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非营利组织与企业核算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民办非企业适用的会计准则一、概述民办非企业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如社会团体、基金会、宗教组织等。
这些组织也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但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不能采用企业会计准则,而是应该采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在不断增长,但由于其经济活动与企业有所不同,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不能完全适用。
因此,在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制定适合非营利组织特点的会计准则。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1. 会计核算方法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并且应当注重事项与资金流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应当对捐赠收入和捐赠支出进行专门核算。
2. 财务报告格式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三种财务报告。
其中,收入支出表应当分项列示各项捐赠收入和捐赠支出。
3. 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在财务报告中对自身的性质、宗旨、经营范围、管理机构等进行充分说明,并且对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披露。
此外,还应当对重大的捐赠收入和捐赠支出进行详细披露。
四、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1. 适用对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适用于社会团体、基金会、宗教组织、慈善组织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2. 适用条件民间非营利组织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够采用该准则:(1)该组织是一个独立法人;(2)该组织没有以盈利为目的;(3)该组织的活动与企业有所不同,需要特殊核算方法。
五、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1. 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民间非营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而企业会计准则则是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
2. 财务报告格式的不同民间非营利组织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三种财务报告,而企业会计准则则是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种财务报告。
一、前言:我国目前的会计规范体系分三个部分:企业会计制度和非企业会计制度,其中非企业会计制度又分为在政府部门应用的预算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是三大会计分支中一个非常重要部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整个核算过程兼有公立非营利组织即行政事业的核算特点与私立企业的核算特点。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制度的使用范围:此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简称非营利组织,下同),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的界定:1.不以营利为目的;2.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3.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三、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是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5个会计要素进行会计科目分类和设计会计报表结构的。
因为民间非营利组织资源提供者既不享有组织的所有权,也不从组织中取得回报,所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存在核算“所有者权益”和“利润”问题。
同样,在权责发生制会计下,也不存在核算收付实现制下的“支出”问题四、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区别:表1:制度方面的区别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1、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净资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净资产列报限定性资产、非限定性资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3、收入确认主要来自非等价交换取得(即非交换性交易收入)主要来自等价交换取得(即交换性交易收入)包括: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4、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1表2:会计核算内容方面的区别1、资产减值一般只对应收款项、存货、短投、长投计提减值期末对应收款项和存货计提减值,计入管理费用;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计入营业外支出计入管理费用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可回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计提减值,计入投资收益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可计提减值准备2、接收捐赠资产记“捐赠收入” 通过“待转资产价值”核算,最终转入“资本公积”账户3、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均确认为投资成本,不另计投资差额在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记入投资差额处理4、应交款项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设置“其他应付款”账户,核算各种应交暂存款项的所有权,因此不存在应交的各种款项5、净资产将限定性收入和非限定性收入转入限定性资产和非期末将所有收入和成本费用转入“本年利润”,二者的差额是本期实现的盈利或发生的亏损,限定性资产,作为增项;将各项费用转入非限定性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增项或减项资产,作为减项;二者的差额作为净资产变动额2。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比较作者:梁丽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12期为了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财政部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发布,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对于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行为,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实现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促进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一)突出反映民间性和非营利性的财务活动特征首先,民间非营利组织本身突出民间性和非赢利性。
民间非营利组织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企业,它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公益特性的公共服务组织。
尽管民间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社会服务与国有非营利事业单位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作为民间非利利组织,它更突出民间性或非政府性的特点、其次,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突出民间性。
一方面,民间非营利组织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或机构,是独立运营管理的社会组织;另一方面,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依靠政府拨款创办和开展运营活动,主要依靠社会捐赠、会员缴纳会费和提供服务收取的收入来维持运营活动的支出。
(二)突出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财务报告规范的基本要求《制度》针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点和财务会计规范的需要,从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基本原则到会计要素设置、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鞋、财务会计报告格式和应提供信息的内容等都作了详细规定。
这些规定反映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规律、特点及会计与财务报告的规范要求,有利于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和资源提供者及利益相关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评价和决策。
(三)借鉴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惯例,反映了《制度》与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趋同之势,有利于国际间交流一方面,民间非营利组织基本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予以规范。
另一方面,《制度》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组织层面的整体财务报表,并通过区分非限定性净资产和限定性净资产反映资源提供者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资源的限定情况,同时通过业务活动表反映不同用途的财务资源的收支情况,而没有对组织内部的基金会计核算提出具体要求。
