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评析——薛宝钗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优秀8篇圆滑隐忍,深明大义篇一1、行酒令时黛玉的诗句在四十回大家团团围坐行酒令时要求说一句诗和一句现成话,黛玉说了两句话: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这两句是出自西厢记和牡丹亭,在那个对女子限制繁多的时代,大家闺秀不能看这个,更不能当众说出来。
别人对黛玉的话都没有在意,而宝钗是很在意了。
宝钗当时的反应是,扭头看了黛玉一眼,没言语,但记在心里。
就她们两个的时候,宝钗玩笑似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
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都说的`是什么!看黛玉蒙了,没有了平时的伶俐尖刻,宝钗就拉她坐下,款款给她讲大道理:我们女孩子啊,不要看那些杂七杂八的书,乱了心性。
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如不识字的好。
既然识了字,该看正经书。
看些杂书,乱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女孩子的正经事还是针线纺织,这才是正理。
黛玉感动宝钗没有当众揭穿她,给她难看。
2、对薛蟠和赵姨娘的周到宝钗对自己的哥哥也不护短,而是深明大义。
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以后,薛姨妈着急地要下人们找柳湘莲报复,宝钗就说:他们喝酒,酒后翻脸是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也是有的。
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
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显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
说得薛姨妈消了火气。
宝钗对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也是礼节有加。
宝钗的哥哥薛蟠从南方带来很多的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宝钗并没有忘记给赵姨娘准备一份。
这个从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念叨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我们。
宝钗性格温柔大方,周到得体,柔韧而有弹性。
她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体,是温良恭让的典范。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篇二《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甚至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上。
《红楼梦》探索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出众的、不朽的艺术形象。
薛宝钗人物分析读者对红楼梦人物薛宝钗的评价差别是很大的,总体评价很差,但我通过自己的阅读,看各种评论,发现,这些评价大多从文本上站不住脚,反而,我认为宝钗有一个很优秀的人物形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我的观点。
第一、从容貌来看,书中有多处具体描述。
主要是从宝玉的口中叙述的,宝玉前去探望宝钗,“肌肤非常白皙,面容饱满柔润,身材微丰。
她的眼睛大而明亮,眼波流转,嘴唇不点而红,眉毛不画而翠。
她的美丽不仅端庄大气,而且明艳鲜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大家闺秀、端庄大方。
”人所谓黛玉所不及”。
至少在大观园、贾府的众人之中,宝钗的评价是高于黛玉的。
在抽花签时、宝钗的花签是牡丹,艳冠群芳,是花王。
黛玉侧重的不是美丽,而是灵性。
当然这种灵性只有喜欢她的人才能欣赏,不喜欢她的人,这种灵性自然不被人体会第二、宝钗的君子之范。
薛姨妈家住的地方是衡芜苑,其居所的描述大概是这样:多石头、外在多藤蔓,我想这体现了宝钗外柔内刚的特性。
空无、素净的家居布置也体现出宝钗不喜欢尘世间的虚华。
‘宝钗自从就不喜欢那些花儿、粉儿’(薛姨妈语),身上穿的衣服床铺的布置也是半新不旧,淡极始知花更艳。
宝钗是最早的悟道者。
书中有一段,贾母给宝钗过生日,提到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宝钗知道生活终将了无、繁华终究会幻灭。
但宝钗的悟道跟宝玉不同,宝玉的悟道就是出家做和尚,什么都不理,不理父母,不理朋友,妻子也不管了,未出世的小孩也不管了,毫无一点责任担当,这种悟道是消极避世的悟道,层次很低的。
