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母鸡的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6
《母鸡》教案优秀9篇母鸡教案篇一1、出示手偶,设悬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萝丝。
大家和它打个招呼吧!(2)师:这是母鸡萝丝生活的农场,瞧!母鸡萝丝迈着轻盈的步伐,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享受这美丽的农场美景。
2、引导阅读,想象练说。
(1)师: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母鸡萝丝要去散步了,但是在它散步的时候,却发生了好多有意思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师:它快乐地走着,可在这快乐的背后,却藏着危险。
看!(出示有狐狸尾随的完整封面)母鸡萝丝知道背后的危险吗?猜猜它最终被狐狸吃掉了吗?(请幼儿大胆猜想)(3)她走过院子,呀!狐狸扑上来啦!请你猜一猜:狐狸抓到母鸡了吗?如果没有,是什么让她逃离了危险呢?引导观察图中的钉耙,会不会和钉耙有关系呢?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到了它的脸上。
哎!真是虚惊一场!那母鸡萝丝知道身后发生的可笑的事情吗?(4)它继续往前走,绕过池塘,瞧,狐狸这次离它更近了,当时还有哪些小动物在场?(蝴蝶、青蛙、小鸟)如果当时你是它们,想想你会怎么说?(提醒幼儿大胆想象说)可是,当时的场景太吓人,小动物们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只可怜的母鸡,这回估计没救了。
突然,狐狸脚下一滑,“扑嗵”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差点把狐狸淹死。
这只倒霉的狐狸啊!没捉到母鸡,倒弄得自己像个落汤鸡。
(5)接着,母鸡又到哪些地方散步呢?又经历了哪些惊险的故事呢?我们看着图一起来说说,好吗?(6)越过干草堆。
萝丝翻过干草堆,狐狸扑了上来,可它一头扎了进去。
那母鸡萝丝知道身后发生的可笑的事情吗?(7)经过磨坊。
萝丝经过磨面房时脚钩住了一根线,狐狸扑上来时,上头的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
(8)萝丝钻过栅栏,狐狸扑了上来,可它跌到在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
钻过蜜蜂房。
萝丝从蜂箱下面走了过去,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
(9)师讲述:请你猜一猜,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母鸡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小学四年级上册16母鸡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中深入学习《母鸡》一文。
该文选自教材第三单元“可爱动物”,详细描绘母鸡形象、习性和母爱表现。
具体内容包括:母鸡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孵化和养育小鸡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母鸡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关爱动物情感。
3. 引导学生体会母爱伟大,培养感恩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伟大。
重点:掌握生字词,描述母鸡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母鸡孵小鸡图片,引发学生对母鸡兴趣,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解母鸡特点。
3. 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和字义。
4. 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母鸡外貌、生活习性和母爱表现。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话描述母鸡特点,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句子进行仿写。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母鸡2. 生字词:雄壮、慈爱、辛苦、呵护、孵化、养育3. 课文结构:母鸡外貌、生活习性、母爱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课文中句子,描述母鸡特点。
(3)谈谈你对母爱理解。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例:母鸡雄壮、慈爱,为呵护小鸡,不辞辛苦地孵化、养育它们。
(3)母爱是伟大,是无私,我们要学会感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图片、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母爱伟大。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动物,解它们特点,学会关爱动物。
母鸡教案(优秀5篇)《母鸡》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本文语言“京味儿”十足,生动而又浅显易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理解相关词语。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
3、学习作者真实而又具体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
了解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
2、在品读、交流中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2、联系实际,感受母爱,学会感恩母亲。
重难点分析:l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l了解作者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
学习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十足的语言特点。
l理解“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所表达出的作者的真实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以母鸡为话题,引入文本。
(一)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大致进行交流后,以“母鸡”展开交流。
出示:你了解母鸡吗?说一说母鸡留给你的。
印象。
(二)教师导语:老舍先生善于观察生活,一只母鸡在他的笔下也变得生动十足。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母鸡》中去感受。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一)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新词。
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在学生交流中,会很轻松地说出先前的态度是“讨厌”。
后来的态度用词一定要准确,不能是“喜欢”,而是“不敢再讨厌”或“尊敬”、“崇敬”。
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准确用词。
