夫妻未亡人,死者可以通过生前赠与或遗嘱赠与处分其全部财产.按照中国人的养老观念,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被继承人的父母还健在呢?尊亲的特留份权利早在十九世纪初就通过1803年5月13El公布的法律设立(《法国民法典》原第914条).1972年1月3日第72—3号法律修改了《法国民法典》原第914条.根据其时的规定,在没有子女的情况下,如果有父系和母系的尊亲,不论人数,被继承人的自由处分额为其财产之1/2;如果只有父系或母系一支的尊亲,则自由处分额增至3/4.但这一规定被2006年6月23日第2006—728号法律废除.从立法报告看,取消尊亲特留份的原因主要有三:(1)尊亲已经通过赡养费机制得到保护;(2)尊亲特留份有背经济发展的方向.经济的发展应将财富转移给后代而不是反过来返回上代;(3)尊亲特留份容易激发老人和夫妻未亡人之间的矛盾.不过,针对尊亲,法国继承法中的回转机制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根据《法国民法典》第738—2条, 如果死者没有子女,但留有父亲和/或母亲,则死者生前从父母亲那里取得的财产应该返还健在的父母亲;不过以父母一人各占死者遗产的1/4为限,且返还权只能在死者生前从父母亲那里取得的财产上行使.1,遗产整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实现:现有财产一现有债务+已赠财产:遗产总额.2,有了遗产总额和特留份继承人名单就可以确定自由处分额:遗产整体X法定比率=自由处分额.3,下一步是抵算,即确定赠与的财产是计人自由处分额还是特留份.《法国民法典》从第919一l条到第930条作了详细的规定.这里仅简单介绍两个主要的规则:如果赠与的受益人是非特留份继承人甚或非法定继承人,赠与无疑要计入自由处分额.但如果受益人是特留份继承人呢?这需要看处分人的意思表示:如果赠与实为遗产的提前交付,这时如果继承人接受继承(这里不讨论放弃时的处理),该赠与先抵算其特留份;如果超过特留份,再抵算自由处分额.如果处分人明确表示是额外赠与,则赠与应先抵算自由处分额,如有超出,再抵算其特留份;即这时,赠与应与受益人的特留份叠加.举例说明,死者留有两个子女甲乙,设遗产总额为600,其中以遗产提前交付的形式给甲赠与00.根据规定,自由处分额为200;待留份总额为400,甲乙各200.此时,先在赠与500里抵算甲的特留份200,还超300;将此300再抵算自由处分额200,仍超100.则1O0为扣减数.抵算的顺序:最早作出的赠与(无论生前或死后)最先抵算.即最先可能被扣减的是遗赠.如果生前赠与就超过了自由处分额,最先被扣减的是最近作出的生前赠与;如果多笔赠与同时作出,则比例扣减.通过抵算,可以确定死者的无偿处分总额是否超过了法定的自由处分额,是否侵害了特定继承人的特留份.如果侵害了特留份继承人的权益,赠与可能被扣减.从前述三项介绍来看,法国继承法中的特留份首位保护的是死者子女的利益,其次才是夫妻未亡人的利益,而尊亲f二)扣减不在特留份考虑之列.三,违反特留份的处置——扣减被继承人实际无偿处分超过了法律允许的自由处分额,并不导致无偿处分的必然无效.法律设置的纠正措施是扣减.f一』抵算自由处分额要确定死者无偿处分的财产是否超过法定的A由处分额,需要完成以下步骤:(1)统计遗产;(2)计算特留份和自由处分额;(3)确定无偿处分的财产应计入自由处分额还是特留份;(4)扣减过分的无偿处分财产.鉴于自然人的财产在其有生之时是一个变数,即在不同时间其数额可能不一致,死者的测算再精细,赠与都可能在无意或有意之间超出法定自由处分额.只是,赠与超过自由处分额并不导致自动扣减④;未被扣减的赠与仍然有效(第920条).必须由权利人,即特留份继承人或其权利承受人提出扣减⑤.实践中,扣减不一定是诉讼程序,而是协商的结果.另外,补偿的形式原则上为价值,而不是实物;原因很简单:尽量保持既有状态的法律安全.这里要着重说明的一点是,扣减之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能@Delfosse,Peniguel,P.145.④《法国民法典》第920条.另见,判例:Cass.1reciv.,21janvier1969.http://www.1egifrance.gouv.fr/affichJuriJudi.do?oldAction= rechJuriJudi&idTexte=JURITEXT000006978106&fastReqld=727803819&fastP os=4.⑤根据《法国民法典第921条,特留份继承人的权利承受人也是扣减权利人;其债权人也可以代位行使.106II}I掰浚硒殛疆搿院鬟嚣JudicialSystemsofForeigCountries9里目唪目,?协商解决,除了当事人的主观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因l一)自动剥夺素——公证人.《法国民法典》2500多条,其中直接或问接涉及公证的达90多处.对自然人来说,从未出生一直到死根据《法国民法典》第726条,如果继承人被宣判列亡,其民事生活的重要事项都会有公证的介入:收养,监继承人犯有下列重罪,则自动丧失继承权:(1)故意谋杀护,结婚,离婚,继承,析产,等等.就继承而言,婚姻财继承人的罪犯或同案犯;(2)故意伤害被继承人并导致其产制协议(第1394条),手写遗嘱和秘密遗嘱的存放与执行亡的罪犯或同案犯.(第1007条;公证遗嘱更是不言自明),继承人身份认定(第730—1条),遗产清单(第789条),未成年人和被监护f二)司法剥夺成年人财产的管理(第507条),不动产公告(第2416条,第2524条)等都须通过公证.公证人作为专业法律人员,《法国民法典》第727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根据其对家庭提供连续性的服务,了解家庭和家庭财产的前后变继承人的请求,如果继承人被确认对被继承人犯有下列化.在继承上,他无疑是家庭的最合适法律顾问;另外,他罪④,大审法院可以宣判继承人丧失继承权:(1)故意谋针对整个家庭而不是家庭的某一成员提供服务,可以保证意被继承人轻罪的罪犯或同案犯;(2)故意伤害被继承人而见的公正性.由此,在死者实际无偿处分的财产超过法定自致其死亡轻罪的罪犯或同案犯;(3)在被继承人作为被告由处分额时,公证人应能提出合法且合适的居中意见.刑事诉讼中作不利被告的虚假证词;(4)在被继承人身体到侵害的刑事案件中,继承人本可不冒任何危险即能阻止l三)扣减权利的行使与放弃罪行为,但故意不阻止,被继承人受害死亡;(5)继承人告被继承人,后者因诬告事实而被判处重罪.