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思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17
《伦理学》期末复习思考题伦理利己主义:☐1所谓伦理利己主义是指:每一个人都应该提升自己的利益,或者人们有义务去从事任何可以有利于自己的事。
☐换句话说,除非事情最终对你有利,否则你没有任何道德理由去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事。
☐2伦理利己主义并不意味着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过程中,一个人总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伦理利己主义说,一个人应当做从长远观点看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的事。
它赞同自私,而不是愚蠢。
利他主义是一种伦理学学说。
一般泛指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的原则。
功利主义:1 功利主义将行为是否能够增进人的幸福或快乐作为判断行为对错的道德标准,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道德的最高原则。
“把‘功利’或‘最大幸福原理’当作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
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
”2最大幸福原则☐边沁的功利主义又称为“最大幸福原则”,认为善就是一般幸福,而且每个人总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就是最大幸福原则。
☐边沁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是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总和,个人利益才是具体,不能因为抽象而牺牲具体。
如果个人利益都牺牲了,那就没有社会利益可言了。
所以,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是以社会利益为起点,以个人利益为终点。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冲突时,只能按照功利原理取大舍小地实现社会利益,因为社会利益意味着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3在道德的基础和原则上,穆勒追随边沁,认为道德的基础就是人趋乐避苦的自然本性,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最大幸福原则。
穆勒的贡献在于:区分快乐的质和量,强调社会幸福和自我牺牲,对功利原理进行了更详细的论证。
4功利与自我牺牲☐功利主义者主张人们有权利拥有自我牺牲的道德。
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也肯定地承认为他人利益而作出的自我牺牲是善的。
☐“功利主义的道德承认,人具有一种力量,能够为了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最大福利。
复习思考题1.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2. 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3. 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4. 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5. 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6.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哪些水平研究?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2.Na+-K+泵的作用意义?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1. 细胞间通讯有哪些方式?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2.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有哪几种方式?比较各种方式之间的异同。
3. 试述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特征。
4. 试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信号通路之间的异同。
5. 概述受体酪氨酸介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证明?2.动作电位是怎么发生的?如何证明动作电位是钠的平衡电位?3.发生兴奋过程中,如何证明有兴奋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4.兴奋是如何传导的?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有哪些?5.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6.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7.绝对不应期是否指潜伏期?潜伏期是否等于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8.神经干上某点发生兴奋后,除向前传导外能否逆传?为什么?9.试比较改变刺激强度,单一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变化?为什么?10.血K+浓度对兴奋性、RP和AP有何影响?11、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在静息状态下,Na、K离子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钠离子通道就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钾离子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钠离子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E.钠、钾离子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12、刺激阈指的是( b )A.刺激强度不变,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B.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C.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1. 为何将神经肌肉接头ACh的释放成为量子释放?有何实验证据?2. 为何终板电位无超射现象?3. 试述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程及其特点。
