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服饰蕴涵壮乡风情
- 格式:docx
- 大小:68.05 KB
- 文档页数:4
壮族服饰:壮族服饰有着什么样的的来历和特点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致和颜色明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分,,女子则多姿多采,特殊喜爱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颜色斑斓。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
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
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实大方。
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
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
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颜色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
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
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
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
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
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暧,热量丰富。
是壮族的主要栖居地,壮族,是传统的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
1、由于气候的缘由,壮族服装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又由于民族的不断融合,男子服装几乎与汉族服装相差无几,只是腰间束带而已;妇女服装多用花边装饰,腰间束围裙,裙装渐渐被裤装代替。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壮族服饰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壮族服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
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批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
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民族文化精神以它博大的内涵、独特的审美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给现代服装带来新的生机,也给现代服装文化增添了新的闪光点。
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服饰蕴涵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多达11个,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广西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支系较多,服饰文化同样也会丰富多彩,下面让我们走进壮族的服饰文化世界——特色风格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暧,热量丰富。
是壮族的主要栖居地,壮族,是传统的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
料,大概是因为当地的气候适合其生长。
因受地理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决定性影响,造就了其特定的基木式样,壮族服装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又由于民族的不断融合,男子服装几乎与汉族服装相差无几,只是腰间束带而已;妇女服装多用花边装饰,腰间束围裙,裙装逐渐被裤装代替。
就壮族服饰的颜色来说,古代、近代多以蓝靛作染男装与女装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着宽大裤,束腰带,有的缠绑腿,扎青、黑、蓝或白头巾;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
关于壮族的服饰发饰壮族服饰多姿多彩,色调朴素而简洁,而壮族服饰中的头饰在不同支系服饰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那坡壮族通常将头发束盘成发髻,卷在头顶,将发髻包住。
然后用白头巾沿发际将头包住,以便能稳插各种头饰,再用一条长约九尺,宽六寸的黑布条经折后盖在头上,盖住前额。
黑头巾用土布来做,质地较硬。
布依壮族也被称为青衣壮族。
布依壮族妇女的发饰以蓝色为主,盘于头上,远远看去像一顶时髦的帽子。
南乡壮族头饰是用竹壳做成内托,以白布裹之再包黑布,最后缠以红布条或绣花带,高耸巍峨。
广西大新县三联乡壮族的发饰较别致,女子常以织锦勒额扎紧头发,再用两端有垂穗的白土布、方格花帕交缠于上,显得端庄又活泼。
花肖衣壮族花肖衣纯手工制作,整体黑色或蓝黑色,在光照下闪闪发光。
花肖衣右侧开襟,在开襟处镶上各种花边,襟两边以布条打结成的纽扣连接,纽扣处还以银器装饰;衣领为彩色条纹的小圆领,沿着领口镶有一圈花边。
衣袖分为两节,上节袖大,与衣连成一体,上节袖口镶花边。
下节袖小,单独做成各种花色的袖筒,然后套在上节衣袖中并缝实;在上节袖口及衣领、开襟处都顺着花边一侧用细布条缝制出三四道凹凸条纹。
