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海西州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前景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二ОО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北部~北邻甘肃省酒泉地区~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南与本省玉树、果洛州相连~东与本省海南、海北州为界。
东西长837公里~南北宽486公里~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州府设在德令哈市。
一、矿产资源概况海西州境域主体为柴达木盆地~盆地总面积25.6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78.8%。
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素有中国“聚宝盆”之美称~丰富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铅锌、黄金、石棉及多种非金属矿产在全省以至全国都有突出地位。
钾盐、镁盐、芒硝、锂矿、锶矿、石棉、电石用灰岩等7种矿产居全国各省首位~还有近30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据初步统计~截至2001年底海西州范围内已发现各类矿产86种占全省已发现125种矿产的69%~计有矿产地,矿床、矿点和矿化点,约1050处。
其中探明有储量的矿产57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产105种的54%,已编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矿产48种~占全省88种的55%~其中能源矿产3种~非能源矿产43种,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27种,、水气矿产2种~计有大型矿床63个~中型矿床38个~小型矿床88个~合计189个。
全州各类矿产资源保有的资源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16.39万亿元~约占全省保有的资源储量潜在经济总价值的95%。
1、能源矿产1海西州有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3种~即石油、天然气和煤。
油页岩和铀钍只有少数矿点。
海西州已发现的矿产种类统计表1探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项目矿未探明资源矿产类别种储量的矿产上表矿产未上表矿产铀、钍、油页能源矿产 6 煤、石油、天然气岩黑色金属矿5 铁、铬锰钒、钛产有色金属矿铜、钼、钴、10 铅、锌、钨、锡锑金产镍、汞属矿贵金属矿产 2 金、银产稀有、稀土、铌、钽、锂、锶、铷、分散元素矿12 铍硒、锗、钇镓、铟、镉产冶金辅助原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冶金用石英料非金属矿5 萤石、型砂白云岩岩产自然硫、硫铁矿~伴生硫、芒硝~重晶石、天非化工原料非然碱、电石用石灰岩~地蜡、砷、磷、19 金金属矿产制碱用石灰岩、化肥用明矾石属蛇纹岩、湖盐、钾盐、矿镁盐、硼、溴、碘产石墨、脉石压电水晶、熔炼水晶、饰面用大理英、蛭石、刚硅灰石、石棉、滑石、建材及其他岩,花岗岩,、玉、沸石、珍24 云母、长石、水泥用石非金属矿产宝石、玉石、珠岩、石榴灰岩、砖瓦用粘土、水石膏石、膨润土、泥配料用粘土建筑石料水气矿产 3 地下水、矿泉水地下热水合计 86 48 9 29石油:石油较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现已探明油田19处~其中中型7处~小型12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5377万吨~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居全国第13位~其中有可采储量0.46亿吨~目前仍保有可采储量约0.27亿吨~主要有尕斯库勒、花土沟、2跃进、油砂山、七个泉等油田。
海西州煤炭产业保增稳产工作调研报告海西州煤炭产业保增稳产工作调研报告( 1月4日)为贯彻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应对当前工业经济突出问题的十项举措》(青政〔〕87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当前全州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工作安排,由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马杰担任组长,州经发委、州财政局、州统计局、州交通局、州能源局、州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煤炭综合利用产业保增稳产工作组,在12月12日至12月15日期间,对天峻和大柴旦地区的青海庆华集团、义海能源、青海能源发展集团、昆源矿业、青海焦煤、青海中地矿资源公司、江仓能源、青海中铁资源十余家企业及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经过召开专题座谈会及深入企业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州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现有的开采条件、当前的运输状况、配套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及融资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全州煤炭行业生产基本情况柴达木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煤种较齐全,矿区开发条件相对较优越。
全州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52亿吨,保有储量51.5亿吨,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柴北缘两大含煤区,主要矿区有天峻县木里聚乎更矿区、江仓矿区和大柴旦地区鱼卡矿区、绿草山矿区、大煤沟矿区。
其中,天峻木里聚乎更矿区、江仓矿区为优质焦煤,资源储量34.2亿吨;大柴旦鱼卡、绿草山、大煤沟等矿区为优质动力煤,资源储量18亿吨。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全州煤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逐渐规范,产量增长迅速。
从全州煤炭企业生产情况看,煤炭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底,全州共有煤炭生产企业13家,其中天峻县6家,大柴旦7家,总设计年产能力1167万吨,其中焦煤750万吨,动力煤417万吨,已基本形成东焦西煤的生产格局。
(一)生产概况。
