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穴位敷贴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随机分为3组(每组
2 0例)
:体穴贴敷组、耳穴贴压组、体穴贴敷加耳穴贴压组。
其中男3 2例、女2 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2岁;血压最高者收缩压达3 0 .0kPa(2
2 5mmHg) ,舒张压达1 5 .0kPa(1 1 2 .5mmHg)。
1 .2 治疗方法降压祛脂膏配制:以川芎、黄芪、丹参为主药,各等份研极细末
,用水调成糊状,加上适量樟脑、薄荷、冰片混匀即成。
实验时所有病例均于试验前一周停用一切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按统一标准测量每位患者的血压、血胆固醇、甘油三酯。
体穴敷贴组患者使用时取少许糊状药物抹于直径约1
.5cm的塑料薄膜上准确贴敷于一侧内关、涌泉穴上再用胶布固定,1周后更换另一侧肢体穴位
,左右交替。
耳穴贴压组患者用王不留行籽胶布准确贴压神门、心、肾、肝、降压沟,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压40次,达到耳廓轻度发热、发痛。
两耳交替贴压,3~
5天一换。
耳体穴结合组则按上两组方法同用。
三组均以1 5天为一疗程,每个疗程结束以后。
2020.1046祝您健康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提示眩晕的发病也可因虚作眩。
高血压病多见于老年人,肾气亏虚明显也是导致头晕的原因。
当然,高血压头晕和心、脾功能异常也有一定的关系。
◎ 高血压到底有什么危害高血压多常见于老年人,现代医学证实,随着病程的进展,高血压会逐渐影响人的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靶器官功高血压头晕难忍,穴位贴敷有妙招◎ 施芳英、何富乐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普协会◎ 中医如何看待高血压头晕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而将其归为“眩晕”“头痛”,其病因十分复杂,主要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说法,《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篇中也记载“春脉如弦……春脉者肝也……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
由此可知肝脉其气太过,容易发眩晕。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载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生活之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受高血压折磨的人也不断增多。
由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更让人痛苦不堪,我们常见的并发症有头昏头痛、头晕头涨、眼花耳鸣、心悸、失眠等,而高血压头晕是其中最难以忍受的一种病症。
2020.1047祝您健康生活之友能损坏,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相关数据表明,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
◎ 出现高血压头晕,应该怎么办头晕是高血压较为常见的症状,发作起来让人痛苦不堪,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一并发症,那么头晕的人该怎么办呢?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方法各异,如中药口服、针灸等,今天介绍一种最方便的治疗调理方法: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民间广泛流传,最具代表性的是冬病夏治的三伏贴。
实践表明,特定穴位的中药贴敷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
根据疾病选用特定的药物,经过皮肤吸收,渗入经脉,刺激该穴位,达到调和阴阳、调理脏腑的功能。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张学婷;武婧;薛卫国【摘要】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研究发现穴位贴敷在防治高血压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高血压患者逐年递增,寻求有效、安全、绿色的防治高血压的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就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防治高血压的穴位选择、药物组成、注意事项以及和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以兹为临床中运用穴位贴敷方法防治高血压提供借鉴.【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3页(P1487-1489)【关键词】高血压/穴位贴敷法;穴,涌泉【作者】张学婷;武婧;薛卫国【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穴位贴敷疗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粉末,运用水、醋、酒、凡士林等介质调成糊状,直接贴于相应穴位,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烙、熨、药浴、外敷等多种外治方法,并且列举了许多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
《圣济总录》中指出:“膏取其膏润,以祛邪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初步揭示了中药贴敷能消除“皮肤蕴蓄之气”的中药贴敷治病的机理[1-2],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采用药物对穴位刺激,联系中医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结合经络学说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认为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的作用,将药物贴敷于穴位不仅可以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而且可以通过经络使药效直达脏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
穴位贴敷疗法现如今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无论是单用还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都表现出其独特的疗效,并且在缩短看病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诊疗效果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4]。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8例,采取随机分成2组的方式,每组24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2组患者均采用降压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半年内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症状改善快、对患者的影响小,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高血压;效果高血压在临床上属于高发疾病,其属于顽疾,治疗难度较大,且根治较为困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救治不及时,将会严重的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临床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西药等降压药治疗,但是,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采用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对患者的影响大,且不具有长效机制,患者的复发频率高,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上,应该积极寻找更为科学、高效的治疗方式,提高对患者的治疗疗效。
通过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有效性更高,获得的治疗效果也更好,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48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士1.2岁。
对照组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51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士1.5岁。
1.2 方法对2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给予患者常规降压药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卡托普利的用量:每次口服25mg,每天2次。
美托洛尔的用量:每次口服30mg,每天3次。
对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中药降压膏进行贴敷治疗[1]。
