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3
- 格式:ppt
- 大小:462.52 KB
- 文档页数:67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抗震规范》规定,高宽比大于()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脱离区(1分)A. 5B. 4C. 3D. 22. 《规范》规定: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是框架结构房屋的:()。
(1 分)A. 80%,且不宜小于70mmB. 70%,且不宜小于70mmC. 60%,且不宜小于70mmD. 90%,且不宜小于70mm3. 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1 分)A. 柱宽的1/4B. 柱宽的1/8C. 梁宽的1/4D. 梁宽的1/84. 多层砌体结构中当墙体的高宽比大于4时,墙体的变形情况是:()(1 分)A. 视具体内力值而定B. 以剪切变形为主C. 以弯曲变形为主D. 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在总变形中均占相当比例5. 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有何变化?( )。
(1 分)A. T1↓,Fe↑B. T1↑,Fe↑C. T1↑,Fe↓D. T1↓,Fe↓6. 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控制柱轴压比的目的:()。
(1 分)第10页/共10页A. 控制柱在轴压范围内破坏B. 控制柱在小偏压范围内破坏C. 控制柱在大偏压范围内破坏D. 控制柱在双向偏压范围内破坏7.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1 分)A. 0.75B. 0.80C. 0.90D. 0.858. 对于多遇地震作用下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组合内力设计值调整时,位于消能梁段同一跨的框架梁内力设计值在8度以下时不应小于多少?()(1 分)A. 1.6B. 1.4C. 1.7D. 1.59. 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曲线为()。
第一章的习题答案1.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时某地区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震级大时,烈度就高;但某地区地震烈度同时还受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2. 参见教材第10面。
3. 大烈度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小烈度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可根据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确定小、中、大烈度地震;由统计关系: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4. 概念设计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抗震计算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抗震目的提供具体数据和要求;构造措施从结构的整体性、锚固连接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弥补部分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简洁计算的缺陷。
5. 结构延性好意味可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弹塑性变形,通过结构一定程度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降低造价;同时可避免产生结构的倒塌。
第二章的习题答案1. 地震波中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或相近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放大;与土层固有周期相差较大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衰减甚至完全过滤掉了。
因此土层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2. 考虑材料的动力下的承载力大于静力下的承载力;材料在地震下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可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储备,因此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高于静力承载力。
3. 土层的地质年代;土体中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地震的烈度和作用时间。
4. 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建筑物条件均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 c .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 .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5. s m v m 5.2444208.32602.82008.51802.220=+++=因m v 小于s m 250,场地为中软场地。
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烈度为7度,取80=N砂土的临界标贯值:[])(1.09.00w s cr d d N N -+=,其中m d w 5.1=土层厚度:第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的上界取上部非液化土层的底面或第1-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土层的底面;其下界取下部非液化土层的顶面或相邻实测标贯点的深度的均值。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1随着现代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有了显著的增长,其中不乏重要的政府和商业办公楼、酒店、购物中心甚至是住宅。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抗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由于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然而,高层建筑地震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大小和复杂性、结构材料的种类和性质等不同因素。
近年来,随着钢结构的发展和应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也愈发注重钢结构抗震设计。
相对于混凝土和砖类建筑,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加优越。
钢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冲击力以及较好的可塑形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抵御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近年来,许多企业和工程师都将钢结构作为抗震性能优异的解决方案,用于设计和建造高层建筑。
然而,在钢结构设计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每座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地理情况都不同,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这些差异以及地震带来的力量,针对每个具体的项目进行量身定制的设计。
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平衡,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在抵御地震力量的同时,能够承受各种集中荷载、雪荷载等准静态荷载。
为了探讨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一项基于性能的研究。
首先,需要对建筑的节点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保在强地震条件下,节点能够充分发挥其带有冲击吸收作用的特点。
其次,需要考虑整个结构在地震中的变形能力,这一点对于钢结构设计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钢结构具有出色的韧性和可塑性,可以通过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来避免建筑物的崩塌和全面破坏。
此外,还需要确保钢结构连接件的可靠性和结构的整体刚度。
总之,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多选题1. 墙体在侧向力作用下一般包括_____两部分。
