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漫对比
- 格式:pptx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22
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动画风格特征与美国动画不尽相同。
日本动画以对比鲜明的画面,个性化、多姿多彩的图像,以及鲜明的角色性格为特色。
故事通常有着各种不同的故事背景,针对较大范围的观众群。
日本动画的传播手法多种多样日本动画常常受到日式漫画的影响。
日本动画中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梦》(见右图),迄今已创作超过四十年,而且还曾登上过《时代杂志》,可说是卡通里的常青树。
中国动画: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
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在日本动画开始熠熠生辉的今天,中国动画却发展平平,在日本动画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之时,中国动画锋芒倍减,甚至黯然失色。
大量的观众市场被日本动画所占有,人们甘愿成服于日本动画的裙摆之下,较之日本动画,中国动画究竟输在了哪里?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1、从民族观角度看中日动画的区别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
日本人没有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无原则性,兼收并蓄,并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分解、还原,抛弃不实用的东西,把他国的经验与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文化体系。
这也造成了日本人思想表象上的混乱和民族性格上的矛盾。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至于中国,从对特有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的重视程度就能看出,中国更注重的是故事结局的和美。
自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条让中国人认为苦难之后又见彩虹才是圆满、美好的。
因此,中国的动画甚多不会将“毁灭”放入其中。
但和美与凄美相比,前者只能让人暂时满足,而后者却能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于是日本动画自然成为了观众的回味。
2、动画的原创性和制作技术由日本东映公司制作的系列动画《数码宝贝》(见右下)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其中的“亚古兽加布兽”等让人们记忆犹新,但是近几个月来热播的《晶码战士》(见左下)让人看了后就有一种幼稚的感觉。
中日动漫产业的对比及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一总论动漫与动漫产业,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animation或anime)和漫画(comics,manga;特别是故事性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一称为“动漫”。
另外,英文词cartoon的中文音译“卡通”,也是漫画与动画的合称,但有时常被用来特指美国动画等等。
那动漫产业又指什么?它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它是动漫的具体化表现。
[1]动漫作为一种相对年轻的新兴艺术,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成为大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经济领域看,2004年,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达2228亿美元,与游戏、动画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
从全球来看,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特别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动漫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甚至成为支柱性产业。
全球动漫产业的发展态势。
就地区来讲,美国和日本处于领军地位,它们以前卫的动漫理念基本主导着世界的动漫市场。
虽然欧洲等地区的国家也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并同时伴有高质量的作品出现,但却不能打破这种格局。
其中又尤以日本动漫为代表,在国际市场上日本的动漫及其相关产品随处可见,颇有独霸世界动漫市场之势。
美国是对动漫进行商业化最成功的国家,虽然也大量引进日本等外国作品,但更大地体现出对本国优秀动画的保护倾向。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动漫市场规模还比较狭小,基本处于被动局面。
特别是对于高龄儿童和青年阶段的市场,近乎完全被美日所垄断。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动画产业正面临着政策有力推动、市场强力拉动、“互动效应”十分突出的形式。
中日动漫文化比较摘要动漫作为深受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喜爱的娱乐节目,有着深厚的发展历史。
目前美国和日本的动漫在动漫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动漫尚未取得瞩目成就。
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制作思维方面的原因。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浅析中国动漫落后于日本的原因。
关键字动漫发展史对比制作思维一、何为动漫“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
在其他语言相当少用。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animation或anime)和漫画(comics,manga;特别是故事性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动漫”。
现在更新的理解是将电子游戏也纳入动漫领域。
但现在一般倾向被理解为动画,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当然我们这节课主要是侧重动画领域。
二、中日两国动漫发展史2.1、中国动漫发展史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做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希望现在对日本动画津津乐道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历史。
2.1.1建国前的巅峰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2.1.2黄金时代(建国初~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中日动漫比较田锐民族学一、比较所依据的作品1、日本:《火影忍者》《海贼王》《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黑子的篮球》《网球优等生》《网球王子》《犬夜叉》。