生物化学(一)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核酶;全酶;维生素;氨基酸;中心法则;结构域;锌指蛋白;第二信使;α-磷酸甘油穿梭;底物水平磷酸化;呼吸链; G蛋白;波尔效应(Bohr effect);葡萄糖异生;可立氏循环(Cori cycle)1.全酶:脱辅酶与辅因子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即全酶=脱辅酶+辅因子。
2.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提供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3.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4.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5.结构域:又称motif(模块),在二级结构及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卷曲折叠,组装成几个相对独立,近似球形的三维实体。
6.锌指蛋白:DNA结合蛋白中2个His,2个Cys结合一个Zn.7.第二信使:指在第一信使同其膜受体结合最早在新报内侧或胞浆中出现,仅在细胞内部起作用的信号分子,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反应信号应答。
8.α-磷酸甘油穿梭:该穿梭机制主要在脑及骨骼肌中,它是借助于α-磷酸甘油与磷酸二羟丙酮之间的氧化还原转移还原当量,使线粒体外来自NADH的还原当量进入线粒体的呼吸链氧化。
9.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转换为产物的同时,伴随着ADP的磷酸化形成ATP.10.呼吸链:电子从NADH到O2的传递所经历的途径形象地被称为电子链,也称呼吸链。
11.G蛋白:是一个界面蛋白,处于细胞膜内侧,α,β,γ3个亚基组成.12.波尔效应:增加CO2的浓度,降低PH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亚基间的协同效应,降低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促进O2释放,反之,高浓度的O2也能促进血红蛋白释放H+和CO2.13.葡萄糖异生:指的是以非糖物质作为前体合成葡萄糖的作用。
14.可立氏循环:肌肉细胞内的乳酸扩散到血液并随着血液进入肝脏细胞,在肝细胞内通过葡萄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又回到血液随血流供应肌肉和脑对葡萄糖的需要。
第一章生产与运营管理导论复习思考题1.简述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概念。
答:生产与运营管理是指对产品(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变换过程实施计划、组织和控制而构成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2.简述如何划分企业的生产类型。
答:(一)按生产性质可分为物质生产型和劳动服务型两大类。
(二)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加工装配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两大类。
(三)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同种产品的数量及其出产的重复程度进行划分,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三类。
(四)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可以把加工装配型生产分为备货型生产 (make-to-stock, 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 MT0)两种。
3.说明生产与运营战略的涵义。
答:生产与运营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为了实现总体战略而对生产与运营系统的建立、运行以及如何通过生产与运营系统来实现组织整体目标而规定的行动纲领。
生产与运营战略是在企业战略确定的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指导下,具体规定这一业务领域如何做的问题,内容涉及到工厂的选址、产品的选择、工艺的确定、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库存管理、生产控制等。
4.说明制定生产与运营战略的程序。
答:生产与运营战略的制定程序如下:(1)编制制定战略任务说明书。
(2)进行环境分析。
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3)制定战略目标。
(4)评价战略目标。
(5)提出备选战略方案。
(6)选择战略方案。
(7)实施战略方案。
5.简述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发展。
答:早期管理理论事实上主要是生产和运营管理。
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埃尔.惠特尼的零件互换性,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及吉尔布雷斯的动作研究,都是在生产和运营活动中产生和应用的。
这些成果也意味着生产管理理论走向了科学。
21世纪以前,生产管理的应用经历了两次重大转移,即19世纪前的纺织工业与20世纪的汽车工业。
之后,当代生产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技术开始迅速发展。
现在的生产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手工生产、大量生产、精益生产、集成制造、敏捷制造、大量定制生产、绿色制造等各种生产方式并存。
I。
