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3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作者:佚名时间:2008-7-14浏览量: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点随着时代的演进,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现代建筑风格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流派,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点。
一、演变过程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
这一运动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倡导形式与功能的紧密结合,强调简洁、实用和先进的建筑技术。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如菲利普·约翰逊和勒·柯布西耶等推动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主义建筑逐渐分为派系和流派,如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等。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则对现代主义建筑提出了挑战,打破了其“功能至上”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的象征性和表达力,使得现代建筑风格愈发多元和多样化。
二、特点与风格表现1.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现代建筑风格在设计上追求简洁、纯粹的线条和形式,摒弃了冗余的装饰和繁琐的元素。
建筑体量常以大块的几何形状为主,突出建筑的整体性和统一感。
同时,现代建筑风格注重视觉效果与空间感的留白,通过透明材料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等手法,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开放、通透的空间感。
2.功能性与可持续性现代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的功能性与可持续性,追求实用主义的原则。
在设计上注重为人们创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建筑内部布局合理,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同时,现代建筑追求环保与节能,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和科技设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拥抱技术与进步现代建筑风格积极拥抱科技与进步,追求建筑技术的创新和运用。
建筑师使用尖端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和设计,注重结构的精确和可行性。
同时,现代建筑运用新的材料和建筑技术,如钢结构、混凝土构件和预制装配等,提高了建筑的耐久性和施工效率。
4.注重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现代建筑风格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情感。
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与照明设计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创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
20世纪60年代建筑设计风格
摘要:
1.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背景和特点
2.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和影响
3.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和流派
4.代表性建筑和设计师
5.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20 世纪60 年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建筑设计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逐渐成为主流,但也出现了一系列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和流派。
这些思潮和流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设计的走向,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现代主义建筑是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主要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简约性,追求形式和结构的一致性。
这种风格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包括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等。
然而,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普及,一些人对这种风格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他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过于冷漠和理性,缺乏人情味和文化内涵。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和流派应运而生。
这些思潮和流派包括后现代主义、高技派、新古典主义等。
20 世纪60 年代的代表性建筑和设计师包括安藤忠雄、贝聿铭、保罗·鲁
道夫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的来说,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是一个多元化和开放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受到了挑战和冲击,但同时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外国近现代建筑流派及其发展建环一班郑逸帆130840129论文题目:外国近现代建筑流派及其发展学生名字:郑逸帆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班级:建环一班学号:130840129 年级:2013课程名称:建筑概论指导老师:陈翔论文摘要:世界建筑史的发展是极其复杂而有趣的,它的每一次建筑思潮的形成与改变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与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技术基础决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历史与哲学观点在建筑身上成为了典型的例子,反过来,不可忽略的是建筑运动同样刺激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这就好比如“高层建筑的崛起”归功于新材料和升降技术的发展,而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崇拜势必有利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
毫无疑问,摆脱了封建主义桎梏的近现代建筑,相比以往的建筑,是大大的向前跃了一步,更加丰富多彩而让人眼花缭乱。
关键词:复古主义、世纪之交、世界大战、包豪斯、芝加哥学派、现代建筑“四巨头”、五位大师、解构主义正文:从哲学上来看,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而从历史的结果来看,文化、观念形态等方面的变革确实往往要晚于技术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从建筑上来说,建筑史尤其是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的出现要晚于世界史的划分。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意味着世界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始。
然而,19世纪的思潮,以及建筑动态,基本上仍停留在古代,甚至当时复古主义思潮反而显得更强烈,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伦敦的国会大厦等等。
