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和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7
一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教案(优秀6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
懂得应该找到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学会壹五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继续巩固“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阅读方法。
4、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老师给你们讲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故事中的乌鸦是多么的愚蠢呀!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只乌鸦,看看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呢?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三、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圈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2、汇报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重点介绍多音字“着”。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区别“喝——渴”。
4、开火车认识生字,做猜字游戏。
5、给生字找朋友。
五、学习课文。
1、老师再读课文,学生再通过听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同桌学生互相读读课文。
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3、抽生分段读课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读。
4、全班指书齐读课文。
5、想一想: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练习说话。
)还有比这个办法更好的办法吗?比比哪个办法是最好的?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你应该向它学习什么?(夸夸这只乌鸦。
)6、再齐读一遍课文。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朗读。
二、学习写字。
1、抽学生读生字卡片,全体读。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是哪几个字?看田字格认读。
5、认识新笔画——斜钩。
示范写“找”,观察带这种笔画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模仿写。
6、学习其它生字,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巩固认字。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2、练习册作业。
乌鸦喝水教案(优秀6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一。
故事导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
怎么办呢?小朋友,听到这,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师板书)[讲述了一个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再引发学生思考,似乎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感到力量不足。
如果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导入课文,建立平日的经验与文本的联系,可能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比如,老师先拿出一个乌鸦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乌鸦,再让学生说说对乌鸦的印象,可联系学过的童话来谈感受,然后导出乌鸦是很聪明的,这节可我们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看到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
初读感悟1.请生自读课文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听师范读,请生选出自己喜欢的那一段。
4.生分段读自己喜欢的那一段。
师生共评。
[学生借助拼音是完全能自己把课文读下来的,这里要注意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生字,相互交流,初步感知字的音形义,为学文奠定基础。
教师的范读要根据孩子的需要,最好与学生商量,突出民主氛围。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这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读过之后,要说话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这是从整体入手,有利于提出问题,抓住要点,有的放矢。
]三。
精读第一段1.请生自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师: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板书:口渴了a.小朋友,你口渴过吗?谁来说说感受?这只乌鸦就是和你们一样的,谁能读好一只乌鸦口渴了?b.你口渴的时候会想什么?会怎么做?小朋友你好象看到这只乌鸦在干什么?(生交流)你们看到的就是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情景。
谁能读好到处找水喝。
本事大的小朋友还可以用你的手演演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情景。
3.这只乌鸦非常口渴到处找水喝,心里肯定----?板书急。
师:有多急?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4.来乌鸦找着水了吗?请生再读第一段找找句子。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乌、处、找、办、旁、许、法、放、进、高”10 个生字,会写“只、石、多、出、见”5 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明白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体会乌鸦的聪明才智,懂得遇到困难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乌鸦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只鸟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这是乌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乌鸦的故事——《乌鸦喝水》。
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开火车认读生字。
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3、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乌鸦一开始在哪里?它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理解“到处”的意思,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的心情。
指导朗读,读出乌鸦着急的心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乌鸦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出示瓶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瓶子”“水不多”“瓶口又小”。
提问:乌鸦喝到水了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3)学习第三自然段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乌鸦想到办法了吗?它是怎么做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乌鸦想办法叼石子放进瓶子演示乌鸦叼石子放进瓶子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提问:瓶子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渐渐升高”的意思。
(4)学习第四自然段齐读第四自然段。
提问:乌鸦最后喝到水了吗?它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读出乌鸦高兴的心情。
4、总结全文(1)引导学生回顾乌鸦喝水的过程。
(2)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遇到困难不要着急,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乌鸦喝水教案6篇《乌鸦喝水》教案篇一活动名称:《乌鸦喝水》活动准备:1、“美丽的春天”图片一张、乌鸦卡片一个。
2、透明玻璃酒瓶两个,装上半瓶水,相应的小石子。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2、倾听故事,明白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3、用完整的话复述故事。
活动过程:1、师幼互问好。
2、教师提问:“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春天)3、师:“春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4、师总结:春天来了天气变暖活了,太阳照着大地暖暖的,大地上的花开了,小草和树都发芽了,小动物们也都出来玩了。
5、师出示春天美丽的图片请幼儿观察,看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出来了。
6、教师出示乌鸦卡片:“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名字?”(乌鸦)7、师:“乌鸦飞了好远的路,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着飞着看见了一个瓶子,(教师出示瓶子放在桌子上有小石子的位置)瓶子里有水,乌鸦就把他的嘴巴伸进瓶子想喝水。
