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树》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85 KB
- 文档页数:6
《小草和大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认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小草和大树的兴趣。
(2)运用比较法,分析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懂得感恩。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小草和大树的故事。
2. 生字词学习:结合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图片观察: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4.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小草和大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认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小草和大树特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3.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小草和大树的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通过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小草和大树的故事。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草和大树》。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小草和大树》,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故事内容,理解现代城市发展中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环节1. 课前准备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和板书等教学工具。
2. 导入新课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班级周边的种植绿化等环境,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次学习内容。
3. 教学内容讲解和分析通过阅读教材中《小草和大树》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危机,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4. 关键词理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的关键词,例如:生态、环保、大气、温室效应等概念的理解。
5. 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已经准备好的教材中的练习和任务,强化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6. 课后小结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和吸收文章中内容并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阅读完本课后,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并书写一篇100字以上的读后感。
2.布置学生每周的环保任务,例如:在学校内进行垃圾分类等行为,激发学生对环保的重视。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课堂讨论和书面测试两种形式。
其中,课堂讨论可以重点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书面测试的主要重点是考察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草和大树》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不同人生观。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2. 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化理解文章主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不同人生观。
3. 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小草和大树》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
教案内容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谜语导入:绿油油,地在头,头上戴朵花,地上铺层绿。
(打一植物)2. 揭示谜底:小草。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草和大树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象征什么?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理解课文1. 提问:课文为什么说小草是“平凡而不起眼”的,大树是“引人注目”的?2.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草和大树的象征意义。
3. 教师总结:小草象征平凡、谦逊、坚韧的人生观;大树象征自信、骄傲、张扬的人生观。
四、品读课文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更欣赏哪种人生观?为什么?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强调: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六、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小草和大树的感悟。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一颗小草或一棵大树?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小草是____的,大树是____的。
《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它们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软硬,相同之处在于都生长在土壤里,都有绿色的叶,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过程与方法:亲历观察比较狗尾草与樟树的过程,用简图画出小草形态,会使用维恩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1、重点: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征,体会小草也是有生命的。
2、难点:通过观察的过程来发现大树与小草的异同点。
三、教学准备:每小组一株狗尾草,一条香樟枝,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一棵小草生长在一棵大树旁。
一天,小草对大树讲:“你知道吗?原来我也是一棵大树,后来我嫌树大招风,就改做小草了。
”“是这样吗?”大树有些不信。
“谁骗你呀!过去我做大树的时候,树上的鸟儿可多了,每天唧唧喳喳的真心烦,也有些孩子太顽皮,净往我身上爬,唉,真没办法。
”小草说着,还叹了口气,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大树听了,心里觉得好笑,便打趣道:“唉,其实我原来也是一颗小草,后来怕人踩,才不得已做了一棵大树。
”2、听完这个故事,哪么同学们说说做大树和做小草那一个更好更重要啊?(学生反馈)3、其实啊,不论是大树还是小草,它们都为大地增添了绿色,正因为它们的共同努力,才使我们周围的世界如此欣欣向荣、绿意盎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树和小草”。
(板书:大树和小草)(二)认识常见的小草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草呢?(学生反馈)(PPT展示常见的小草:狗尾巴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你知道这叫什么草吗?能说说这种草的主要特征吗?2、小结:各种各样的草展示自己的身姿,构成千姿百态的小草世界。
小草和大树教案(精选7篇)小草和大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感悟课文,学会用情用心朗读。
2、理解部分词语的色彩及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倾向,定位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并结合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重点:1、学会用情朗读文本。
2、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3、学会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写作的技巧。
教学难点: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由课题质疑导入课文1、读课题2、这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吗?3、题目中的“小草”“大树”分别指谁?“小草”怎样变成“大树”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思考:“小草”怎样变成“大树”的?她们经历了哪些困难?2、检查读生字新词,正音。
3、检查课文朗读。
4、说说她们经历了哪些困难?5、哪些写的是生活中的困难?哪里写的是事业上的困难?按“概括——生活中的困难——事业上的困难——总结”给课文分段。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作业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导语:这是一颗矮小、柔弱的小草,它随地而生,往往遭人践踏、蹂躏,它历经了生命的艰辛。
而这棵大树却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充满活力,它的生命如此灿烂壮丽。
与大树相比,小草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啊,小草却是能够长成大树的!二、导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仙人掌花的图片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呢?指名交流。