出示:讨厌——不敢再讨厌(崇敬)。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母鸡》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母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由讨厌到敬佩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方案一】引语:同学们,上周吴老师已经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了架子十足的白鹅、见识了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还到过老舍家观看了他那一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去看看老舍家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书:16、母鸡)【方案二:观看动画,激趣导入】引语:从刚才的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母鸡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那么,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母鸡是怎样的呢?(眼睛小、咯咯叫、会下蛋、爱炫耀、会孵小鸡……)同学们印象中的母鸡是xxx的,那么作家老舍印象中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母鸡》,看看老舍是怎样描写母鸡的。
(播放视频《我不想说我是鸡》,出示母鸡图片,板书:16、母鸡)二、初读比较,感知内容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这一课的生字词。
请全班同学先来读一下。
如怨(yuàn)如诉、反抗(kàng)、欺侮(wǔ)、成绩(jì)、凄(qī)惨、慈(cí)爱、辛(xīn)苦、可恶(wù)、一撮(zuǒ)毛(1)“如怨如诉”是什么意思?(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谁可以用它造句呢?(如怨如诉——这篇文章像旋律优美如怨如诉的小夜曲,感动了许多人。
(2)抗kàng(反抗)吭háng(引吭高歌)(3)“欺侮”是什么意思?(欺凌侮辱)侮wǔ(欺侮)诲huì(教诲)(4)“凄惨”的“凄”字是什么部首?(冫两点水)看看“妻”字的写法。
母鸡教案母鸡教案范文合集十篇母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珍惜劳动成果,体会劳动的辛苦,培养劳动习惯。
2、识字14个,巩固学过的字,并进行渗透性识字,知道反犬旁、鸟字旁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3、用愿意口头造句。
4、熟读课文,并能创造性地表演。
教学重难点:1、识字14个。
2、体会劳动的辛苦,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方法: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教具准备: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头饰、课件、录音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演唱歌曲,激情导课1?演唱歌曲导入:出示丁丁和冬冬唱歌图,问学生: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在唱歌呢,你想知道他(她)们在唱什么吗?(想)出示《劳动最光荣》你想唱吗?(学生唱歌)2?学生自读歌词,读后谈知道了什么(学生谈:雄鸡唱歌叫醒花儿,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最光荣)3?教师导入: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小动物们都爱劳动,小母鸡也很爱劳动,它在种稻子呢!(出示小母鸡种稻子图)板书课题,齐读,学生对课题质疑。
(小母鸡在和谁种稻子?小母鸡怎样种稻子?)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用课件显示《小母鸡种稻子》课文内容,学生边看边听,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自己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板画。
(贴上小鸭、小猫、小猪图)三、游戏识字、巩固运用(一)游戏识字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标记生字。
2?做游戏:采摘聪明果教师课件显示智慧树,树上结了很多聪明果(果子覆盖着生字),聪明果有多种颜色,喜欢哪种颜色就摘哪一个。
师导:只有付出劳动,才能有收获,下面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生字,看哪个小组同学收获得聪明果最多。
3?小组合作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可以用自制的生字卡练习,可以通过听读、工借助拼音等识字)4?做游戏:采摘聪明果(采取小组比赛形式,各小组让别的小组挑一名同学参加比赛,看哪组取胜)(二)练习巩固1?课件显示:(1)说说哪些字带有下列部首鸡、鸭、猫、猪、(2)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怨、抗、侮、绩、凄、慈、辛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关键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形象,体会母爱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爱伟大,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异同。
【教学准备】PPT【教学安排】两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老舍先生《猫》,让我们往返想一下这只猫有什么特点呢?(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时候更可爱)猫是一个很日常小动物,可在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调皮孩子。
那么老舍眼中母鸡又是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另外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6、母鸡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喜爱或比较难读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改变?(展示朗诵要求)2、课文中生字词语同学们全部会读了吗?你们先在下面自己读读看,呆会儿老师再请同学来读(请同学们部分读,错话纠正,最终齐声朗诵)颤颤巍巍是什么意思啊?谁来演一演?3、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多个多音字,你能给它们分别组词吗?自己在书上写一写总结展现4、生字词同学们已经基础掌握了,那你们还记得老师提第二个要求吗?(展现)请你们再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作者对母鸡态度发生改变句子。
大家全部有答案了吗?(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同学们,这里“一向”是什么意思?你能找个词替换它吗?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讨厌母鸡时间长)读时候要读——(重音)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5、课文哪多个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那从哪一个自然段开始,作者改变了她态度?(展现第4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那么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啊?这到底是一只怎样母鸡,会让作者由一开始讨厌变为以后不敢再讨厌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求原因吧!三、精读课文(一)学习课文1—3自然段既然老舍先生一开始是讨厌母鸡,那你能不能从1—3自然段中找出,哪些句子表现出老舍先生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3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而且在旁边空白处写一写你感受。