(5分)(A) 弯曲变形(B) 轴向变形(C) 剪切变形(D) 扭转变形参考答案:A,C2. 通过内力组合得出的设计内力,还需进行调整以保证_____。
(5分)(A) 梁端的破坏先于柱端的破坏(B) 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C) 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D) 构件的破坏先于节点的破坏参考答案:A,B,D3. 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_____。
(5分)(A) 加强结构的整体性(B) 保证抗震计算目的的实现(C) 保证结构不被地震破坏(D) 弥补抗震计算的不足参考答案:A,B,D4. 结构布置不合理可能产生下面_____震害。
(5分)(A) 扭转破坏(B) 薄弱层破坏(C) 应力集中(D) 防震缝处碰撞参考答案:A,B,C,D5. 为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完整性,对于多高层钢结构的所有节点连接,除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验算外。
还应进行_____原则下的极限承载力验算。
(5分)(A) 强节点弱构件(B) 强构件弱节点(C) 强梁弱柱(D) 强柱弱节点参考答案:A判断题6. 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
(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7. 楼盖应优先选用装配式楼盖,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楼盖,最后才是现浇楼盖。
(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8. 结构沿竖向应尽可能均匀且少变化,使结构的刚度沿竖向均匀。
(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9. 当构件的抗剪强度较低时,会发生延性的剪切破坏。
(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0. 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体系。
(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1.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填空题12. 剪压比用来说明梁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其概念为___(1)___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共3篇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1高层建筑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其结构稳定性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为此,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需要对其结构体系进行充分的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以确保其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的结构安全性。
首先,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建筑结构的高度、结构形式、材料等等。
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次,我们需要针对建筑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抗震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的核心是对建筑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以找出其在不同地震条件下的抗震性能表现,并加以评估。
这种方法需要结合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建筑模型进行模拟并进行动力分析,以获取建筑结构的动态响应曲线。
最后,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和评估之后,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种优化设计可以针对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和因素进行,比如调整结构形式、加强连接构件、使用更耐震性的材料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在进行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时,我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评估,以找出最经济、最可行的设计方案。
总之,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和关键的工作,它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以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等极端情况下的安全和稳定。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高层建筑的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高层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到破坏,不仅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
答案在后面
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
1. 框架结构侧移曲线为()。
(2 分)
A. 弯曲型
B. 复合型
C. 弯剪型
D. 剪切型
2.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2 分)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3. 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2 分)
A. 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B. 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
C. 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D. 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4. 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2 分)
A. 与楼盖刚度无关
B. 与楼盖刚度有关
C. 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D. 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5. 6度设防的35m高的框架结构,其防震缝的宽度应为:()。
(2 分)
A. 10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
第9页/共9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摘要:近年来建筑施工技术日新月异,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快速成长,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动力。
建筑功能不断优化改良,已经成为衡量建筑建设效果的重要指标。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理念正处于快速更新的阶段,抗震设计趋于科学合理。
就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展开讨论,并提出可行地实施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原则1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地特点首先,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必须要针对结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分析。
由于建筑结构无论从整体柔韧性上还是整体承载力方面,都需要综合考量受力的稳定与均衡,而这对建筑在较大震动情况下是否可以保持稳定造成了一些影响。
因此,在实际结构设计期间,必须要对建筑受力状态进行综合考量分析,对结构与连接点的连接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测,这样才能够保证一旦发生地震,也不会对建筑造成较大的能量冲击。
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建筑在地震当中始终维持受力平衡,避免主体结构因此而受损。
其次,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轴向变形问题,高层建筑工程承担的竖向荷载量比较大,不仅存在一些轴向变形问题,还可能会对连续梁的弯矩造成一些影响,进而导致在负弯矩值变小的同时增大正弯矩值。