师:为什么作者把夏洛蒂比作是仙人掌花呢?师:那么,她的生命是如何的艰辛而又壮丽呢?三、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生活的艰辛。
1、出示要求:(1)自读课文第二大段,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夏洛蒂生活中经历的困难?先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圈出关键的词语,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体会。
六年级语文《小草和大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识别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感恩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识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课文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小草和大树》。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草和大树》的作者及背景。
1.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勾画出生字词,教师适时点拨。
2.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能够识别和运用。
3. 课堂练习3.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4. 课文讨论4.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小草和大树分别代表了什么?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6.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
6.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学生进行课文的续写或者改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小草和大树的故事进行延伸。
2. 学生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其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文续写或改写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年级语文《小草和大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草和大树。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
(2)分析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小草和大树的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练习。
(2)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纠正错误。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草和大树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小草和大树,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状况。
(2)调查身边的人对小草和大树的看法,了解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态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小学语文课文《小草和大树》的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小草和大树的特点,理解它们所象征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小草和大树的特点,理解它们所象征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推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小草和大树。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草和大树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对小草和大树特点的认识。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草和大树的特点,理解它们所象征的意义。
(2)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推理出课文所要传达的主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概括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意义。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长协助孩子用生字词造句,加强运用能力。
3. 思考课后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短文,谈谈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态度。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自然、人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价值。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小草和大树的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自然科学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收集有关小草和大树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2)引导学生谈论对小草和大树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节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探讨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价值。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课后资料分享,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1)是否全面讲解了生字词。
(2)是否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
(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
2. 反思教学方法:(1)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参与。
(2)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
(3)教学手段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效果:(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草和大树》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讨论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生态知识。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准备教材:《小草和大树》课文教学辅助材料:1. 有关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草本植物,哪些是木本植物?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小草和大树》。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草和大树有什么特点?它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小草和大树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草和大树》,你们知道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生长环境了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小草和大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保护小草和大树的主题活动。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年级语文《小草和大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小草和大树》,使学生了解作者冰心的背景及作品特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识记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掌握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冰心的写作特点。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理解小草和大树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理解课文大意。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剖析小草和大树的象征意义。
4. 情感体验: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内涵,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朗读展示: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收获。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草和大树的自然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增进家校互动。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小草和大树》原文。
2. 作者冰心的简介。
小学语文课文《小草和大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小草和大树》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培养对小草和大树这两种植物的认知和兴趣。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小草和大树》是一篇描写自然环境中小草和大树的故事。
