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9
阿长与《山海经》桦甸六中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课题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总计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要求知识回顾了解《朝花夕拾》:原名、作者、篇目、评价。
学习目标了解《朝花夕拾》,整体感知文章,积累字词。
理清文章写长妈妈的事件,感受长妈妈的特点。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1、指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习字词,给加点注音,生字记住字形,6分钟后检查。
絮.说搁糖菩萨..福橘.惶.急烦琐.胸脯.骇.小辫.子掳.灸疮疤...颈.子惧惮.诘.问陆玑.马缨.花震悚.霹雳..干戚.画舫.保姆.孤孀.郝懿.行渴慕.疏懒.自学指导二:默读文章,用小标题概括写长妈妈的事件,并概括出长妈妈的特点。
20分钟后交流,看谁概括得简洁准确。
学科语文课题阿长与《山海经》第 1 课时第小组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月日第节得分[1、本文选自(),作者(),作品原名(),共有()篇()散文。
2、给加点字注音絮.说搁糖菩萨..福橘.惶.急烦琐.胸脯.骇.小辫.子掳.灸疮疤...颈.子惧惮.诘.问陆玑.马缨.花震悚.霹雳..干戚.画舫.保姆.孤孀.郝懿.行渴慕.疏懒.3、写出最能表现长妈妈爱心的那几件事: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误课堂展示次数课堂表现自我评价优秀□良好□一般□有待提高□纠错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要求自主学习展示巩固练习熟读课文;背读课文学有所思桦甸六中教案主备人备课组长教学领导学科语文年级八课题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总计节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媒介出缺席情况教学目标了解《朝花夕拾》,整体感知文章,积累字词。
熟读课文,感受作者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关键整体感知文章读准字音。
对长妈妈特点的感受。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知识回顾出示目标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展示巩固当堂检测及时反馈2 1 16 10 10 5 1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内容个性化修改一、知识回顾了解《朝花夕拾》。
二、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词语。
2、找出写阿长的几件事,概括出来。
八年级上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八年级上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学习目的】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疏懒惧惮孤孀2、复习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想】作者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写这篇文章的:先写他“憎恶”阿长、“讨厌”阿长等,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对于这种情感的变化,要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研读赏析,从而充分体会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延伸,谈谈自己对生活中像阿长一样的普通人的感想和思考。
【教学设计】一、联系体会,激趣引读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可怕的美女蛇故事吧?是啊,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无限的神秘情趣,那么大家还记得讲故事的长妈妈吗?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全体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并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的去写的?(怀念)2、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⑴交待“阿长”的来历;⑵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⑶她懂得许多规矩;⑷讲“长毛”的故事;⑸给“我”买《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设置问题情景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概括出文章围绕阿长所写的事情,说出阿长的性格特点;2、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把握作者对阿长的感情;3、把握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提高通过细节分析鉴赏人物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读、速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会通过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2、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会围绕中心进行选材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悟和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善良、重情义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难点: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一、导入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长妈妈。
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去看看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二、文学常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6.阿长和《山海经》八年级班姓名:[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爱”这种博大的精神。
[ 自主预读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ōng( )急②粗拙.( ) ③烦suǒ( ) ④惧惮.()⑤震sǒng()⑥诘.()问⑦jí()贯⑧pī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悚:3.请从本文中选取3-5个词语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4.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 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本研讨 ]活动一整体感知探写法要求:浏览课文,探究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思考:5.通过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写的长妈妈的几件事,作者选取这些典型表现了阿长怎样的特点和品格,体现了作者对阿长怎样的思想感情?6. 阿长与《山海经》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敬意与怀念,作者为什么还要详写对她的讨厌?活动二七嘴八舌议主旨要求:重点研读课文19—29段,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部分,探究文章主旨。
思考:7.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8.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中“神力”指代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活动三联系实际展才华要求: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人。
9.从生活中选取一个你最熟悉的人,可以运用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力争写出特点,且饱含感情。
10.我的疑难[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11.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原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一种人类精神世界里最原始的牵挂与依恋。
斯人已去,但那些人,那些事,是我们的成长岁月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只是当时多惘然。
辽宁省辽阳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目标】1、通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
3、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材料选择合理,详略得当。
4、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及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2、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材料选择合理,详略得当。
3、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录音机音乐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温故引新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对于长妈妈,我们在这篇文章的认识是肤浅的,今天我们要来真正阅读一篇关于长妈妈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不过,我想提个疑问,亲爱的“长妈妈”为何变成了“阿长”的称呼这是否暗示了本文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变化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旁批,要求把自己对长妈妈的瞬间感受记录并旁批。
提示: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去领会。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人”说话。
可能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教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并没得到善报的人,她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乃至缺点多余优点,她是一个复杂社会下产生出的一个复杂的人。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鲁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以及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如何样的人,学习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3〕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提高语言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要紧内容,设咨询整体感知课文。
〔2〕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地研读课文。
〔3〕重点研读记叙«山海经»的部分,分析典型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体会鲁迅先生对一位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难点明白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包蕴的深情。
三、教学设想引导法、讨论法四、教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具预备多媒体、彩色粉笔。
六、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有没有谁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举手发言〕好,事实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也和大伙儿一样,有让他终生难忘的人。
今天我们就在先生的笔触下,去了解一位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积存字词给以下加点字注音:阿长.〔cháng〕疮.疤〔chuāng〕诘.咨询〔jié〕惧惮.〔dàn〕粗拙.〔zhuō〕憎.恶〔zēng〕絮.讲〔xù〕惶.急〔huáng〕〔多媒体展现,学生集体回答。
〕2、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摸索以下咨询题。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情况,重点写的是哪件?〔2〕从这些情况中,能够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如何样的变化?〔3〕从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中,能够看出作者在刻画阿长时,用了如何样的写作手法?〔多媒体展现〕学生以同桌为小组讨论,选举代表发言发言后明确:〔1〕七件事:○1阿长那个称呼的由来○2〝切切察察〞的毛病○3摆成〝大〞字的睡相○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和礼节○5讲〝长毛〞的故事○6谋害我的隐鼠○7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2〕〝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怨恨–––新的敬意–––祝福〞。