1-11月,全州煤炭开采业实现工业产值91.1亿元,同比增长54.9%,实现工业增加值65.9亿元,同比增长64.5%。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要矿产产出率提高近一倍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海西州政府获悉,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可利用、生态环境可承载、经济发展可持续的道路。
据统计,其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从每吨原矿产出850元矿产品提升至每吨原矿产出1572元矿产品,产出率提高达84.9%。
据介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
试验区矿产资源富集,在已探明的各类矿产中,盐湖矿产具有突出地位,钾盐、镁盐、锂矿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
以前,这里的产业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多种资源遭到闲置和浪费。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青海省和海西州政府把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前提,以试验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从三个方面构建资源精深加工和横向扩展相结合的循环工业体系。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海西州盐湖提钾老卤综合利用等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最大、全球首家年产3000吨卤水制金属锂生产线达产1500吨。
年产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生产线已经完全达产达标,每年能消耗120多万吨的水氯镁石,通过循环利用不仅大幅度减少了水氯镁的排放量,还为盐湖镁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全力推进园区建设。
试验区构建形成了盐湖化工循环产业链、油气化工循环产业链、煤化工循环产业链、金属冶金循环产业链、新能源产业体系、新材料循环产业链、高原特色生物产业体系,循环经济七大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争取各级循环经济改造资金。
截至目前,争取国家循环化改造资金4.07亿元,用于金属镁一体化等48个循环化改造项目。
争取省级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0.9亿元,10亿元注入园区投融资平台用于壮大资本实力,其他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编辑:逍遥客)。
青海省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1 海西州概况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因为在青海湖西而得名。
北邻甘肃省酒泉地区,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南与青海省玉树、果洛州相连,与西藏为邻,东与青海省海南、海北州为界。
东西长837km,南北宽486km,总面积32.58万k。
辖2市3县3行委,人口41万。
海西州的地形地貌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的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两部分。
海西州属典型的高原高寒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不太分明,日照时间长,太阳幅射强,昼夜温差大。
境内长流性河流达80余条。
其中,集水面积500k以上的中小型河流40余条。
海西州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区、滩地有连绵的草场和大块绿洲,草原面积900万h,其中可利用草场890万h,宜农待耕土地30.3万h,发展农牧业的潜力很大。
野生动植物资源500余种。
截至2008年底,全州共发现各类矿产103种。
己发现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1626处。
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铬、铅锌、金、银、湖盐、钾、硼、锂、镁、溴、碘、锶、芒硝、石棉、石灰岩、自然硫等。
其中湖盐、氯化钾、氯化镁、锂、锶、芒硝、石棉、化工石灰岩、硅灰岩等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
2 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及评价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人们主要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向对其进行阐述。
本文认为: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前提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作用的阈值。
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的供给、社会条件的支持和污染承受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从要素构成的角度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即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和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
其中,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和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又是由各个要素子系统组成的。
制宜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当地河道的地质情况,选取适合植物品种,一般本土植物存活率较高,管理方便,是最佳选择。
另外还要考虑绿化植物与周围建筑、现有自然风景的协调性,合理选择植物品种,搭配植物颜色、造型;保证与河道交通协调共存的原则,有些河道两边会有一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河道景观要不妨碍正常的交通运作,不影响行驶人视线和道路;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城市发展是多方面的,河道绿化是其生态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在规划设计时应紧跟城市的总体规划方向,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多目标同时治理的原则,河道绿化不仅是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还起着保护水环境、保持水土、辅助防洪抗险的作用,河道绿化设计要全局统筹兼顾,整体规划,合理实施,确保其合乎河道建设的最终目标要求,将河道景观效益发挥到最大。