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任何一个时期的建筑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特点,结合近现代史社会历史的发展历程以及建筑发展的自身特点,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世纪至1世纪下半叶;第二阶段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第三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前两个阶段属于近代建筑史范畴,后两个阶段属于现代建筑史范畴。
(一)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复古主义思潮——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装饰风格盛行一时,但是矫揉造作的形式引起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厌恶,认为其缺乏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的艺术价值观,希望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法取代陈腐之物。
现在建筑的形式与风格序:现代建筑中的风格流派,好像在我们的理解之中,它们之间似清晰,但好似更加模糊,我所理解它们的关系又好像不只是简单的概念与风格上的迥异,而它们在形成、发展以及在整个世界建筑历史上所起到的、发挥到的作用与影响。
先了解一下“现代建筑”中的“种种”风格的名称:“现代主义”(Modernisrn),“后现代主义”(Post-moderw)更有诸如:“新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上下主义”、“文脉主义”、“装饰主义”、“新乡土风格”、“极简主义”、“绝对主义”、“至上主义”、“新造型主义”、“语镜主义”、“简约主义”、“新古典主义”、“后工业主义”……(一)建筑的萌芽,在新时器时代末期公元前3000年时,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在欧洲:建筑。
多尔曼--首座筑起的整体是在水平方向上摆放两块巨石,在它们上面横放着第三块扁平的石板。
这些粗糙的石块被称之为“巨石建筑”,它已经通过自己的组合方式预示了过梁的体系。
在并排堆起多尔曼时,人便创造了被遮盖的小径,它们形成了厅室。
人们有时也在地上立起狭长的巨石,它们被称为曼赫尔。
应当指出,在公元前2000年时,西欧尚处于巨石建筑时代,而在中东的其它一些文明却已经达到了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
(二)最早的现代建筑要说到最早的现代建筑产生于德国,但是最早形成建筑风格与流派的“建筑”却不在德国,但说到现代建筑的风格与“什么什么”主义首先要了解该风格流派形成的原因,当然诸多要素组合在一起才是“构成”建筑形式的条件。
(三)形成建筑风格的条件伴随着当时世界的经济水平、社会环境、宗教信仰与政治体制一同产生于世1、好像基督教堂就要色彩绚丽而佛教中菩萨的庙宇就要空灵、静谥这也许就是宗教信仰在建筑艺术或建筑风格的产生上所起到的影响与作用。
2、从哥特、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洛可可,再从美国殖民地时期风格到欧洲的新古典或从中国建筑中的苏州园林到波西米亚式的二层小阁楼,每栋建筑或者说每种建筑的风格与主义的产生,无不在上述的原因之外,更加融入与渗透出民族特性。
简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家具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和服装设计的革新1. 现代建筑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建筑领域最先崭露头角。
起始于19世纪末,尤其在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逐渐打破了传统建筑风格的束缚,强调功能性和创新性。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包豪斯学派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学派。
2. 现代雕塑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样反对传统的形式和材料,强调功能性和简洁性。
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等流派对现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现代绘画现代绘画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流派包括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
这些流派强调对现实世界的重新解读,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
4. 现代家具设计随着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现代家具设计也得到了革新。
反对繁琐的装饰和传统材料,强调功能性、简洁性和人机工程学。
5. 现代平面设计现代平面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视觉传达领域的体现。
反对过度的装饰和复杂的排版,强调简洁、直观和功能性的设计原则。
6. 现代工业设计现代工业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反对过度的装饰和不可靠的设计,强调功能性、耐用性和可持续性。
从工艺美术运动到流线型设计,再到后来的国际风格,工业设计领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
7. 现代服装设计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对现代服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反对过度装饰和传统材料,强调简洁、创新和功能性。
设计师们开始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同时保持对舒适和实用的关注。
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使现代服装设计始终保持活力和创新性。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流派的发展剖析现代建筑设计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的发展是在探索新的可能性和适应变革中不断进行的。
现代建筑具有明显的特点,例如简约、抽象和功能主义等,而这些特点也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思潮和流派。
一、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现代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最早在20世纪初出现,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比如克罗泽尔爵士的作品就能代表现代主义的早期风格。
其设计的建筑物是简洁的、几何形的、无装饰的,使用钢、玻璃和混凝土等新材料,强调物质性与技术性。
随着不断更新的新材料和建筑技术,现代主义得以进一步发展。
巴赫曼式设计和设色式设计等新的设计方法不断探索和发展。
20世纪中后期,现代主义的思想影响了整个建筑领域,出现了一大批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如莱·柯布西耶,他是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二、后现代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出现。
它是一种哲学、文化和自然反应的表现形式。
后现代主义建筑不是单纯强调建筑功能性,而是更强调建筑本身的美学价值。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常常具有非线性、曲线和不对称的外观以及非常规的结构形式。
建筑师们在设计中使用各种复杂的形式和构造,反映出他们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种种限制的反感。
后现代建筑常常和环境产生对话,使它们更具有亲和力。
三、生态主义现代建筑设计的另一种流派是生态主义建筑。
生态主义建筑是一种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建筑类型。
它的目标是倡导使用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以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主义建筑常常将本地材料、自然光和通风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
建筑师不仅考虑建筑的效率和实用性,也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主义建筑旨在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建筑风格现代建筑设计虽然强调其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但仍有一定的风格。