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比较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开展,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业务相互交叉融合,因此,会计人员要了解企业会计和非盈利性组织的会计之间的区别。
本文对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我国企业会计和非盈利性组织会计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等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一、相关概述1.企业会计概述企业会计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开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局部。
其具体内容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
2.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概述非盈利性组织会计的定义有两种表述:第一种,政府有关部门的拨款和非盈利性组织核算监督会计执行情况;第二种,非盈利性组织确认、计量和报告财务收支和经费收支。
二、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比较1.核算根底的不同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目前确认采用收付实现制,适当的结合运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而我国政府预算与会计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策划当中,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根底。
2.会计要素分类不同会计对象可以说是指针对会计主体即会计所效劳的组织的资金运动,而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这一抽象而涉及广泛的概念的根本分类。
而会计等式那么说明了各会计要素的根本关系。
企业会计会计要素中的所有者权益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要素中的净资产都是反应两类组织组织权益的要素。
因为前者资源提供者根据持股的比例对组织的资产享有所有权,而后者的资源提供者对组织资产不享有所有权,所以两类组织对组织权益要素有不同命名。
由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也没有设立利润这一会计要素,也没有实收资本的说法,而是把设立组织投入的资金以及后期经营结余全部计入净资产中。
浅谈民办非企业与企业不同的帐务处理作者:王军霞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26期摘要:民办非企业单位适用民办非企业会计制度,这一制度解决了民办非企业单位核算制度不一致,满足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
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在民办非企业养老机构的工作经验,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帐务处理作浅入分析。
关键词:民办非企业会计制度;受托代理资产;限定性净资产;非限定性净资产;提供服务收入;其他收入一、会计核算方式的不同当前我国养老机构是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民办非企业会计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是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记录、计量和报告,以价值指标客观地反映业务活动过程,从而为业务管理和其他相关的管理工作提供信息的活动。
养老机构按其运营的模式分为民办民营,公办民营,公办公营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适用于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
民办民营的养老机构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其费用科目通过“业务活动成本”会计科目核算;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是政府购买收入的一种形式,大部分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其费用通过“事业支出”会计科目核算;公办公营的养老机构是适用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这里主要介绍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帐务处理。
民办非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其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反映业务活动情况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和费用,其会计等式为:收入一费用=净资产变动额。
二、会计科目所反映会计事项的区别(一)受托代理资产,受托代理负责民办非企业适用的会计科目与企业适用的会计科目不同。
民办非企业资产类会计科目有“受托代理资产”会计科目而企业会计制度里不设此科目。
此科目主要是核算民办非企业的受托代理业务。
受托代理业务是指民办非企业从委托方收到受托资产,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将资产转赠给指定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的受托代理过程。
民办非企业组织在业务活动中有充当中间人的角色。
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会计处理有什么区别一、民办非企业单位适用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单位适用于企业会计制度。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二)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捐赠人、会员、监管者)等的需要。
(三)会计核算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实质进行,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其依据据。
(四)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
(五)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信息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六)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七)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八)在会计核算中,所发生的费用应当与其相关的收入相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九)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但本制度有特别规定的,按照特别规定的计量基础进行计量。
其后,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的外,民间非营利组织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资产账面价值。
(十)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
(十一)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应当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和应当予以资本化的支出。
(十二)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对于非重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三、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一、核算基础不同:企业权责发生制,xx组织收付实现制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虽然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度,但在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仍然设置了与企业会计基本相同的应收。
应付科目,对一些应收未收和应付未付的收支项目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
可见,在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中,大多数情况下实际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
另外,在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如盘盈盘亏财产物资的处理程序、内部成本核算方法等都企业会计进行处理。
二、会计要素的不同分类及相应会计等式的不同非营利组织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大类。
资产=负债+净资产本年末净资产=上年净资产余额+本年收入-本年费用由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也没有设立利润这一会计要素,也没有实收资本的说法,而是把设立组织投入的资金以及后期经营结余全部计入净资产中。
企业会计一般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三、会计报表的不同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非营利性组织: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叫做业务活动表1、企业会计准则将“利润”作为一个会计要素,而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并未将“结余”作为会计要素,但在会计制度中又规定设置了“结余分配”“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科目,在收入支出表中也列出了“结余”和“结余分配”项目。
2、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性质相同,但非营利组织的资产负债表却采用了类似于“科目汇总表”的结构形式,将所有科目按照“资产部类”和“负债部类”左右顺序排列,编制时只要把报告日的各科目余额直接填入即可。