小朋友乌鸦喝到水了吗?(请幼儿观察)他为什么喝不到水呢?请小朋友帮助乌鸦想想办法好吗?小乌鸦在瓶子周围转悠着看到许多小石子,就用他的嘴巴叼起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进瓶里。
(请小朋友帮助乌鸦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并且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瓶子里的水渐渐地升高了,我们看这时候乌鸦有没有喝到水(请幼儿观察乌鸦喝倒了水)8、师:“小乌鸦聪明吗?”“我们小朋友在以后遇到困难要怎么去做?”9、师总结: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做事要有耐心,最后一定是会成功的。
10、教师完整的讲《乌鸦喝水》的故事给幼儿听。
11、教师提问:(1)刚才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故事中的乌鸦喝到水了吗?它是怎么喝到水的?12、请幼儿复述《乌鸦喝水》的故事。
附:乌鸦喝水一只乌鸦飞了好远好远的路,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飞着飞着,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于是,乌鸦就把它的嘴巴伸到瓶子里想喝水。
可是,瓶子里的水太深,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乌鸦在周围转悠着,看到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优秀10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时要求:1、讲读2——4小节,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理解“到处、又、很、也、怎么办、一个一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用“看见”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三、教具:1、多媒体;2、瓶子及石子若干;3、录音机。
四、教学形式:分组教学实验法讨论法五官体验法尝试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1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C、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D、请把书翻到第110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开始。
⑴自己做。
(齐读3句句子)2、新授: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B、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⑶我们来读读课文。
(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
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C、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
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句子)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愿意把第1句读给孙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②用“看见”说话。
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乌鸦喝水》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乌鸦喝水》精选2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听懂并能使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3. 能够模仿课文中的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4. 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乌鸦喝水》。
2. 彩色卡片,上面写有动物的名字(如乌鸦、青蛙、兔子等)。
3. 小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通过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文的主题。
教师: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animals can fly? (引导学生回答)学生:Birds.教师:Right, birds can fly. Can you name some birds?学生:(回答)教师:Very good.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a bird. Can you guess what the bird can do in the story? (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Step 2:阅读课文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师生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解释生词和短语,边读边解释。
3. 学生自行朗读课文。
4. 课文理解检测:教师提问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学生回答。
Step 3:角色扮演1. 教师分发卡片给学生,每个学生扮演一个动物角色。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对话,模仿课文中的对话形式。
3. 部分学生进行扮演,其他学生进行观察。
Step 4:小结和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的重点内容。
2. 教师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总结整个故事的情节。
3. 学生依次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师导读、学生朗读、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创造。
乌鸦喝水创意课教案及反思一、教案概述。
1. 教学目标:(1)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创意的思考和探索。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
(3)通过故事讲解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1)乌鸦喝水的故事。
(2)探讨乌鸦如何解决喝水问题的创意方法。
(3)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发学生对创意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准备:(1)乌鸦喝水的故事。
(2)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3)学生创意作品展示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创意的思考和探索。
2. 激发创意(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乌鸦如何解决喝水问题的创意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3. 小组讨论(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乌鸦喝水故事中的创意方法,并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
教师在一旁指导和引导学生的讨论。
4. 创意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展示他们的创意作品并进行讲解。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5. 反思总结(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造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创意过程,总结创意的来源和实现方法。
三、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创意课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一个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创意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创意展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自己创意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表达。
其次,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意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创意的来源和实现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意习惯。
《乌鸦喝水》教案优秀6篇乌鸦喝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字。
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能用“渐渐”说句子。
4、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投影片,瓶子,小石子。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以读代讲,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乌鸦图片。
谈话导入:老师曾经给同学们讲过关于乌鸦的一个故事,你们还记得吗?(小乌鸦爱妈妈,乌鸦反哺的故事)2、乌鸦不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还十分聪明可爱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另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
3、出示课题,学习“乌,鸦,喝”三个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明确学法:用感情朗读的方法感悟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关于乌鸦的什么事?4、对老师的朗读做以评价,为生的自读自悟做好准备。