(4)加大对河道绿化质量管理力度。
要落实河道环境整治措施首先要明确各部门管理责任和工作内容,做好河道绿化持久战的准备,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河道规划小组、施工小组、环卫小组、维保小组等相关治理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部门小组之间遵循河道绿化管理标准和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从全局出发,相互协调配合,循序渐进开工,共同解决河道绿化问题。
最后还要加大举报监管和执法的力度,约束管理人员在工程质量和经济利益前的行为,维护河道绿化建设成效。
(5)加强河道绿化养护。
首先绿化植物种植前应考虑其本土性、经济性、固土性、景观性、无害性,这样可以方便后期养护管理,既保证绿化效果也节约养护成本。
其次要加大对绿化养护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多多引入专业的人才和国内外先进养护技术和设备,立足于养护的预见性与针对性,推动河道养护工作的长远发展。
最后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及时掌握虫情、疫情,建立健全的病虫害应急抢救方案,保证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
4结语综上所述,河道绿化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城市管理者要积极思考河道绿化的功能,充分考虑其规划设计原则,选择合适的绿化方案,从生态景观城市的角度,加大对河道绿化力度,科学合理利用绿化资源,实现集自然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休闲观景于一体的多功能河道,使其成为一条完整的服务于人类、贡献社会的生态系统,打造美好的城市形象。
海西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和提取价值评价【摘要】本文在分析青海省海西州矿产资源现状及潜力的基础上,建立了青海省海西州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和提取价值计量模型,对海西州矿产资源分矿区、分矿种、分规模及共伴生矿产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指明了海西州未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地质勘查工作的方向。
【关键词】青海省海西州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矿产资源提取价值评价一、海西州矿产资源概况1、海西州矿产资源分布及特点按矿种区域的分布规律,可将海西州的矿产资源分布概括为东部有色及煤炭、西油气、南有色、北贵金属、中部盐类和金属。
海西州矿产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区内资源种类齐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及建材非金属矿产均有分布,且分布集中,资源配套性好,境内各矿种开发加工所需的辅助原料均能就地解决;二是盐湖资源在全国优势突出,特别是盐湖资源中的钾盐、镁盐、锂矿等,更是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柴达木盆地独有的优势资源;三是部分矿种优势突出,如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有色金属、金矿、芒硝、钠盐、石棉等矿产在州内优势明显,在全国亦占有一席之地;四是区内的大中型矿床多,共伴生有益组分多,如锡铁山铅锌矿床中共伴生锡、金、银、铟、镉、镓、硫铁矿,察尔汗盐湖中有氯化钾、氯化锂、氯化钠、氯化镁、三氧化二硼、碘矿、溴矿、铷矿,肯德可克铁矿床中共伴生铅、锌、锡、钴、铋、金、银、钼,这些共伴生组分繁多的大中型矿床,一方面为开发带来了一定难度,但同时为综合利用、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基础;五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好,特别是盐类矿产适合露天开采,固体矿山一般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
截至2008年底,海西州共发现各类矿产103种。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富集,素有“聚宝盆”的美称,己发现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1626处。
除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矿泉水和地下热水,探明资源储量并上表的矿产55种,产地321处。
其中能源矿产2种,黑色金属2种,有色金属8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散元素矿产8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2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4种,建材和其他非金属矿产14种,水气矿产2种;上表矿产按单矿种统计,有矿床(点)321处,其中大型94处,中型74处,小型116处,矿点37处。
青海省海西州境内主要地勘项目勘查进展情况二○○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目录一、金属矿产勘查进展 (1)(一)格尔木市驼路沟钴矿勘查 (1)(二)茫崖镇大风山锶矿勘探 (4)(三)大柴旦滩间山金矿勘查 (8)(四)大柴旦锡铁山铅锌矿深部及外围勘查 (8)二、盐湖矿产勘查进展 (9)(一)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勘探 (9)(二)西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勘探 (10)(三)冷湖昆特依钾矿田大盐滩矿床详查 (10)(四)第三系富钾、硼、锂油田水调查 (11)在海西州境内开展的重大地勘项目主要有部分内生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盐湖矿产资源勘查。
金属矿产勘查项目主要是:格尔木市驼路沟钴矿勘查;大柴旦滩间山金矿勘查;大风山锶矿勘查;大柴旦锡铁山铅锌矿深部及外围勘查。
2001年,上述4个矿区的勘查总投入地勘费用人民币940万元,美元50万元;获得推断的(333)和预测的(334)资源量:钴1.71万吨;锶(SrSO4)1800万吨;铅加锌(B+C+D)72.44万吨。
盐湖矿产勘查项目为:东台吉乃尔湖锂矿勘查;西台吉乃尔湖钾、锂矿勘查;冷湖昆特依钾矿田大盐滩矿床详查;第三系富钾、硼、锂油田水调查。
2001年,投入到上述盐湖资源的勘查费用为963万元,获得资源量:氯化钾2635.63万吨,氯化锂611.56万吨,氧化硼331.52万吨(以上资源量不含富钾、硼、锂油田水的资源量)。