2、中国:《西游记》《秦时明月》《画江湖》《德玛西亚》《超神学院》《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
二、比较内容1、动漫的氛围在日本,动漫已经发展成一种文化,一种商业;在中国,动漫被常识定义为动画片,被排斥,被限定。
2、动漫的成熟度日本动漫已经走向成熟,甚至可以说是是世界顶峰;中国动漫刚刚起步,各方面都处在模仿与探索阶段。
3、主题选择的差异日本动漫精神:不变的友情、羁绊、为理想奋斗的执着与热情;中国动漫精神:惩恶扬善、维护正义、阴谋智慧。
4、观众多寡的差异日本动漫的观众没有年龄、文化、地域之分;中国动漫的观众主要是没有传播能力的儿童,现在有大学生观众增多的趋势。
5、逻辑系统的差异日本动漫在选择恰当的主题后,一是进行整篇布局,强调前部分为后部分做铺垫,每部分不仅与整体有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且都能很好的反映主题;二是内容具有思辨性,强调设定角色从思想与行为的角度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与实践,比如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火影忍者》就提出由最后的力量来决定忍宗与忍术的对错问题,《海贼王》也提出由力量决定正义与邪恶的问题,总之日本动漫往往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能让观众不由自主的去思考这些人类的基本问题。
中国动漫在选择恰当主题后,一是内容上往往是东拼西凑1,缺乏内在的逻辑统一性,比如《秦时明月》,基本是在讲历史典故,缺乏统一主题;二是逻辑上的一刀切,所有的结局都感觉是导演的直接安排,让观众直接接受,而不是让观众一起思考。
6、思想深度的差异日本动漫可以比喻为哲学书,每部动漫都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往往与某派某类哲学暗合。
中国动漫往往是表明一些简单道理的正确,而从未涉及为什么正确,基本没有思想深度,只适合低龄青少年观看。
7、创作群体的差异日本动漫创作群体有两个特点:数量大、质量高;中国动漫则刚好相反。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动漫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在世界范围内,中日美动漫一直是最受关注和热爱的动漫产业之一、本文将从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比较中日美动漫的不同之处。
首先,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上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涉及到的题材包括奇幻、武侠、古装、都市生活、校园生活等,同时也包含一些具有深度和哲思的题材,如人性、社会问题等。
相比之下,美国动漫相对更多地涉及超级英雄、科幻、冒险等题材。
美国动漫更注重角色的个性和冒险故事的发展,而中日动漫则更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对角色的心理和成长过程有更深入的描写。
其次,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采用了较为夸张和卡通化的画风,线条简单、色彩鲜艳,注重表现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给人以活泼、可爱的印象。
而美国动漫则更多地运用了写实和细致的画风,色调更加暗沉,给人以成熟、严肃的感觉。
两者的不同艺术风格反映了中日美文化差异,也能够吸引不同风格的观众。
最后,中日美动漫在市场影响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日本动漫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出口量和观众群体广泛,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输出品。
中国动漫则相对来说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弱,尽管国内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美国动漫则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动漫产业之一,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庞大的市场。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日动漫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画风夸张、色彩鲜艳,市场影响力在日本比较强大;美国动漫则更注重冒险故事和角色个性,画风写实、色调暗沉,市场影响力全球较为广泛。
同时,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中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有哪些不同?动漫是指以动画和漫画为主要形式的表现艺术,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追捧。
中国和日本是两个有着丰富动漫文化的国家,他们的动漫文化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将为您一一分析。
一、风格不同中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这一点最容易被人们所注意。
中国动漫表现出来的画风多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形象、着装和情节都更偏向于真实。
而日本动漫则更加注重形式美,如画面的色彩、细节的表现以及所使用的镜头语言,这些都体现出日本动漫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观众群体不同虽然都是动漫文化,但中国和日本的观众群体却不尽相同。
中国观众普遍喜欢从动漫中汲取知识和文化,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其中以少儿观众居多。
而日本观众则更注重情感共鸣,动漫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通过角色和故事来寻找自己的情感认同。
此外,日本动漫观众也更加注重文化与历史,他们希望动漫中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元素具有较高的还原度。
三、制作成本不同制作成本是制约中国和日本动漫制作水准和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制作成本过高,中国动漫产业虽然备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但是并没有得到较高的市场认可,部分作品制作粗糙而难以引起观众兴趣。
而日本动漫则相对于中国动漫更加成功,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很高的市场认可,而且在海外市场也广受好评。
日本动漫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动漫总体质量都较高的原因之一。
四、题材不同中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也在题材上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动漫主要以历史、神话、武侠、科幻等为主要题材,它们在人文主题、世界观、哲学思辨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相比之下,日本动漫更加注重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角色扮演,题材以恋爱、校园、职场、魔法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更加注重通过细节和情节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
