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这段时间看了书中的鼓励的故事,鼓励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案例,重视解题的过程。
他是这样说的:要诱导孩子学习,就必须和重视答案一样,重视解题的过程。
我想,每位老师都知道了解题过程的重要性,但若出现一个小时候的牛顿呢,你会怎么办啊?六岁的牛顿是这样做黑板上的题目的:8-4=8 7-3=7 6-2=6看到这样的答案,你会怎样呢?你会生气吗,置之不理或一带而过?你当时的做法会不会像牛顿的老师一样,看了牛顿的作业一句批评的话也不说,而是问牛顿:“你是怎么解出这个答案的?我对你解题的答案很感兴趣。
”原来牛顿是这样理解的:8-4中划掉4,还剩下8;7-3中划掉3,还剩下7;6-2中划掉2,还剩下6。
牛顿的老师对这新鲜的.解释报以微笑,这个解释让她了解到:牛顿看来只是从形式上理解了算术题,他需要在算数的抽象和象征意义方面得到辅导。
在解释正确算法之前,老师谢谢了牛顿让她分享了这样的解题过程。
如果是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会非常的生气,多么简单的题啊!你怎么不会做,是不是上课没注意听讲。
或者,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你在听吗……这样不着边际的答案,一定是我所不能容忍的。
从来没想过,这样答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或许是理解的错误,或许他没听懂,或许是他的基础所限。
忙着责怪,忙着下结论,忙着生气,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挫伤自尊。
可能下课了,这道题他依然不会做。
这么浅显的道理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多么可怕的习惯。
记得我读四年级的时候,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在讲例题的过程中提问到我,我怯怯地站起来,支吾着,答不上来。
老师没说什么,就让我坐下了。
从她责怪与失望的眼神。
她似在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很长一段时间上数学课她很少提问我,我也乐得如此。
本只为一次没有答上的问题。
而那道题,直到最后,我也没弄明白应该怎么做。
现在我想说:孩子碰到这种老师,会是多么的悲哀啊!孩子求出答案时,都有他自己的理由。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语言的力量作为一名新教师,从工作之初内心就充斥着焦躁与不安,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急欲学会与小朋友们相处,于是,我看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没有大堆的理论,只有众多鲜活的事例。
书中每一个小片段都让我看到我在学校的每时每分每秒。
其中,许多教师的言行让我看到了困惑中的自己。
书中的教师与我一样经历着心理上的转变与煎熬。
“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
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的内心也深深发出共鸣,是啊,现在的我们正处在严寒的冬天。
而能将我们从此种窘境中解救出来的大约唯有正确与学生相处一途。
怎样正确与学生相处呢?身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除了要做到“其身正”,这样的榜样示范,在每天的学校生活中,占有更大比重的是教师言语的教化。
“这是一个美妙的东西,这是一个丑陋的东西。
世界上美妙的东西,或许是娇艳欲滴,引得无数彩蝶飞舞的鲜花,或许是奔腾不息,一望无垠的大海,或许是那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美人一笑。
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世上最美秒的东西就是语言。
世界上最丑陋的事物,或许是某些肮脏灵魂下做出的不堪事,或许是权欲利熏下达成的政治妥协。
或许,在某些程度上,世上最丑陋的,也是语言。
”这段话深刻揭示了语言的力量,揭示我们教师每一个措辞背后的可能产生的力量与影响。
这个影响也许是另一个饱受挫折的孩子重拾信心的契机,也可能是使一个有潜力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很汗颜,我虽然深知语言的重要性,也深知语言的影响力,我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语言、斟酌自己的语言,与此相反,我经常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左右,而脱口而出许多我认为无法给学生正面影响的话。
书中,“格瑞丝说:每天我对自己说:‘今天是平安无事的一天。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心得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与态度。
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有效沟通对于师生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意识到尊重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背景和需求。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理解他们的感受,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他们交流。
只有当我们真正尊重学生时,他们才会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从而愿意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我学习到了倾听的重要性。
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们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而忽视了倾听学生的声音。
然而,《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提醒我,倾听是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键。
当我们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从而给出更加贴心和有效的建议。
同时,倾听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积极反馈和鼓励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和赞美,而老师的积极反馈和鼓励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我们应该学会用正面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予建设性的建议。
这样的沟通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最后,我认识到情绪管理在师生沟通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这些时候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地与学生交流。
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理性的态度来处理问题,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负面影响。
总之,《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有效沟通在师生关系、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我将会把书中的理念和技巧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个更加懂得倾听、理解、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好老师。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这段时间看了书中的鼓励的故事,鼓励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案例,重视解题的过程。
