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邓稼先
- 格式:doc
- 大小:16.12 KB
- 文档页数:3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3提高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科学家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3.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2.2课文中的难点语句解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1.2学生分享对邓稼先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2学生根据问题提示,梳理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语句。
3.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文本。
4.2教师重点解析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5.2学生展示仿写作品,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7.课后作业7.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2.教师讲解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3.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提高了表达能力。
4.课后作业环节,加强了家校联系,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课文《邓稼先》2.多媒体课件3.网络资源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氛围良好。
《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邓稼先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邓稼先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成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三、交流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迹?这些事迹体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品质?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或提问。
四、深入理解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句子,体会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1.介绍邓稼先的其他事迹和成就,进一步感受他的伟大。
2.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传承邓稼先的精神?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2.写一篇关于邓稼先或其他科学家的读后感。
"Deng Jiaxian" Lesson PlanTeaching Objectives:1.Knowledge and Skills: Learn and master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text, 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lesson, and appreciate Deng Jiaxian's noble qualities.2.Process and Methods: Through self-reading, discussion, and communication,deeply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learn the writing method of expressing characters' spiritual styles through specific examples.3.Emotions, Attitudes, and Values: Feel Deng Jiaxian's tremendouscontributions to the country's defense caus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atriotic feelings and scientific spirit.Teaching Focus: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ext and appreciate Deng Jiaxian's noble qualities and spirit of selfless dedication.Teaching Difficulties:Learn the writing method of expressing characters' spiritual styles through specific examples.Teaching Process:1.IntroductionIntroduce Deng Jiaxian's life and achievement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lesson.2.Autonomous LearningStudents read the text independently to 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 and master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3.Discussion and Exchangea. Group discussion: What deeds of Deng Jiaxian are mainly written in the text? Whatqualities of Deng Jiaxian are reflected in these deeds?b. Class discussion: Representatives of each group report the discussion results, andother students supplement or ask questions.4.Deep Understandinga. Guide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key paragraphs and sentences in the text toappreciate Deng Jiaxian's noble qualities and spirit of selfless dedication.b. Learn the writing method of expressing characters' spiritual styles through specificexamples.5.Extensiona. Introduce Deng Jiaxian's other deeds and achievements to further feel hisgreatness.b.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how we should learn and inherit Deng Jiaxian'sspirit in today's society.6.Assignmenta. Recite the key paragraphs in the text.b. Write a reading review about Deng Jiaxian or other scientists.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础的教案模板,具体的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个性化设计。
课文《邓稼先》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对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2.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 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课文中表达的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邓稼先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
2. 培养学生对邓稼先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准备:1. 课文《邓稼先》文本。
2. 邓稼先的生平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 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引起学生对邓稼先的兴趣和敬仰之情。
2. 学生阅读课文《邓稼先》,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表达的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如勤奋、坚韧、奉献等。
4.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邓稼先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二章:分析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邓稼先》的内容,深入领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 课文《邓稼先》的内容理解。
2.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的体现。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领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邓稼先》文本。
2. 邓稼先的生平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邓稼先》的内容,梳理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如勤奋、坚韧、奉献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分析成果。
4.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对他们的启示,鼓励学生追求科学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章:探讨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2. 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的理解。
2. 学生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从中受到的启发。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5篇语文课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有一定的审美性与实用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导语设计设计1:(背景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
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设计3:(激情导入)激情朗诵: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第1课时学习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重点)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文章速读,整体感知1. 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学习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2.培养学生敬业爱国、乐观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抒情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邓稼先》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科学家相关的内容,如《发明伟人》、《天才少年》等,来引入本节内容。
2. 阅读课文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课文,边读边理解。
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事迹,理解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3. 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要在讨论中适时地指导和引导,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课文解释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教师要对一些生词和课文中的难句进行解释。
同时让学生记下来,以便复习和课后巩固。
5. 课文背诵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以便加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课时1. 讲解生词教师分别讲解文中的生词,并让学生听、说、读、写,以便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2. 朗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情感的表达,尤其是要理解和表达邓稼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
3. 音乐欣赏利用本单元的鸟兽画作品,配以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美妙的音乐时,感受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生动和富于情感的生命力。
4.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自完成课本上的小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课文改编等。
第三课时1. 感悟写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写一篇题为《我的人生梦想》的小作文,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并对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和高尚品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2. 课堂分享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全班同学,以便学生更好地交流和互相理解。
3. 评课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评价,检查和总结本节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稼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包括制造原子弹和氢弹、发展国防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文学主题,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感受到邓稼先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邓稼先的贡献与成就、课文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散文的描写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邓稼先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学习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邓稼先的贡献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巩固与拓展:通过课堂练习、写作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法,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参与: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情境教学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场练习,巩固知识。
2.作业:布置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作业,促进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
3.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在评价中的反思和交流。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参考:参考书籍、文献或网站等。
2.工具支持: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七、结论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学习邓稼先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精神,掌握如何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文学主题的方法,提高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情感。
八、教学反思1.教师自我评估:教师对教学过程、方法、手段等进行的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通用16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设计篇1[学生分析]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
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
《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
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
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建议]叶圣陶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的,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呼唤教育回归生活,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不难看出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仍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
何谓“发展为本”?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因此对于本文的教学,笔者认为由于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可拟设为问题讨论课,同时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背景资料,为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其具体目标如下: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一)导语由“我心中的邓稼先”这一话题导入。
学生交流资料,谈自己心目中的邓稼先,,老师适时点出“常人眼中的邓稼先”特点所在,那么科学家眼中的邓稼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振宁的《邓稼先》,共同揭开这个谜底。
《邓稼先》教学教案(优秀11篇)《邓稼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邓稼先及背景。
2、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
4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速读,初步感知课文,然后抓住人物性格及所在环境来理解人物形象,再分析其写法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培养高效阅读能力,了解文章选材和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的用意,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语
介绍“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
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深入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
二、资料汇总、交流
【设计说明】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进行公开展示交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字词的学习
2、学生自主交流阅读感受,并集体评议,教师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心情。
四、深层探究,理解课文
㈠思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六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1、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大意,并想一想全文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的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
3、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章第四部分为什么写“我”?
4、课文有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㈡悟读课文,对文章进行深层探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师生共同研读文章第三部分,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
⑵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解围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的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⑶“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⑷钱三强选聘邓稼先,葛罗夫选聘奥本•海默,其实这样的“伯乐”还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明确:⑴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老实,从不骄人。
⑵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⑶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⑷如熊庆来选聘华罗庚,华罗庚选聘陈景润。
2、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一部分品味研究,并提出一个最想得到解决的问题,请求同学或老师解答。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揣摩语言,发现美点,展示美点
1、揣摩精妙词语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妙的词语用﹏﹏标出来,然后用“我觉得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讨论发言。
2、揣摩精妙语句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把你认为精妙的句子或段落标出来,然后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然后自由发言。
3、赏析文章的修辞、句式、描写方法、结构特征。
【活动设计】同学们在修辞手法、句式、描写方法、结构特征等方面也有自己的审美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学生发现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
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②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二、体验反思,畅谈学习感受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针对内容来谈,也可以针对形式来谈。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以“邓稼先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作文(我的成长日记)
五、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