前文已经提及,扣减是一种请求权.《法国民法典》允许当事人在事前或事后放弃这一权利.继承人事先放弃,即被剥夺继承权的继承人自然不得参与继承;并得返还被继承人还未死亡时放弃扣减权,往往是为了方便某一具体有自继承开始起取得的孳息或收益.但是,被剥夺继承权财产的继承,例如家庭企业.事先放弃需满足严格的条件:继承人之子女不会因其过错而受到惩罚.如果该继承人自必须指定放弃的受益人;必须得到被继承人的认可.之所以有子女,不论被剥夺者是健在或是死亡,其子女得直接或要被继承人同意,是为了避免继承人放弃时考虑不周或迫于位行使继承权,即在继承中要计算被剥夺权利者的特留份其他继承人的压力⑥.鉴于放弃对继承人产生重大影响,《法国民法典》第930条进一步规定,放弃声明必须公证,且须另外,法国继承法还是充分尊重被继承人的意思.即由两名公证人公证;公证时除了放弃者之外,不得有第三人继承人犯有《法国民法典》第726条和第727条规定的两在场.这无疑是要充分保证继承人的意思表示自由.罪行,如果被继承人在犯罪事实发生之后,在知道犯罪事的情况下,仍然以遗嘱的形式明确保留该继承人的继承十如果要行使该请求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行使:则该继承人将不被剥夺继承权.自继承开始算起的五年内;或继承人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的二年内,但最迟不得超过死亡日起算的十年.这与以上粗略地介绍了法国现行的特留份机制.从中可以看f2006年修改前的死亡日起算的三十年相比,大大缩短.可以个人自由处分财产的权利不是绝对的,其受到公共秩序原则看出,立法者一方面保护特定继承人的利益,同时兼顾法律限制.除非法律明确规定的剥夺继承权情况,或继承人与被关系的普遍稳定.承人达成明确的协议,死者不得侵害特定继承人的法定继承朽四,特留份的例外除了上文介绍的特留份继承人主动放弃之外,从处分人的角度而言,法律只在一种情况下允许被继承人不遵守特留份的规定,即存在法定剥夺继承权的事实.剥夺继承权的事实由继承人危害被继承人的犯罪行为构成.根据继承人犯罪的严重程度,此等事实分为两类:一是自动剥夺,二是司法剥夺.条.对中国的继承立法来说,法国的特留份机制较全面细致,同时不失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当自由处分侵害了特留份时,并不导致赠与或遗嘱的完全无效;而是经权利人请求,在法定的框架下”纠正”赠与或遗嘱.简而言之,继承法一方面要保护特定继承人的继承权;另一方面,在家庭和谐和公共秩序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应充分尊重死者的意愿.(责任编辑赵海鸥)@DeEosse,Peniguel,P.190.⑦轻罪与重罪的差别在于,轻罪最高徒刑为1O年;重罪一般为1O~3O年,也可以为无期徒刑.《法国刑法典》第131—1条至第131—9。
《拿破仑法典》(节选)[简介:《拿破仑法典》是西方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于1804年3月21日在法国议会通过,并公布施行。
经过多次修订,现仍在法国施行。
它最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1816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但从1870年以后,在习惯上一直沿用《法国民法典》的名称。
法典除总则外,分为3编2281条。
第一编是人法,包含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定,实际上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
第二编是物法,包含关于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规定。
第三编称为“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内容庞杂,规定了继承、赠与、遗嘱和夫妻财产制,以及债法和抵押权法等。
这里节选的是第一编的部分内容。
1821年,拿破仑病逝圣赫勒拿岛前曾说:“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
”]第一编人第一章民事权利的享有及丧失第一节民事权利的享有------第7条民事权利的行使不以按照宪法取得并保持的公民资格为条件。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9条外国人在法国所生的子女,得于其成年后之一年内,请求取得法国人资格,但以符合下列条件为限:如该子女居住于法国时,声明其有在法国设立住所的意思;如居住于外国时,订立在法国设立住所的承认书,并于承认书作成后之一年内在法国设立住所。
第10条所有法国人在外国所生的子女一律为法国人。
所有丧失法国人资格的法国人在外国所生的子女,得按照第九条规定的方式,随时请求恢复法国人资格。
第11条外国人,如其本国和法国订有条约允许法国人在其国内享有某些民事权利者,在法国亦得享有同样的民事权利。
第12条外国妇女与法国人结婚者,依从其夫的地位。
第13条外国人经政府许可设立住所于法国者,在其继续居住期间,享有一切民事权利。
第14条不居住于法国的外国人,曾在法国与法国人订立契约者,因此契约所生债务的履行问题,得由法国法院受理;其曾在外国订约对法国人负有债务者,亦得由法国法院受理。
1804年《法国民法典》作者:王姝苏顾盈颖来源:《检察风云》2016年第06期被黑格尔誉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的拿破仑,由于著名的滑铁卢战役而成为军事上的失败者。
然而,他却因为一部法典长留青史。
令拿破仑如此引以为傲的1804年《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最早影响最广的民法典,它的问世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部法典开创了现代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