他是这样说的:要诱导孩子学习,就必须和重视答案一样,重视解题的过程。
我想,每位老师都知道了解题过程的重要性,但若出现一个小时候的牛顿呢,你会怎么办啊?六岁的牛顿是这样做黑板上的题目的:8-4=8 7-3=7 6-2=6看到这样的答案,你会怎样呢?你会生气吗,置之不理或一带而过?你当时的做法会不会像牛顿的老师一样,看了牛顿的作业一句批评的话也不说,而是问牛顿:“你是怎么解出这个答案的?我对你解题的答案很感兴趣。
”原来牛顿是这样理解的:8-4中划掉4,还剩下8;7-3中划掉3,还剩下7;6-2中划掉2,还剩下6。
牛顿的老师对这新鲜的解释报以微笑,这个解释让她了解到:牛顿看来只是从形式上理解了算术题,他需要在算数的抽象和象征意义方面得到辅导。
在解释正确算法之前,老师谢谢了牛顿让她分享了这样的解题过程。
如果是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会非常的生气,多么简单的题啊!你怎么不会做,是不是上课没注意听讲。
或者,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你在听吗……这样不着边际的答案,一定是我所不能容忍的。
从来没想过,这样答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或许是理解的错误,或许他没听懂,或许是他的基础所限。
忙着责怪,忙着下结论,忙着生气,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挫伤自尊。
可能下课了,这道题他依然不会做。
这么浅显的道理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多么可怕的习惯。
记得我读四年级的时候,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在讲例题的过程中提问到我,我怯怯地站起来,支吾着,答不上来。
老师没说什么,就让我坐下了。
从她责怪与失望的眼神。
她似在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很长一段时间上数学课她很少提问我,我也乐得如此。
本只为一次没有答上的问题。
而那道题,直到最后,我也没弄明白应该怎么做。
现在我想说:孩子碰到这种老师,会是多么的悲哀啊!孩子求出答案时,都有他自己的理由。
请倾听孩子的想法,重视解题的过程!(西门小学雷小旋)《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2)《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育类书籍,它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为主题,介绍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细细拜读了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著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我深感敬佩。
也默默对照自己的言行,备受启发。
一、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我觉得老师在和犯错的学生说话时,应掌握批评的方法,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需要理解和尊重。
而实际上我们老师却很少的做到真正的心平气和。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经常做的就是发泄内心的愤怒,有时还会失去理智。
或者对着学生一顿苦口婆心的教育之后,就认为学生应该知道错了,应该去改正。
却没有想一想,老师自己是否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是否有耐心陪伴相信孩子的转变。
我们班上有一次的上自习课,班里有几个学生在一起讲小话,我直接走过去批评了那个正在说话的人,而她的嘴却没有停下来,还在告状。
我以老师的“权威”压制住了她,她也一股气的没有再说话,后面两天我观察这位被我批评过的孩子无精打采,上课不再积极,经过我的耐心询问才知道,原来那次是其他人说话打扰到了她学习,想告诉老师却被老师批评了,本来一件很小的事,却因为老师的不公平处理,心里更加觉得委屈。
我才恍然大悟,也许在一开始的班级常规中,我就应该和全班同学约定班级常规制度。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冷静思考,多倾听学生的内心。
经过和这个孩子几次的谈心,她又变得热情自信起来,我也总结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顾及他们的感受很重要。
刻薄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不足,反而得不偿失,不仅折磨自己,也伤害学生。
更糟的是,如果我们的言行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那么他的错误还是会继续延续。
二、作者谈到老师和蔼的态度胜过一切争论与指责。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当做到鼓励孩子学习,激励孩子自制,树立孩子自我形象,增强孩子信心,平息孩子怒火,减轻孩子的挫折。
我教的一个班中有学习稍微滞后一点的学生,因为贪玩调皮,总是惧怕学习。
我以包容的新,从新给他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按照分版块的学习模式,制作小题单替代部分作业,他很喜欢,变得爱回答问题,期末考试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同样老师与学生也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老师的语言是尤为重要的。
它可以成为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它也可以成为师生之间的战争导火索。
因而张校长选择了这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著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让老师们进行阅读学习。
这本书中写了有关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场景,而且都用了短剧的形式来加以描述。
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案例,让我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
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
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教师的关怀、理解都要通过语言传达给学生,我在《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的阅读中学习到了最佳的教师表现不是对学生训话,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出什么保证。
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
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
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孩子需要帮助。
通过关心、安慰、同情、艺术技巧等方式来表现。
通过恰当的交流,孩子对教师的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这样可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建立起来。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表扬是经常用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介绍表扬的艺术,它建议我们教师要使用建设性的表扬,那就是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中离不开常规管理,我们通常在常规管理中责罚孩子。