Put the following English terms into Chinese. (1'×10=10’)所指对象referent所指论Referential theory专有名词 proper name普通名词 common nouns固定的指称记号 rigid designators指称词语deixical items确定性描述语definite descriptions编码时间 coding—time变异性variability表示反复的词语 iterative表述句 constative补救策略redressive strategies不可分离性 non—detachability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bald on record without redressive actions 阐述类言语行为 representatives承诺类言语行为 commissives指令类言语行为directives表达类言语行为expressives,宣告类言语行为declarations诚意条件 sincerity condition次要言外行为 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等级含义 scalar implicature等级划分法 rating scales副语言特征 paralinguistic features非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 off record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lity非规约性意义 non-conventional implicature非论证性的 non—demonstrative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 (meaning—nn)否定测试法negation test符号学 semiotics构成性规则 constitutive rules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关联论Relevance Theory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归属性用法 attributive use规约性含义conventional implicature人际修辞 interpersonal rhetoric篇章修辞textual rhetoric含蓄动词 implicative verbs合适条件 felicity conditions呼语 vocatives互相显映 mutually manifest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话语层次策略 utterance-level strategy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间接言语行为 indirect speech acts间接指令 indirect directives结语 upshots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可撤销性 cancellability可废弃性 defeasibility可推导性 calculability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命题内容条件 propositional content condition面子保全论 Face-saving Theory面子论 Face Theory面子威胁行为 Face Threatening Acts (FTAs)蔑视 flouting明示 ostensive明示-推理模式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摹状词理论Descriptions粘合程度 scale of cohesion篇章指示 discourse deixis前提 presupposition前提语 presupposition trigger强加的绝对级别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确定谈话目的 establishing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action确定言语事件的性质 establishing the nature of the speech event 确定性描述语 definite descriptions认知语用学 cognitive pragmatics上下文 co—text社会语用迁移sociopragmatic transfer社交语用失误 sociopragmatic failure施为句 performative省力原则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实情动词 factive verbs适从向 direction of fit手势型用法 gestural usage首要言外行为 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双重或数重语义模糊 pragmatic bivalence/ plurivalence顺应的动态性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顺应性adaptability语境关系的顺应(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语言结构的顺应(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顺应的动态性(dynamics of adaptability)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salience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es)。
生药一、名词解释生药: 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材。
中药: 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道地药材: 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性状鉴定: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对生药的性状,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作为依据而进行鉴别的方法。
星点:大黄髓宽广,有多数星点环列或散在,其中星点指的是异型维管束。
云锦花纹:何首乌质坚实而重,横切面淡红棕色,粉性,皮部常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花纹”,中央为一较大的中柱。
过桥杆:味连单枝类圆柱型,较粗短,表面黄棕色,根茎中段常有细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晶纤维:甘草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纤维束周围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芦头和芦碗。
怀中抱月:松贝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观音合掌: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
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棕黄色,较粗糙,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元宝贝:即为大贝,为浙贝母的一种。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一面凹入,一面凸出,呈新月状。
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
