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 期末考试重点

  • 格式:txt
  • 大小:6.53 KB
  • 文档页数:4

【马太效应】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赢家通吃的现象。圣经《新约 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级分化现象。

【暗淡效应】
是指在光线比较暗淡的场所,交谈双方因为彼此看不请对方的面部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而产生安全感的心理现象。 暗淡效应还广泛应用于电视访谈节目,舞台灯光设计,电影布景等等, 营造一个暗的环境,一个畅所欲言的访谈环境。

【责任分散效应】
又称旁观者效应。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单独个体被要求独立完成,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要求一个群体完成,那个体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希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


【心理学与传播学渊源】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著名政治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较早地将心理学,社会学和精神分析法引入政治学研究,为政治心理学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开创人之一。
*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勒温(卢因),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对传播学的影响:“魔弹论”】
深受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人的行为完全由环境、刺激决定,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
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不可抵挡的强大力量,受众是射击场里固定不变得靶子或护士面前昏迷不醒的病人,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只要枪口对准靶子,针头对准人体部位,就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也称“皮下注射伦”。
这种理论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3年代,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几十年间,大众传媒如广播,报刊,电影等迅速发展并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人们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惊人的强大力量,具有“魔弹式”的威力。

【认知地图】
是根据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类似于现场的一张地图。托尔曼根据白鼠的实验,证明白鼠是按照“认知地图”采取行动,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达到目的地的。

【观察学习模式 四个相关联的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复现过程
(4)强化和动机过程

【自我效能信念的影响因素】
第一,行为的成败经验,这是形成高的效能信念的最有效途径。成功有助于建立较高的效能信念,失败则会降低效能信念。真正能经受住失败考验的效能信念必须有经过持久的努

力从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通过观察榜样而得到的替代性经验也能影响个体的效能信念。其影响主要取决于个体与榜样之间的相似程度,相似度越大,榜样成功与失败的事例越有说服力;如果榜样与个体很不同的话,个体的效能信念就不会受榜样的强烈影响。
第三,社会说服也是增强个体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用言语说服人们相信自己具有掌握给定任务的能力,会使个体在遇到困难时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不现实的提升效能信念很快会被令人失望的结果所粉碎,使个体放弃努力。所以成功的建立效能信念不只是要传递正面的效能信息,而且要鼓励个体根据自己的进步来衡量成功而不是与他人比较。
第四,效能信念还部分依赖于进行能力判断时的生理和情绪状态。通过增强身体状态,减少紧张和负面情绪倾向,以及纠正对身体状况的错误来改变效能信念。
第五,某些特定情境条件的影响。

【观察学习模式与传媒暴力研究】
传媒暴力研究:传媒和现实中暴力水平的相关度。
接触传媒和随后行为之间被认定有直接关系,其假定的基础是模仿:人们会模仿他们在电视屏幕、电影、新闻报道游戏等中看到的内容。如果他们看到暴力,就会模仿去做。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模仿潜移默化会变成一种习惯(思维、意识、观念的习惯),以致根本无法控制自己。

【自我防御机制】
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非理性的、歪曲现实的应付焦虑、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方式,是自我的机能。

【9种自我防御机制】
1,压抑。 指个体将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和欲望冲动派遣到潜意识中,如老人发脾气、孩子放学欢呼。
2,反向作用。指用相反的行为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如友爱掩盖仇恨,清高掩饰自卑,热情掩饰不欢迎。
3,投射。指把自己心中的不为社会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如不是我不好,是他对我有偏见;全民热议文章出轨。
4,否认。指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如,对于灾难,“这不是真的”,拒绝接受现实。
5,移置。指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再某个对象上得到满足,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如,迁怒。
6,升华。将本能冲动转移到社会赞许的方面。如将贪欲转化为慈悲,对精神、慈善、艺术灯的追求。
7,自居作用。指个体把他人的特征加在自己身上,模拟他人的行为,又称认同。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当个体遇到挫折时,常常比拟成功人物,从而分享其成就和威严,减轻焦虑和痛苦。
8,倒退。当个体遇到挫折时,以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从而获得他人同情,减

轻焦虑。如暴饮暴食、疯狂购物、回娘家寻求庇。
9,合理化。 如为了孩子好,为了学习买电脑。

【社会兴趣】
是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作。

【古典精神分析对传播学的影响】
弗洛伊德意识与广告说服:利用图片镜头链接、故事情节等将受众的潜意识上升至意识(镜头剪切技巧)
荣格集体潜意识与群体心理

【格式塔心理学】
也称万兴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主张研究心理现象的整体、形式或形状,宣称心理学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
主要代表任务:霍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是自主的,能够进行自我选择。因此,取得预期传播效果的关键,是了解和把握受众的内在需求。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传播学受众研究从”传播者意图研究“为中心转向”受众如何利用媒介信息、如何从中获得满足为中心“,对传播学”态度功能“、”使用与满足理论“、”知识沟假说“等理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伊莱休.卡茨,美籍以色列社会学家,传播学家,”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者。
一、卡茨的”功能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须以“态度服务于人格需要的功能来理解”,如果不了解态度所服务的功能,就试图改变态度会导致相反结果。
1,工具性的、功利主义的功能;
2,自我防卫的心理功能;
3,表达价值观的功能;
4,知识的功能。
“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受众具有支配能力非被动,根据自己对媒介使用的获益性期待,做出相应的选择性行为。“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基础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人的理性以及个人的自我实现的潜力。出于不同的目的、需要使用大众媒介。
1,认知的需要(获得信息,知识和理解)
2,情感的需要(情绪的,愉悦的或美感的体验)
3,个人整合的需要(加强可信度,信心,稳固性和身份地位)
4,社会整合的需要(加强与家人、朋友的接触)
5,舒缓压力的需要(逃避和转移注意力)
三、“知识沟假说”的改进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个人动机的能动性,对传播学中“知识沟假说”的改进也产生重要影响。
“当大众媒介信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的流通不断增加时,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要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这两类

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因此,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地位及其变量被认为是造成知识沟的唯一要素。
1,个人动机和兴趣的引入
2,韦尔的信心寻求行为等级图

【马斯洛动机理论的5个层次】
1,生理需要: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有生命危险
2,安全需要:需要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
3,社交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和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分为自尊,他尊,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及尊重别人
5,自我实现需要:“高峰体验”,使自己趋于完善,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