这种处罚只会使孩子发怒并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
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
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
让孩子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怕,只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5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1)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孩子意味着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希望。
而要让孩子达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过得难过或者欢乐。
他们可以成为打击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
在所有的情况下,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退步,老师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既然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呢?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发。
一、老师应该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怀,实验并取得成就。
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
(比如训斥、嘲讽等。
)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内心产生罪恶感。
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对孩子们采取疏远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
三、要和孩子们恰当的交流。
老师要了解孩子的思想,要抓住孩子的心。
要把孩子看作是会憎、会爱,有矛盾、情感的复杂人类之一。
为了减轻他们的敌意,老师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独立的滋味。
孩子得到的自治越多,他们的敌意就越少;孩子越是自我独立,他们对比别人的怨恨也越少。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做到和孩子恰当的交流,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
四、要学会表扬孩子。
老师当对孩子表达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对自己做出判断。
要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性,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
要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同学生交谈是一门学问与艺术。
这种学问和艺术________于日常和学生们相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体现在平时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5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5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吉诺特博士。
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
下面是为你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暑假的时候,细细拜读了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著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我深感敬佩。
也默默对照自己的言行,备受启发。
作者年轻时也是一名教师。
他当年曾写下一段自己的感受。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一个决定因素。
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
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她们伤害或者挫折。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
也没有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
相反,作者反复告知我们什么是“最佳师表”,什么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时都应该注意什么。
我从两方面谈谈我看完此书后的理解。
我觉得老师在和犯错的学生说话时,应掌握批评的方法,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需要理解和尊重。
而实际上我们老师却很少的做到真正的心平气和。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经常做的就是发泄内心的愤怒,有时还会失去理智。
今年所带的班级中就有个男孩儿性格特别倔强。
只喜欢听表扬的话,有了错误从不承认,同学们的报告声不断。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头脑灵活,爱动脑,善思考,恨的是天天给我惹事儿,上课听讲习惯不好,还影响他人。
在对他们的转化上,我费了不少心思,课下谈心,让他们当小干部,甚至主动与家长谈孩子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
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两个孩子有所转变。
从他们身上,我也总结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顾及他们的感受很重要。
刻薄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不足,反而得不偿失,不仅折磨自己,也伤害学生。
更糟的是,如果我们的言行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那么他的错误还是会继续延续。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一)终于读完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被震撼了。
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要尊重人性,我们教师责任感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
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
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
