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教案第一章(1)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战略品牌释名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
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
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
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品牌为王氏后人所注册。
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经王老吉药业特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经营王老吉牌罐装凉茶(食字号)。
背景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多元。
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加多宝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障碍。
而所有困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红罐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饮料”卖?现实难题表现一:广东、浙南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认知混乱。
在广东,传统凉茶(如颗粒冲剂、自家煲制、凉茶铺煲制等)因下火功效显著,消费者普遍当成“药”服用,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
而“王老吉”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代称,可谓说起凉茶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
因此,红罐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并不能很顺利地让广东人接受它作为一种可以经常饮用的饮料,销量大大受限。
另一个方面,加多宝生产的红罐王老吉配方源自香港王氏后人,是经国家审核批准的食字号产品,其气味、颜色、包装都与广东消费者观念中的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而且口感偏甜,按中国“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消费者自然感觉其“降火”药力不足,当产生“下火”需求时,不如到凉茶铺购买,或自家煎煮。
【课题】第一章商品质量和商品标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商品质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商品知道对质量的基本要求,思考根绝假冒伪劣商品的对策。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商品质量的概念2、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3、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学途径:教学过程中会尽量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引入或讲解具体实例解释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些问题尽量让学生先分析,比如对日用工业品、针纺织品和食品的质量要求在讲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根据生活中的体会自己先总结一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制作PPT。
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提问:1、什么是商品? 2、空气、海水、阳光是不是商品?为什么?3、报废的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商品是用来交换并能够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空气等因不参与交换不能称之为商品,报废的劳动产品因没有使用价值也不能称之为商品。
我们商品学研究的客体为商品。
第二环节新授课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下属19个药厂和商店,每一处都挂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炮制虽繁从不敢省人工”,下联是“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这说明了“同仁堂”长盛不衰的秘诀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企业要把商品的质量做为它的生命线。
第一节商品质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一、商品质量的概念[讲解]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质量概念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完善。
我们要牢固树立现代商品质量观,努力探索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有效途径,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概念:商品质量是商品满足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自然属性:商品静态自然属性、动态自然属性和感官自然属性—商品质量商品质量社会属性:社会经济性、消费心里状态性、消费需求时机与时限性、消费需求的市场区域性、商品的思想文化性、商品的外观式样和款式性、商品的品牌性、商品的服务性、社会利益的保证性、商品的价格因素性、商品包装质量的综合性和广告性—社会质量[思考]在商品不发达时期人们更注重商品的哪些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更注重商品的哪些属性?1、在商品生产尚不发达、商品销售供不应求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商品质量观的主体内容是商品的基本性能和寿命,主要强调商品的内在质量,如衣着的保暖、耐穿,食物的热量,日用工业品的坚固、耐用等基本内容。
《商品学基础》教案第一章:商品概述1.1 商品的定义与分类1.2 商品的属性1.3 商品的包装与标签1.4 商品的流通与消费第二章:商品质量2.1 商品质量的内涵与评价标准2.2 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督2.3 商品质量认证与标志2.4 商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三章:商品检验与质量检测3.1 商品检验的定义与分类3.2 商品质量检测的方法与技术3.3 商品检验仪器与设备3.4 商品检验机构与认证体系第四章:商品标准与标准化4.1 商品标准的定义与分类4.2 商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4.3 商品标准化的重要性与作用4.4 商品标准化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第五章:商品设计与创新5.1 商品设计的概念与原则5.2 商品设计的方法与程序5.3 商品创新与产品开发5.4 商品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第六章:商品生产与供应链管理6.1 商品生产的过程与管理6.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6.3 供应链中的商品流通与物流管理6.4 供应链优化与风险管理第七章:商品营销与品牌管理7.1 商品营销的基本概念与策略7.2 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7.3 商品促销与广告策略7.4 品牌管理与品牌建设第八章:商品储存与运输8.1 商品储存的基本知识8.2 商品运输的方式与选择8.3 商品储存与运输中的质量管理8.4 商品储存与运输中的安全与合规第九章:商品销售与客户服务9.1 商品销售的基本流程与技巧9.2 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满意度9.3 售后服务与客户投诉处理9.4 销售团队建设与销售管理第十章:商品竞争策略与可持续发展10.1 商品竞争策略的基本类型10.2 商品竞争策略的选择与实施10.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商品10.4 社会责任与商品伦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商品概述补充说明:商品的定义需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解析,明确商品的内在要素。
商品的分类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品的属性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需详细阐述其含义及表现形式。
商品识别教案:第一章商品学概述第一章商品学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商品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产生、发展简史等。
2.了解商品学知识、技能在商品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具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有的洞察力和研究实践能力等。
【教材分析】重点:商品的概念、商品的属性。
难点:商品学研究对象,商品学的发展历史。
关键:弄清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别,重点强调商品的使用价值【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导入,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引入商品和商品学的概念。