围腰围腰是上下装相连接的过渡部分,不仅有保洁功能,即在劳动中避免弄脏衣服,保持服装的整洁,而且有装饰以及防寒作用,有的成为壮族妇女身上装饰最精美的部分。
围腰带的上部是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形围腰头,用银链吊在颈上,整个围腰头多用白布为底,用红绿丝线绣有折枝花及其他纹样,鲜艳美观。
围腰头下部才是围腰,多用黑布、蓝布缝制,下摆镶边,用白色或蓝色围腰带系在腰上。
绣花鞋壮族服饰精彩多样,而作为服饰一部分的绣花鞋,又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广西壮族传统绣花鞋是广西壮族妇女在日常劳作、盛大节日、婚嫁等场合穿着的,同时,也是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
从技法、纹饰、使用价值等方面表达了壮族妇女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壮族妇女绣花鞋主要有三种款式。
扣带式绣花鞋的横带和鞋面的布料、色泽协调一致,鞋扣缝于一侧。
壮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壮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壮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凝结着壮族人民的智慧和美学观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壮族服饰文化的特点、传承与发展。
壮族服饰文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独特、多样、色彩斑斓。
壮族服饰注重色彩的丰富性,常常采用鲜艳的红、绿、黄等颜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在服饰的设计上,壮族人民注重图案的装饰性和寓意。
不论是在头饰、上衣还是下装上,都能看到各种精巧的刺绣和织锦,细腻的手工艺表达了壮族人民的审美追求。
壮族服饰的传承是通过口述、实践和模仿的方式进行的。
壮族人民将服饰制作的技艺代代相传,从祖辈开始,就有专门的师傅教授后人服饰制作的技巧。
同时,壮族人民还通过实践和模仿来学习服饰的制作和穿戴。
年幼的孩子们往往会通过模仿长辈的穿戴方式来学习,这种传统的方式保证了壮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壮族服饰文化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遇。
越来越多的壮族服饰设计师走出传统乡村,开始将壮族服饰融入到现代时尚设计中。
他们以传统的壮族元素为设计灵感,将古老的壮族服饰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优雅而富有个性的壮族时装。
这种创新的方式既能保持传统的特色,又能适应现代的审美需求,为壮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壮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对壮族文化的保护,也是对民族多元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通过展示壮族服饰的魅力和独特性,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壮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同时,通过将壮族服饰融入到现代时尚设计中,可以为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新元素。
总的来说,壮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
我们应该重视壮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人们对壮族服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创意设计师将壮族服饰融入到现代时尚设计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壮族服饰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述壮族服饰的特点
壮族服饰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和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色彩鲜艳:壮族服饰通常使用较为鲜艳的颜色,如蓝、黑、白、红等,特别是红色和蓝色在壮族服饰中比较常见。
2. 图案精美:壮族服饰上的图案丰富多彩,有动物、植物、人物等,这些图案通常以刺绣、织锦等形式出现在服饰上,展示了壮族人民独特的艺术审美。
3. 款式多样:壮族服饰的款式多样,根据地域和民族的不同,有不同的款式和风格。
例如,壮族的男子通常穿着短装或长装,上衣多为蓝色或黑色,下身为宽大的裤子或裙子;而壮族妇女则穿着宽松的长装或紧身的短装,上衣多为红色或黄色等鲜艳的颜色,下身为宽大的裤子或裙子。
4. 工艺独特:壮族服饰的制作工艺独特,如壮锦的制作工艺就有其独特之处。
壮锦以棉纱为经线,以各种丝线为纬线,通过织机交织而成。
壮锦的图案和色彩都十分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5. 配饰丰富:壮族服饰的配饰十分丰富,包括头饰、耳饰、腰饰等。
这些配饰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壮族服饰以其鲜艳的色彩、精美的图案、多样的款式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著名,展现了壮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传统文化】壮族服饰壮族人身上佩戴各种饰品的历史意义【传统文化】壮族服饰壮族人身上佩戴各种饰品的历史意义银饰壮族的银饰过去曾经广泛流行。
据民国廿二年(1934)编成的《广西各县概况》有载,百色“女子饰品,存有发箍、簪及指约、手镯等。
