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中10-11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文)
- 格式:doc
- 大小:818.00 KB
- 文档页数:10
【最新】北京市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寒颤.(zhàn)仇雠.(chóu)踅.(xué)打诨.(hún)B.重.听(zhòng)思忖.(cǔn)瞥.(biě)弓弩.(nú)C.昳.丽(yì)体.统(tí)门闩.(shuān)讥诮.(qiào)D.撂.下(liào)撮.着(cuō)佣.金(yòng)羞赧.(nǎ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没辄黏性抗辨飞短流长B.癫狂怂恿撮和冥玩不化C.胡诌促狭积弊窸窸窣窣D.雉堞藐视绉褶刀枪箭戟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大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口腔科不仅拥有10台先进的牙科综合治疗台,其他配套设备,如超声波设备、激光治疗机等新手段也经常使用。
B.教育专家蔡笑晚说,他的6个子女有5位博士1位硕士,是因为家庭教育首先将孩子的自立精神培养放在了首位。
C.受气候变化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亚太地区在【最新】之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计划将面临挑战。
D.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打击借口职业介绍为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欺诈、传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高二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3)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1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涂卡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涂卡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II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回答1~3题。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宗旨是A.学在官府B.学在民间C.互相诘难批驳D.传播文化,发展学术2.清朝康熙帝为北京孔庙题写“万世师表”的匾额,主要是为了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A.伦理道德的贡献B.政治思想的贡献C.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D.哲学思想的贡献3、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4、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治5、下列哪一项不是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B.先有理而后有物C.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D.认为性无不善,性也应当从善6.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理学在宋代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朱熹等人的努力B.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C.科技发展到顶峰D.宗教思想的影响7、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A.君主批判思想B.经世致用思想C.重农抑商思想D.自由平等思想人文精神开始出现于古希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时间:90分钟 2024.11本试卷共9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1.《左传》记载:曹刿对鲁庄公说,要想战胜强大的齐国,不能靠对亲近的人施以小恩小惠,而应取信于民;鲁庄公三十二年,内史过对周惠王说,国家兴衰取决于君王的德行;虢国的史嚣议论时政时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B.强化“君权神授”的意识C.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终结 D.体现“以民为本”的观念2.战国时期《商君书》中“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记载可以直接佐证秦国( )A.户籍制度的实施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C.井田制逐步瓦解D.民间实行什伍连坐3.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
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 )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时间移民屯田史料来源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
初算缗钱《汉书》卷六《武帝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①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4.下列史料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料结论A(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秦国实行上计制选拔官员B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北京五中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理科政治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 分,共5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机读卡上)据《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
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
回答1、2题。
1.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人类的头脑 B.人类的意识 C.人类的生理状况 D.人类的实践活动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
回答3~6题。
3.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世界统一于精神C.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D. 天地合而万物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2020北京平谷五中高二(上)期中历史2020.11 一、选择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分,共50 分)1.“官事至重,古法虽圣犹试。
故令丞相设四科之辟,以博选异德名士,称才量能,不宜者还故官。
第一科曰德行高妙,志节贞白。
二科曰学能行修,经中博士。
三科曰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
四科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照奸,才任三辅剧令皆试以能,然后官之”。
依据材料判断这应是在A.西周时期B.东周时期C.两汉时期D.明清时期2.孔子之后“朋友”“同志”有了新的解释:“同处师门曰朋,同执一志为友”。
这一解释打破了原有的3.史料记载:“世祖章皇帝(顺治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
康熙中虽有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__________承旨……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矣。
”其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A.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B.南书房——宰相——军机大臣C.中书省——南书房——参知政事D.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4.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
这说明了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5.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
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6.唐太宗时常给品级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武则天时期,中书省开始直接参与政务处理。
上述调整使得A.中书省地位最高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相权被剥夺殆尽D.皇帝权力得到加强7.《唐六典》被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为“中国历史上行政法规之巨典”,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开元止。
北京五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A.同姓亲族B.异姓功臣C.殷商降族D.先代贵族2.《左传·桓公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武宗,士有隶子弟。
”这反映西周贵族的等级序列是()A.天子一诸侯一大夫一士B.天子一诸侯一卿一士C.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D.周王一诸侯一大夫一士3.西周统治者分配政治经济利益的主要依据是()A.实力的强弱B.血缘的亲疏C.封国的大小D.军功的高低4.“《三礼》记载了周代礼器制度:天子九鼎、诸侯或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下列表述不符合这段材料含义的是()A.周朝严格划分等级制度B.贵族身份不同则礼仪有别C.周礼是维护等级制的工具D.鼎是贵族用来交往的礼物5.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嫡长子与庶子享有同等继承权C.嫡长子分封庶子D.嫡长子不能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是以什么为纽带的?()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7.西周时期,一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爵位的应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8.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统治的有利作用是()①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而发生纷争②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③不利于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④强化中央控制能力,促进地方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10.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A.实行刺史制度B.实行州郡县三级制C.封国与郡县并存D.颁布“推恩令”11.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①内阁票拟②兵将分离③刺史监州A.③①②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②③12.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13.下列历代政治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宋太祖派文官到各地任知州④明太祖废丞相权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相权一分为三,诸相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三公九卿制C.中外朝制度D.内阁票拟制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6.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B.设中书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C.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D.设宣政院分割宰相的宗教权17.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A.司法权B.军权C.地方官吏任免权D.监察权18.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权力越来越大D.地方势力越来越难以同中央对抗19.“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北京五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A.同姓亲族B.异姓功臣C.殷商降族D.先代贵族2.《左传·桓公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武宗,士有隶子弟。