【主要内容】一、课程导入观看赵本山小品《卖拐》,引出问题:赵本山是如何步步为营以致卖拐成功的?拐杖如何成为对范伟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如果我们碰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询问学生平时购买商品的经历以及经验等,了解学生对“商品”概念的了解程度。
(一)引入商品识别课程介绍“商品是经济的起点,商品学是经济学的基础。
”——香港创业学院院长张世平“生活离不开商品”,商品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对象,更是人们消费中不或缺的重要资源。
所以对于商品的认知、研究和管理不仅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消费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商品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它为发展商品经济服务,因而发展商品学教育势必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学习商品学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商品学具有对自身消费和企业就业两方面的作用。
(三)商品学的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介绍各章的分布和脉络联系。
(四)本课程的学习思路本课程学习由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以及实训练习等方面构成,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本课程的考核方式由课堂考勤、讨论发言情况、作业报告情况、小组协作情况、实训情况以及期末考核组成。
二、课程概述(一)商品1.商品的概念商品(Commodity).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指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21 —2021 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名称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课程名称商品学基础讲课教师刘慧学校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课题序号 01讲课班级 121九、 1220课堂教学安排讲课要紧内容对象与内容、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商品学的研究方法。
引导案例去和尚庙推销梳子厉以宁教授对于商品的开发与销售有一段精彩演讲:“有一个梳厂,派出4个营销员到和尚庙去推销梳子。
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销掉。
第二个营销员向和尚们宣传梳子梳头的活血健身功能,销出10多把梳子。
第三个营销员向老和尚强调,梳子可以方便香客美容,有助于寺庙香火旺盛,推出了百十把梳子。
第四个营销员找到老和尚,给他出主意,说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和‘积善梳’三个字,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就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
老和尚当时就订购了好几千把,后来又陆续不断地向梳厂订货,成为梳厂的一大客户。
这一事例中的第四个营销员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把梳子、佛教文化和人们的情感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商机,并且不知不觉中已把梳子作为一件情感商品来推销了。
”这一案例表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推销商品要抓住商品的使用价值做文章。
三、新课: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其研究的中心内容主要集中在商品的质量上。
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人的有用性;或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质量问题:是各类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研究商品的质量,其目的就是解决商品经营中的质量问题。
商品学研究内容是由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
根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研究商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质量(固有质量、市场附加质量、形象质量)及其构成要素(技术、经济、社会、环境要求等)计量、检测、控制与管理活动。
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商品质量商品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商品质量及其密切相关的问题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1).商品学18世纪末产生于德国商品学这个词就来自德文“Warenkunde”,译成英文为“Commod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约翰·贝克曼教授为商品学的创始人贝克曼教授在其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于1793~1800年出版了《商品学导论》。
《商品学基础》教案第一章:商品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商品的概念和特性探讨商品的分类和作用1.2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掌握商品的分类和作用能够分析商品的属性和价值1.3 教学内容商品的定义和特性商品的分类和作用商品的价值和价格1.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商品的概念和特性,讲解商品的分类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商品的属性和价值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学生合作分析商品案例的表现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商品分析的练习第二章:商品质量2.1 课程介绍解释商品质量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商品质量的评估和控制方法2.2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质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商品质量的评估和控制方法能够分析商品质量的影响因素2.3 教学内容商品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商品质量的评估方法商品质量的控制和改善措施2.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商品质量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商品质量的评估和控制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商品质量评估的实践操作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实践报告:学生完成商品质量评估的报告质量小组讨论:学生合作分析商品质量控制的方法第三章:商品包装3.1 课程介绍解释商品包装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商品包装的设计和评价方法3.2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包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商品包装的设计和评价方法能够分析商品包装的影响因素3.3 教学内容商品包装的定义和作用商品包装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商品包装的评价和改善措施3.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商品包装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商品包装的设计和评价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商品包装的设计和评价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学生合作分析商品包装的改进方法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商品包装设计的练习第四章:商品品牌4.1 课程介绍解释商品品牌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商品品牌的设计和推广方法4.2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品牌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商品品牌的设计和推广方法能够分析商品品牌的影响因素4.3 教学内容商品品牌的定义和作用商品品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商品品牌的推广策略和评估4.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商品品牌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商品品牌的设计和推广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商品品牌的成功案例4.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学生合作分析商品品牌的推广策略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商品品牌设计的练习第五章:商品营销5.1 课程介绍解释商品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商品营销的策略和方法5.2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营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商品营销的策略和方法能够分析商品营销的影响因素5.3 教学内容商品营销的定义和重要性商品营销的策略和方法商品营销的评估和改善措施5.