”恩再降“妇女装饰,城厢多尚金玉,乡村则轻玉质银器。
”西林“惟女子最快乐配戴簪钗、耳环、手镯及盾牌等。
富者用金质,贫者用银质。
”桂东南的壮家少女,也“尚穿银质簪环”。
壮族银饰的种类,主要存有银髻、银簪、耳环、项圈、项链、胸排、戒指、银镯、脚环等。
土官时代,安平妇女最多穿四个银项圈,十多个戒指(有的一指几个),提出来轻一斤多。
桂北壮族妇女的项链和项圈共超过九个之多,胸排长方形,透雕,打为鸟兽花卉,下由斯瓦小链穗,以银链摆在脖子上。
壮人银镯式样比较丰富,有的打为一指宽的薄片;有的打为一根藤;存有打为多根相互织成;有的还镶嵌上绿色的小珠,等等,表明壮人的银饰艺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的变化,目前,在壮族地区容易看见壮族妇女佩戴传统的银饰了。
花鞋壮族花鞋就是壮族的刺绣工艺之一,又称“绣鞋”,为妇女所用,盛行于广西龙州等地。
鞋头存有钩,象龙船。
棕斑后跟和无后跟两种。
鞋底较薄,多用砂纸制成。
针法有齐针、拖针、混针、盘针、堆绣、压绣等。
在色彩上,年轻人擅用亮底起至白花,常用石榴白、深红、紫黄、蓝等鲜艳色,纹样存有龙凤、双狮滚球、蝶花、雀等;老年人多用黑色、浅红、深红等厚色,纹样存有云、龙、天地、狮兽等。
凿齿凿齿和文身就是壮族先民在发展服饰与银饰之前就在自身躯体上整体表现美的方法。
至今此俗在一些地区的壮人中仍然存有。
产生于血缘婚末期和族外婚初期的神话《布伯》曾谈至挖牙(齿)的事,通过这则神话可让人们两个信息,一就是挖齿的风俗很古老。
二就是此谓之和生男育女有关。
在古代壮族的祖先曾把凿齿当做成丁礼。
指出凡凿齿的男女就则表示自己已明朗,并且拥有性生活的资格。
久而久之,挖齿变成了一种习俗,并以此为美。
广西壮族服饰介绍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广西壮族那超有特色的服饰。
壮族服饰就像一本打开的民族文化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先来说说壮族男子的服饰吧,那可是透着一种简洁又大方的帅劲儿。
他们一般穿着对襟短衣,就像两个好朋友肩并肩,整整齐齐的。
衣服的颜色大多比较朴素,以蓝、黑等深色为主,不过可别小看了这简单的颜色,就像低调的高手,有一种内敛的魅力。
裤子呢,通常是宽宽大大的,行动起来特别方便,不管是下地干活,还是走街串巷,都很自在。
但是,壮族女子的服饰那可就像是盛开的繁花,绚丽多彩得让人移不开眼。
你瞧那上衣,多是右衽无领或者矮领的,领口、袖口还有衣角都绣满了精致的花纹。
这些花纹可不是随随便便绣上去的,每一种图案都有它的含义。
比如说,有的花纹代表着吉祥如意,有的象征着五谷丰登。
就像壮族的姑娘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期望都一针一线地缝进了衣服里。
再看看裙子,哇哦,这可真是壮族服饰的一大亮点。
有百褶裙,那裙子上的褶子就像一道道波浪,随着姑娘们的脚步轻轻晃动,就像是在跳舞一样。
而且裙子的颜色搭配超级讲究,红的像火,蓝的像天,绿的像田野,各种颜色组合在一起,就像把壮族的大好山河都穿在了身上。
还有那精美的配饰,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壮族女子喜欢戴头巾,头巾上也绣着漂亮的图案,有时候还会缀上一些亮晶晶的珠子或者小银饰。
走起路来,珠子和银饰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民族乐曲。
耳环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大的耳环挂在耳朵上,显得女子更加的灵动活泼。
壮族服饰在不同的节日和场合还有不同的讲究呢。
比如说在三月三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姑娘们会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就像一只只美丽的凤凰。
她们互相攀比着谁的衣服更精美,谁的刺绣更细致。
小伙子们也会穿上整洁的衣服,在节日里寻找自己心仪的姑娘。
我觉得壮族服饰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把实用性和美观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平时穿着它可以方便日常生活,到了重要的场合又能惊艳全场。
而且这服饰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壮族人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服饰文化,就像守护着一个民族的灵魂。
广西壮族服饰蕴涵壮乡风情
服饰被喻为“一本无字书”,蕴涵了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历史风貌、民情民俗、审美观念等,一些民族服饰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与人们的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一个民族集体的智慧和创造,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西博物馆二楼广西民族民俗展览厅里,展览着广西壮、瑶、苗、侗、水、仫佬、毛南、京、回、仡佬、彝等11个少数民族特色浓郁、五彩斑斓的服饰。
广西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李善华介绍说,这里是外界了解广西的一个很好的窗口,通过它可以领略到广西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古朴纯厚的民风民俗。
曾经在美国举办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艺术展》,展出了壮、瑶、苗、侗等4个少数民族的服饰170多件(套),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美国参观者在展览留言本上留言:广西的山水美,想不到民族服饰也这样美,工艺特别细,做工特别好,能把这么悠久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这么漂亮的民族服饰保存到现在,真是了不起!