”这反映西周贵族的等级序列是()A.天子一诸侯一大夫一士B.天子一诸侯一卿一士C.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D.周王一诸侯一大夫一士3.西周统治者分配政治经济利益的主要依据是()A.实力的强弱B.血缘的亲疏C.封国的大小D.军功的高低4.“《三礼》记载了周代礼器制度:天子九鼎、诸侯或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下列表述不符合这段材料含义的是()A.周朝严格划分等级制度B.贵族身份不同则礼仪有别C.周礼是维护等级制的工具D.鼎是贵族用来交往的礼物5.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嫡长子与庶子享有同等继承权C.嫡长子分封庶子D.嫡长子不能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是以什么为纽带的?()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7.西周时期,一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爵位的应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8.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统治的有利作用是()①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而发生纷争②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③不利于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④强化中央控制能力,促进地方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10.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A.实行刺史制度B.实行州郡县三级制C.封国与郡县并存D.颁布“推恩令”11.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①内阁票拟②兵将分离③刺史监州A.③①②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②③12.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13.下列历代政治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宋太祖派文官到各地任知州④明太祖废丞相权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相权一分为三,诸相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三公九卿制C.中外朝制度D.内阁票拟制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6.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B.设中书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C.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D.设宣政院分割宰相的宗教权17.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A.司法权B.军权C.地方官吏任免权D.监察权18.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权力越来越大D.地方势力越来越难以同中央对抗19.“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请将第Ⅰ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
请在第Ⅱ卷上直接作答。
2.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禁用铅笔作答。
禁用涂改液、胶带修改答案。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
共48分)1.下图为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
其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2.韩非子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A.是战国时期各阶层追求平等的体现B.说明韩非子具有一定的民主的思想C.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建立官僚制度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3.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造成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4.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位列三公”。
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负责管理军事B.监察国家事务C.执掌群臣奏章D.帮助皇帝理政5.下侧交通图应是A.东周B.东汉C.秦朝D.西汉6.“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反映了秦朝的历史。
但诗中没有提到的是A.以吏为师B.坑儒C.焚书D.农民起义7.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灵渠B.郑国渠C.六辅渠D.白渠8.关于文景之治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政策C.以儒学为指导力求缓和社会矛盾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9.下面是汉朝丝绸之路经过的几个地点,如果从长安出发,排序正确的是①大秦②西亚③河西走廊④今新疆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②③①10.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突出地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使者和商人的有好往来B.中国丝绸等货物的输出C.中国造纸术等技术的西传D.道教传入西域11.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从人才选拔的角度看,是因为A.采用察举、征召等制度,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B.在地方设立中正官,注重“唯才是举”C.创立“自荐”求官制度,许多有才能的庶人被破格录用D.完善了考试制度,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12.《汉书》记载“过能代田。
2010-2023历年北京五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关于三公九卿的说法,错误的是A.左、右丞相代表皇帝决定国家大事B.御使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监察百官C.太尉辅佐皇帝管理军务D.九卿分管皇家和国家的各种事务2.《法兰西第三共和宪法》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作用是A.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原则B.开始确立法国共和政体C.肯定了君主立宪政体D.阻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3.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B.恩泽王国的亲族C.削夺王国封地和权力D.削弱王国势力4.英、法、美、德四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点是①都是成熟的民主政体②都实行代议制③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都体现分权制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A.1871年宪法B.1689年《权利法案》C.1215年的《大宪章》D.1787年宪法6.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副总统若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其他重大罪行”,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众议院提出弹劾、首席大法官主持参议院审判,移送联邦法院追究其法律责任B.国会提出弹劾,经联邦法院审判后交总统裁定C.总统提出弹劾,经联邦法院审判后通告国会D.法院提出弹劾并作出审判,然后通告国会7.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B.恩泽王国的亲族C.削夺王国封地和权力D.削弱王国势力8.下列机构不是抽签产生的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民众法庭审判员D.民众法庭主持人9.英国和一战前德国政治制度的相同点是A.国王或皇帝是国家元首B.首相是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C.国王或皇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首相对议会负责10.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由下院多数党领袖组阁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③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④英王有权解散议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日常司法机关分别是A.五百人议事会和将军B.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C.民众法庭和公民大会D.陪审法庭和保民官12.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北京五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B.祸福转化,顺其自然C.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于提倡A.理解和体贴他人B.人们应贵贱有序C.君主要严于律己 D.人际关系要和谐3.