例如工艺风格、女权主义风格和新技术风格等,它们的特点有所不同,但都强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价值。
建筑流派大全一、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是一种追求古希腊和古罗马风格的建筑流派,强调建筑的对称、比例和完美的形式。
这种风格的建筑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多用于政府机构、教堂等场合。
二、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强调功能性和简洁性的建筑流派,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
这种风格的建筑以简单的几何形状和干净利落的外观著称,注重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真实性。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和批判,强调建筑的多样性和文化性,试图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种风格的建筑多使用隐喻、符号和文化元素,呈现出一种折衷主义的风格。
四、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对古典主义的复兴和发展,强调建筑的秩序、比例和几何性。
这种风格的建筑多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砖、石、木等,呈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气息。
五、包豪斯建筑包豪斯建筑是一种追求功能性和现代感的建筑流派,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
这种风格的建筑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呈现出一种简洁、明快的外观。
六、高技派建筑高技派建筑是一种强调技术美和工业化的建筑流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
这种风格的建筑注重表现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真实性,使用大量的金属、玻璃等现代材料,呈现出一种未来主义的气息。
七、结构主义建筑结构主义建筑是一种强调结构美和功能性的建筑流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瑞士。
这种风格的建筑注重探索新型的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外观。
八、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是一种打破传统建筑形式的建筑流派,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这种风格的建筑常常使用不规则的形状和扭曲的空间,呈现出一种抽象、超现实的气息。
九、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一种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的建筑流派,强调建筑的节能、环保和生态平衡。
这种风格的建筑多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技术,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外观。
十、地域主义建筑地域主义建筑是一种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的建筑流派,强调与当地环境、文化和传统的融合。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的发展
建筑与绘画、雕刻等纯艺术相比,有一个极重要的区别,就是建筑具有实用性和工程性。
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不到一年的限期内,造出一座庞大的新型展览馆--水晶宫”。
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采用钢结构造出内部净跨度达115m的机器陈列馆,同时建成高达328米的埃菲尔铁塔。
1901年,芝加哥建成22层的高楼。
1909年纽约建成50层的商业办公楼。
这些都是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的产物。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社会文化心理终于出现了转折。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欧先进资本主义各国的绘画和雕刻方面出现种种背离传统的新浪潮。
当绘画和雕刻领域已经出现新风格之后,建筑师探索新的建筑风格就不可避免了,何况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早已为建筑风格的转变准备了物质基础。
此时旧大陆的改革浪潮却不断推进,相应于美术界的各种新潮流,建筑界也出现了“未来派”、“主体派”、“构成主义”、“表现主义”、“风格派”等新的建筑观点和建筑艺术风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对建筑改革发生重要影响,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威玛创办一所新型的设计学校--国立威玛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他网罗当时西欧及俄国的新潮美术家和设计家,按照新的教学计划和方式培养新型设计人才。
德国另一位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以及其他青年建筑师也都积极创新。
在法国,勒·柯布西耶是激进的改革派建筑师的代表。
勒·柯布西耶非常重视建筑艺术,但当时他提倡的是一种机器美学。
20年代到30年代初,出现了一批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德国的包豪斯校舍、巴黎附近的萨伏伊别墅、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巴黎瑞士学生宿舍、芬兰帕米欧疗养院、荷兰鹿特丹万勒尔烟草工厂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几座。
从30年代起,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建筑风格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
在德国由于希特勒政权提倡古典主义建筑,包豪斯被视为异端而遭解散。
格罗皮乌斯和密斯等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移居美国。
摩天楼是20世纪美国最具特征的建筑类型。
30年代以前,多数摩天楼里采用钢框架结构,但外表仍以
砖石墙面和传统装饰雕刻装扮起来。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摩天楼的体形趋于整齐简单,墙面改用工厂预制的轻质幕墙,材料有玻璃、不锈钢、铝等等。
传统的砖石建筑的厚、重、粗、实的外貌被轻、光、透、薄的幕墙的新装束所替代。
其中著名的有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利华大楼、西格拉姆大厦、纽约世界贸易中心(2001.9.11毁灭)以及芝加哥西尔斯大厦。
后两座建筑都是110层,至今仍是世界上层数最多的摩天楼。
总之,到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作为一种新的建筑艺术语言已被广泛接受。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风俗在50—60年代成为世界建筑舞台上的主角,由于世界各地的现代主义建筑有明显相似的形象,人们就称它为“国际式”。
现代建筑欣赏
1.墨尔本诵读中心和戏剧公司剧场·
墨尔本诵读中心和戏剧公司剧场于今年年初开放,旨在恢复墨尔本南岸的砂质住宅区。
大楼的外部以多角结合为特点,用二维材质和辉光管做装饰。
大厦内部的墙壁可以在舞台阴暗的时候照亮大厦。
该建筑在2009年度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式建筑中被评为最好的新建筑。
2.伦敦,小黃瓜·
小黃瓜因其独特的圆锥形而得名,这座办公大楼位于伦敦金融区圣玛丽斧街30号,于2004年投入使用。
虽然大厦是圆锥形,但是整栋大厦只有一块弯
曲的透镜状的玻璃用来覆盖顶部。
大厦高600英尺(90米),有40层,内部
进驻的企业是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公司。
3.布拉格,跳舞的房子·
·于1996年竣工的跳舞的房子是由著名设计师法兰克-盖里设计的。
因为该大楼就像一对跳舞的夫妇,因此其最初的名字是阿斯泰尔-罗杰斯大楼,还有人将其称为醉鬼大楼,但是这座倾斜的大楼现在已经成为布拉格现代建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