广西博物馆里展出的民族服饰经过1988年和1998年的大补充和调整,已更为充实和详尽。
徜徉在浓缩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精华的展厅里,听闻老馆员栩栩如生地描绘这些服饰里所蕴含的动人传说、故事,不能不惊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服饰与信仰
广西许多少数民族服饰上的图案纹样都是其民族信仰的真切体现。
如在壮族青年男女随身背挂的壮锦袋上,惟妙惟肖的龙、凤图案造型比比皆是,民间还有“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的说法,因为在壮族看来龙、凤象征着神威和寓意吉祥。
心灵手巧的壮族妇女织绣的龙的纹样风格别致,姿态万千,两条长须,既有龙的形象特征,又如两根生机勃勃的藤蔓,曲卷的龙体用花草绘成,造型活泼可爱,富有生活情趣。
凤的纹样则充分发挥了她们丰富的联想,选择了孔雀、锦鸡、公鸡中最秀美、生动的部分进行构思,服饰纹样中变形后的凤是一个高度理想化了的艺术形象——公鸡头,锦鸡身,孔雀尾。
真实与夸张的糅合,现实和理想的交融,使整个图案纹样的古朴稚拙之处,洋溢出蓬勃活泼之感,展现了民族的智慧与才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瑶族的支系众多,在整个民俗展厅中,其展出的服饰较为多种多样。
细细端详,发现瑶族服饰无论男女大都在领边、袖口、襟缘、裤脚、胸襟两侧等处绣上五彩的图案纹样,原来在瑶族原始的信仰中,盘瓠图腾崇拜的影响很大,传说中的盘瓠就是一只五彩斑斓的龙犬,所以瑶族在服饰上绣五彩纹样是纪念盘瓠的一种形式。
在过去,瑶族无论男女都缠头巾,扎绑腿,其中缘由据说来自于瑶族民间的一个传说:盘瓠与三公主结婚后,白天仍是只龙犬,晚上却摇身一变成了美男子,他身上的斑毛也变成了色彩斑斓的龙袍。
终于有一天,三公主对盘瓠说:“你是有办法变成人的,为何要在狗和人之间换来换去,索性定型为人不好吗?”盘瓠想想觉得三公主的建议不错,就告诉三公主只要把他放在蒸笼里蒸七天七夜,他便可以脱净身上的毛变成人。
于是,三公主就按盘瓠所说的去做。
可蒸到六天六夜时,三公主实在是太担心蒸了那么久会把盘瓠蒸死,便迫不及待地去揭开蒸笼盖,发现盘瓠果然已变成人,可蒸的时间不够,所以盘瓠的头上、腋下、小腿上的毛仍未脱落,而回笼再蒸已无效果了,就只好把有毛的头、小腿缠裹起来。
民族信仰渗透到服饰上往往会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故事。
服饰与节日
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在一些民族里,不同的节日要穿不同的盛装。
如侗族男子参加芦笙踩堂舞时的装扮是,头饰围上银片,插上鸡尾,上衣穿用黑白两种棉纱织成几何纹样的侗锦,再加上鸡毛吊珠花裙。
而到了程阳花炮会上的侗族男子则装扮成斗士,青衣白裤,扎绑腿,裹白头巾,捆腰带,颈佩银圈,手戴银镯、银戒,腰悬火葫芦,格外威武帅气。
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农村,壮族服饰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式样,还尤其讲究什么场合穿什么服装。
其习俗中以黑为贵,视黑色系的衣、裙、头巾为节日礼服,只有做客、串亲戚、节日集