4、学生自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
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5、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的生字和课文的朗读情况,然后汇报。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练读课文,认为给怎样读就怎样读,并想想为什么要这么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自己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3、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4、想办法:如果乌鸦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能喝到水?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三个独体字“石、乌、办”注意“办”字的两个点的书写。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二、实践活动1、探究活动。
2、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乌鸦喝水的小实验。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体会“渐渐”一词的含义。
3、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好。
同时也可随学生说的进行演示。
三、识字写字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会认的和要求会写的字,连词勾划,再读一读。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15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11.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就用课后的训练题1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2.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理解,指导朗读,读出语气。
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读中加深理解。
3.有目的地运用电教手段,突破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强训练。
4.背诵课文的训练层次清楚。
从看投影背诵到板书的词语背诵到独立背诵,由形象到抽象;从一段一节背诵到全篇背诵,由个别到全体,这样训练才会扎实到位。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2让学生书空“乌”,对比“鸟”。
让学生结合书上图片,试着回答“乌”的意思。
再讲“鸦”,复习部首“鸟”,说明乌鸦是——孩子们回答,一种鸟类。
结合书上图片,让孩子们观察乌鸦的嘴巴,翅膀,并在黑板上给出句子“()是一种(),它的颜色(),它的嘴巴(),它的翅膀()。
”颜色词语,要求不许用黑色,孩子们立刻反应过来,用“乌黑乌黑的”“黑乎乎”。
嘴巴要求用又()又()。
孩子们说的都很好,先找好同学,再找中等生。
我补充后面的,乌鸦叫声沙哑难听,古时候被人们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后来现在发现它是一种益鸟。
人们用“乌鸦嘴”词语说话不吉利。
第一段,问几句话。
孩子们普遍丢了问号那一句。
接着,逐句指导朗读,不同的句子读出不同的心情。
喝不着水的原因,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第二段有个“办法”,引导孩子们用书上的句子回答,想出了什么办法。
这里强调“一颗一颗”和“一颗颗”的区别。
给出生活中的例句,体会一个快一个慢,让学生理解用词的准确性。
再理解“渐渐”就容易多了,能找出“慢慢”是近义词。
最后问孩子们,你怎么评价乌鸦。
本以为会有可爱啊之类的,可是孩子们回答得特别好,“聪明”“爱动脑筋”。
我再黑板上写“遇到(),要(),就能()”。
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困难。
不足之处,没有时间问孩子们还有什么喝水的好办法。
《乌鸦喝水》教案共3篇《乌鸦喝水》教案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感性认识,提高识记能力。
2.通过课文中的人、鸟、水的关联,开展学生的联想与推理能力。
3.发散性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推理乌鸦为什么要抛弃它的惯性,选择新的喝水方法。
2.运用情景猜测和推理,学会从已经判断出的事实去推理分析其它事实。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放映幻灯片,展示乌鸦和喝水的场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以“喝水”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喝水的方法。
2.学习乌鸦喝水:(1)口胡法:先请学生用自己懂得的词语讲述乌鸦的喝水小故事,然后让他们再根据课文中的提示和情节逐步修改完善。
逐步梳理课文,学习新知。
(2)根据图片重新组织故事:教师向学生展示乌鸦喝水的图片,让他们根据图片重新组织故事并讲述;然后分析孩子们的讲述的差异,引导他们将其中与原文不符的部分进行订正和完善。
3.理解:(1)提问深化学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乌鸦要抛弃原来的惯性?”,引导学生通过推论和分析出乌鸦在原有饮水方式的不足之处,并自己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思路。
(2)深化体验,多角度感受乌鸦格格不入的内心变化:分析乌鸦在喝水前、喝水时以及喝水后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拓展:(1)在课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制作以“乌鸦喝水”为主题的漫画,让学生通过文字和场景的设定,以自己的语言和视角重新诠释乌鸦喝水的故事。
(2)组织学生去深入探讨水的知识,例如不同类型的水对人的影响,水的变化形态,以及水在不同的生态中所起的作用等等。
四、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估,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课后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重新诠释乌鸦喝水的故事,并将得到的作品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张琳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
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
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更算不上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识字、朗读。
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渴”。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
在识字环节,我采用了“自读、组长检查带拼音的字词、去拼音分小组读”的方式,由易到难,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
由于“喝”字不是生字,所以原本准备在后面教学“渴”的字形时对两个字进行区分的,但在检查读音时,有学生出现了误读,因此,我因势利导,请学生帮助他区分这两个字,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地思考两字的区别,效果较好。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创设一些熟悉的生活情景,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
把学习带到生活中去,会让孩子们有更真切的体会和感悟。
因此,在学文的环节,我尽量减少课堂上的问题,用“填一填”、“找一找”、“做一做”来代替一个一个繁琐的问题,提高课堂设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少问多读,以朗读体悟作为本节阅读课的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读懂故事阐述的基本道理。
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一个填空:“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
喝。
”让学生填一填,再通过表演理解“到处”这个词的意思,体会乌鸦的着急。
然后出示3个大小不同、装水不同的瓶子,让学生找一找哪个是乌鸦看见的。
学生如果读懂了课文,就能抓住“半瓶水”“瓶口小”,找出正确的瓶子。
课堂上,由于有一个小口瓶中的水略多了些,超过了一半,所以第一位女生只注意了“半瓶水”,结果找错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被转移到了瓶子里水的多少上来,这时我告诉学生答案在课文里,让学生再读读课文,学生才注意到了“瓶口小”这个词,找出了正确地瓶子。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文中第二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发挥了小班化的优势,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
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品读感悟全文,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创设平等、合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在体会乌鸦口渴了找不到水时的着急,看见水时的喜悦,喝不到水时的失望,想办法时的焦急,喝到水的开心时,引导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时,
我不强调一样的读法,只要能读出自己的感情即可,体现个性化的阅读。
教学的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在这节课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准备不够细致,PPT中出现了错误,小口瓶中水灌多了些;2、为了赶时间,一些环节没有让学生充分展示。
如表演“到处找”,没有让学生上台表演,在座位上虽然表演了,但不够明显,一些学生根本没注意到;让学生说说乌鸦的心情时,常点到为止,老师说得多了些。
这些都是我需不断努力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