做和尚的宝玉,跟出家在道观修行的贾敬是类似的。
贾敬也是家里一切不理。
但宝钗不同,她知道生命终讲了无,但她注重生命的过程,她依然帮助他人,积极的做她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分内之事。
比如作为女儿(薛姨妈)、妹妹(薛潘)、朋友(众金钗)、主子(众丫鬟婆子)该做的事。
第四、博学,从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宝钗的博学,涵盖很多方面,诗词、医药、绘画、而黛玉的学问只是侧重于风流优雅,所涉及的面远低于宝钗。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她是贾府的外戚,宝黛之间的竞争者,具有独特的人物形象。
首先,薛宝钗被描绘为一个美丽、贤淑的女子。
她容貌出众,气质高雅,被赞为是“才子佳人”中的“佳人”。
她懂得品茶赏花,懂得琴棋书画,懂得诗词歌赋,精通礼仪知识,尤其擅长诗词写作。
她不但自身有才情,还通过与贾宝玉的交往,激发了贾宝玉的才思悟性,间接地成全了贾宝玉的文学梦想。
她的形象充满了知性和温婉的魅力。
其次,薛宝钗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
她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如何处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她对自己的辈份和身份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明辨是非,掌握自己应有的位置。
她能在与贾宝玉、林黛玉等其他角色的交往中保持冷静而明智的态度,不被情感牵制,不轻易露出弱点。
第三,薛宝钗是一个坚强自尊的女性形象。
尽管她深爱着贾宝玉,但在宝黛之间的纠葛中,她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坚定。
她在得知贾宝玉与黛玉有染后,并没有陷入绝望和自卑,反而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感情和尊严。
她选择了离开,在离别时展现了她的坚毅和自由。
薛宝钗是一个充满魅力、聪明机智、坚强自尊的女性形象。
她以优雅、才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赞美,成为《 红楼梦》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赏析《红楼梦薛宝钗人物赏析》在《红楼梦》这部超级有名的书里,薛宝钗可是个相当复杂又很有趣的人物呢。
咱先说说她的长相吧。
书里形容她“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哎呀,这一听就是个大美女啊。
就像那种在画里走出来的古典美人似的,那脸像银盆一样白白净净、圆润润的,眼睛就像水汪汪的杏子,嘴唇红嘟嘟的,眉毛也是自然的好看。
我觉得在大观园里,她的美貌肯定能排得上号。
薛宝钗的性格呢,那可真是复杂得很。
她看起来特别的沉稳、冷静,就像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
有时候我觉得她有点像那种超级理智的大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稳稳当当的。
比如说金钏儿投井死了,这事儿多让人震惊啊,王夫人心里肯定也慌得不行。
可是薛宝钗呢,她跑去安慰王夫人,还说金钏儿可能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就这么轻描淡写的。
当时我就想啊,这薛宝钗咋这么冷漠呢?她难道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也许她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她想让王夫人心里好过点,可是这么做总感觉有点怪怪的。
再说说她和林黛玉之间的事儿。
大家都知道她和林黛玉老是被拿来比较。
林黛玉呢,是那种特别感性的女孩子,心里想什么就表现出来,就像一阵风,喜怒哀乐都在脸上。
薛宝钗可不一样,她就像一块捂不热的石头。
有一次,林黛玉行酒令的时候说错了话,薛宝钗呢,没有当场就指责她,而是后来找个机会,很委婉地跟林黛玉说。
我想啊,这时候薛宝钗也许是真的为林黛玉好,怕她在大家面前失了面子,也怕她以后再犯错误。
可是林黛玉可能会觉得薛宝钗有点像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大度呢。
这两个人的关系啊,就像两条拧着的麻花,又纠结又复杂。
薛宝钗在为人处世上那是相当的圆滑。
在大观园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喜欢她。
她就像个八面玲珑的小仙子,谁都不得罪。
她会迎合那些长辈们的喜好,比如贾母喜欢热闹、喜欢听吉利话,薛宝钗就跟着这个喜好来。
她过生日的时候,点的戏都是那种老太太爱听的。
我就在想,她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太世故了呢?可是换个角度想啊,如果在那个大家庭里,不这么做可能就会处处碰壁。
红楼梦薛宝钗好的方面