由于拿破仑在编纂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该民法典在1807年和1852年先后两次被命名为《拿破仑民法典》。
1870年以后,法国政府和法院一般都称之为《法国民法典》,但习惯上仍称为《拿破仑法典》。
《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在《法国民法典》颁布以前,由于封建割据和民族杂居,法国在法律适用上很不统一。
全国范围分为了南北两大法区:法国北部主要通行日耳曼习惯法,而南部则主要通行罗马法。
除此之外,婚姻制度始终受到教会法的支配,而王室法令也是法源之一。
虽然法律渊源在当时的法国是如此的多元和复杂,但罗马法作为“合理的根据”在原则上还是为整个法国所采纳的。
1453年查理七世(1422—1461年在位)颁布了《都尔—蒙蒂尔告谕》,规定法国的习惯法应一律采取成文的形式。
这对于法国各地的习惯法趋于统一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习惯法的删繁就简和整理编排,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的法典编纂奠定了基础。
同时,习惯法汇编的起草者往往借助于罗马法的条文来补救习惯法中的缺漏,使得罗马法进一步注入到了法制之中。
法律的这种发展状况使人们愈来愈难以安守现状;仅仅是成文的习惯法汇编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更渴望统一的、合乎理性的法典。
1790年7月5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胜利后的制宪会议形成了一项决议:“立法者将审查和改造民法,将制定一部简明并与宪法相适应的民法典。
”但此后,虽有民法典草案问世,但内容臃肿无序,又碍于法国国内政治派别林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草案讨论被否决和搁置了。
直至1799年雾月政变后拿破仑执政,才开始了编纂《法国民法典》的历史伟业。
作者: 王巧玲
出版物刊名: 理论学刊
页码: 59-60页
主题词: 《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世界影响;《法国民法典》;民事权利;所有权;遗嘱;
世界法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世界地位
摘要: <正>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重大政治变革在法律上的反映,就是1804年《拿破仑法典》的出台。
《拿破仑法典》也称《法国民法典》,因为当时的第一执政拿破仑参加了该法典的制定,为了纪念拿破仑的贡献,《法国民法典》于1807年和1825年两次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
一、《拿破仑法典》的世界地位。
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展开讨论,包括其立法原则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
探讨了《法国民法典》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强调了加强立法原则的明确性和完善体系的完整性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借鉴《法国民法典》经验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建议。
通过对《法国民法典》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国民法典制定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我国民法典的更加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法国民法典、立法特点、我国民法典、借鉴意义、立法原则、体系完整性、经验借鉴、完善制定。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法国民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法典之一,于1804年颁布实施,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全球的法律体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法典的制定也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研究《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指导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和完善,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分析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为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立法原则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方面的表现,从而提炼出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比较两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可以为我国在民法典制定过程中更好地把握立法原则、完善立法体系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民法典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一、历史沿革:《法国民法典》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统一的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
