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 格式:ppt
- 大小:287.50 KB
- 文档页数:8
复习教案专题八:认识国情爱我中华课标要求1、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
2、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落实科学发展观。
4、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考纲解读考点1:认清基本国情(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其含义与表现分别是什么?(4)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一矛盾决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主要包括哪两部分内容?(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青少年应该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7)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什么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考点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是什么?考点3: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影响及对策?(3)我国生态环境的形势及对策。
(4)我国自然资源形势的特点及其对策。
(5)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分别是什么?(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考点4: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1)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必须坚持哪些经济制度?(2)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成分,各自的地位如何?(3)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4)如何学会合理消费?(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什么?为此,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的政治措施?(6)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祖国统一共同心愿教材分析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的香港和澳门曾长期为外国殖民者所统治,台湾和祖国大陆被认为分离。
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党和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中国统一大业得以大大向前推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认识“一国两制”的优越性,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历史和现实材料分析问题,正确看待台湾问题的过去和现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树立崇高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基础和前提。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实现祖国两岸的完全统一。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
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设计意图】我国为什么一定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新课讲授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的香港和澳门曾长期为外国殖民者所统治,台湾和祖国大陆被人为分离。
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党和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这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允许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结束了殖民统治的历史。
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着繁荣、稳定和发展,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的巨大成功,中国统一大业得以大大向前推进。
【设计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以及你对台湾问题的理解。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说课稿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是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历年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通过本框题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并付诸行动,学好本专题,将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框题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学情现状分析:九年级部分学生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认识不足,对党和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体现在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浪费着资源、破坏着环境。
面对国情和学生实际,这就需要对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或走向社会的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具有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搜集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明确我国的基本国情。
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具有在正确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要求理由: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不但给当前的人类发展造成困难,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构成威胁,寻求怎样的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这种困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教材分析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面对的基本国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中学生生活在社会中,了解国情是树立公民意识的要求,而且学生要了解和学习后面内容,也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
同时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觉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中学生生活在社会中,了解国情是树立公民意识的要求,而且学生要了解和学习后面内容,也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懂得立足国情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实现了独立,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1、新闻播报,引出国情来自新闻会客厅的报道:“今天的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奥运会金牌榜名列第二,神舟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经济高速发展,GDP上升至世界第四。
2005年,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超过意大利和法国,并略微超过英国,尽次于美国、日本、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世界因中国而精彩!”坐在电视机前的小王听到这样激动人心的报道非常兴奋,不禁惊叹:“太棒了,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
”“小王认为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说法对吗?你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你对我国的国情了解吗?”【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总体感知国情。
2、你说我说,国情透视一个人要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如此,首先得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到底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呢?请你向小王作一介绍,相信他会产生更多的感触和思考。
2018届初中思想品德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模块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36分)专题十认清国情爱我中华一、学习目标——明确方向1、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运用:搜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映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
2、了解: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
理解: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理解: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4、了解: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
理解: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了解: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运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主题,根据本地区的环境状况,设计一次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6、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理解: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理解:理解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7、了解: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运用: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了解: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理解: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增强忧患意识。
9、了解: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理解:理解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教材分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关于民族问题学生通过历史的和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对民族关系有一定了解。
这些了解只是初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处理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及一些民族问题学生还不能很好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上海市举行。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超过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
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五个少数民族馆在上海世博会开园第二天,继续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提问学生五一是否去了上海世博会,课内展示世博会图片。
宁夏馆:塞上江南展馆外观以灵动的曲线、层叠的“千年时光切片”结构,高度概括了宁夏集“山”、“川”、“沙”、“湖”于一身的多元地貌和交错融合的多元文化特征。
展馆以回族伊斯兰风格为形,以沿黄城市带发展为骨骼,以经济、科技、文化为血肉,以黄河水为魂,通过“朔色长天”、“凤鸣塞上”、“宁静致远”、“回民之家”等主题区,映射出黄河腹地的富饶和塞上江南的秀美,呈现一个开放、多彩、融和、富饶与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