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二)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 格式:docx
- 大小:269.63 KB
- 文档页数:7
课时跟踪检测(二)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B.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C.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增多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解析:选D A项,电子云只是一种对核外电子运动的“形象”描述;B项,核外电子并不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具有一定的轨道;C项,p能级在任何能层均只有3个轨道。
2.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转变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②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③碳原子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④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中释放能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C核外电子排布由2s22p2转变为2s12p3,碳原子体系能量升高,由基态变为激发态,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
3.观察1s轨道电子云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小黑点表示1个自由运动的电子B.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C.电子在1s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D.1s轨道电子云的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某一位置出现机会的多少解析:选D由电子云图可知,处于1s轨道上的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分布呈球形对称,而且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概率最大,离核越远,出现的概率越小。
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而表示电子曾经出现过的位置。
4.基态硅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解析:选C基态硅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只有C选项正确。
5.对于Fe的下列电子排布,正确的是()解析:选A 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据洪特规则可知A正确。
6.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n s2n p7,它违背了()A.泡利原理B.能量最低原理C.洪特规则D.洪特规则特例解析:选A p能级有三个轨道,根据泡利原理,每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故p能级最多排6个电子,不可能排7个,故违背泡利原理。
第2课时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掌握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重难点)[基础·初探]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转化的能量变化3.光谱与光谱分析(1)光谱形成原因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
(2)光谱分类(3)光谱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的分析方法。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1)在国庆节、元旦、春节,我们经常放焰火来庆祝,请你思考这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呢?【提示】这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2)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在电流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这一过程要吸收能量,不会发出红色光;而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原子时,将释放能量,从而产生红光。
[认知升华]1.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2.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灯光、激光、焰火等可见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题组·冲关]题组1基态、激发态1.下列关于同一原子中的基态和激发态说法中,正确的是()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B.激发态时比较稳定C.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过程中吸收能量D.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解析】激发态时能量较高,较不稳定,A、B不正确。
课时跟踪训练(二)[基础巩固]1.有人造小太阳美称的氦灯通电,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外线以外的光线B.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C.在电流的作用下,氦原子与构成灯光的物质发生反应D.氦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白光的物质[解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现象。
在电流的作用下,基态氦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这一过程要吸收能量不会发出白光;而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释放能量,从而产生白光,故B项正确。
[答案] B2.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B.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C.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D.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解析]基态Mg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电子能量增大,需要吸收能量,故A正确;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故B错误;同一轨道不可能有自旋状态相同的两个电子,故C错误;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D错误。
[答案] A3.在下列所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1s22s22p2B.1s22s22p5C.1s22s22p63s1D.1s22s22p6[解析]由电子排布式判断四种微粒分别为C、F、Na、Ne,根据四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判断F的非金属性最强、氧化性最强。
[答案] B4.图1和图2分别是1s电子的概率分布图和原子轨道图。
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图1中的每个小黑点表示1个电子B.图2表示1s电子只能在球体内出现C.图2表明1s轨道呈球形,有无数对称轴D.图1中的小黑点表示某一时刻,电子在核外所处的位置[解析]A、D项,小黑点只表示概率分布;B项,电子在球体内出现机会多,在球体外也出现,但机会较少。
高考化学学业分层测评(二)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云与原子轨道(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图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解析】燃放烟火、霓虹灯、燃烧蜡烛等获得的光能都是电子跃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导致的,而平面镜成像则是光线反射的结果。
【答案】 D2.下列微粒的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图B.磷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C.铬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d44s1D.Fe2+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4s2【解析】A项表示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正确;B项不符合洪特规则;C 项,正确的铬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Fe2+是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的,其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6。
【答案】 A3.图1和图2分别是1s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图和原子轨道图。