它不仅承载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还融合了罗马法、君主法和普通法等不同民法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法律体系。
二、法典结构:《法国民法典》共分为总则、物权、契约、继承和民事责任等五编,每编又细分为若干章节,构成了严密的体系结构。
A.没收B.征收C.国有化D.征用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A.1900年《德国民法典》B.1807年《法国商法典》C.1804年《法国民法典》D.1794年《普鲁士法典》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1811年《奥地利尼法典》B.1804年《法国民法典》C.1868年《葡萄牙民法典》D.1865年《意大利民法典》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A.当事人住所地法B.目的地法C.物之所在地法D.当事人本国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法院地法B.当事人本国法C.当事人住所地法D.当事人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A.财产管理机构所在地法B.适用法院地法C.物之所在地法D.依其属人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A.50年B.15年C.20年D.25年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A.重叠性冲突规范B.双边冲突规范C.单边冲突规范D.有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6个月B.30天C.60天D.120天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A.破产企业所属国法B.法院地法C.物之所在地法D.财产所有人本国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A.与当事人有最密切关系的国籍优先B.最后取得的国籍优先C.内国国籍优先D.以当事人住所地国籍优先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B.法院地法C.合同缔结地法D.当事人本国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A.物之所在地法B.法院地法C.旗国法D.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重叠性B.选择性C.单边D.双边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程序法B.C.冲突法D.实体法和冲突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A.20天B.60天C.30天D.15天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1878年鲍富莱蒙案B.1878年福果案C.1861年李查蒂案D.1887年特鲁弗特案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重叠性B.双边单边D.选择性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A.三个B.二个C.四个D.五个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依A.中国实体法有关保护时效的规定确定B.中国民诉法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确定C.依外国诉讼法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确定D.冲突规范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确定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A.巴托鲁斯B.孟西尼C.D.伊纳利古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A.当事人本国法B.当事人惯常居所地法C.法院地法D.当事人住所地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B.柯里C.巴托鲁斯D.斯托雷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被继承人死亡时的经常居所地法B.遗产所在地法律C.被继承人死亡时的国籍国法D.继承人的本国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A.巴托鲁斯B.杜摩兰C.斯托雷D.胡伯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A.1923年《关于承认仲裁条款的日内瓦议定书》B.1927年《关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日内瓦公约》C.1958年《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纽约公约》D.1923年《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程序规则》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B.直接适用国际私法C.各法域分别制定自己的区际冲突法D.类推适用国际私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A.1804年《法国民法典》B.1794年《普鲁士法典》C.1896年《德国民法施行法》D.1756年《巴伐利亚法典》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A.