母鸡教案《母鸡》的教案优秀13篇课《母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二、学习课文1、默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b、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的自然段是?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段a、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4、学习4-10自然段a、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b、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三、升华主题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地读)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读,第九段。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四、拓展延伸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地说出来,今天是回家的日子,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前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课《母鸡》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语文《母鸡》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老舍及作品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母鸡、尊重生命的情怀。
1.2 教学内容课文《母鸡》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朗读技巧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描述与情感变化。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课文内容。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利用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作者老舍及作品背景。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4.2 教学活动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课堂朗读: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
学生作业和写作的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写作水平。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同行评价: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动物保护中心,观察母鸡的生活习性。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学习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分析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和亲情的价值。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母鸡的形象,引发学生对母鸡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母鸡》,并回答相关问题,如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母鸡的形象?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慈爱”、“呵护”、“无私”等。
通过学习这些词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写作技巧:分析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5.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讨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分享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理解家庭和亲情的价值,并培养对家庭和亲情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生对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3.学生对母爱和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2.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母爱和家庭的理解和感悟?3.是否能够提供充分的写作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六、教学资源1.课文《母鸡》。
2.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3.写作指导和范文。
《母鸡》教学设计15篇《母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4.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
5.了解先贬后褒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老舍语言文字的生动、幽默。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作业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生活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作业。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惊恐、可恶、警戒、消瘦、凄惨、一撮儿毛如怨如诉颤颤微微乘其不备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
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母鸡在作者心中是一种怎样的印象?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讨厌母鸡(1-3)喜欢母鸡(4-10)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
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母鸡》这篇课文,了解了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观察母鸡。
给大家介绍一位勇敢地母亲:
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大型地震时,顿时山崩地裂,断瓦残砾当搜救人员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了令人感动而心碎的场景:你的怀里紧紧地抱着一个两三个月大的小婴儿,身子蜷伏在地,上衣掀起,乳头含在婴儿的嘴里。
婴儿惬意地吮吸着乳汁,却不知您那时已停止了呼吸。
您是在极力保护自已的孩子,以致于搜救人员要把孩子从您的怀里抱出来时,您那已僵硬的手臂仍还死死地抱紧着孩子。
在临死前,您拼尽最后的一丝力气将乳头放在婴儿的嘴里,只为了这是做为母亲最后能为孩子做的事,只为了让孩子吃的饱饱的,能够多支持一段时间,能够等到救援人员的到来而获救......
听到这儿,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一刻,您抱着只有3个月大小的宝宝,躲到一个角落里。
您双腿跪地,躬着身体,竭尽全力的把小宝宝护住。
您把衣服打开了一处,把乳头塞进了小宝宝嫩嫩的小嘴里。
您用一双温柔的手,紧紧的抱住了小宝宝。
搜救人员打开包着孩子的红底黄花被子时发现了一部手机和一条留给孩子的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是您在最后的关头,留给宝宝的最后关爱。
在这19个字中,我清晰的看到了您对您的小宝宝那比天高,比海深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