中药降压膏的主要成分包括牛膝、川芎、吴茱萸等中药方剂。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传统医学中,茱萸被认为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
茱萸中含有丹参酮和桂皮醛等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降低血压等作用。
而涌泉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位于足底第一跖骨结节凹陷处,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常用于治疗高血压。
茱萸贴敷是将茱萸煎煮膏药敷贴在涌泉穴上,通过中药成分的渗透,刺激穴位,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此方法已经被用于临床治疗很长时间,有着较好的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对高血压的治疗疗效得到了较多的研究证实。
研究表明,茱萸贴敷涌泉穴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
一项临床研究中,选择了10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茱萸贴敷涌泉穴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实验证明,茱萸贴敷涌泉穴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茱萸贴敷涌泉穴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心脑血流量,改善心脑供氧情况,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除了茱萸贴敷涌泉穴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还有许多研究探讨了茱萸贴敷涌泉穴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茱萸贴敷涌泉穴与口服降压药同时使用,可以增强口服降压药的效果,减少副作用。
茱萸贴敷涌泉穴还可以与针灸、按摩等疗法结合使用,增加疗效。
有研究发现,茱萸贴敷涌泉穴与针灸等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心功能。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简便可行,且无明显副作用。
但是在进行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时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茱萸贴敷前需要清洁皮肤,以免污染药物。
要遵循医师的指导,控制贴敷时间和频率,以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在使用茱萸贴敷涌泉穴的还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如合理膳食,控制盐摄入,戒烟限酒,适量锻炼等。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王新忠【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26例高血压患者资料加以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行常规降压药治疗,实验组于此基础上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SBP(132.08±9.57)mmHg、DPB(76.36±6.24)mmHg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血压行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11【总页数】2页(P141-142)【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高血压;疗效【作者】王新忠【作者单位】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内科,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高血压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病发后对患者脑、肾脏及心脏等重要器质均造成损伤,严重影响其预后[1]。
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常采取降压药物治疗,但疗效均欠佳[2]。
本文为进一步验证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就选取的126例高血压患者资料加以分析,现作下列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26例高血压患者资料加以分析,将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近期内未使用高血压药物治疗者纳入,将对帖敷过敏者、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排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年龄40~66岁,平均(57.85±4.63)岁,男女比34∶29,病程1~14年,平均(6.59±4.21)年;实验组年龄41~67岁,平均(58.34±5.21)岁,男女比35∶28,病程1~13年,平均(6.21±4.53)年;两组以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精选版doc
高血压穴位敷贴疗法
一、吴茱萸、清醋、黄连
(1)肾气亏虚证:吴茱萸散(吴茱萸1份,清醋1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
(2)痰湿壅盛证:吴茱萸散内关、丰隆、解溪穴贴敷。
(3)肝火亢盛证:清肝散(吴茱萸1份,黄连6份,清醋1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
肝阳偏亢伴有头晕者,以吴茱萸、川芎颗粒剂各3g,混匀,白醋调成糊状,每天晚间临睡前贴敷双侧涌泉穴,2周为1个疗程;肝阳偏亢伴头痛明显者,以决明子10g 焙干研末,以绿茶水调成糊状,贴敷两侧太阳穴,干后更换。
二、生大黄2g、生石决明5g、牛膝5g、冰片0.5g诸药为末,过60目筛,适量凡士林调为糊状,等分4份,均匀涂于自粘性无菌敷料上,贴于双侧穴位上,每日1次,每次贴6小时,次日对时更换,15日为1疗程,可以连续2个疗程或以上。
肝阳上亢证:曲池、风池、合谷、太冲;
风痰上扰证:曲池、合谷、丰隆、太溪;
肝肾阴虚证: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阴阳两虚证:曲池、足三里、气海、涌泉;
气虚血瘀证:曲池、合谷、气海、丰隆。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
穴位贴敷贴产品适应症贴敷穴位[A型咽炎贴]适应症:急慢性咽炎,发烧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咽干、咽痒症状缓解和辅助治疗。
贴敷穴位:天突穴、大椎穴、廉泉穴。
贴敷时间: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取穴方法:天突穴:仰靠坐位取穴,位于颈部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廉泉穴:在颈部正中线与喉结正上方横皱纹交叉处,手指压迫时可感觉到舌根。
[B型鼻炎贴]适应症: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发烧感冒引起的鼻部不适的症状缓解和辅助治疗。
贴敷穴位:迎香穴、大椎穴、印堂。
贴敷时间: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可睡前贴起床揭,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取穴方法:迎香穴: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印堂穴:仰靠坐位取穴,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C型腹泻贴]适应症:肠炎、腹痛、腹泻的症状缓解和辅助治疗贴敷穴位:神阙穴、天枢穴。
贴敷时间: 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取穴方法: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天枢穴:仰卧取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D型祛痛贴]适应症:颈肩腰腿痛、软组织损伤、扭挫伤、腰肌劳损消炎、消肿、止痛的治疗。
主要用于下肢。
贴敷穴位:直接贴敷于痛点及相关穴位。