以上是关于中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有哪些不同的分析,虽然两个国家的动漫文化有所不同,但是两个国家的动漫都有着它们独特的魅力和贡献。
中国大陆:《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西游记宝莲灯香港:麦兜《风云决》日本动漫校园校园生活具有青春的活力,是纯真友谊的体现。
作品有.《某科学的超电磁炮》.《双子星公主》.《光速度蒙面侠21号》.《网球王子》.《心跳回忆》.《魔卡少女樱》.《下级生》.《橙路》.《金色琴弦》.《樱兰高校男公关部》.《SA特优生》.《Angel Beats!》.《CLANNAD》.《龙与虎》.《守护甜心》.《吸血鬼骑士》.《水果篮子》.《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妄想学生会》《B型H系》《宝石宠物》《缘之空》《圣少女》《吟游默示录》《我们的存在》等。
日本漫画流行的原因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漫画慢慢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看过很多日本动漫。
为什么日本漫画会那么流行呢?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漫画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
日本漫画是按照读者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的,可分为儿童漫画(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如《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少年漫画(以6~18岁的少男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少女漫画、唯美漫画、女性漫画(以超过20岁的女性,尤其是家庭妇女和白领女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如:会长是女仆、青年漫画(以18~25岁的青年男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有着更多成人化的元素,内容多表现上班族和大学生生活)等等。
对中国大陆所引进的动画不满·将外购的动画重新配音,变得弱智化。
·大量删减集数及内容。
严禁有任何所谓的敏感内容出现。
·对大部分内容及对话进行修改,完全扭曲原作的风格及意思。
对中国大陆动画的发展不满·多数取材于历史故事,其他动画公司制作的大量抄袭日本少年动漫形式(实则是缺少好的剧本);·人设及画风极其差劣;·性格思想极其幼齿;·配音水平极其差劣(根本就没变化,像机器配的);·大量所谓的教育性内容。
中日动漫对比及其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出中日动漫的差异所在,着重分析相比日本动漫,国内动漫发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既要保持中国动漫优秀的品质,也要向日本动漫学习,希望借此能够为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初步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动漫;中日对比;启示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漫时代”已经到来。
“动漫”包括“动画”和“漫画”。
谈及动画,中国与日本都是东方文化体系,文学上有着历史渊源,其动画也都是在西方动画的影响下产生并且借鉴于美国迪斯尼动画的大背景而发展起来的。
而在日本、大中华等许多地方,日本动漫十分流行,并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时尚,故以中文提及“动漫”时多指日本动漫或日式动漫。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世界上漫画领地中日本是极为重要的存在。
在国内,日本动漫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即使“禁播”屡屡出现,但动漫爱好者依旧会利用各种途径获得最新的日本动漫资讯。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抵制日货,但对于日本动漫的热情却从未减少,甚至增加。
相较而言,虽然中国动漫曾经有过比较辉煌的历史,但是现在中国本土动漫发展却比较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即使在国内观众也有限,更不必说进军国际市场了。
尽管国内动漫貌似被大力扶持,当然也有好的作品诞生,只是没有大量涌现。
因此,中国动漫的发展道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1,什么是“动漫”运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搜索“什么是动漫”耗时0.34秒,获得涉及相关信息的网页68,000,000条,概括论之,动漫(Comic and Animation)作为泛指,是动画和漫画的通称,既包括传统的漫画和动画形式,也包括广义的FLASH 动画、三维动画、全息动画等崭新的动漫形式。
提及动漫,大家会立刻想到《名侦探柯南》、《海贼王》、《灌篮高手》、《樱桃小丸子》、《圣斗士星矢》、《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秦时明月》、《猴子捞月》;想起近些年越来越热的COSPLAY大赛;想起米老鼠、唐老鸭、史努比、蜡笔小新;想起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动漫小店,在那里,动漫爱好者们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和相关的物品,比如人偶、模型、午餐盒、镜框、电话卡、日历、毛巾、手绢、钥匙扣、音乐钟、相册、衬衫、手提袋、徽章、信封、信纸、明信片、圆珠笔、瓷杯、纸巾、打火机、海报等。
《中日动画造型差异性研究》篇一一、引言中日两国在动画产业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随着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中日动画造型的差异性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两国动画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标志。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动画造型的差异性,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以期为中日动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中日动画造型的差异性1. 角色设计在角色设计方面,中日动画造型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动画角色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与简洁,强调形象的写意性,如《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等经典作品中的角色形象,都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塑造出独特的形象特点。
而日本动画角色设计则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形象的立体感,如《火影忍者》、《海贼王》等作品中,角色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服装设计等细节都极为丰富。
2. 色彩运用在色彩运用方面,中日动画造型也有所不同。