《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点拨与讨论相结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2、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难点: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找出对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扫清字词。
2、搜集有关《山海经》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预习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她就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二、检查预习:1、检查字音词义。
(见课件)2、作家作品简介:《朝花夕拾》简介:鲁迅散文集。
在《莽原》上发表示题为《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
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
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说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
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三、整体感知:(一)仔细听读课文,要求:1.找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2.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对仆人公的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线索。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体会文章详略描写的安排。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对仆人公的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线索。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详略描写的安排,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采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以多媒体为帮助教学手段)。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漂亮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
而故事的叙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日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特地写的《阿长与》。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惊骇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疏懒霹雳孤孀惧惮粗拙渴慕2、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谁来说说阿长与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阿长买《山海经》。
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还写了阿长的其他很多事情。
3、关于《山海经》三、作家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着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1)回忆学过的鲁迅作品;(2)请学生简要表达鲁迅的生平及作品;(3)展现图片并明确。
四、重点研读(大事、感情线索)1、细读阿长(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是什么?生争论,师明确)。
2、阿长其人(提炼人物形象,概括其人其事其特点)。
3、情系阿长(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对阿长的感情变化,理出一条情感变化线索)。
4、祈祷阿长(生齐读最终两段,体会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及作业查找阿长——回想身边的阿长。
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爱的方式有许多种,或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承受的。
6、阿长与《山海经》学案金斗中学杨琳琳【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一、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二、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三、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五、学习用一两件事真实、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
重点:目标二、目标三难点:目标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目标一、二、三;第二课时完成目标四;课后完成目五。
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一重点的研读一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或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鲁迅作品简况: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作者轶事:鲁迅逝世后,不少中外文豪撰写挽联,其中,下面两幅最著名:(1)著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鲁迅)(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斯诺与姚莘农合挽鲁迅)2、解题阿长”:人名‘鲁迅家的一个女工;“《山海经》”,书名。
题目为一并列词组,文章即通过写阿长和《山海经》的关系来体现阿长的性格特点。
《山海经》:作者不详,共有十八篇,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散文集,收录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性散文十篇。
【自主预习】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惧惮()粗拙()疏懒()惊骇()絮说()渴慕()孤孀()2.解词莫名其妙:深不可测:情有可原:惶急:诘问:惧惮:震悚:面如土色2、鲁迅,原名(),()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3、本文选自()。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闪烁人性光辉:渴慕《山海经》——“书是我的全部,我是我书的全部”——鲁迅幼年喜欢图画,对绘图的《山海经》渴望已久,苦思而不可得,以至于一坐下来就念叨,阿长问了究竟,鲁迅只是随口告诉了她。
哪知,就在阿长告假回家四五天,又回到周家的时候,不识字的阿长用自己的钱,给鲁迅买回了被视为宝书的绘图《山海经》。
琐琐碎碎一大些,真真切切一桩事:一件事,一辈子,一生情-----第一课时★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粗的汉字注音。
骇()掳()悚()惶急()诘问()保姆()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③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④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A.切切察察——B.絮说——②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顺顺流流——③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谋死——④我惧惮她什么呢!惧惮——4.填空:(1)、本文作者,伟大的、、,原名,字。
小说集有《》、《》《》等,散文集《》。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整体感知:1.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都围绕着中心人物――阿长来写的。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阿长是不是她的真名?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5.然而,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6、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 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7、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自学检测: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
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1、给加粗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哀悼()震悚()chuāng()疤孤shuāng() jié()问pī() 雳渴mù()2、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4、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拓展研读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1.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2.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结合全文,写出与“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相照应的句子。
4.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第一课时参考答案预习检测参考答案:略设问导读参考答案:1、不是。
她只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即我的保姆。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2、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
表现了长妈妈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性格。
3、(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在这些烦琐的规矩中,详细写了“元旦辟头的磨难”。
对我来说,除夕最快乐的事情是用压岁钱买回自己喜欢的东西。
而长妈妈却让我道恭喜、吃福橘。
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磨难”;但对阿长来说,这是保证孩子平安的一种最好方式。
这恰恰表现了阿长的真诚和善良。
4、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长毛”的故事在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我们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5、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这也是我们本文的写作重点6、A、交待“阿长”的来历; 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 C、她懂得许多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 D、讲“长毛”的故事; E、给“我”买《山海经》。
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7、明确: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很不幸,而又心地善良、热情朴实的人。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自学检测参考答案:1、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
反映了她的善良。
3、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wùdān zhuōdào sǒng疮孀诘霹慕2、《朝花夕拾》,周树人,《狂人日记》3、实在不大佩服她→特别的敬意→产生新的敬意。
4、(1)淡薄;消失;诘问。
(2)又;却;完全。
拓展研读参考答案: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看不起。
2.比喻。
形象地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3.“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4.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2、感受阿长的特点:有众多的缺点,但身上却闪烁着善良、淳朴、真诚的天性。
★温故互查: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chuāng()疤②震悚()③jié()问④空前()⑤惧dàn()⑥惊骇()⑦孤shuāng()⑧粗拙()⑨zhòu骂()⑩掳走()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