红楼梦中,薛宝钗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角色,她有许多值得称赞的
品质和表现,以下是她的一些好的方面:
1. 聪明智慧
薛宝钗是非常聪明的,她拥有高超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学识。
她不仅
通晓文学、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艺术,还能够理解人性的复杂和社
会的变幻。
她的聪明智慧在很多场合都可以派上用场。
2. 优雅自信
薛宝钗不仅聪明,还非常优雅自信。
她有着清雅的气质和高傲的气度,无论处于何种场合,她都能够从容自信地表现自己。
与此同时,她也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们无法忘记。
3. 善于交际
薛宝钗是一个非常善于交际的人,她能够应对各种场合和各种人物,
不管是与贵族还是平民交往,都能够表现出非常出色的交际能力。
她
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充满真诚和友善的态度,让人们感到亲近和温暖。
4. 匠心独具
薛宝钗是一个非常有匠心的人,她能够创造出很多令人惊艳的作品,如诗词、曲调、绘画等等。
她的作品充满了创造力和个性,让人们感受到了她的独特魅力。
她的匠心独具也是她在凤姐面前赢得尊重和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坚守原则
薛宝钗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并且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她对爱情的态度也很独立和坚定,不为名利所动摇,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这种坚守原则的品质也让她成为了红楼梦中最令人敬佩的人物之一。
薛宝钗的形象特征分析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被誉为“群芳之冠”。
她的代表花卉是牡丹。
她的情榜中评语已无考,有人认为是“无情”,纵是无情也动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薛宝钗的形象特征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薛宝钗的形象特征分析薛宝钗世故,冷峻,识时务。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
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
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
“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
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
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
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
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
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
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
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
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薛宝钗人物概括短评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是贾宝玉的表妹。
她出身名门望族,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也因此而有些高傲自大。
她善于处世,深知人性,有时会表现出冷漠和无情。
在小说中,薛宝钗是一个极具智慧和洞察力的人物。
她能够清楚地看到人性的弱点和缺陷,但也不会以此为耻,而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她有着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对待他人总是心怀善意和关爱。
然而,薛宝钗也有着自己的矛盾和缺陷。
她过于理性和冷静,有时会显得冷漠和无情。
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断地自我克制和修炼,但也因此而有些自我压抑。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极具复杂性和魅力的人物之一。
她的形象塑造展现了中国古代淑女的风范和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内涵。