质硬脆,断面白色或淡黄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苦。
珠贝:为浙贝母的一种。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
表面类白色,外层2枚鳞叶肥厚,略呈肾形,相对抱合,中央有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干缩的细杆状残茎。
通天眼: 羚羊角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接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朱砂点:苍术的断面黄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的油点,习称“朱砂点”,类似朱砂颜色和点状。
乌金衣:天然牛黄表面黄红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称“乌金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开卷考试,考试内容为2+1模式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和现实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 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作出了不懈努力, 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当代中国, 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解决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国。
它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首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的必然结论。
三、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局面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思考题第一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1.试从含量及生物学性质说明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2.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哪几种?其中哪一种的含量可以看作是蛋白质的特征?此特性在实际上有何用途?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蛋白质经过怎样处理才可产生这些基本组成单位?4.自然界中只有20多种氨基酸,其所组成的蛋白质则种类繁多,为什么?5.天然氨基酸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氨基酸是否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都具有旋光性质?6.氨基酸为什么具有两性游离的性质?7.何为兼性离子?8.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9.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及维持各级结构的键或力是什么?10.蛋白质二级结构有哪些主要形式?11.举例说明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2.什么是蛋白质的等电点?当溶液PH>PI时,溶液中的蛋白质颗粒带什么电荷?13.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举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用和避免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14.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15.名词解释:肽键、肽键平面、亚基、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沉淀、变构作用、分子病、盐析。
第二章核酸结构与功能1.试比较RNA和DNA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试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及其与DNA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3.试述R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4.与其它RNA相比较,tRNA分子结构上有哪些特点?5.什么是解链温度?影响特定核酸分子Tm值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6.DNA与RNA分子组成有何差别?7.维持DNA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作用力是什么?8.生物体内重要环化核苷酸有哪两种?功能是什么?9.按5′→3′顺序写出下列核苷酸的互补链。
①GATCCA ②TCCAGC10.试从以下几方面对蛋白质与DNA进行比较:①一级结构②空间结构③主要生理功能11.名词解释:稀有碱基、DNA的一级结构、核酸的变性、复性、Tm值、核酸杂交、第三章酶1.何谓酶?酶作为催化剂有哪些特点?2.辅助因子的化学本质是什么?何谓辅酶和辅基?辅酶与酶蛋白有何关系?3.主要辅酶(辅基)有哪些?它们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4.试述酶作用的机理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乙醚的制备》1.在粗制乙醚中有哪些杂质?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措施将它们一一除去的?答:在粗制乙醚中尚含有水、醋酸、亚硫酸以及未反应的乙醇。
因为在制备乙醚的同时,有下列副反应发生:主反应:书104页副反应:实验中用NaOH溶液除去酸性物质:醋酸和亚硫酸;用饱和氯化钙除去乙醇;用无水氯化钙干燥除去所剩的少量水和乙醇。
2. 在用NaOH溶液洗涤乙醚粗产物之后,用饱和氯化钙水溶液洗涤之前,为何要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产品?答:因为在用NaOH水溶液洗涤粗产物之后,必然有少量碱残留在产品乙醚里,若此时直接用饱和氯化钙水溶液洗,则将有氢氧化钙沉淀产生,影响洗涤和分离。
因此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产品之后应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
这样,既可以洗去残留在乙醚中的碱,又可以减少乙醚在水中的溶解度。