因此,在抗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轴向变形情况进行准确计算,从而准确调整下料长度,避免剪力与位移造成较大影响。
最后,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延展性,结构延展属于建筑设计期间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些中低层建筑延展性比较小,而高层建筑延展性比较大,这导致在地震发生之后,高层建筑出现变形的概率也更大。
为了降低在地震当中高层建筑出现较大变形导致构件损坏,就需要在结构设计上采取一定措施来改善建筑结构延展性,提升建筑结构使用效果。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2.1建筑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首先,需要结合地质条件选择合适地区域,对于大多数建筑物,选择一个稳定的地基非常重要。
设计师应该优先选择地壳稳定和不存在潜在地质灾害的区域建造建筑物,并且需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等因素设计相关抗震技术方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三、单层工业厂房(一)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1.一般规定(本节内容主要适用于装配式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1)厂房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多跨厂房宜等高和等长,高低跨厂房不宜采用一端开口的结构布置。
2)厂房的贴建房屋和构筑物,不宜布置在厂房角部和紧邻防震缝处。
3)厂房体形复杂或有贴建的房屋和构筑物时,宜设防震缝;在厂房纵横跨交接处、大柱网厂房或不设柱间支撑的厂房,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00~150mm,其他情况可采用50~90mm。
4)两个主厂房之间的过渡跨至少应有一侧采用防震缝与主厂房脱开。
5)厂房内上起重机的铁梯不应靠近防震缝设置;多跨厂房各跨上起重机的铁梯不宜设置在同一横向轴线附近。
6)厂房内的工作平台、刚性工作间宜与厂房主体结构脱开。
7)厂房的同一结构单元内,不应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厂房端部应设屋架,不应采用山墙承重;厂房单元内不应采用横墙和排架混合承重。
8)厂房柱距宜相等,各柱列的侧移刚度宜均匀,当有抽柱时,应采取抗震加强措施。
(2)厂房天窗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天窗宜采用突出屋面较小的避风型天窗,有条件或9度时宜采用下沉式天窗。
2)突出屋面的天窗宜采用钢天窗架;6~8度时,可采用矩形截面杆件的钢筋混凝土天窗架。
3)天窗架不宜从厂房结构单元第一开间开始设置;8度和9度时,天窗架宜从厂房单元端部第三柱间开始设置。
4)天窗屋盖、端壁板和侧板,宜采用轻型板材;不应采用端壁板代替端天窗架。
(3)厂房屋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略(4)厂房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8度和9度时,宜采用矩形、工字形截面柱或斜腹杆双肢柱,不宜采用薄壁工字形柱、腹板开孔工字形柱、预制腹板的工字形柱和管柱。
2)柱底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范围内和阶形柱的上柱宜采用矩形截面。
2.抗震构造措施(1)有檩屋盖构件的连接及支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檩条应与混凝土屋架(屋面梁)焊牢,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
2)双脊檩应在跨度1/3处相互拉结。
建筑抗震设计三个设防水准
1.小震不坏: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内可能遇到的小地震,即相当于比设防烈度低1.5度的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应保持弹性状态嘏平损坏。
按这种受力状态进行内力计算和截面设计。
2.中震可修:即在设防烈度条件下,高层以和一些重要建筑充许出现损坏,经修理后仍可以继续使用,保证生命和设备的安全。
3.大震不倒:在千年不遇的罕见大震中,建筑物会严重损坏但要求不倒塌,保证生产安全。
所谓大震,一般指超出设防烈度1-1.5度的地震。
第 1 页共1 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综合测试三)单选题1. 多层砌体结构中当墙体的高宽比大于4时,墙体的变形情况是在___B__。
(2分)(A) 以剪切变形为主(B) 以弯曲变形为主(C) 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在总变形中均占相当比例(D) 视具体内力值而定2. 地震系数k与下列___A__因素有关。
(2分)(A) 地震基本烈度(B) 场地卓越周期(C) 场地土类别(D) 结构基本周期3. 在求解多自由度体系的频率和振型时,既可以计算基本频率也可以计算高阶频率的方法是__A___。
(2分)(A) 矩阵迭代法(B) 等效质量法(C) 能量法(D) 顶点位移法4. 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__A___。
(2分)(A) VP > VS > VL (B) VS > VP > VL(C) VL > VP > VS (D) VP > VL> VS5. 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k有___A__变化。
(2分)(A) T1↓,Fek↑(B) T1↑,Fek↑(C) T1↑,Fek↓(D) T1↓,Fek↓多选题6. 框架的整体破坏形式按破坏机制可分为__BD___。
(2分)(A) 延性破坏(B) 强柱弱梁型破坏(C) 脆性破坏(D) 强梁弱柱型破坏7. 多高层钢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有__ABCD___。
(2分)(A) 节点连接破坏(B) 构件破坏(C) 结构倒塌(D) 支撑压屈8. 抗震设计原则是__ABC___。
(2分)(A) 小震不坏(B) 中震可修(C) 大震不倒(D) 强震不倒9. 下面__ABC___可以作为抗液化的措施。
(2分)(A)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B) 部分消除液化地基沉陷(C) 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D) 减小结构的整体刚度10. 计算层数较少且较为规则的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可采用下述__BD___两种方法。
(2分)(A) 强柱弱梁法(B) 反弯点法(C) C值法(D) D值法判断题11. 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砌体结构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砖和缝的强度2.历史最悠久的人工防震形式是土台墩3.地震波经过多次反复衰减和反射后,发生波聚焦的地形称为聚焦地形4.改进差动位移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引进软弱层,更合理地考虑了弹塑性变形的作用5.框架结构依靠轴向受力承受地震荷载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框架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通常表现为铰链节点 B. 框架结构依靠轴向受力承受地震荷载 C. 框架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建筑 D. 框架结构易于成形,施工速度较快答案:A2.下列材料中,最适用于地震区域做柱加强的是: A. 筋带 B. 纤维增强材料 C. 钢板 D. 碳纤维答案:D3.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好的原因是: A. 其密度大,重量轻,耐久性好 B. 其强度大,抗震能力强 C. 其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流变性能 D. 其易于施工答案:C三、简答题1.请简述地震中建筑物结构产生的三种变形形式及其应对措施。
答:地震中建筑物结构产生的三种变形形式包括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超过弹塑性限度的破坏。
应对措施包括采用一些减震、隔震和加筋措施来限制上述变形产生。
2.简述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答: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尽可能将水平惯性力通过地基分到地面以下,采用可靠的结构系统,布置良好的结构连接件,采用有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为倾斜和扭转提供必要的刚度和强度,并采用符合要求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检验检测规范等进行抗震设计。
3.请简述改善土台墩的抗震性能的措施。
答:改善土台墩的抗震性能的措施包括增大其自重,加强基础和地基的抗震性能,增加水平力的适应能力,并使其重心位于墩高的55-60%处。
此外,还可以在土台墩上设置小屋面,以防止土台墩因地震引起的滑坡,使其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