薛宝钗人物短评300字
薛宝钗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角色,她是宝玉
的表妹,也是宝玉的知心好友。
薛宝钗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美丽、聪明、理智、慎重、富有感情的女性角色,她的性格特点深深吸引着读
者的眼球。
首先,薛宝钗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性角色,她的性格非常独立,不愿被他人左右,始终保持自我的独立思想和行动。
她在公婆家中做
出了自己的贡献,提出了对家庭的合理化建议。
她虽然不屈从于传统
的女性角色模式,却又结合自身的个性和时代背景,形成了独特的个
性魅力。
其次,薛宝钗的美貌和聪明才智也是她的突出特点之一。
她的美
貌让人眼前一亮,而她聪明才智以及以智取胜的战略思维更为惊艳。
她以深入的洞察和高超的才智,多次帮助宝玉摆脱困境。
再次,薛宝钗的情感丰富,她懂得感情的包容和理解。
她不像林
黛玉那样婉约多情,相反,她深明大义,懂得珍惜感情,更懂得感情
的温暖和友谊的珍贵。
总之,薛宝钗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女性形象,她的坚强、自信、智慧以及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态度,对我们的未来成长和人生沉淀都
有着指导意义。
学习薛宝钗,就是学习一个坚强、自立、自信的女性
形象,在这个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不断追求自我,实现
未来的辉煌!。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薛宝钗,《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贾府的“二侯”宝
玉的夫人。
她的形象在小说中被塑造得复杂而深刻,展现出了一个独立、自信、聪明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有很多亮点和值得讨论的地方。
外貌和气质
薛宝钗是一个端庄优雅的女性,她有着清秀的容颜,丰满的体态,眉目间透着
一股沉稳和内敛的气质。
她常常穿着华丽的衣裳,但从容得体,自有一番风韵。
她的气质温和大方,优雅端庄,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才华和智慧
薛宝钗不仅外表美丽,还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她通晓文学、音乐、绘画等
多种才艺,举止文雅,谈吐之间透露出一种高雅和知性的风采。
她对人生洞察深刻,处事果断,从不轻言放弃。
情感和人际关系
薛宝钗对待感情也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
她与贾宝玉的感情并不深,婚后虽然
相夫教子,但并没有过多的依赖与渴求。
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保持着一份疏离与独立,不轻易受人左右,有着自己的坚守和原则。
性格和命运
薛宝钗的性格内敛而复杂,表面温和,内心却隐藏着很多情感和矛盾。
她对家族、自己的地位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着被限制和束缚的痛苦。
她的命运曲折多变,受到命运的摆布,但最终展现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品性。
综上所述,薛宝钗是一个优雅、聪慧、独立、坚韧的女性形象,在《红楼梦》
中占据着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是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才女,充满智慧和洞察力,而她的优雅和纯真也令她成为小说中最吸引人的女性之一。
薛宝钗出生于薛家世族,父亲为镇狱大官,家境显赫,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善解人意,举止优雅大方。
她早年便跟随母亲去了荣府,与黛玉、宝玉成为了好友。
她对黛玉一直十分关心,对宝玉也是如此。
她的感情世界极其丰富,她与探春的关系像姐妹一般,与宝钗的关系像好友一样,而与宝玉的关系却让人感到暧昧。
与此同时,她却拥有着强烈的家族意识,始终保持着清醒地头脑,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有着极高的认识。
这使她成为荣府中性格最坚强的人物之一。
与黛玉不同,薛宝钗并不刻意照顾宝玉。
她是一个极为聪明睿智的女子,深知感情的复杂性与无奈,因此不愿随便表露情感。
薛宝钗一心一意地做人、做事、做一个女子该做的事情,这使她无论是在家族还是在官场上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相信许多人都会想和她成为朋友或者伴侣。
薛宝钗一生中最舒适、自在的时刻是在梨香院,她在这里与宝玉相处单纯、自然,互相信任、互相关心。