中国动画在色彩运用上较为简约,注重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常以明亮的色彩来表现欢乐、积极向上的主题。
而日本动画在色彩运用上则更加丰富多样,善于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场景,如深色调常用于表现悲伤、阴暗的氛围,而明亮色调则常用于表现欢乐、活泼的氛围。
3. 艺术风格在艺术风格方面,中日动画造型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画在艺术风格上以传统绘画为基础,注重水墨画、工笔画等传统绘画技法的运用,同时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东方美学风格。
而日本动画则更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多样性的表达,吸收了西方动漫文化、科幻文化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动漫文化风格。
三、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分析中日动画造型的差异性背后,蕴含着两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中国动画在角色设计、色彩运用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体现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强调写意性、意境美和情感表达。
而日本动画则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多样性的表达,通过丰富的细节刻画和立体的形象塑造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此外,日本动画还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动画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在世界范围内,中、日和美国是三个最主要的动漫产业国家。
虽然它们都以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每个国家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将对中、日、美动漫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中国动漫的特点是注重绘画的传统技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中国动漫的绘画风格常常采用水墨画的技法,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运用。
与此相对比,日本动漫的绘画风格更加夸张和夺目。
日本动漫常常使用大眼睛、夸张的表情和姿势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并且在细节的处理上非常精致。
美国动漫则更加拥抱现实主义风格,注重绘画的逼真和立体感。
其次,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漫常常以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通过动画的形式来普及和传承中国文化。
日本动漫则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包括科幻、奇幻、爱情、战争等,同时也注重对大众文化的创造和批判。
美国动漫则通常以超级英雄、科幻和幽默为核心题材,旨在创造出具有娱乐和商业价值的作品。
此外,中、日、美动漫在受众群体和市场定位上也有不同。
中国动漫的观众主要是国内的青少年和大众,虽然中国动漫的市场规模庞大,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日本动漫则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瞩目,其对观众的年龄段和类型没有明确的限制,拥有广泛的国际粉丝群。
美国动漫则是全球最大的动漫制片和消费市场之一,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动漫领域,还延伸到了电影、游戏和周边产品等领域。
最后,中、日、美动漫在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漫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诠释和价值体系的传承,强调家庭、友情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
日本动漫则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现代生活的反映更加强烈,它常常探讨社会问题、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等主题。
美国动漫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表现,强调英雄与反派之间的对抗,以及个人能力和正义的胜利。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故事题材、受众群体和文化背景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都是以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使得它们在发展方向和表现方式上存在差异。
浅论日本动漫外交以及中日动漫之对比内容提要:作为已成为动漫之国的日本,动漫已成为起对外交流的重要“软实力”,并在提升国家形象,增加国际影响力上尤其重要意义。
反观中国,颓靡的动漫业一直是其硬伤,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动漫产业的各项对比,揭示中国动漫业的众多弊端和恶性循环,既是为其默哀,又是怒其不争,望其未来之有所作为。
日本动漫外交概论“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Hello Kitty”这些都是整个世界都家喻户晓的动漫角色,也可以说是整个动漫产业中的几个代表性角色,而他们的共同点除了可爱招人喜爱之外,还有他们的出生地是同一个——日本,与此同时,他们在日本对外交流方面隐隐和中国的熊猫类似,扮演着外交大使的身份。
它们不仅是日本近年来希望用动画产业促进“软实力”而作出的一次努力,更是日本政府利用动漫、游戏、流行音乐、时装等流行文化来打造日本的国家品牌形象、提高国家魅力、增强世界各国对大和名族思维方式和价值认同的“文化”政策的一次实践。
@2006年4月28日,时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的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动漫外交”概念,提出了动画和漫画是文化外交的重要载体,通过设立国际漫画大奖增加日本影响力等观点。
其实日本的动漫外交由来已久,1958年,东映动画株式会社计划把在日本国内大获好评的动画电影《白蛇传》出口到美国,但由于文化差异和票房方面的考虑而被美国人拒绝。
随后的《少年猿飞佐助》(1959)、《西游记》(1960)也均告失败。
1963年《铁臂阿童木》是日本动漫外交的转折点,自此剧在美国大受好评后,动漫动漫在随后20年里陆续出口到欧洲和中国,成为全球知名的经典动画。
在麻生执政期间,2007年11月1日开始的海外安全宣传活动中,日本起用“给人安心与安全感”的漫画形象铁臂阿童木为“海外安全大使”;2008年3月19日,日本外务大臣正式任命世界各国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哆啦A梦”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动漫文化大使”,承担向全世界宣传日本动漫文化和提升日本对外形象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