另外,非营利组织由于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一般情况下采用收付实现制,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因而只有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才能反映其资金的收支结存情况,但现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规定。
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毕业论文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多元化,非营利组织已经逐步走入市场,开始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办一些企业性组织,与公共部门,企业一同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有些企业也开办自己独立的学校、医院等公益性组织,使得企业的某些业务具有了非营利组织的特色,这也表明某种程度上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能够形成交互发展的形式,也正因为二者可以联系的很紧密,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区别也需要更进一步的了解,根据国家提出的“面向社会,走向市场,减员增效,减拨经费”,以及非营利组织也需要“自负盈亏”的要求,非营利组织的经济效益指标将越来越重要,如今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更需要会计人员掌握熟练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核算体制不同,结合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结合现状对企业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的披露、会计监管等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毕业论文Ab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becomes more pluralistic,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ve gradually into the market, started to use their own advantages to offer some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nd public sector enterprises in a market economy wit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t the same time, some companies also run their own independent schools, hospitals and othe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making somebusiness enterpris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which also shows that businesse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o some extent 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two can be linked very closely to the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personnel the accoun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lso ne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ccording to state's \community, to market, increasing attrition Efficiency, less allocated fund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lso need to\organizations will b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economic indicators, Accounting Today, Accounting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re increasingly linked, there is also need for skilled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master the accounting business accounting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contacts .This non-profit organization under the accounting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the accounting system is different, with corporate accounting definition of accounting element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describ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ith the status quo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ccounting corporate accounting problems that were analyzed, And this series of issues were discussed, on accoun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ccounting, regulatory and other issue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ccounting Accounting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1)Abstract.......................................................................2 前言........................................................................ ...4 第一章会计分类........................................................ (5)一、企业会计概论.................................................................5 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概论.. (6)第二章资产 (7)一、资产定义.......................................................................7 二、资产比较研究.. (8)第三章负债.............................................................. (8)一、负债定义.......................................................................8 二、负债比较研究 (9)第四章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9)一、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定义................................................10 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比较研究.. (10)第五章收入、支出 (11)一、收入定义............................................................... .....11 二、支出定义............................................................... .....12 三、收入、支出比较研究.................................................. .. (12)第六章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14)一、企业会计存在问题.................................................... .....14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问题.......................................... ......15 三、企业会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6 四、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8)结论........................................................................ ...20 注释........................................................................... 21 参考文献 (22)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毕业论文前言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也在日渐壮大,而中国企业会计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的趋同。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比较为了进一步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适应民间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财政部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从2005年1 月1 日起在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始实行新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
该制度的颁布解决了民间非营利组织长期以来无适用会计制度的问题,新制度有利于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行为。
新制度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之前适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较,笔者认为有几个明显变化。