各项目勘查进展如下。
一、金属矿产勘查进展(一)格尔木市驼路沟钴矿勘查2000~2001年,青海省地调院在驼路沟~南沟进行的钴、金资源远景评价工作。
共投入工作量如下:硐探317.24m槽探6231.05m31:l万地质草测35km2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477km21:1万地、化剖面4.622km1:l万地、物剖面9.609km1:2千地、化剖面14.369km1:2千地、物剖面7.41km可选性试验样1件共投入地费资金240万元。
经过两年的地质工作,在驼路沟钴金矿区取得的主要矿产成果如下:(1)发现驼路沟钴、金矿带;南沟西铜矿带。
海西州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前景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二ОО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北部,北邻甘肃省酒泉地区,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南与本省玉树、果洛州相连,东与本省海南、海北州为界。
东西长837公里,南北宽486公里,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州府设在德令哈市。
一、矿产资源概况海西州境域主体为柴达木盆地,盆地总面积25.6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78.8%。
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素有中国“聚宝盆”之美称,丰富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铅锌、黄金、石棉及多种非金属矿产在全省以至全国都有突出地位。
钾盐、镁盐、芒硝、锂矿、锶矿、石棉、电石用灰岩等7种矿产居全国各省首位,还有近30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据初步统计,截至2001年底海西州范围内已发现各类矿产86种占全省已发现125种矿产的69%,计有矿产地(矿床、矿点和矿化点)约1050处。
其中探明有储量的矿产57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产105种的54%;已编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矿产48种,占全省88种的55%,其中能源矿产3种,非能源矿产43种(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27种)、水气矿产2种,计有大型矿床63个,中型矿床38个,小型矿床88个,合计189个。
全州各类矿产资源保有的资源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16.39万亿元,约占全省保有的资源储量潜在经济总价值的95%。
1、能源矿产海西州有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3种,即石油、天然气和煤。
油页岩和铀钍只有少数矿点。
海西州已发现的矿产种类统计表1石油:石油较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现已探明油田19处,其中中型7处,小型12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5377万吨,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居全国第13位,其中有可采储量0.46亿吨,目前仍保有可采储量约0.27亿吨,主要有尕斯库勒、花土沟、跃进、油砂山、七个泉等油田。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03修订)【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批准部门】8;827;82701;【批准日期】2003.09.26【发布部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3.09.26【实施日期】2003.1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矿产资源管理条例(1990年5月12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22日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2002年11月1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修订2003年9月26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自治州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
第四条自治州对矿产资源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条自治州、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矿产资源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环保、财政、公安等部门,在各自的法定职责范围内,配合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自治州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及省的统一规划,对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矿产资源,优先合理开发利用。
第七条自治州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从事矿产品深加工及科技攻关,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格尔木挖矿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格尔木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区域。
本报告旨在对格尔木挖矿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格尔木挖矿业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2. 挖矿概述挖矿是指通过计算机运算解密数字货币算法,从而获取数字货币奖励的过程。
在格尔木,主要的挖矿方式是比特币挖矿。
3. 格尔木挖矿资源格尔木地区富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和黄金等。
这些资源为挖矿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1 煤炭资源格尔木地区的煤炭资源丰富,尤其以稀土煤为主要类型。