如果一对父母在小孩子偷了东西的时候,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他们可能会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的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的,而是环境不好,应该择善而居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A.天道自然无为 B.以无事取天下C.天法道,道法自然 D.祸兮,福之所倚5.韩非子“法治”思想的核心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C.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 D.用法制代替个人意志的统治6.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A.韩非子认为今胜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C.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A.儒、道、墨、法 B.道、法、墨、儒C.法、儒、道、墨 D.墨、儒、法、道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指的是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9.古代有一个书生带着《四书章句集注》上京城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A.隋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10.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11.明末思想家李贽的进步思想有①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②提倡以史为鉴③鞭挞统治者推崇的程朱理学④提倡经世致用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2.下列书籍被梁启超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的是A.《天下郡国利病书》 B.《明夷待访录》 C.《原君》 D.《读通鉴论》13.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外,还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14.我国古代的科技高度发达,其中在宋元时期发明的领先于世界科技成就包括①活字印刷技术②制造植物纤维纸的技术③火药制造技术④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15.“嫦娥二号”探月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
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
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6.右图文物(《金刚经》)能说明的信息有①我国活字印刷术已经产生②隋唐时期我国雕版印刷术已经产生③佛教对我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④伊斯兰教传入我国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7.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18. 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我国最早的天文学巨著出现②发明测量地震方位的地动仪③创制黄道游仪④发明新型浑仪——简仪A. 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19.创制中国古代最精密历法的天文学家是A.张衡 B.僧一行 C.梁令瓒 D.郭守敬20.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主要特点是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②以算筹为计算工具③以珠算为计算工具④以十进制记数系统为计算方法A.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奠定我国古代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千金方》D.《黄帝内经》22.创立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生物进化思想的医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23. 《齐民要术》:“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该书是我国先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②该书含有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③该书系统介绍了我国6世纪以前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④该书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24.以图谱的形式重点记载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革成果的农书是A.《农书》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农桑辑要》25.下列科技著作中体现了“西学东渐”这一东西方科技交流趋势特点的是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授时历》26.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27.下列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玄秘塔碑》 B.《兰亭序》 C.《祭侄文稿》 D.《自叙帖》28. 下列有关书艺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发展为自觉的艺术 B.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C.宋代由于民族纷争,书法艺术毫无进展D.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29.“辞藻华丽、笔法铺张、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这是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A.楚辞 B.先秦散文 C.汉乐府诗 D.汉赋30.时代特点影响绘画作品的风格,北宋时期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的时代背景包括(1)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2)文人阶层不断扩大(3)朝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4)理学的兴起是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A.(1)(2)(3) B.(1)(3)(4)C.(1)(2)(4) D.(1)(2)31.右图所示的艺术开始兴盛的朝代是A宋朝 B 元朝 C明朝 D清朝32.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包括①《西游记》②《三国演义》③《聊斋志异》④《水浒传》⑤《儒林外史》⑥《红楼梦》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33.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表现为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封建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③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著作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4.西方人文精神开始于对神主宰世界的否定,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C.秦汉文明 D.古印度文明35.以下对文艺复兴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复活 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D.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36.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37.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A.宗教和神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B.宗教在当时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天主教会反对殖民扩张,维护了资产阶级的人性主张D.宗教有很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38.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险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39.下列是康德的著作的是A.《十日谈》 B.《纯粹理性批判》C.《论法的精神》 D.《鲁滨孙漂流记》40.从根本上动摇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理论基础的是A.地球中心说 B.太阳中心说 C.牛顿力学 D.生物进化论41.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A.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B.它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C.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42.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 B.牛顿理论的推测C.法拉第学说的计算 D.爱因斯坦对时间、空间属性的揭示43.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 B.牛顿C.伽利略 D.达尔文44. 1931年10月18日夜,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
这位发明家是A爱迪生 B 法拉第 C 本茨 D 瓦特45.观察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讽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B.在当时生物进化论被普遍接受C.达尔文的进化论受到教会的攻击D.达尔文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46.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的科学家是A 托勒密B 哥白尼C 牛顿D 爱因斯坦47.有一位作家自称是法国的书记官,其作品《人间喜剧》被被誉为资本主义的“百科全书”,真实形象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的历史,这位作家是A. 罗曼·罗兰B. 巴尔扎克C.雨果D.大仲马48.印象派绘画代表作《日出·印象》的作者是A.毕加索 B.塞尚 C.凡·高 D.莫奈49.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主要成就A 发明电视B 雕塑C 绘画 D发明电影50. 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
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A.报纸和广播 B.铁路与飞机 C.电视和电影 D.网络与漫画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5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52.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继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