(一)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原则“原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民间非营利组织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虽然具有简便易行、可直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人工成本低等优点,但不利于真实、完整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难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所以新制度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新制度明确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会使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大增加,并且有助于解脱受托责任。
如在实行权责发生制下通过设置递延、应计、配比、摊销等类会计科目;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无形资产,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已经发生减值的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等主要资产项目,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费用;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进行跨期费用的摊提;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等方式核算,能正确确认各会计期间的收入、成本和费用,遵循了谨慎性、重要性原则的要求,也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浅析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异同 ■ 李日昱 安丽娜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0) 07-103-02摘要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中的两类不同主体,在会计上存在着诸多异同。
如今,大多数人都只注重于对企业会计的研究和学习,非营利组织会计则相对成为了盲点。
本文浅析了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几点异同,旨在警示会计人员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不要将二者混淆,并提高会计人士对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视度。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会计 企业会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也在日渐壮大,而中国企业会计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的趋同。
对企业会计的学习与研究也充斥了大多数会计人士的视野。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更是在会计界大放异彩。
如今,中国企业会计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回眸非营利组织会计,其发展却相对滞后。
事实上,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民和各种经济组织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非营利组织向其提供的公共产品,比如交通、安全、健康、文化等。
因此,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作为社会中的两类不同主体,在会计上有着怎样的异同呢?本文将对其进行浅析,以避免由于对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了解不足,而导致二者在会计处理上的混淆。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我国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是:1.不以营利为目的;2.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因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3.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4.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营利性企业向公民提供的物品可称为私人物品,而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是为社会公众所普遍需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只能由非营利性组织来提供。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在社会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仅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上就可以窥见出非营利组织与一般企业的巨大差异。
企业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对比分析作者:翟龙龙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第12期摘要:众所周知,企业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目的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而目的不一样其本质与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企业会计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存在的一种职业。
企业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与信息预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非营利性组织会计而不然,非盈利组织与经济效益无关。
本文通过对企业和非盈利组织概念的界定,企业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职能与准则作了对比分析,本文主要侧重于论述企业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不同点,包括两者的会计职能工作、会计的核算方法、会计包括几方面的要素、两种会计制作报表的差异等。
关键词:企业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概念;差异分析1 概念对比(一)企业与非盈利组织概念对比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盈利,它只要是企业家们通过使用土地、雇佣劳动工人、聚集资本、投入一定的技术后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最后向社会这个市场提供产品从而获得一定利润的社会经济组织。
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包括商品与服务,而它与市场有很大的联系,因为企业在施行经济活动的同时是自主经营,没有政府或者社会团体等的资助。
而且企业在这其中还要承担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果。
简而言之,企业是以赚钱、盈利为目的,而企业要获利完全是受市场的影响,因而这其中包含这市场性与不稳定性。
非盈利性组织与企业恰恰相反,它有时候也被人们称之为"第三部门",原因是它不存在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与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之中。
它存在的目的不是转去利润获得金钱,它主要是依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而存在,为这些单位进行财务方面的服务因此不存在盈利与亏损的风险。
非盈利组织的目标非常地纯粹简单,它通常是以某种方式去支持或处理个人或者集体关注的议题或者事件。
非盈利组织所涉及的不是市场,然而它涉及的领域也是非常广的,这里边包括艺术领域、慈善事情的处理、教育拨款、学术研究的经费甚至还包括解决环境问题的基金等等。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核算方法我接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这事儿啊,说实话,一开始就是瞎摸索。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嘛,首先得明白它和企业会计核算有很大不同。
这就像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一样。
就拿收入来说吧,企业的收入主要是卖产品或者提供服务赚钱。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可就复杂多了,像收到捐赠啊、政府补助之类的。
我一开始就搞混了,有一回把一个捐赠当成普通的销售收入,后来才知道错得离谱。
会计的核算基础呢,民间非营利组织大多是权责发生制。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好比你订了一个月的牛奶,虽然你是月初一下子付了一个月的钱,但是你每天喝牛奶的时候才算是消耗这个服务,这个消耗的过程就要按照权责发生制来记账。
对于费用,一定要分得很细。
我记得有次做核算,把活动的场地租赁费和设备租赁费笼统地记到一起去了,结果后面想查场地租赁费到底花了多少的时候就很麻烦,所以千万别怕麻烦,像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之类的都要分得清清楚楚。
再说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中也很重要。
这就像你家买了台冰箱,虽然买的时候花了一笔钱,但是这个冰箱可以用很多年,每年它都会损耗一点价值,这每年损耗的价值就是折旧。
假如我们有台办公电脑算固定资产,你得根据一定的方法,比如直线折旧法,来计算它每个月减少的价值,这就是折旧费用。
还有财务报表这块。
资产负债表和业务活动表比较重要。
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开始我也是老搞不清楚这个数据应该填在哪。
后来我就拿个小本子,把每个项目都对应到账户科目去,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的对着放,虽然笨了点,但是慢慢就清楚了。
业务活动表呢,要准确反映组织日常开展的活动收支情况。
比如举办了一场公益活动,活动收入多少,各种花费是多少,都要详细记录在里面。
捐赠收入的核算也不简单。
如果收到限定用途的捐赠,比如说捐赠人指定这些钱是用来建学校操场的,那你就必须把这笔钱单独核算,不能跟其他经费混在一起。