在这里,她可以表现出她的浑厚人性,她也放松了心境,从一个完美的代表性人物转变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
她对宝玉的言传身教和影响是深远的,她也因此有时会失落,他们的友情令她的心情极为舒畅。
总体来说,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她既有才智也有情感,稳重、坚韧、细腻,她的人生经历于是成为很多女性模拟与追求的对象,同时,她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对自我的认识。
她的形象对于当代女性也有着启示意义,能够让我们看到,女性应该在智慧和情感之间找到平衡,保持自我,关心身边的人。
另一方面,薛宝钗也是《红楼梦》中的一位具有主见和独立思考的女性,她在世俗环境中不流于俗,不妥协自己的原则。
在宁府中,薛宝钗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她不仅维系着自己家族的财务,同时也开拓了自己的事业。
薛宝钗的教育背景极为优越,她也因此成为了诸多男人的倾心之选。
《红楼梦》人物评析——薛宝钗
宝钗一直都是封建社会里的完美人物,她识大体又不似熙凤般狠辣,有才气又不及黛玉般清高,淡名利又不如迎春般木讷,清性情又不像妙玉般极端。
宝钗,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黛玉的美是清,如芙蓉般脱俗,恍若仙子般倾城;熙凤的美是傲,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傲瞰人间,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湘云的美是憨,是芍药花下的天真烂漫;而宝钗,则是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她的美,是淡,是牡丹的倾国,默默独居一隅,却不知早已惊艳了满堂摇曳的春风。
一直在想,宝钗在乎的到底是什么?妙龄少女,黛玉有她的风露清愁,熙凤有她的机关聪明,而宝钗,似是无欲无求,真真淡极,却显得更艳。
宝钗是封建主义绝对的拥护者,她从来不喜像黛玉那样的伤春悲秋,从林黛玉重起桃花社一章中贾宝玉就说过,宝钗并不喜作闺怨诗,也不许宝琴作,可见她对闺怨是排斥甚至是不屑的,她不会去望着花谢花飞飞满天悲戚,更不会叹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心里的女子,或者说就是她自己要做的就是珍重芳姿昼掩门。
她和林黛玉一样拥有倾世芳姿,却不像林黛玉一样想将来将何去何从,只想如何过好现在,这
是她淡极,更是她对封建制度的崇尚。
宝钗的淡极也与她的生平遭遇有关,自小父亲亡故,哥哥又愚笨无用,虽是女儿却也要持家掌事,宝钗早早便接触了人情世故,早早融入了这个封建的社会,她的性格也许是天生的,但我想更多的还是因为她要过得好而被修整过的。
黛玉能明白现实的残酷,而宝钗却知道怎样去面对残酷的现实。
不得不说,宝钗比黛玉要成熟得多,正因为此,她的淡极并非她无欲无求,是她已经有了能力和气度去看淡所有的人间冷暖,她不去憧憬浪漫,因为她已经融入了现实,已经能让自己在现实里过得很好,甚至让自己完美无暇,淡极更艳。
宝钗淡极,但并非无情,她遵循封建制度,适应着眼前的一切,也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去待人。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宝钗的德是让人赞叹的,可也是为她自己悲叹的,宝钗一心想让宝玉早日步入仕途,为他谋一光明前程而费尽口舌,不管她是否早就知道自己会成为荣国府的宝二奶奶,宝钗的一番心思也是完全建立于对宝玉的真情上的,因为她明白封建社会的定理,因为她遵循并信奉着封建社会的规则,她便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告诉宝玉,于理,宝钗的一番苦心苦意着实令人赞叹。
可是于情,这偏偏不是适合宝玉的路,宝钗有停机德,可宝玉却没有悬梁悟,宝钗的良苦用心也就适得其反,让宝玉心生厌倦。
宝钗是理性的,她
知道这样对宝玉有益无害,谁叫宝玉却如此轻视功名还骂其禄蠹,宝钗之德,也只能付诸东流了。
而对于黛玉,宝钗一直都是友善的,尽管刚进府中黛玉曾多次明着嘲讽,她也没有多说一句,在听到黛玉用《牡丹亭》里的句子作酒令时,宝钗反而句句真诚地劝了一番,连向来对他人言语极其敏感的黛玉也心服口服,懂得了宝姐姐的一片真意。
得知黛玉病了,她又专程遣人送燕窝来;之后搬出大观园又独独写了四赋赠与黛玉。
对于同为才女佳人的黛玉,宝钗是惺惺相惜的,但她们不是知音,黛玉的叛逆和反抗与宝钗的遵从和信奉水火不容,她们无法成为同道中人,却能做彼此怜惜的姐妹,是因为宝钗始终如一的友善和情谊。
正如湘云笑说的,纵是黛玉,也挑不出宝钗的一点短来。
宝钗在这个波涛暗涌的封建社会里已经学会了如何处事应变,在荣国府里博得了众人的喜爱,只可惜她的良人不是宝玉,这是她信奉的封建制度迫害她的,她无法摆脱命运,也无法争取自己的幸福。
宝钗的悲哀,是她从来不知道她的坚持一直就是错误的,她争取的东西并不是属于她的,只不过她的思想也由不得她改变什么。
叹只叹,如果宝钗遇到的不是宝玉,她一定能在属于她的社会里绽放她独有的风雅,一如倾国的牡丹,融了满院淡淡的香,诠释着她的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