区际法律冲突B.人际法律冲突C.国际法律冲突D.时际法律冲突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A.民事判决B.国际法院的判决C.行政判决D.刑事判决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A.国际习惯B.我国法律C.该外国法相近的法律D.国际条约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A.可以有条件的采取强制措施B.可以根据中国法律有关强制措施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C.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A.无条件的双边冲突规范B.平等的双边冲突规范C.有条件或有限制的双边冲突规范D.选择性的冲突规范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法律不具有溯及既往原则场所支配行为原则C.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D.前法优于后法原则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A.仲裁地法B.国际惯例C.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D.国际条约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人际法律冲突B.国际法律冲突C.区际法律冲突D.时际法律冲突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A.如果两国规范有相同的冲突规则便不会发生识别冲突。
简答题1.简述《法国民法典》的三编内容及各自所体现的原则。
参考答案:(1)《法国民法典》第一编是“人法”,包含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定,实际上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体现了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2)第二编是“物法”,包含了关于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规定,实际上是关于在静态中的民事权利客体的规定,体现了所有权不可侵犯的原则。
(3)第三编称为“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其规定的内容颇为庞杂,首先规定了继承、赠与、遗嘱和夫妻财产制,其次规定了债法,附以质权和抵押权法,最后还规定了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实际上该编是关于民事权利客体从一个权利主体移转到另一个权利主体的各种可能性的规定,体现了契约自由的原则。
2.简述《十二铜表法》中各表的标题及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第一表:传唤,有关诉讼的规定;第二表:审理,有关司法审理的规定;第三表:执行,有关判决执行的规定;第四表:家长权,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第五表:继承和监护,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等规定;第七表:土地和房屋,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第八表:私犯,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第九表:公法,有关犯罪的规定;第十表,宗教法,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第十一表:前五表的补充,规定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第十二表:后五表的补充,有关祭品和债权及占有的规定。
一、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75分。
每小题15分,共75分。
)1.基督教和教会法对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它对自然法的理论产生了影响;(2)直接提供经过整理、并已付诸实施的行为规则;(3)强化伦理原则和提出一些基本依据,以支持国家制定法或普通法的规则;(4)在人道主义方面影响法律,包括强调人的价值、对家庭成员及儿童的保护、生命的神圣性等;(5)证明和强调对道德标准、诚实观念、良好的信仰、公正及其他方面的维持。
2.引起宋代律学渐趋衰落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1)随着《唐律疏议》的面世,律学最基本的职能和使命已然完成。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法国民法典篇一:《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拥有许多值得骄傲的“第一”和“之最”:它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最典型的资本主义民法典,是近代欧洲法典编纂运动的集大成者,是迄今为止施行时间最长的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至今已经实施200 多个年头了。
在这200 多年中间,许多国家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了这部法典,加入了大陆法系法国家族《, 法国民法典》因此而成为大陆法系的一面旗帜。
在过去的岁月里,它受到无数赞誉和无上景仰,被普遍誉为“摧毁了旧社会,开创了一个新社会”的自由资本主义民法的典范。