贴敷时间: 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E型止咳贴]适应症: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及发作引起的咳嗽、咳痰、哮喘等症状的缓解和治疗,或用于三伏三九贴敷治疗贴敷穴位:天突、膻中、肺俞、膏肓、定喘穴、大椎贴敷时间: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每次分选2-3 个穴位贴敷,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取穴方法:天突穴:仰靠坐位取穴,位于颈部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肺俞穴:俯卧位取穴,先找到第七颈椎(颈部前屈时项部最高骨性突起),再向下数至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旁开1.5寸为背俞穴。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摘要:穴位贴敷是目前临床治疗疾病常用方法之一,该法可将药物的作用与穴位的作用相结合,最终发挥穴位贴敷治疗的双重作用,以此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患者,将本次选取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组方式采用的是随机数字表法,本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中医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和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中医穴位敷贴应用于高血压治疗有明显的效果,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了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促进血肿吸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高血压引言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具体应用在高血压病方面,融合中医辨证,中药性味,经络理论于一体,合理辨证取穴、选药贴敷,可以有效地延缓和改善病情的发展,具有降压效果好,无副反应,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病症的有效方法,对高血压群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1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降压治疗。
实验组患者增加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根据其实际情况治疗,瘀血阻络型患者行太冲穴贴敷;肝阳上亢型患者取肝俞穴贴敷;肝、肾较虚弱患者加肾俞穴贴敷。
药方主要包括川穹、吴茱萸、夏枯草等,药物经太阳暴晒、烘干后碾磨成粉,置于干燥处。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正确的贴敷中药处方,即肝阳上亢型患者处方为菊花、吴茱萸、桂肉,用醋调和,敷于患者双足涌泉穴,1次/d,10d为1个疗程;痰浊型眩晕患者处方为白芥子、天麻、苍术、胆南星、川穹及白术等,用姜汁调和,敷于患者涌泉穴、中脘部位,1次/d,2周为1个疗程;药剂成分主要包含杜仲、钩藤、细辛、丹参、元胡、甘遂各12g,甘遂、白芥子各21g,将以上各药皆研磨为粉状,并应姜汁予以调和,交替帖敷于各穴位(肝俞、关元、足三里、膈俞、三阴交、曲池、太冲穴、太溪等穴位),充分显露敷贴处,且予75%的乙醇予以消毒,轻按压使敷贴紧贴皮肤,h1次/周,每周1疗程,连续贴4疗程。
降压方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效果目的評估降压方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0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高血压治疗联合降压方穴位贴敷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中医症候变化和尿微量清蛋白的控制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降压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改善有效率为73.3%,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观察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观察组在眩晕、口干口苦便秘、急躁易怒、失眠健忘和腰酸膝软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效率分别为100.0%、87.5%、100.0%、94.7%和91.7%,明显优于对照组(86.2%、7.7%、76.9%、11.8%和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降压方穴位贴敷能更有效降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血压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眩晕、口干口苦便秘、急躁易怒、失眠健忘和腰酸膝软的临床症状。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oint sticking of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n liver-yang hyperactivity hypertens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of liver-yang hyperactivity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September 2016 to November 2017 at our hospital.Al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60)and the control group (n=60).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standardized anti-hpertension treatment,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anti-hypertension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acpoint sticking thapy.on the basic treatment.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symptoms and microalbuminur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anti-hypertension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5.0%)(P<0.05).The improvement of microalbuminur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3.3% vs. 5.0%)(P<0.05).In addition,the efficacy of symptom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1%,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6.3%)(P<0.05).Among them,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including dizziness,dry mouth,constipation,irritability,insomnia and forgetfulness,and sore waist and knee was 100.0%,87.5%,100.0%,94.7% and 91.7%,respectively,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86.2%,7.7%,76.9%,11.8% and 2.0%)(P<0.05).Conclusion The antihypertensive formula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can reduce the blood pressure,microalbuminuria,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more effectively,including dizziness,dry mouth constipation,irritability,insomnia and forgetfulness,and sore and knee in patients with liver-yang hyperactivity hypertension.[Key words]Liver-yang hyperactivity;Hypertension;Acpoint sticking therapy;Antihypertensive therapy;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fficacy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是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及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
高血压穴位敷贴疗法
一、吴茱萸、清醋、黄连
(1)肾气亏虚证:吴茱萸散(吴茱萸1份,清醋1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
(2)痰湿壅盛证:吴茱萸散内关、丰隆、解溪穴贴敷。
(3)肝火亢盛证:清肝散(吴茱萸1份,黄连6份,清醋1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
肝阳偏亢伴有头晕者,以吴茱萸、川芎颗粒剂各3g,混匀,白醋调成糊状,每天晚间临睡前贴敷双侧涌泉穴,2周为1个疗程;肝阳偏亢伴头痛明显者,以决明子10g 焙干研末,以绿茶水调成糊状,贴敷两侧太阳穴,干后更换。
二、生大黄2g、生石决明5g、牛膝5g、冰片0.5g诸药为末,过60目筛,适量凡士林调为糊状,等分4份,均匀涂于自粘性无菌敷料上,贴于双侧穴位上,每日1次,每次贴6小时,次日对时更换,15日为1疗程,可以连续2个疗程或以上。
肝阳上亢证:曲池、风池、合谷、太冲;
风痰上扰证:曲池、合谷、丰隆、太溪;
肝肾阴虚证: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阴阳两虚证:曲池、足三里、气海、涌泉;
气虚血瘀证:曲池、合谷、气海、丰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