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回想我们曾经因为学生拖欠作业而火冒三丈,回想自己平时也许不经意的话语曾伤害过学生,而我们却毫不知觉……回想起考试前班上一个小东西调皮地跟我说:“老师,我喜欢看见你的酒窝,要是你能像从前一样多点smile,那就太好了!”我汗颜!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这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家来到校园后,校长说:“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又坐火车又坐船呢?大家千万注意不要走丢啦!好,出发!”校长就这么轻松的说了几句就让学生出发了,而且路上显得异常的安静,不像我们平时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需要这个领导讲,那个领导讲,还要几个老师包一个班级等等。
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巴学园的同学们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什么”走路上要整整齐齐排成一行“,”什么是在电车里要安静“,或者什么”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随便乱扔“啦等等。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今年寒假我认真拜读了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著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
说话本就是一项艺术。
对可塑性强的小学生来说,和他们沟通更需要用情、用爱、用方法。
对照自己的教师生涯,我很庆幸自己的师表还是值得肯定的。
为人师表,首先要尊重学生!言语、行为要一致!说话算话。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也许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老师要谨言慎行,言语暴力的危害不亚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带来的恶果来的少。
嘲笑和讥讽学生并不符合教育的精神,嘲笑和讥讽不但不会给学生带来进步,反而会导致学生的仇恨和报复。
在任何时候,老师的基本原则都是扮演帮助学生的角色。
打击学生只会让学生更加自卑、抬不起头,没有一点好处。
相反,用鼓励和肯定的言语会让学生觉得温暖,更加自信。
记得班上曾经一次午餐吃鸡腿,同学们看见最喜欢的油炸鸡腿,香喷喷的,开心得手舞足蹈,大家排着秩序自己到讲台上去领取,每位同学只能领一个鸡腿。
但是当张程杰同学上讲台领取时,情不自禁地拿了两个鸡腿,全班同学都非常愤愤不平,七嘴八舌,“成绩最差,吃鸡腿可厉害”“平时不做作业,学习不主动,吃鸡腿倒是主动得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刘嘉豪同学被说得整个脸通红,而且以敌视的眼光和同学们对抗,最后实在憋不住了,放下鸡腿就跑出教室了。
全班同学满以为我会严厉批评张程杰,本来他成绩差,又调皮捣蛋,同学们看不起他,总是给老师、班级惹麻烦。
此时的我太了解张程杰和同学们的心情了,于是我不急不忙,面带微笑地开口了:“张程杰同学喜欢吃鸡腿,黄老师完全能理解,但每位同学只能领一个,你多领了一个,有的同学就会没有。
而且如果每位同学都像你这样领两个,那班上就乱套了。
这样吧,黄老师把我的这个鸡腿给他,黄老师就不吃鸡腿了。
但是我希望张程杰同学能向同学们学习,改正缺点,学习进步。
”我话一出口,同学们都愣住了,张程杰更是出乎意料,眼里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尴尬的情绪一扫而光。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滕丽虹寒假有时间拜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感受颇深。
作为一名教师,懂得如何与学生交流尤为关键。
因为教师的言行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
如果教师不懂得与学生说话的方式,也许在不经意间我们的言语就伤害了孩子,而我们却不知道。
书中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而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
一、要尊重学生。
和学生说话,首先要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从根本上去了解学生的需要。
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
其次,要会倾听。
在与学生交流的时,要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而且可以切实的了解到他们的难处,及时帮他们解决。
同时也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从而帮自己树立了威信。
二、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距的,我们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我们心目中的高度。
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所在,而这却是我们常常会忽视的。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才能多的孩子,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三、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
表扬是每个人都所需要的,而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是表扬。
不仅要有家长的表扬,同样教师的表扬也尤为重要。
教师的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的动力。
教师的表扬越多,学生的动力越大,学习劲头就越足。
教师不能只表扬那些优秀的学生,中等生与差生也同样需要表扬。
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这样的学生,对班级的事情不闻不问,既不勤奋也不惹事,学业平平。
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忽视了他们,因此他们既得不到表扬也不会受批评。
但他们的身上也有长处,如果教师及时发现,从而给予表扬,这部分学生也会变得更出色。
而对待那些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利用表扬他们的某个
闪光点的方式帮其改掉坏毛病,少一些批评打击,这样也会使他们得到转变。
因此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给予学生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相信孩子们的学习劲头会更足,会更喜欢学习。
四、只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就事论事。
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思索的空间、改变的机会。
如果把事情扯得太远,或许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会觉得你罗嗦、烦琐而于事无补。
因此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干净利落、就事论事,不闲扯没用的,这样不仅容易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反思、改正,同时也会给学生留有时间,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过错。
通读了这本书以后,让我觉得,教师的对学生的尊重、爱以及表扬很重要,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更爱学习、爱老师。
因此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或许你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使学生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