这些煤炭资源在挖矿业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挖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而格尔木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挖矿提供了廉价而可靠的能源来源。
3.2 铁矿石资源铁矿石在挖矿业中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
格尔木地区的铁矿石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为矿机制造提供了基础材料,同时也为挖矿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3 黄金资源格尔木地区的黄金资源丰富,这也使得格尔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黄金挖矿区域。
黄金挖矿业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4. 格尔木挖矿业现状分析格尔木的挖矿业发展迅速,以下是对现状的分析:4.1 挖矿设备日益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挖矿设备越来越先进和高效。
格尔木的矿工和公司不断引进最新的挖矿设备,以提高挖矿效率和产出。
4.2 挖矿算力不断提升挖矿算力是指矿工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的计算操作次数。
格尔木的挖矿算力不断提升,这与挖矿设备的先进化和优化有关。
高效的挖矿算力为矿工带来了更多的挖矿奖励。
4.3 挖矿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挖矿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还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著的贡献。
挖矿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电力供应、设备供应等。
4.4 环境问题与监管挖矿业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高能耗和大量的电力需求给电网带来了负担,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等排放物。
因此,对挖矿业的环境监管和治理愈加重要。
5. 格尔木挖矿业的发展前景格尔木的挖矿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以下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5.1 挖矿设备更新换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挖矿设备将会不断更新换代,更加高效和环保。
青海海西、海南州不同季节矿物元素的盈缺分析青海海西、海南州不同季节矿物元素的盈缺分析引言:青海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西州和海南州是青海省的两个重要行政区域,地理位置相近但季节差异明显。
本文将以两个州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季节矿物元素的盈缺情况。
一、研究区域介绍青海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辖海西县、德令哈市等县级行政区;海南州位于青海省中部,辖共和县、同德县等县级行政区。
两个州地理位置相近,都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较高。
然而,受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两个地区的季节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二、春季矿物元素盈缺分析春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矿物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到关键的作用。
海西州春季气温较低,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较低,尤其是缺乏氮、磷、钾等重要元素,限制了植物的生长。
而海南州春季气温适宜,土壤中氮、磷、钾等矿物元素含量较高,有利于植物营养的吸收,植物生长状况较好。
三、夏季矿物元素盈缺分析夏季是高温多雨的季节,土壤水分含量充足。
在海西州夏季,降雨量较少,土壤湿度较低,导致矿物元素的溶解和吸收能力较差,造成土壤中矿物元素的缺失,植物生长受限。
而在海南州夏季,降雨充沛,土壤湿度高,有利于矿物元素的溶解和植物对矿物元素的吸收,植物生长状况较好。
四、秋季矿物元素盈缺分析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是植物生长周期的最后阶段。
在海西州秋季,气温开始下降,土壤中矿物元素的有效性降低,尤其是钾元素含量不足,会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而海南州秋季,气温适宜,土壤中矿物元素的有效性较高,植物生长状况较好。
五、冬季矿物元素盈缺分析冬季是低温干燥的季节,土壤中水分含量较低。
在海西州冬季,地表结冰,土壤中矿物元素的有效性降低,植物难以吸收养分,生长停滞。
而在海南州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土壤中矿物元素的溶解和吸收能力较强,有利于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
结论:根据对青海海西州和海南州不同季节矿物元素的盈缺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两个地区的季节特征对矿物元素的盈缺产生重要影响。
青海省中小企业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青海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中小企业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青海省中小企业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青海省中小企业矿产资源的概况青海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稀土、铜、铅、锌等多种矿产。
中小企业是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力量,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二、青海省中小企业矿产资源开发的机遇青海省地理位置优越,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经济环境。
同时,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青海省中小企业矿产资源开发的挑战尽管有机遇,但青海省中小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技术和设备水平相对滞后,导致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不高。
