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z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指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弥漫在社会及其群体中的整个社会心理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社会心理现象属于心理现象,也属于社会现象。P12

2.文明:“文明”的载体是人的“身体”,文明是人对自己身体的“修养”效果。

公众文明是指公共领域的文明,文明的主体是公众,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两个维度特征。P12

第二章

研究效度是指研究操作是否有把握解释研究结论以及研究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的评价指标,其中研究结论能被有把握解释的程度叫内在效度,研究结论能被推广到研究情景以外的程度叫外在效度。

第三章

1.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在现场旁观者的数量影响了突发实事件中亲社会反应的可能性。

2.利他行为: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

特征:(1)目的是有益于他人,非为自己私利(2)行为乃自觉自愿,非迫于外界压力(3)不求任何回报(4)自我牺牲性,付出代价不计较

3.密切关系有哪些特征:

(1)相互依赖。

(2)共同活动。

(3)自我与密切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打破。

(4)交往动机的转变。

(5)亲密感。

(6)承诺。

4.评述爱情的三因素理论

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因素理论。他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亲密、激情与承诺,分别反映爱情关系中的情感、动机和认知特征。亲密是指两个人相处的情况,即是否有相互理解、相互喜欢、紧密依存的感觉,体现爱情的“温暖”。激情是指关系中令人兴奋激动的部分,是在性的吸引及自尊、统治欲、服从、自我实现等动机的驱动下所体现出来的浪漫特征,反映爱情的“热度”。承诺是指愿意爱对方,并且做出保持关系、长相厮守的决策。承诺往往是双方对彼此的关系进行冷静审视和理性预期之后的结果,能鼓励关系双方同甘共苦,体现了爱情的“理智”一面。人类爱情中的亲密、激情和承诺彼此相关,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多种多样的爱情形式。

第四章

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2.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3.简述刻板印象的利于弊

利:是用刻板印象的好处就是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

弊: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它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4.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基本归因错误又叫对应偏差,它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

(1)人们有一种信念,相信人们能对自己的行动负责,所以多以内因来解释人的行为,而忽略外因的影响。

(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所以,人们更容易注意行动者,而忽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

第五章

1.社会动机:社会动机就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它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社会动机推动人们努力学习和工作,积极与他人交往,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赞许性评价等。

2.过度辩护效应:在人类的行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激发行为的外在动机可能会降低行为的内在动机,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过度辩护效应”。即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

3.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护人们的内在动机,使之免受社会奖励机制的损害?

(1)奖励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降低背在动机,只有在内在动机本来就比较高的情况下,才有这种效果。如果内在动机本来就低,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从事某项活动没有多少兴趣,那么奖励就成为促使人们进行此活动的主要动力。

(2)不同的奖励类型有不同的效果。奖励可以区分为任务性奖励和表现性奖励。前者是指只要你做了事,不管干好干坏,都给奖励;后者是指根据完成任务的质量来决定如何奖励。由于表现性奖励与个人的内在特点有关,他可能增加人们对自己内在特性的关注,所以,这种奖励降低内在动机的可能性比较小,他甚至可能增加内在动机。

(3)适当的干预和培训可以减轻直至避免奖励的负面作用。

4.讨论个我取向成就动机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区别。

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是

(1)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个人自己来决定。

(2)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有个人自己来做主。

(3)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个人自己来评价,评价标准也由个人自己来制定。(4)从总体上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比较高,相应的,成就的功能自主性比较强,即追求成就本身是一种目的。

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是

(1)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他人或所属的团体来决定。

(2)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是由重要他人或团体在决定。

(3)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标准也是由他人或团体来制定。(4)从总体上来说,个人成就的价值观内的内化程度比较弱,相应的,成就的社会工具性比较强,即追求成就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让他人或团体高兴。

第六章

1.社会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幸福感: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3.试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有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而减弱或消失。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情绪概念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此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持久性。(百度找到的答案0.0)

第七章

1.态度: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

2.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在交往双方认知了对方的身份后,形成一致认同的行为规则,属于自生自发的互动规则。

3.如何理解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按认知不协调理论的解释,任何时间只要个人发现有两个认识彼此不能调和一致时,就会感觉到心理冲突,因心理冲突而引起的紧张不安,转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机作用,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这一认知,而迁就另一认知,借以消除冲突,恢复调和一致的心态。费斯廷格所指的认知,并不只局限于调和论者所指的态度内三成分中的认知,而是泛指所有包括认知成分的思想、观念、态度、行为等等。

第八章

1.从众: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现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2.服从: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

3.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

3.如何理解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就是个人在群体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与群体同一起来。这种去个性化的现象。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群体中或与群体一起从事某种活动时,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或以群体自居,使个体的个性溶化于群之中,从而失去了个性感。与这种去个性化相联系的是,个体似乎失去了作为个性的约束力,在群体的保护下,做出违反他们在社会情境中常常遵守的社会准则的事,表现出非正常的行事倾向。这样看去个性化要比从众据有危险性和破坏性。(理解就是主观的了吧...没标准答案了吧)

第九章

1.舆论:舆论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公论”、公众意见,是指在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众人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和判断,是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意见。P240

2.民谣:民谣也是舆论的一种,是社会大众以丰富通俗的语言、幽默诙谐的表达形式抒发对社会事情、问题等社会现象的意见、观点和态度。P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