一、《法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旧的封建经济体制,造就了新的市民社会。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的主体,其身份约束一旦取消,自我发展的愿望促使其经济活动的展开,在机会均等、一切以金钱为标准的前提下,广泛展开的信用,不受人身关系束缚的雇佣经理和劳工,以及通盘活用的服务,创造了一个低层机构里各种经济因素都能公平而自由交换的环境。
其市场经济以交换为中心展开,既要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又要促进交易的安全与效率,更要保障每一个市民的人身安全和自由。
这就要求改掉旧制度、旧法律与之不统一的地方。
二、《法国民法典》的立法体例《法国民法典》的编制体例以查士丁尼编纂的《法学阶梯》为蓝本,它“由总则和三编组成,共2 281条。
总则规定法律的公布、效力及适用范围(1~6 条) 。
第一编是人法,有十一章,包括民事权利的享有及丧失、身份证书、住所、结婚、离婚、父母子女、亲权、收养、监护、禁治产等方面的规定(7~515 条) ,实际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
第二编是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限制,有四章,包括财产分类、所有权、用益权、使用权、地役权等内容(516~710 条) ,实际是物权法。
浅议《法国民法典》对我国民法法典化的启示作者:贾娜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09期摘要《法国民法典》是西方民法史上的功绩卓绝的“骄子”它以其先进的思想和立法成果对近代各国民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对我国当下正在讨论的民法典的制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国民法典内容特点民法法典化作者简介:贾娜,郑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史。
中图分类号:D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013-02拿破仑在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的时候,曾经这样的评论过自己:“我的光荣,并不在于赢得了40次的战役,因为滑铁卢一役便使这些胜利都黯然失色了。
但是我的民法典并不会被遗忘,它将永世长存。
”的确,《法国民法典》确实永世长存了,《法国民法典》颁布于1804年,在法兰西这片充满了浪漫理想与理性激情的国土上,历经了两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依然沿用至今,时间充分证明了飞《法国民法典》适应时代发展的顽强的生命力量。
历史的发展也正好印证了拿破仑说的话。
《法国民法典》是西方民法史上功绩卓绝的“骄子”。
从中国民法的现状来看,不难发现,现在我国的民法立法与理论的发展是相当快的,不仅制定了大量的民事法律,而且也及时的修改了不适合当下经济环境发展需要的民事法律,同时最高院也出台了不少的司法解释。
但是市民社会所要求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诚信等等理念支撑下的运行机制,必须有民法典将之具体化、系统化,并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为实现”法治社会”,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没有市民法典的法治是不可想象的,而没有法治,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建立一部体系科学、完整、内容健全、缜密的民法典,将是中国目前和今后法制建设的重要的内容。
一、法国民法典概述(一)还原其法国民法典的历史背景《法国民法典》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制定出来的,任何的事物都有其产生的环境,产生的过程,《法国民法典》的历史背景是很复杂,纵深的,其中有政治、文化、经济、思想观念的重大的变革。
国外民法典对中国教育法典编纂进路的启示——以近代四部
《民法典》为考察中心
王思杰
【期刊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卷),期】2022(40)5
【摘要】法典编纂需要体系化支撑,体系化以法典内在逻辑为基础。
《法国民法典》以“自由的人及其财产”为逻辑,《德国民法典》以规范化的权利体系为叙事。
我
国的教育法典可以结合这两种逻辑,以受教育人及其教育权利的实现为中心展开编纂。
《德国民法典》以其抽象、严谨的概念体系与一般原则,《瑞士民法典》以其
开放性法源为杠杆,维系了法典安定性与开放性的平衡。
此外,《德国民法典》与《日本民法典》利用本民族的历史资源,将民族性纳入法典的规范体系中。
如上四
部近代著名《民法典》能够为我国教育法典的编纂提供宝贵启示。
拥有内在逻辑,
彰显民族价值,兼及稳定与开放的教育法典将实现我国教育法的自我超越,从而推动
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
【总页数】13页(P130-142)
【作者】王思杰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瑞士债法典》的简洁性对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启示——以《瑞士债法典》第一编、第二编为视角
2.德国民法典的编纂及其对我国民法典的启示
3.《德国民法典》侵
权编立法“实物中心化”研究——以SNS网络著作权侵权为出发点谈我国民法典编纂中的著作权特殊保护4.从民法典编纂的政治化和反政治化角度看民法典编纂
的必要性5.民法典编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法典编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会”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381)《外国法制史》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是印度法制历史上最古老的第一部正规的法律典籍。