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图1中的每个小黑点表示1个电子B.图2表示1s电子只能在球体内出现C.图2表明1s轨道呈圆形,有无数对称轴D.图1中的小黑点表示某一时刻,电子在核外所处的位置【解析】电子云图中的一个小黑点只表示电子曾经在此出现过一次,A错误;图2所示只是电子在该区域出现的几率大,在此之外也能出现,不过几率很小,B错误;1s轨道在空间呈球形而不是圆形,C错误。
【答案】 D4.p轨道电子云形状正确叙述为()A.球形对称B.对顶双球C.极大值在x、y、z轴上的哑铃形D.互相垂直的梅花瓣形【解析】p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答案】 C5.下列各能级中轨道数最多的是()A.7s B.6pC.5d D.4f【解析】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p轨道有3种伸展方向,而d轨道有5种伸展方向,f轨道有7种伸展方向。
因此7s、6p、5d、4f的原子轨道数分别为1、3、5、7。
【答案】 D6.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
其中违反了泡利原理的是()【解析】泡利原理是指在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故A违反了泡利原理。
第2课时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一定的数据可计算出电子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B.用一定仪器测定或描述出电子的运动轨道C.核外电子的运动有确定的轨道,只能用统计规律来描述,只能用统计规律来描述。
我们不能测定或计算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2.符号“3p x”没有给出的信息是()。
A.能层B.能级C.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表示原子核外第3能层p能级轨道,其中p轨道应有3个不同伸展方向的轨道,可分x别表示为p x、p y、p z,同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含有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所以从符号“3p x”中不能看出电子的自旋方向。
3.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基态碳原子最外层结构的是()。
答案C解析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以及洪特规则知,其轨道表示式为。
4. “各能级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数的2倍”,支撑这一结论的理论是()。
A.构造原理B.泡利原理D.能量最低原理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原子中,2p、3p、4p电子的能量依次增大B.电子由3d能级跃迁至5s能级,可通过光谱仪摄取原子的发射光谱C.N能层中有4s、4p、4d、4f四个能级,共16个轨道,可容纳32种运动状态的电子K原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则能量:2p<3p<4p,故A项正确;电子由3d能级跃迁至5s能级,吸收能量,所得光谱为吸收光谱,故B项错误;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N能层最多可容纳32种运动状态的电子,故C项正确;基态K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4s1,最高能层的电子在s轨道,s轨道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故D项正确。
6.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相关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
A.基态Fe3+的价层电子:B.基态Cr原子的价层电子:C.基态N原子的核外电子:D.基态S2-的L层电子:答案A解析基态Fe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A项正确。
课时跟踪检测(四)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排布在下列各电子层上的一个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K层B.L层C.M层D.N层解析:选A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越低,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越高,所以K层上的电子能量最低。
2.下列有关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解析:选D A项,K层、L层电子数分别为2、1,错误;B项,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错误;C项,S2-是S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错误;D 项,Mg2+是Mg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为8个电子,正确。
3.下列关于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第n层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B.第二电子层中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8C.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电子层一定是第二电子层D.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的电子层一定是第一电子层解析:选C第n层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电子数为2n2,故A、B、D正确。
最外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故C错误。
4.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可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B.X可能是第三周期金属元素C.Y可能与X同主族D.Y一定是金属元素解析:选C X可能是Li或Si,Y为H或Li。
5.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解析:选D A项正确;K层离核最近,能量最低,B正确;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C正确;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D错误。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两种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解析:选C Na+与N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二者化学性质迥然不同,A错;主族元素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不一定达到8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如H+,B 错;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正确;阴离子是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之后形成的,比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多一个电子层,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错。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物质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为()A.CH3CH2NO2B.CH2===CHBrC.CH2Cl2D.Br解析:选B。
CH2===CHBr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溴原子两种官能团。
2.比较乙烷和乙醇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种物质中碳原子均以单键相连B.两种物质均能与钠反应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解析:选B。
乙烷和乙醇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3、CH3CH2OH,乙醇分子可以看作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的产物。
乙醇中存在官能团—OH,能与Na反应,乙烷不能与Na反应,故B项错误。
3.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与其他氢原子不同的是()A.1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 mol水B.乙醇可以制饮料C.1 mol乙醇跟足量的Na作用得0.5 mol H2D.1 mol乙醇可生成1 mol乙醛解析:选C。
乙醇分子中共有6个氢原子,其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比较特殊,A项中所有的氢原子参与反应,B项无法证明,D项中有C—H键参与了反应,只有C项表明羟基上的氢原子与另外5个不同。
4.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的下面B.钠熔化成小球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D.向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变红色解析:选A。
ρ钠>ρ乙醇,故钠沉在乙醇液面的下面;钠的熔点高于乙醇的沸点,故钠不熔化;烧杯中无OH-产生,故酚酞不变红色。