3. 用乙醇和浓硫酸制乙醚时,反应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反应有何影响?怎样控制好反应温度?答:若反应温度过高(大于140oC)时,则分子内脱水成乙烯的副反应加快,从而减少了乙醚的得率。
同时浓硫酸氧化乙醇的副反应也加剧,对乙醚的生成不利。
温度过低,乙醚难以形成,而部分乙醇因受热而被蒸出,也将减少乙醚的产量。
同时,乙醚中的乙醇量过多,给后处理将带来麻烦。
正确的控制温度方法是:迅速使反应液温度上升至140 C,控制滴加乙醇的速度与乙醚蒸馏出的速度大致相等,以维持反应温度在140 C左右。
4. 若精制后的乙醚沸程仍较长,估计可能是什么杂质未除尽?如何将其完全除去?答:若精制后的乙醚沸程仍较长,则说明此乙醚中还含有较少量的乙醇和水未除干净。
它们能与乙醚形成共沸物。
为了得到绝对乙醇,可将此乙醚先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处理,然后,用金属钠干燥。
《正丁醚的制备》1.反应物冷却后为什么要倒入25ml水中?各步的洗涤目的何在?反应物冷却后倒入25ml水中,是为了分出有机层,除去沸石和绝大部分溶于水的物质。
水洗,除去有机层中的大部分醇;碱洗,中和有机层中的酸;10ml水洗,除去碱和中和产物;2x10ml饱和氯化钙溶液,除去有机层中的大部分水和醇类2、如果反应温度过高,反应时间过长,可导致什么结果?溶液会先变黄,再变黑。
期末复习思考题一、塑件设计1.在哪些情况下可采用强制脱模?根据工件的结构,合理选择顶杆的位置和数量,保证工件脱模时不变形,即考虑脱模的工艺性和经济性。
2.塑件上斜度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塑件在冷却过程中产生收缩,在脱模前会紧紧包在型芯上,或由于黏附作用,塑件紧贴在型腔内。
因此,为了便于从塑件中抽出型芯或从型腔中脱出塑件,防止在脱模时拉伤或擦伤塑件,在设计塑件时必须使塑件内外表面沿脱模方向留有足够的斜度,在模具上即称为脱模斜度。
3.塑件壁厚过大或过小会产生哪些问题?塑件壁厚为何应尽可能均匀?对不合理的壁厚会修改(见课本上的举例)。
塑件的壁厚对塑件质量有很大影响,壁厚过小成型时流动阻力大,大型复杂塑件就难以充满型腔。
塑件壁厚的最小尺寸应满足以下方面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脱模时能经受推出机构的推出力而不变形;能承受装配时的紧固力。
塑件最小壁厚值随塑料品种和塑件大小不同而异。
壁厚过大,不但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对热固性塑料成型来说增加了模压成型时间,并易造成固化不完全;对热塑料性塑料而言,则增加了冷却时间,降低了生产率,也影响产品质量,如产生气泡、缩孔、凹陷等缺陷。
所以,塑件的壁厚应有一个合理的范围。
同一塑料零件的壁厚应尽可能一致,否则会因冷却或固化速度不同产生附加内应力,使塑件产生翘曲、缩孔、裂纹甚至开裂。
塑件局部过厚,外表会出现凹痕,内部会产生气泡。
如果结构要求必须有不同壁厚时,不同壁厚的比例不应超过1∶3,且应避免厚薄过渡部分的突然变化。
4.一般应如何提高塑件的刚性?单纯采用增加壁厚的办法来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和刚度是不合理的。
厚壁塑件成型时易产生缩孔和凹痕,此时可采取在不增加壁厚的情况下设置加强筋。
除了采用加强筋外,薄壳状的塑件可制作成球面或拱面,这样可有效地增加刚性和减少变形。
5.塑件为何较多采用圆角过渡?塑件除了使用上要求采用尖角之外,其余所有转角处应尽可能采用圆角过渡,因为带有尖角的塑件,往往会在尖角处产生应力集中,在受力或受冲击振动时发生破裂,甚至在脱模过程中由于成型内应力而开裂,特别是塑件的内角处。
此外塑件设计成圆角的还有如下作用:●使模具在淬火和使用时避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提高模具的坚固性。
●利于塑料的充模流动和脱模。
●使塑件更美观。
6.何为伏陷物?嵌件上设置伏陷物的目的是什么?圆柱型零件采用开槽和滚花结构保证塑件牢固地固定在塑件中二、注塑模具设计1.何为单分型面注塑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零件名称是什么?单分型面注塑模的特点有哪些?单分型面注射模习惯上又称两板式注射模。
它是注射模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由动模和定模构成。
其凹模型腔设在定模上,凸模型芯设在动模上,主流道设在定模上,分流道和浇口设在分型面上,开模后塑料制品连同流道凝料一起留在动模一侧。
动模一侧设有推出机构,用以推出塑料制品及流道凝料(又称脱模)。
这类模具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对塑料制品成型的适应性很强,所以应用十分广泛。
2.何谓锁模力?锁模力又称合模力,是指注射机的合模机构对模具所能施加的最大夹紧力。
当熔体充满型腔时,注射压力在型腔内所产生的作用力总是力图使模具沿分型面胀开,因此,注射机的锁模力必须大于型腔内熔体压力与塑料制品及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的乘积。
3.普通浇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普通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井四部分组成。
4.何为多腔模分流道平衡式与非平衡式(注意:当采用非平衡式分流道布置时,也需考虑整个模具结构的对称布置)?各适用什么场合?分流道应开设在何处?常用的分流道截面有哪些?在多型腔注射模具中,要求由各型腔成型的制品表面质量和内部性能差异不大,这就必须保证各型腔在成型制品时工艺条件相同。
为此分流道的布置形式应能达到如下要求:从主流道来的熔体能均衡到达各浇口并同时充满各型腔。
分流道的布置取决于型腔的布局,有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两种。
所谓平衡式布局,是指分流道的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都相同,各个型腔同时均衡地进料,同时充满型腔。
显然对成型同一种制品的多型腔模,分流道以平衡式为佳。
在加工时,应保证各对应部位的尺寸误差控制在1%以内。
非平衡式是指由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的长度可能不是全都对应相等,为了达到各个型腔均衡进料同时充满的目的,就需要进行浇口平衡的计算,并将浇口开成不同的尺寸。
采用这类分流道,在多型腔时可缩短流道的总长度,减少回头料的重量,但对于精度和性能要求较高的塑件不宜采用,因成型工艺不能很恰当很完善地得到控制。
常见的分流道的横截面形状如下图所示1圆形断面分流道2正六边形分流道3梯形断面分流道4U形断面分流道5半圆形断面分流道6矩形断面分流道5.常用浇口形式有哪些?点浇口采用何种结构的模具?潜伏式浇口采用何种结构的模具?何谓冲击型浇口?何谓流动比?常用的浇口形式有:(1)侧浇口(2)点浇口(3)潜伏式浇口(4)直接浇口点浇口模具应设计成双分型面(三板式)模,以便拉断浇口和脱出流道凝料。
潜伏式浇口模具仍然采用单分型面结构.冲击型浇口:即交口开设方位正对着型腔或粗大的型芯,塑料流冲击在型腔或型芯上,从而改变流向,降低流速,均匀地填充型腔。
流动比:即熔体流程长度与厚度之比,流动比又称流程比。