A.《摩奴法典》B.《三藏经》C.“吠陀”D.婆罗门教法2、楔形文字法是指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总称。
A.东亚B.西亚C.东南亚D.东北亚3、《汉穆拉比法典》是()的法典。
A.古印度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巴比伦4、不同种姓同罪异罚是()刑法的显著特点A.古罗马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希腊5、古希腊的公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雅典的()A.宪法B.刑法C.民法D.商法6、()是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
A.《汉穆拉比法典》B.《十二表法》C.《万民法》D.《国法大全》7、罗马法学家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为标准而对法作出的分类是:A.成文法与不成文法B.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C.市民法与长官法D.公法与私法8、《撒利克法典》是()的重要代表。
A.希伯来法B.古埃及法C.日耳曼法D.罗马法9、教会法以()为最高渊源。
A.《教会法大全》B.《圣经》C.《天主教会法典》D.《格拉蒂安教令集》10、《古兰经》的必须按规定刑罚判处的是()。
A.经定刑B.酌定刑C.同态复仇D.血亲复仇11、《自由大宪章》是()历史上的宪法性法律。
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12、英国宪法是()A.成文宪法B.制定法C.柔性宪法D.刚性宪法13、美国第一部的反托拉斯法是()。
A.谢尔曼法B.诺里斯——拉瓜迪亚法C.社会保障法D.塔夫脱——哈莱特法14、美国法是在继承和改造()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A.法国B.德国C.英国D.西班牙15.法国现行宪法又被称为()A.《人权宣言》B.戴高乐宪法C.雅各宾宪法D.路易·波拿巴宪法二、名词解释1、楔形文字法2、古印度法3、种姓制度4、古希腊法5、罗马法6、罗马市民法7、优士丁尼法典8、优士丁尼法学总论9、圣经10、伊斯兰法11、普通法12、衡平法13、蛮族法典14、《古兰经》:15、《摩奴法典》16、《人权宣言》17、《法国民法典》18、《邦联条例》《19、《权利请愿书》20、程序先于权利三、简答题1、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征?2、古印度的婚姻家庭法的基本特征?3、古印度刑法的特点?4、简述古希腊法的基本特征。
《法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拥有许多值得骄傲的“第一”和“之最”:它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最典型的资本主义民法典,是近代欧洲法典编纂运动的集大成者,是迄今为止施行时间最长的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至今已经实施200 多个年头了。
在这200 多年中间,许多国家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了这部法典,加入了大陆法系法国家族《, 法国民法典》因此而成为大陆法系的一面旗帜。
在过去的岁月里,它受到无数赞誉和无上景仰,被普遍誉为“摧毁了旧社会,开创了一个新社会”的自由资本主义民法的典范。
一、《法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旧的封建经济体制,造就了新的市民社会。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的主体,其身份约束一旦取消,自我发展的愿望促使其经济活动的展开,在机会均等、一切以金钱为标准的前提下,广泛展开的信用,不受人身关系束缚的雇佣经理和劳工,以及通盘活用的服务,创造了一个低层机构里各种经济因素都能公平而自由交换的环境。
其市场经济以交换为中心展开,既要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又要促进交易的安全与效率,更要保障每一个市民的人身安全和自由。
这就要求改掉旧制度、旧法律与之不统一的地方。
二、《法国民法典》的立法体例
《法国民法典》的编制体例以查士丁尼编纂的《法学阶梯》为蓝本,它“由总则和三编组成,共2 281条。
总则规定法律的公布、效力及适用范围(1~6 条) 。
第一编是人法,有十一章,包括民事权利的享有及丧失、身份证书、住所、结婚、离婚、父母子女、亲权、收养、监护、禁治产等方面的规定(7~515 条) ,实际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
第二编是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限制,有四章,包括财产分类、所有权、用益权、使用权、地役权等内容(516~710 条) ,实际是物权法。
第三编是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有二十章,主要是关于通过继承、赠与、契约、婚姻关系等方式取得财产权益的规定(711~2281 条) 。
”
三、《法国民法典》与传统
《法国民法典》并没有割断历史,而是在革命的基础上对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延续。
提到《法国民法典》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妥协,人们很容易立刻联想到它的婚姻家庭制度。
法典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父权制家庭的传统。