会和过节等重要日子才穿,做工也较为精细。
白色系服装为平时劳动穿着,蓝衣、蓝裙、蓝头巾则是在家和赶圩时穿。
节日服饰上的图案纹样还常常通过谐音、象征来表达吉祥含义或暗喻美好的事物。
如“三阳开泰”,用三只羊仰望太阳构成图案,羊与阳谐音,开泰即交好运,寓意幸运。
“喜上眉梢”,用喜鹊与梅花构成图案,眉与梅谐音,寓意喜讯即将到来。
要表示“四季花香”,就用梅花、牡丹、月季、菊花来结构纹样,象征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生活美满。
“万事如意”则用两只如意头和万字格底纹组合而成,万字格寓意万事,如意头原来是菩萨手持的佛具,自然会带来吉祥如意之福,两者合之则是万事称心如意。
“多福多寿”就免不了用佛手、石榴、寿桃构成图案,佛与福谐音,石榴象征多子,寿桃象征长寿,多子、多福、多寿一目了然。
服饰上的图案纹样意趣横生,寓意深远,能唤起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使人捕捉到美的感受。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还有一个典型作用,即将服饰作为爱情信物赠与心上人。
特别是未婚的青年男女中,服饰不单纯是普通的实用品,更是小伙子或姑娘向自己的意中人表达情意的最佳信物之一。
桂西一带的三月三歌圩上,小伙姑娘的歌儿对了一支又一支,到最后总要通过赠送布鞋来定感情。
对歌圩日上,小伙子看上哪个姑娘后,就要抓住时机要求姑娘做一对布鞋来定情。
这要求姑娘一般都不会拒绝,但这并不值得高兴,要想知道姑娘是否也有意思,就要看姑娘所赠送的布鞋上的结线是怎样结或扣子如何扣才好下结论。
如果姑娘赠的布鞋每只鞋子留下的线头都用死结连在一起,就意味着“生死相连,永不分离”,表示姑娘也看上了小伙。
如果线头打活结,一拉就松,那就意味姑娘已经有了对象,或不中意小伙的某些方面,暗示不能接受小伙的爱情。
姑娘的意思还可以表现在鞋扣上,姑娘做的布鞋每只都有一个扣子,如果布鞋不钉扣子或鞋里垫布的后跟头不缝完,有意留给小伙去接线,那意味“你愿连就连”,表示答应小伙的要求。
如果扣子都钉好钉完整了,后跟头也缝完了,那小伙就没戏了,这表示姑娘在说“路已尽头,到此为止”,不能接受小伙的要求。
瑶族的“定亲鞋”,含义更丰富,也不仅仅是男女青年两人两双鞋那么简单,定亲时,姑娘必须亲手做若干双布鞋赠送给男方家的男女老少,且各有讲究。
鞋底纳一颗北斗星的鞋赠给祖父母,祝愿老人寿如北斗;鞋底纳一棵青松的鞋赠给父母亲,希望父母像青松一样硬朗强健;鞋底纳一个剥皮玉米包的鞋赠给长兄长姐,祝愿他们五谷丰登;送给弟弟的鞋,鞋底要纳一根竹笋,希望他们像竹笋一样节节高,早日成才;送给妹妹的鞋,要在鞋面上绣一朵鲜花,表示称赞妹妹貌美如花;送给自己未婚夫的鞋,得在鞋底正中央绣上一颗大红心,以示将自己的心掏给对方,忠贞不渝。
广西一些地区的壮族青年在恋爱成熟时,女方要将自己的衣服庄重地赠予男方。
这衣服可不是哪一件都行,没穿过的不能送,打补丁的不能送,得专挑一件半新旧,自己穿过好几回的送给男方。
按当地习俗,把带有自己气息的衣服送给自己的意中人,最能表明自己的真诚。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里的故事精彩纷呈,千姿百态,它们的存在将民族服饰滋养成艺术之苑里异常瑰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