我当初没搞清楚的时候就差点乱记账,后来被前辈指出来了才改正过来。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方面的差异比较刘琦【摘要】《民间非营利织织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差异,这是由于会计主体本身的性质与运作目标不同而导致的,本文就这两类会计主体从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资产核算、收入核算、费用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等具体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
【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2(000)014【总页数】1页(P253-253)【关键词】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差异【作者】刘琦【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我国会计体系按服务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各类企业为代表的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另一种是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
营利组织会计体系中,会计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开展各种生产活动。
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中的会计主体分为预算单位与民间非营利组织。
其中,民间非营利组织是通过集合各方的资金力量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民间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由于运作目标不同,使两者在会计核算上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就这两类会计主体在会计具体核算中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在核算上的差异。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基本原则设置上存在的差异,二者比较差异如图1所示:《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按照不同的要求分成了四大类,并且对会计计量属于没有明确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则明确对会计计量属性要求进行规定。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设置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五大会计要素。
《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的数量及具体要素的名称上存在着差异。
1)数量差异。
民间非营利组织设置五大会计要素,而企业会计设置了六大会计要素。
从数量上看民间非营利组织比企业会计少了一个会计要素:利润。
这与两大会计主体的运作目标有关。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民间制度是企业制度规范的再版,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入,它统一规范了我国截止2003年26.72万个民间适用的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行为,扭转了这些组织会计制度互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使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叉迈开坚实的一步,是值得称颂和学习的。
民间制度与企业制度比较,无论从体制结构或理论导向都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导向的靶的是完全相同的,主要体现在制度的“中国特色”和“国际趋同”两个方面:所谓“中国特色”是指它们的会计制度组成形式与国际其它国家会计制度的组成形式相比较所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上述两个会计制度均由“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组成,而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都以“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行为的形式,显然,由于上述两种会计制度的组成相同,因而都同样具有“中国特色”;所谓“国际趋同”,是指我国已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在理论上除个别项目(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所形成的损益处理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等项,因我国当前客观经济条件尚不具备不能采用)与国际间比对略有不同外,绝大多数理论是与国际会计理论相协调,仅仅是体现在不同的规范文件里边而已,如会计的前提、等式、基本原则、核算和计量基础,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计量等,我国的上述会计制度是在“会计制度”中说明,而国际会计准则是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说明;;会计实务操作,我国上述两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规范,而国际会计准则则在具体的各个会计准则中规范,所以,可以认定我国的上述两种会计制度的理论导向与国际主流会计理论导向相比,只是规范的形式不同,其实质性内涵都是完全趋同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制度与企业制度的理论导向是完全一致的。
当我国会计准则齐套颁布后,会计理论导向将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国际会计相协调。
如果要说民间制度比对企业制度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只是她们在具体规范会计行为中,针对其不同性质的会计主体和不同的业务范围所进行各别规范的不同描述,都没有背离她们制订制度中所坚持理论导向的共同规迹,如所得税同样作为一项费用来确认,在会计处理方法上略有不同,民间制度是结转管理费用,而企业制度直接结转本年损益,在会计报表上前者反映在“业务活动表”的“管理费用”项目,后者反映在“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直接抵消利润总额;再如报表名称民间制度的“业务活动表”与企业制度的“利润表”都是体现不同业务的业绩,因前者不以营利为活动宗旨和主要目的,其名称用“业务活动表”更加贴切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和特点;民间制度资产中增加“受托代理资产”和“文物文化资产”和负债要素中增加“受托代理负债”都是基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业务活动特点而设置的,并不改变资产、负债的定义。
一、前言:我国目前的会计规范体系分三个部分:企业会计制度和非企业会计制度,其中非企业会计制度又分为在政府部门应用的预算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是三大会计分支中一个非常重要部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整个核算过程兼有公立非营利组织即行政事业的核算特点与私立企业的核算特点。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制度的使用范围:
此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简称非营利组织,下同),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1.不以营利为目的;
2.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
3.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三、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是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5个会计要素进行会计科目分类和设计会计报表结构的。
因为民间非营利组织资源提供者既不享有组织的所有权,也不从组织中取得回报,所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存在核算“所有者权益”和“利润”问题。
同样,在权责发生制会计下,也不存在核算收付实现制下的“支出”问题
四、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区别:
表1:制度方面的区别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
1、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净资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净资产列报限定性资产、非限定性资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3、收入确认主要来自非等价交换取得(即非交换性交易收入)主要来自等价交换取得(即交换性交易收入)
包括: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政府补助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投资收益、
其他收入
4、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表2:会计核算内容方面的区别
1、资产减值一般只对应收款项、存货、短投、长投计提减值期末对应收款项和存货计提减值,计入管理费用;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
计入营业外支出
计入管理费用
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可回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计提减值,计入投资收益
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可计提减值准备
2、接收捐赠资产记“捐赠收入” 通过“待转资产价值”核算,最终转入“资本公积”账户
3、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均确认为投资成本,不另计投资差额在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
额记入投资差额处理
4、应交款项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设置“其他应付款”账户,核算各种应交暂存款项
的所有权,因此不存在应交的各种款项
5、净资产将限定性收入和非限定性收入转入限定性资产和非期末将所有收入和成本费用转入“本年利润”,二者的差额是本期实现的
盈利或发生的亏损,
限定性资产,作为增项;将各项费用转入非限定性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增项或减项
资产,作为减项;二者的差额作为净资产变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