第148 条规定:“子未满25 周岁、女未满21 周岁,非经父母的同意不得结婚;父母意见不一致时,有父的同意即可。
”关于离婚,法典仅规定了有限的离婚自由。
第229 条规定:“夫得以妻通奸为理由,诉请离婚。
”而第230 条规定:“妻亦得以夫通奸且于夫妻共同居所实行姘居的理由,诉请离婚。
”可见,虽然通奸构成离婚的法定理由,但妻子若要以此为由诉请离婚却不那么容易,只要丈夫不在家里实施通奸行为,妻子就永远不能以通奸为由诉请离婚。
这些让人们指责《法国民法典》在婚姻家庭领域的保守甚至是倒退,但是它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当然《法国民法典》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人法中有关离婚、亲子关系、收养和亲权的条文几乎全部重写。
其实,不仅婚姻家庭法领域充斥着对传统的妥协和继承,即便是财产法和债法也并不是割断历史的全新创造,也有许多内容和原则是从传统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从整体来看,关于已婚妇女的行为能力、夫妻财产制以及继承规则等大都来自习惯法;所有权、债的一般规则、契约、嫁妆等制度基本上来自罗马法;公民身份的确认、赠与、遗嘱证据等规则主要吸收了王室法令的相应规定;关于成年年龄、婚姻和抵押制度则较多地保留了大革命时期“中间法律”的规定。
另外,17、18 世纪发展起来的法国私法学说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养分。
《法国民法典》对传统的大量继承是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然而这种继承决非毫无原则的
照搬和抄袭,而是有所选择和发展的。
立法者仅仅选择了他们认为19 世纪初的法国需要的那些内容,并且以理性主义的观念加以编纂。
如果仅仅因为它没有割断历史,没有在全部概念和制度上提供全新的东西,就否定它的革命性和历史地位,甚至因此就断言“《法国民法典》并没有改变历史”,那也未免太苛刻了。
《法国民法典》能够成为近代民法的典范,成为19 世纪大陆法系的一面旗子,足以说明它对传统私法的继承是符合19 世纪市民社会的需求的。
四、立法原则
《法国民法典》的立法原则可以被概括为: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契约自治原则。
五、立法技术
法国民法典在立法技术上的重要的特点有: 总分结构、语言完美、知识产权不纳入民法典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法国民法典的质量和特色。
1、总分结构。
从整体上来说,法国民法典采用总分结构。
虽然所谓的“总则”只是一个只有6 条的序编。
但法国民法典堪称形式序编的典范。
其序编形式简练,未分章节,而是由6 条条文规定了法律效力、裁判规则、基本原则3 个问题。
前3 条规定法律效力。
第1 条规定生效时间:民法典自其为公众知悉时起生效,而公众知悉时间是根据其所在地距离王室所在地的远近,由法律推定的。
这实际上体现了立法者追求法典之亲民特色的良苦用心。
第2 条规定法律无溯及力。
第3 条规定法律对人及不动产的效力。
第4~5 条规定裁判规则,即法官不得拒绝裁判;禁止法官在司法裁判中径行援引一般规则性条款。
第6 条属于基本原则问题:当事人不得以约定违背公序良俗。
法国民法典对公序良俗原则进行双重规定:在序编中概括地规定了意思自治、权利行使与公序良俗的关系,另外又在契约编中予以具体规定。
2、语言的完美性。
在风格和语言方面《法国民法典》堪称杰作。
其表述的生动明朗和浅显易懂,司法技术术语和没有交叉引证都颇受称赞。
这对法典在法国民众中的普及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在近代以来的众多民法典中,法国民法典在语言上,受到后世和外国学习法律者的交口称誉。
一部大众的、通俗的法典有助于民众了解法律知识。
3、自然顺序。
它的内容的安排完全是按照一般人的思维逻辑展开的, 先对有关人的权利、身份、婚姻等对人来说最基本最切近的部分做出规定, 然后再及于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的财产, 最后是人们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 由近及远,由人及物, 逐渐形成一个严整的体系。
这与德国民法典那种先规定债务关系, 次及物权, 再及亲属,最后及于继承的带有明显的人工雕凿痕迹的体系安排正好相反。
法国民法典的这种自然主义的体系安排对后来各国的民法典编纂也产生巨大影响, 现行意大利民法典、加拿大魁北克省民法典以及秘鲁民法典等都对其有所继承。
4、知识产权法不纳入民法典。
考虑到现行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已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产权法体系,因此建议民法典不设知识产权编,而以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作为民法典外的民事特别法。
5、刚柔并济。
民法典第6 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
”第164 条规定:“但基于重大原因, 国王有权取消前条规定禁婚的限制。
”第1134 条规定:“前项契约应依善意履行之。
”在这里, 公共秩序、善良风俗、重大原因、善意等都是相当富有弹性的概念, 很难予以确切界定, 通过设立这些规定,法典就为法官审时度势自由裁量留下了空间。
第4 条规定:“审判员借口没有法律或法律不明确不完备而拒绝受理者, 得依拒绝审判罪追诉之。
”这条规定则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提供了法律依据, 使法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填补法律的空白。
法国民法典决不是具体确定的决疑式条文的简单拼凑, 而是也包含少量富有弹性的一般条款, 甚至一些条款, 虽然以决疑式条文的形式出现, 但本身也具有一定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