故事中,小草和大树相互竞争,大树因为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倒下,小草则顽强地生长。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分析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竞争关系。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思考小草和大树的命运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并理解课文内容。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竞争关系,促进思考和交流。
3.3 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小草和大树的角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理解课文内容。
4.3 分析课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竞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寓意。
4.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小草和大树的角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小草和大树的竞争关系和寓意。
5.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其他有关自然环境和植物的故事,如《小树苗与风暴》、《沙漠里的生命》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扩展视野。
小草和大树教案(15篇)小草和大树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草和大树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草和大树教案1活动目标感受人与花草树木的亲密情感初步认识区别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会物体大小的相对性重点难点重点:区别物体的大小,感受人与花草树木的亲密情感难点: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性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认识卡片上的各个动物物质准备:大小动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礼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皮球若干、箩筐一只活动过程教师带着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围坐在草地上。
一、认识“大树”和“小草”,区别大小。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和草,请他们比较树和草的大小,并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大树大,大树叫小草娃娃,小草小,小草叫大树妈妈。
”2、请幼儿去抱抱大树妈妈,抚摸小草娃娃。
二、给大树和小草找邻居1、师:“今天还来了许多动物客人,它们想和大树妈妈、小草娃娃做邻居,大动物说想和大树妈妈做邻居,小动物说想和小草娃娃做邻居,我们给这些动物排排好,行吗”2、请幼儿按“大动物”和“小动物”分别取动物卡片放在大树脚下和草丛边,边放边说:“大xx是大树的邻居,或小xx是小草的邻居。
”老师个别指导。
三、给大树、小草和动物们送礼物。
1、师:“我们给大树妈妈和小草娃娃找到了邻居,我们再把带来的礼物送给它们,好吗”2、请幼儿按大小给卡片分类,大的挂在大树妈妈和它的大动物邻居身上,小卡片送给小草娃娃和它的小动物邻居。
四、玩“拣皮球”游戏。
1、师:“大树妈妈和小草娃娃真开心,它们想和我们一起玩拣皮球的游戏,你们愿意吗”2、游戏:老师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四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了一个大(小)皮球。
”(游戏2―3次)。
延伸活动在区角活动中,益智区增加比大小活动,美工区增加涂色活动――涂大树和小草。
活动评析一、设计意图本次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园内的优美环境,将孩子们领到室外,席地而坐,让幼儿直接与小草、大树接触,直接与大自然对话,切身体会小草的嫩,大树的美。
9 小草和大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2. 故事中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1. 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2. 故事中的启示。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或实物。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草地,提问:你们知道草地上生长的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小草。
3. 教师展示小草的图片,简要介绍小草的特点和价值。
二、新课阅读(10分钟)1. 教师分发课文《小草和大树》,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故事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小草和大树谁更重要呢?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小草和大树各有特点和价值,我们不能单纯地比较谁更重要。
3.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实践环节(5分钟)1. 教师提出任务: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校园里的草树。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措施。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以及故事中的启示。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价值,并与家人分享。
2.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如何保护身边的草树,制定一个保护计划。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草树,阅读相关故事,讨论保护草树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小草和大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差异。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尊重和保护植物,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差异。
2. 保护植物,尊重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小草和大树的生长环境和适应能力。
2. 学生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小草和大树的特点。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知识点。
3. 学生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教学小草和大树的特点:讲解小草和大树的外貌、生长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知识。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小草和大树的差异,并展示自己的小组成果。
4. 保护植物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植物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小组讨论等。
2. 小组活动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提问和回答: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回答的正确性。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小草和大树的自然环境。
2. 开展一次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树木的过程,增强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环保行为。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改进教学方法,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草和大树》教案本文是关于《小草和大树》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目标:1.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两个比喻句的含义,并组织语言恰当表达出来。
2.能组织书面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夏洛缔取得成功给自己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小草和大树》。
2.、快速找到文中含有课题的两句话,读一读,想想小草和大树之间的关系。
3、在大自然中,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这都是上帝的安排。
在诗人骚塞眼中,夏洛蒂就是那株毫不起眼的小草,自由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让我们来看看这颗小草的命运安排。
(二)感悟夏洛蒂的艰辛的成长历程。
1、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形容夏洛蒂的命运,你想用什么词。
(坎坷、艰辛)2、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夏洛蒂命运的不幸与坎坷?3、交流反馈,品读句子.(1)家庭不幸的逆境a(主人公一直艰辛地生活在逆境中,童年的一段生活靠富人施舍,母亲早逝以后,她一个人照顾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挑起了整个家的担子。
)(为了挣钱养家,夏洛蒂除了洗衣、烧饭、砍柴干家务活以外,还要替人家带孩子,后来还去给别人当家庭教师,办寄宿学校等等。
