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最新故事二则(教案)(002)
- 格式:pdf
- 大小:247.55 KB
- 文档页数:8
统编四上《故事二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拜、侯”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纪”。
2.能抓住表示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提取关键信息,借助复述支架,综合运用复述方法,简要地复述两个故事。
3.能通过对蔡桓侯和纪昌这两个人物言行的品味,体会人物特点,悟出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认读生字词1.这节课,我们继续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去认识几个古代的历史人物,读两个寓言故事。
揭示课题:故事二则2.检查预习情况,认读本课生字词和两个多音字。
拜见蔡桓侯皮肤几剂汤药骨髓目标锥子拴住虱子扎针纪昌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扁鹊治病》这个故事。
了解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扁鹊:战国时期名医,开创了中医“望闻问切”四种基本诊治方法,医术高明,传说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尊为医祖。
蔡桓侯:春秋时蔡国国君。
侯,古代社会对贵族阶层的封号,也叫爵位。
我国先秦时期的爵位一般有五个:公、侯、伯、子、男。
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梳理故事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
交流,反馈:有一天;过了十天;十天后;又过了十天;五天后;不久。
明确: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2.蔡桓侯的病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再次默读课文,划一划关键词句。
交流,反馈:皮肤上有点儿小病→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病已经深入骨髓→浑身疼痛→病死了。
追问:蔡桓侯的病情发展为什么会这么快呢?3.蔡桓侯对待病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次默读课文,划出关键词句。
交流,反馈: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觉得奇怪,派人去问→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学习任务二体会人物特点,感悟故事道理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侯。
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侯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故事二则》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综合分析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主要情节。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2.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故事《故事二则》课文。
2.针对故事内容设计的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和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激起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3. 教学内容呈现教师向学生呈现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仔细聆听,理解故事内容。
4. 讲解重点教师重点讲解故事中的关键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
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
6. 整合思考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故事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7. 练习与反馈学生完成针对故事内容设计的练习题目,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8. 总结与展望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小结或进行相关的创作。
七、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八、补充说明根据故事的不同内容特点,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教学的大致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深层含义。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并能在适当语境中使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人物的行为和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故事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和持续努力的价值。
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古代故事中提炼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课文PPT,包含故事插图和关键词汇。
生字卡片,用于课堂互动和复习。
角色扮演道具,如医生的白大褂、弓箭模型等。
黑板或电子白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板书课题:《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
2.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扁鹊和纪昌是谁吗?他们有哪些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讲解生字新词:教师逐个解释生字新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三、深入理解(20分钟)1. 分析扁鹊治病:讨论扁鹊如何通过观察病人的早期症状来预防疾病。
2. 分析纪昌学射:探讨纪昌如何通过刻苦训练,从基本功做起,最终成为神射手。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分配角色,准备道具,进行情景再现。
2. 现代联系:讨论如果扁鹊和纪昌生活在现代,他们的故事会有哪些不同,以及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寓意: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关键。
2. 强调学习态度:讨论如何将故事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 创意写作:写一篇短文,描述如果扁鹊和纪昌是现代人,他们的故事会如何发展。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故事二则》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两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
本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领悟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良好习惯。
课文语言简洁明了,情节丰富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寓言故事有一定的喜爱。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道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难点:领悟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领悟道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3.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PPT呈现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和情节,并说明原因。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口语交际
——安慰
教学目标:
1.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他人的安慰。
2.通过活动,懂得应当如何安慰他人,语言要朴实,语气要诚恳。
教学重难点:
懂得如何安慰他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心里也会很难过。
你或你的亲朋好友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如果有人安慰一下,心情会不会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来。
二、入情入境
1、默读课本 P89 三个情境。
2、将全班分成三组,每组选择一个情境,小组讨论,练习说话。
3、教师巡回指导。
4、上台表演,全班交流。
(每组派两个代表上台表演,一个扮演失意的人,一个扮演安慰的人,台下的学生充当观众,给出意见或建议。
)
5、方法小结:
①学会换位思考
②学会表达自己想帮助对方的想法
③学会倾听对方的苦恼
④学会运用语言技巧
⑤针对不同的人对症下药。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多。
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人离别等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
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1.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
2.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师总结。
四、总结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六月寒。
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案)教学内容《故事二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由两个小故事组成。
第一个故事讲述了“刻舟求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船上不小心将剑掉入水中,他在船上做了记号,船停下来后,他却在原来做记号的地方寻找剑,结果自然是没有找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根据事物的变化来处理问题。
第二个故事讲述了“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掩耳盗铃,以为别人听不见,结果被别人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欺欺人是不行的,我们要正视问题,不能逃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理解“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变化和问题的存在,培养学生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意思。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事物的变化和问题的存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故事二则》。
2. 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二则》,理解故事内容。
3. 集体讨论:分组讨论两个故事的意义,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事物的变化和问题的存在。
4. 成语解释:解释“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5. 应用练习:让学生用“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板书设计1. 课题:《故事二则》2. 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3. 两个成语的意思及造句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用“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各造两个句子。
2. 思考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