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商品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商品营销的策略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商品营销的成功案例5.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学生合作分析商品营销的策略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商品营销设计的练习第六章:商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6.1 课程介绍解释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6.2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策略能够分析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6.3 教学内容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流程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和优化方法6.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基本流程和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成功案例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学生合作分析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策略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商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练习第七章:商品储存与养护7.1 课程介绍解释商品储存和养护的重要性探讨商品储存和养护的基本方法和措施7.2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储存和养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商品储存和养护的基本方法和措施能够分析商品储存和养护的影响因素7.3 教学内容商品储存和养护的定义和重要性商品储存和养护的基本方法商品储存和养护的措施和注意事项7.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商品储存和养护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基本方法和措施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商品储存和养护的实际操作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实践报告:学生完成商品储存和养护的实际操作报告小组讨论:学生合作分析商品储存和养护的改进方法第八章:商品安全与合规8.1 课程介绍解释商品安全和合规的重要性探讨商品安全和合规的基本要求和措施8.2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安全和合规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商品安全和合规的基本要求和措施能够分析商品安全和合规的影响因素8.3 教学内容商品安全和合规的定义和重要性商品安全和合规的基本要求商品安全和合规的措施和注意事项8.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商品安全和合规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基本要求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商品安全和合规的成功案例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学生合作分析商品安全和合规的改进方法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商品安全和合规的练习第九章:商品生命周期管理9.1 课程介绍解释商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商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9.2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商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分析商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9.3 教学内容商品生命周期的定义和重要性商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商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和策略9.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商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各个阶段和管理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商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成功案例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学生合作分析商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改进方法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商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练习第十章:商品趋势与创新10.1 课程介绍解释商品趋势和商品创新的重要性探讨商品趋势分析和商品创新的基本方法10.2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趋势和商品创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商品趋势分析和商品创新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商品趋势和商品创新的影响因素10.3 教学内容商品趋势和商品创新的定义和重要性商品趋势分析的方法商品创新的基本方法10.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商品趋势和商品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趋势分析和创新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商品趋势分析和创新的案例10.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1. 商品概述:理解商品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以及商品的分类和作用。
《商品学基础》教案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商品基本概念与分类•商品质量与标准化管理•商品检验与鉴别方法•商品包装与储运技术•商品市场价格与营销策略•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法律法规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01《商品学基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商品学基础》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商品基本知识和商品经营管理技能。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质量与标准、商品检验与鉴别、商品包装与标识、商品养护与保管、商品安全与卫生等。
课程地位本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商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商品质量与标准、商品检验与鉴别、商品包装与标识、商品养护与保管、商品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02学生应具备独立进行商品检验、鉴别、分类、编码、包装、标识、养护、保管等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商品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0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商品观念和质量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商品学基础》(第二版),XXX主编,XXX出版社,XXXX年。
参考书目《商品学概论》、《商品检验与鉴别》、《商品包装与标识》、《商品养护与保管》等相关教材或专著。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学术论文、行业报告等文献资料,以拓宽视野和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商品基本概念与分类02商品定义及属性商品定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商品属性商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社会属性指商品的交换价值,即商品在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
商品分类方法与标准商品分类方法根据商品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消费者需求等角度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