5.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D .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解析:选A 。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不属于基态排布的是()A.Na:1s22s22p53s2B.S2-:1s22s22p63s23p6C.N:1s22s22p3D.P:1s22s22p63s23p3【答案】A【解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基态N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应为1s22s22p63s1,故A项不是基态N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能层s能级的原子轨道的形状均相同,能层序数越大,轨道半径越大,电子能量越高B.原子核外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后留下的痕迹C.教材中说“核外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这说明原子核外电子云是实际存在的D.每个能层都有p能级,p能级都有3个原子轨道【答案】A【解析】s能级的原子轨道的形状都是球形的,且能层序数越大,轨道半径也越大,电子能量越高,A正确;电子云是用小点的疏密来表示空间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大小的一种图形,B错误;“核外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但电子云不是实际存在的,C错误;第一能层没有p能级,D错误。
3.将n d能级中的电子排布成,而不排布成,其最直接的根据是()A.能量最低原理B.泡利原理C.构造原理D.洪特规则【答案】D【解析】洪特规则表明,基态原子中,填入简并轨道的电子总是先单独分占,且自旋方向相同。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s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B.基态氢原子的电子云是圆形的C.n 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D.3d3表示3d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答案】C【解析】电子云是用小点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小点不代表电子,小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概率的大小,A项错误;基态氢原子的电子云是球形而不是圆形的,B项错误;3d3表示第三能层d能级有3个电子,d能级有5个原子轨道,D项错误。
课时精练03 电子云原子轨道与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1.某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7,它违背了()A.泡利原理B.能量最低原理C.洪特规则D.构造原理2.在d轨道中电子排布成,而不排布成,遵循的是()A.能量最低原理B.泡利原理C.构造原理D.洪特规则3.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B.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C.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增多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4.某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25个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M电子层共有8个电子5.下面关于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中,错误的是()A.1s22s22p63s23p2B.[Ne]3s23p2C.D.4.下列描述碳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碳-12原子: 612CB.原子结构示意图:C.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云图:D.原子的轨道表示式:6.下列给出的Fe的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7.若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2x3p1y,它违背了()A.能量守恒原理B.洪特规则C.能量最低原理D.泡利不相容原理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不能体现氮原子核外电子能量有差异的是()A.B.C.D.1s22s22p39.下列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的运动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B.能层数为3时,有3s、3p、3d、3f四个轨道C.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D.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10.下列关于价电子排布为3s23p4的原子描述正确的是()A.它的元素符号为OB.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C.可以与H2化合生成液态化合物D.其轨道表示式为11.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12.在短周期元素中,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有a 种,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b 种,则a b的值为( ) A .1B .2C .3D .413.磷、氮、铁、氧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元素,而成年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约为3~5 g ,其中2/3集中在血红蛋白内。
课时跟踪检测(八)(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各装置露置在空气中,能在外电路获得电流的是( )解析:选B 。
A 、D 项,两极的材料相同,不能形成原电池;C 项,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形成原电池。
2.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 .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还原反应C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 .原电池中正极一定是不活泼金属解析:选C 。
在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A 错误;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阳离子在正极被还原,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 正确;原电池中一般正极金属比负极金属活泼性差,但不一定是不活泼金属,D 错误。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B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 .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D .铜电极上无气泡产生解析:选A 。
因为番茄汁呈酸性(即含有H +),可组成原电池。
依据原电池的基本知识,其中Zn 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u 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由负极(Zn)通过导线流向正极(Cu)。
H +在正极得电子,2H ++2e -===H 2↑,铜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4.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燃烧原理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的基本反应是X 极:12O 2(g)+H 2O(l)+2e -===2OH -, Y 极:H 2(g)+2OH --2e -===2H 2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是负极B .Y 是正极C .Y 极上发生还原反应D .Y 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解析:选D 。
由电极反应式可知:X 极上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是原电池的正极,Y 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是原电池的负极。
5.关于化学电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化学电源均是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的B.在干电池中,碳棒只起导电作用,并不参与化学反应C.镍镉电池不能随意丢弃的主要原因是镍、镉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D.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源解析:选C。
