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就其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及其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问题机遇对策

一、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信息社会的职业教育发展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教育信息化观念不清晰,应用能力有待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内容很多,职业教育实现信息化涉及范围也很广。例如,信息化教学是在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础要素上增加了教学媒体,教材也相应扩充,增加了相关的录音录像、电子教案与课件、多媒体及校园网、Internet等资源,虚拟教育、网络与远程教育相继引入教学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当前普遍存在着对信息化理解的肤浅,认为使用多媒体上课就是信息化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很多问题就是这种认识的表面化造成的,以至于不少职业学校片面追求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中的“硬指标”,结果使教育信息化变成游离于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投资行为和硬件、设施建设,造成教育投资的低效和浪费。同时,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应用能力薄弱。

2.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软硬件条件有待改善。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增加,规模扩大,招生人数急剧攀升,但是,大多数院校都是在中专基础上发展而来,资金投入机制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师资、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实训条件等远未得到加强,大量资金用于解决校园校舍,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却被有意无意地疏漏了。因此,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装备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物理环境和条件保障,缺少培养职业技能的必备设施和设备。学生可以操作使用的计算机数量偏少,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另外,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不平衡,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职业学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设施和信息资源匮乏,导致职业教育质量不高。

3.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要求。据调查,现在全国有八十余万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信息的辨别、获取、处理、加工能力缺乏,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设计教学、传授知识的能力不足,有一部分教师还不会使用现代化工具。教师在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及各种信息等方面的获取渠道的不畅通,必然影响到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育院校中,真正具备信息素养和熟练掌握、操作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为数不多。一些教师惧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神秘感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障碍,阻碍了教师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导致的“技术麻痹”,使得很多教师跟不上发展的速度。

二、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良好机遇

1.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良好环境,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职业教育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地位。同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时,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今后几年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关键时期,也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和技术支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新型信息技术产品不断出现,各种信息技术资源不断整合,特别是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面向教育领域的信息资源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部于2000年启动了“校校通”工程,从其发展目标和内容可以看出,该工程主要是从构建学校信息化环境方面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了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这也成为在构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后继续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必要的阶段性工作。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其资源开展远程教学等,快速解决广大西部地区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资源缺乏、师资短缺等问题,有力地推动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3.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实践,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发展动力。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等的出现,使职业教育有了新的教学形式。职业教育提倡能力本位论,更注重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目前出现的“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等都是实现教学过程信息化的有益尝试。另外,职业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还要求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这就要求学生

走出课堂,到模拟工厂、实验室、生产车间,甚至要走向社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从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新的职业教育信息化为学习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而专家辅助教学系统可以实时答疑解难,虚拟情境使学习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信息化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使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有了新的保障。

三、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从组织领导层面考虑,必须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紧迫性,转变观念,认真组织规划,加大对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投入,重点要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在职业教育中推进信息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能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的跨时空共享,能有效地配置职业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普及,并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现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知识和技能的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提高学习趣味性、灵活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内容和策略的更新,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其次,职业教育中的现代远程教育能够以网络技术优势模糊学校围墙,打破学历边界,跨越时空界限,融合各种教育形式的优势,将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传输到四面八方,提高学习的开放程度,更有利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再次,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可以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推动全民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必须认识到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信息化的设备只是有了硬件基础,要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必须有先进的思想和现代化的信息观念,因此,在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同时,要有超前意识,做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健全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细化责任,明确任务,保证质量。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校的师生都能掌握应用网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探索一种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更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因此,在以“建”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下,逐步提高到以“用”为本的原则上来,推行能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案,注重发挥已有设施的效能,在已有条件基础上加大软件资源建设,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和培训的整合,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从职业教育院校内部而言,要大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就是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够在自身原有的知识领域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搜索、信息加工整合、信息创新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素质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首先成为具备信息能力的掌握者,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出信息化时代的人才。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因素,只有教师自觉地高水平运用信息技术,才能重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把学生信息工具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内容落到实处,才能将现有专业的信息化改造落到实处。目前,国家启动了“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