)(失去了母亲就意味着永远失去母爱,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从此,她的生活更加艰辛。
)(2)遭遇训诫的逆境a夏洛蒂遭遇的不仅仅只是家庭不幸带来的逆境,还有更多的不幸。
(21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寄给当时鼎鼎大名的桂冠诗人,希望得到前辈的指导,没想到的是得到的是一盆冰冷的水从头浇到脚,让她冷到了心里。
)b是的,我们看课文这样的描写。
c(出示)她苦苦的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等到一封远不至她失望的回信,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冰冷冷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d哪些字眼让你觉得刺心的疼痛?e夏洛蒂遇到了如此不可思议的逆境,骚塞的回信像是一把利剑,把她的心刺得鲜血淋淋。
在骚塞看来,妇女应当服从上帝的安排甘心去做小草,而不应去追求大树的事业,妄想当什么文学家。
f师生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傲慢”、“冷冰冰”的语气。
g夏洛蒂写信难道是为了让人奚落的吗?联系课文说说写信的初衷。
h但这封信有提携和指导吗?有的只是——冷酷和偏见冷酷表现在哪里?他对谁存在怎样的偏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见呢?引入材料——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
[资料一]19世纪的英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无论是上流社会,或是底层百姓,男性完全占据着家庭的主导地位。
绝大部分妇女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完全依附男性而生存。
她们只能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摘自《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现状面面观》j骚塞的回信无异是一盆冷水,使夏洛蒂从头凉到脚;又像是一把利剑,把她的心刺得鲜血淋淋。
此刻她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羞惭、痛苦、愤怒……)“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
“锥心”是什么意思?那是怎样的羞和痛啊!能用成语来形容吗?(3)出版失败的逆境当夏洛蒂满怀着希望在文学道路上蹒跚前进的时候,却接连遭遇挫折。
命运继续捉弄夏洛蒂,“逆境”还依然与她相伴----出示:夏洛蒂姐妹的诗却写得不少,发表出来却寥寥无几,姐妹三人节衣缩食,于1946年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结果竟卖出了两本。
(三)品味成功就是这样夏洛蒂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命运充满了坎坷,写作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令人惊奇的是不久后的夏洛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出示“一年后,夏洛蒂的《简?爱》出版了。
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
几乎同时,艾米莉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安恩的长篇小说《艾格尼斯?格雷》相继出版,同样获得极大的成功。
三姐妹同时脱颖而出,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一些当时的文豪对这本书的评价。
驰名文坛的萨克雷在写给这本书的出版公司编辑的信上说:“《简爱》使我非常感动,非常喜爱。
请代我向作者致意和道谢,她的小说是我能花好多天来读的第一本英国小说。
”《西敏寺评论》评价书说:“肯定是这一季度的最佳小说……值得仔仔细细地读第二遍。
”3、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样的两段话,思考:柔弱、不能经历风雨的小草是如何长成参天的大树的?(钢铁般的意志、用汗水和心血浇灌而成)(四)感悟夏洛蒂生命的壮丽1、再次浏览课文,看看夏洛蒂如何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
2、交流(1)出示“她从小要强好胜,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
”“尽管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她们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希望之门。
”a.她不肯放弃的是什么?她始终没有停止的是什么?她心中的希望又是什么?b.从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夏洛蒂?板书:富有理想。
(读出她的满腔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来!)c.带着理想,她用读书和写作这种方式默默地奋斗!难怪,作者在一开始就这样高度赞扬她(屏示)“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学生齐读。
此时,她的生命因什么而壮丽?板书:生命,因富有理想而壮丽。
(2)出示“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
”学生齐读。
她做出了哪两个举动?她昂起的仅仅是头吗?昂起的还有什么?a.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夏洛蒂()b.两个举动,一种坚强,一份抗争。
谁能读出这份坚强与抗争来。
(过渡)这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屏示)“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学生齐读。
板书:生命,因坚强不屈、顽强抗争而壮丽。
小结:在这里,作者紧紧抓住夏洛蒂的心情和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
两个举动,一个“昂”,一个“钉”,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不屈,看到了她的抗争,看到了她傲然崛起的形象。
这样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学习。
让我们一起关注细节,感受精神,学习写法。
(3)出示:她说:“想来咱们的生活遭遇适宜用小说表现。
不必再枉费心血去强摘诗的苦果子了,咱们改写小说!”简短的话语,让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夏洛蒂?板书:充满智慧这同样昭示着——(出示)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我们同样深深地感受到:生命因什么而壮丽?板书:生命因充满智慧而壮丽。
(4)出示:“夏洛蒂以自己为原型,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简?爱》。
她和妹妹们怀着一样强烈的愿望和急切的心情,要把在诗的迷途上失去的时间、精力抢回来。
三姐妹以罕见的精神毅力,争分夺秒,孜孜不倦地写作着,她们走路、干活、会亲友,都带着铅笔、本子,随时随地把脑子里闪现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a.她们是在怎样地创作?b.那是何其高涨的写作热情啊!那是何等罕见的写作场面啊!仅仅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三姐妹就分别写完了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
让我们关注一个深夜写作的场景,发挥想象,可以抓住夏洛蒂忘我写作时的一个神态或一个动作或一处心理等进行细节描写,把她驰骋神思妙笔的情景写下来。
c.写话练习: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摇曳的烛光中,夏洛蒂(),但她分明已沉醉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写作,成了她们生命的全部。
d.带着想象,带着敬意,读第6节。
e.过渡:此刻,我们仿佛看到她的生命之火在燃烧,生命之流在澎湃,生命之花在怒放。
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多像——学生接读。
这份壮丽来自什么?生命因(不懈努力)而壮丽。
(五)升华情感过渡:天道酬勤,皇天不负有心人.不屈服,不认输,从羞惭中抬起头来的两个姐妹共同努力,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震惊英国文坛的作家。
1、出示“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2、夏洛蒂·勃朗特,一个从事文学事业的女性。
用行动、用成功给了陈腐的观念和世俗的偏见有力的回击。
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难道不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吗?3、夏洛蒂艰辛而壮丽的生命,勃朗特三姐妹的成功经历带给你哪些启示呢?4、面对逆境,曾子说:“士不可弘毅,任重而道远”;面对逆境,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面对逆境,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王昌龄说“一片冰心在玉壶”;俄罗斯诗人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我,不要忧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镇静。
”身处逆境,夏洛蒂是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虽生活艰辛,但不放弃学习;虽谋生艰难,但不停止写作;虽求助遭讽,但不惧怕打击;虽写作遇挫,但不退缩叹息;虽创作不易,但仍坚持不懈。
身处逆境,我愿自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推荐书籍,延伸拓展今天的学习,我们最大的收获是用联系上下文的办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被夏洛蒂姐妹的坚强的意志征服,启发我们做生活的强者,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奋斗自己的一生!课文只是夏洛蒂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想要继续走进夏洛蒂,同学们不妨在课外与她的成名作握手,与她面对面交流。
读简?爱的善良智慧、独立自主、执著追求,犹听人生奋斗的最强音。
简?爱所述人人平等的话语,犹明生命真谛。
希望你们课后好好阅读,从中汲取生命的力量!(六)作业:以《读〈小草和大树〉》为题写一则日记(附)板书:小草和大树艰辛而壮丽富有理想生命因坚强不屈而壮丽充满智慧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