课时追踪检测(二)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以下相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同样笼盖在原子核四周,故称电子云B.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好在球壳内运动C.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跟着能层的增添,p能级原子轨道也增加D.与s电子原子轨道同样,p电子原子轨道的均匀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分析:选D A项,电子云不过一种对核外电子运动的“形象”描绘;B项,核外电子其实不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拥有必定的轨道;C项,p能级在任何能层均只有3个轨道。
2.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转变为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②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③碳原子要从外界环境中汲取能量④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中开释能量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分析:选C 核外电子排布由2s22p2转变为2s12p3,碳原子系统能量高升,由基态变为激发态,要从外界环境中汲取能量。
3.察看1s轨道电子云表示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分析:选D 由电子云图可知,处于1s轨道上的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散布呈球形对称,并且电子在原子核邻近出现的概率最大,离核越远,出现的概率越小。
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而表示电子以前出现过的地点。
4.基态硅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选项是( )分析:选C 基态硅原子的电子排布依据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只有C选项正确。
5.对于Fe的以下电子排布,正确的选项是( )分析:选A 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据洪特规则可知A正确。
6.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ns2np7,它违反了( )A.泡利原理B.能量最低原理C.洪特规则D.洪特规则特例分析:选A p能级有三个轨道,依据泡利原理,每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故p能级最多排6个电子,不行能排7个,故违反泡利原理。
7.以下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A.C B.OC.N D.Cl分析:选C 本题综合考察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课时跟踪检测(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对于Fe的下列电子排布,哪个正确( )解析:选A 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63p63d64s2,据洪特规则可知A正确。
2.下列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3s3p3d4s B.4s4p3d4dC.4s3d4p5s D.1s2s3s2p解析:选C A项,3d>4s;B项,4p>3d;D项,3s>2p。
3.下列微粒中,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的是()A.Na+B.Mg2+C.Cl-D.Br-解析:选C 该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18,Cl-符合.4.一个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最可能的价态是( )A.+1 B.+2C.+3 D.-1解析:选C 据题意可知该元素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s23p1,由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价电子数可知该元素为+3价.5.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解析:选A 基态原子的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分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6.下列微粒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O:1s22s22p4B.P:1s22s22p63s23p3C.Fe:1s22s22p63s23p63d64s2D.Mn:1s22s22p63s23p63d54s2解析:选D A项,O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2;B项,P 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3;C项,Fe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4;D 项,Mn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5。
7.某基态原子的第4电子层有3个电子,则第3电子层的电子数有()A.2个B.8个C.10个D.18个解析:选D 第4电子层有3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则,第3电子层各能级应充满电子,即3s2、3p6、3d10,共有18个电子。
8.电子在一个原子的下列能级的原子轨道中排布时,最后排布的是()A.n s B.n p C.(n-1)d D.(n-2)f 解析:选B 按照能级顺序,电子在原子轨道上排布顺序为n s(n-2)f(n-1)d n p,即最后排布在n p轨道。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该电子层原子轨道数的二倍”,支撑这一结论的理论是()A.能量最低原理B.泡利不相容原理C.洪特规则D.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解析:选B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因此各电子层最多容纳该电子层原子轨道数目二倍的电子;洪特规则是电子在能量相同轨道排布时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能量最低原理是指电子总是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某基态原子的3d轨道中有一个电子,其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为()A.0B.2C.3 D.8解析:选B轨道能量4s<3d<4p,按能量最低原理,若3d轨道上有一个电子,则4s 轨道上应充满电子,即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为2。
3.下列轨道表示最低能量状态的氮原子的是()解析:选B A项不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C、D项不符合洪特规则。
4.下列各图中表示氧原子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的是()解析:选D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其轨道表示式为5.下列基态原子中,其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1s22s22p63s23p63d64s2B.1s22s22p63s23p64s1C.1s22s22p63s23p63d54s1D.1s22s22p63s23p63d104s1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6.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正确的是()解析:选AD B项违背了洪特规则;C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7.若以E表示某轨道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A.E(5s)>E(4f)>E(4s)>E(3d)B.E(3d)>E(4s)>E(3p)>E(3s)C.E(4s)<E(3s)<E(2s)<E(1s)D.E(5s)>E(4s)>E(4f)>E(3d)解析:选B各原子轨道的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A项和D 项正确顺序为E(4f)>E(5s)>E(3d)>E(4s);对于不同电子层的相同原子轨道,电子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可燃冰”是海底蕴藏的资源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以下是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模拟图,符合该反应微观过程先后顺序的选项是()A.②③①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解析:选D。
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过程中首先是分子状态的甲烷和氧气(图②),然后化学键断裂形成原子(图①),最后原子重新组合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图③)。
2.下列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两种结构B.只有一种结构C.含有非极性键D.有四种结构解析:选B。
可以认为该有机物是CH4分子中的四个H原子分别被两个F原子、两个Cl原子替代后的产物。
因为CH4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该有机物中任意两个顶点原子之间都是相邻关系,即只有一种结构。
该有机物中C—F键、C—Cl键都属于极性键。
3.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B.甲烷分子中的四个C—H键相同C.甲烷分子是平面正方形结构D.甲烷分子的结构式是解析:选C。