其次,企业规模较小,缺乏资金实力,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
此外,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对企业的要求也日益严格。
四、解决青海省中小企业矿产资源开发挑战的对策为了解决青海省中小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强化技术创新和引进先进设备。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引进先进设备,提升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
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贷款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3.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企业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必须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操作,并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4. 联合开发合作。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矿产资源。
通过资源共享,可以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五、总结青海省中小企业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相信青海省中小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许光;顾锡莲;王小红
【期刊名称】《资源与产业》
【年(卷),期】2012(14)2
【摘要】海西州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海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2008年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剖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矿产资源开发是促进该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以附加值高的矿种为主,坚持规模开发和集约利用,并做好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是海西州开发利用工作的关键所在。
【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许光;顾锡莲;王小红
【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5;F407.1
【相关文献】
1.浅析伊犁州直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3.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审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5.全州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西州发展矿产资源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海西州国土资源局
【期刊名称】《柴达木开发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必然选择。
我州的州情与国情基本相同,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在集中精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海西州国土资源局
【作者单位】海西州国土资源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相关文献】
1.矿产资源循环经济的体制保证 [J], 孟琪
2.永不枯竭的“城市矿产”——建设“城市矿产”基地发展资源循环产业 [J], 杜
欢政;蒋英
3.“2016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交流暨海峡两岸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论坛”在福建南安举办——与会代表在泉州见证了又一个现代化园区的崛起 [J],
4.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及2020年远景目标(征求意见稿) [J], 海西州发展计划委员会
5.开发利用矿山二次资源是发展矿产资源循环经济的关键 [J], 王雪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西州主要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简况一、盐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1、东台吉乃尔湖锂矿开发(1)资源概况矿区位于西台吉乃尔湖东南30公里处,茶茫公路584公里处向南有约80公里便道直达矿区,交通较方便。
矿区锂矿赋存于地表卤水和地下晶间卤水中。
地表卤水矿,长23公里,宽8公里,面积116平方公里,湖水深度一般为0.6米,品位:LiCL1.8~2克/升,B2O312~14克/升,KCL12~14克/升,MgCL245~50克/升。
地下晶间卤水矿,分上、下两个含水层,厚2~3米,面积76平方公里,埋深 0.5米左右。
LiCL4克/升,B2O32.5克/升,KCL20~30克/升,NaCL200克/升,MgCL2120~280克/升;下部卤水层是矿区主要含矿层,埋深6~35米,厚度15~20米,面积109平方公里,LiCL4~6克/升,B2O32~3克/升, KCL20~30克/升。
NaCL200克/升,MgCL280~120克/升。
矿区伴生固体盐矿两层,品位分别为80%和65~75%。
资源储量:LiCL275.5万吨, B2O3163.8万吨,KCL1828.9万吨,MgCL26283.9 万吨,NaCL29.9亿吨。
(2)开发试验现状中信国安集团公司于2000年6月至12月9日经对锡铁山矿物局下属企业兴盛公司的硫酸钾车间进行技术改造后,建成了生产规模为100吨碳酸锂、100吨硼酸和3000吨硫酸钾的工业性试验车间,成功生产出碳酸锂50吨、硫酸钾30吨、软钾镁矾60余吨。
试验产品经格尔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现场取样鉴定:碳酸锂达到国家工业一级品;硫酸钾达到国家农用优级品标准。
2001年3月提交工业性试验报告,3月26日通过由国家科技部,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组织的国家级鉴定。