6.为何无流道凝料的注塑模具不会产生浇注系统凝料?它是利用加热的办法或绝热的办法,使从注射机喷嘴起到型腔入口为止这一段流道中的塑料一直保持熔融状态,从而在开模时只需取产品,而不必取浇注系统凝料。
7.何谓分型面?选择分型面时的首要原则是什么?另外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能举例说明(见课本上的举例)。
分开模具取出塑件(或浇注系统凝料)的面统称为分型面分型面位置的选择原则●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首要原则)。
当已经初步确定塑件的分型方向后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即通过该方向上塑件的截面积最大,否则塑件无法从型腔中脱出。
●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避免、减少侧抽机构。
●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选择分型面时应避免对塑件的外观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需考虑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飞边是否容易修整清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分型面处产生飞边。
●确定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于塑件顺利脱模。
通常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一侧,这样有助于动模内设置的推出机构动作,否则在定模内设置推出机构往往会增加模具整体的复杂性。
●有利于保证塑件的相关精度。
与分型面垂直方向的高度尺寸,若精度要求较高,或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外圆或内孔,为保证同轴度,应尽可能设置在同一半模具型腔内。
如果塑件上精度要求较高的成型表面被分型面分割,就有可能由于合模精度的影响引起形状和尺寸上不允许的偏差,塑件因达不到所需的精度要求而造成废品。
●有利于减少抽拔距离。
当塑件需侧向抽芯时,为保证侧向型芯的放置容易及抽芯机构的动作顺利,选定分型面时,应以浅的侧向凹孔或短的侧向凸台作为抽芯方向,将较深的凹孔或较高的凸台放在开合模方向,并尽量把侧向抽芯机构设置在动模一侧。
●有利于排气。
分型面应尽量与型腔充填时塑料熔体的料流末端所在的型腔内壁表面重合。
●便于模具加工制造。
为了便于模具加工制造,应尽量选择平直分型面或易于加工的分型面。
●对成型面积的影响。
注射机一般都规定其相应模具所充许使用的最大成型面积及额定锁模力,注射成型过程中,当塑件(包括浇注系统)在合模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超过允许的最大成型面积时,将会出现涨模溢料现象,这时注射成型所需的合模力也会超过额定锁模力。
因此,为了可靠地锁模以避免涨模溢料现象的发生,选择分型面时应尽量减少塑件(型腔)在合模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8.凹模和凸模有哪些结构?在什么情况下,整体嵌入式凹模和型芯须考虑止转定位问题?如何实现止转定位?采用局部镶嵌式凹模的目的是什么?凹模是成型塑件外表面的部件,其结构可分为:●整体式●整体嵌入式凹模●局部镶嵌式●四壁拼合的组合式●底部大面积镶嵌组合式如果凹模镶件是回转体,而型腔是非回转体,则应考虑只赚定位。
局部镶嵌式凹模的目的(1)简化凹模加工,将复杂的凹模内形部的加工变成镶件的外形加工。
降低了凹模整体的加工难度。
(2)镶件用高碳钢或高碳合金钢淬火。
淬火后变形较小,可用专用磨床研磨复杂形状和曲面。
凹模中使用镶件的局部凹模有较高精度,经久的耐磨性并可置换。
(3)可节约优质塑料模具钢,尤其对于大型模具更是如此。
(4)有利于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的通道的设计和加工。
9.影响塑件尺寸精度(公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大尺寸的塑件与小尺寸的塑件尺寸精度(公差)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影响塑件精度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主要三个因素是:●成型零件制造误差成型零件制造误差直接影响着塑料制品的尺寸公差,成型零件的公差等级愈低,塑料制品的公差等级也愈低。
实验表明,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约占塑料制品总公差的1/3左右,因而在确定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公差值时可取塑料制品公差的1/3。
即δm=Δ/3(δm为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Δ为塑料制品的公差),或根据有关手册确定(见表3-5-1)。
组合式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应根据尺寸链加以确定。
●成型收缩率波动所谓成型收缩率,是指室温时塑料制品与模具型腔两者尺寸的相对差,可按下式求得:●成型零件磨损量(含修模余量)成型零件磨损量结果使型腔尺寸变大,型芯尺寸变小,中心距基本保持不变。
影响成型零件磨损的因素有脱模过程中塑料制品与成型零件表面的相对摩擦,熔体在充模过程的冲刷,成型过程可能产生的腐蚀性气体的锈蚀作用,以及由于上述原因造成表面粗糙度变大而采取打磨抛光导致零件实体尺寸的减少。
磨损大小还与塑料的品种和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有关。
在上述影响磨损的诸因素中,塑料制品脱模过程的摩擦磨损是主要的。
因而,为了简化计算,凡是垂直于脱模方向的成型零件表面可不考虑磨损;凡是平行于脱模方向的表面应考虑磨损。
生产大尺寸塑件时,因收缩率波动对制件误差影响较大,若单靠提高模具制造精度来提高塑件精度是困难的和不经济的,而应着重稳定工艺条件,选用收缩率波动小得塑件。
生产小尺寸塑件时,影响塑件误差的主要因素中模具成型零件的制造误差和成型零件表面的磨损值则占有较大的比例,英语收缩率波动的影响同事给予考虑。
10. 成型零件的成型(工作)尺寸计算方法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及适用场合?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平均收缩率、平均制造公差和平均磨损量进行计算,即平均值法;另一种是按极限收缩率、极限制造公差和极限磨损量进行计算,即极限值法。
前一种计算方法简便,但可能有误差,在精密塑料制品的模具设计中受到一定限制;后一种计算方法能保证所成型的塑料制品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但计算比较复杂,主要用于精密成型。
11. 为什么要对注塑模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校核?大尺寸的塑件主要可能出现何种不足?小尺寸的塑件主要可能出现何种不足?塑料模具型腔在成型过程中受到熔体的高压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