为尽快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经济优势,2001年5月公司组织专家就东台盐湖资源规模化、工业化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
公司决定先设计建设500吨碳酸锂、10000吨硫酸钾、400—500吨硼酸的扩大性工业试验生产装置。
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雄距青藏高原北部,北邻甘肃,西接新疆,南眺西藏,总面积3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是自治州的主体。
全州辖2市3县3行委。
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德令哈市,东距省会西宁514公里,境内交通方便,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
电信发达,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在境内各地开通,兰西拉光缆纵贯全境,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已将海西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治州境内共划分为东西部两个经济区。
东部经济区以农业为主,西部经济区以工矿业为主。
辽阔美丽的草原牧场,绿树掩映、田畴纵横的绿洲农业,还有星罗棋布的新型工业城镇在境内交相辉映。
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花土沟镇,锡铁山等依托资源开发建立起来的工业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盐化工、有色金属、建材资源开发、加工的基地,开发矿产资源的环境十分优越。
海西州是全省最主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因其能源和盐湖资源丰富而被国家列为“西部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
建国以来,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海西地区开展了地质勘探工作,先后发现39大类84种矿产,矿产地105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2种,矿产地210处。
探明的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钾盐、镁盐、湖盐、芒硝、石棉、石灰岩、硼、锂、铅、锌、金、银、铁、硅灰石等。
这些矿产的储量占全省资源总量的80%以上。
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在16万亿元以上,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量的95%以上,是青海省矿产资源的主体,部分矿产在全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海西州地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看好。
矿业在海西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是海西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州委、州政府依据资源优势,确立了以资源开发利用带动和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加大了资源开发的力度。
矿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全州共有各种经济成份的矿山企业142个,开发的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钾盐、镁盐、湖盐、芒硝、硼、铅、锌、铜、金、天青石、石棉、石灰石、矿泉水、宝玉石、砂土、粘土等。
2001年全州年产矿石量1460万吨,天然气57800万立方米。
从业人数21714人,实现矿业产值33亿元,矿业产值占全省矿业总产值的92%,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70%。
目前,油气资源开发实现了采输及深加工一体化,原油采输能力达到200万吨,天然气20亿立方,汽柴油、甲醇、聚乙稀等产品填补了石油化工业的空白。
西气东输工程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100万吨钾肥,年处理矿石30万吨天青石选矿厂、东台5000吨碳酸锂、西台1万吨碳酸锂、4.5万吨碳酸锶、60万吨纯碱、50万吨铁选厂、20万吨生铁冶炼、鱼卡、大煤沟煤矿改扩建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马海湖15万吨钾肥,大浪滩10万吨氯化钾和5万吨硫酸钾项目已基本建成投产,盐湖锂、钾、硼分离工艺正进行工业性试验。
在资源开发中青海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茫崖石棉矿等一批中央、省属大型矿山企业日益发展壮大。
这些企业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矿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1年在格尔木市找到大型钴金矿和中型铜矿,同时还发现了一批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点),新增氯化钾50万吨,天青石10万吨,为进一步开发资源提供了矿产地。
《海西州“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依据资源优势,振兴海西经济的目标,州委、州政府资源开发的总体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努力变潜在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抓好以石油、天然气、盐类矿产,有色金属和黄金矿产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依靠资源开发,实现富州、富民的战略目标。
并以此为指导制定了资源开发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各类经
济组织或个人来海西勘查、开发矿产资源。
为海西进一步扩大资源开发招商引资成果创造了条件。
同时为使海西矿业今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新的发展,自治州在积极培育矿业权市场,改革矿业权审批制度,大力实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目前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明晰的思路、优惠的政策以及适应时代要求的资源管理及矿业经济结构,必将为海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赢得更加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