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不是平面正方形。
4.下列关于甲烷与Cl2的取代反应所得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有机物B.都不溶于水C.有一种气态物质,其余均是液体D.除一种外均是四面体结构解析:选D。
甲烷与Cl2反应的产物中HCl不是有机物,产物中CH3Cl、HCl是气态物质,除HCl外,其余产物均为四面体结构。
5.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甲烷B.只有纯净甲烷才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C.甲烷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析:选A。
甲烷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A项正确;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中甲烷的体积分数只要在爆炸极限之外,甲烷就能安静燃烧,B项错误;甲烷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是光照,甲烷不能与溴水反应,C项错误;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甲烷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水,D项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二)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B.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C.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增多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解析:选D A项,电子云只是一种对核外电子运动的“形象”描述;B项,核外电子并不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具有一定的轨道;C项,p能级在任何能层均只有3个轨道。
2.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转变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②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③碳原子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④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中释放能量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选C 核外电子排布由2s22p2转变为2s12p3,碳原子体系能量升高,由基态变为激发态,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
3.观察1s轨道电子云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小黑点表示1个自由运动的电子B.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C.电子在1s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D.1s轨道电子云的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某一位置出现机会的多少解析:选D 由电子云图可知,处于1s轨道上的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分布呈球形对称,而且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概率最大,离核越远,出现的概率越小。
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而表示电子曾经出现过的位置。
4.基态硅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解析:选C 基态硅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只有C选项正确。
5.对于Fe的下列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解析:选A 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据洪特规则可知A正确。
6.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n s2n p7,它违背了( )A.泡利原理 B.能量最低原理C.洪特规则 D.洪特规则特例解析:选A p能级有三个轨道,根据泡利原理,每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故p能级最多排6个电子,不可能排7个,故违背泡利原理。
7.下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A.C B.OC.N D.Cl解析:选C 本题综合考查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各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碳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氧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氮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氯原子有1个未成对电子。
8.下列3d能级的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B A、D中同一个原子轨道内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同,违反了泡利原理;C违反了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同。
9.K层有________个能级,用符号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L层有______个能级,用符号分别表示为______;M层有________个能级,用符号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
由此可推知n能层最多可能有________个能级,能量最低的两个能级其符号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它们的原子轨道电子云形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对能层和能级的关系作了总结,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内容:①第n个能层有n个能级;②核外电子的能量取决于该电子所处的能层和能级;③s能级和p能级电子云的形状。
答案:1 1s 2 2s、2p 3 3s、3p、3d n n s、n p 球形哑铃形10.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的部分元素(从左到右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各小题:(1)在以上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中,4s轨道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有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写出Cr3+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3+的化学性质比Fe2+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________种。
解析:(1)由核外电子排布轨道能量顺序可知,4s轨道只有1个电子,则3d轨道可能为0(全空)、5(半充满)、10(全充满),则有1s22s22p63s23p64s1、1s22s22p63s23p63d54s1、1s22s22p63s23p63d104s1,分别为钾、铬、铜。
(2)Cr原子失去3个电子生成Cr3+,则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
(3)Fe3+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5,Fe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6,Fe3+的3d5半充满结构更稳定。
(4)分周期一一讨论,第一周期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1个的是氢原子,第二周期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的可以是1s22s22p2或1s22s22p4,是碳原子或氧原子,第三周期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3个的可以是1s22s22p63s23p3,是磷原子,第四周期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4个的只能是过渡元素,符合条件的只有铁原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因此共有5种元素符合题意。
答案:(1)钾、铬、铜(2)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3)Fe3+的3d轨道填充了5个电子,为半充满状态(4)51.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A. B.C.1s2 D.解析:选D A、B、C三项的表示方法只能说明氦原子核外第一能层有两个电子,但是不能说明这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而D项说明两个电子均在1s能级,且自旋状态相反。
2.下列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表示正确的是( )A.钠原子:1s22s22p7B.铜原子:1s22s22p63s23p63d94s2C.铁原子:1s22s22p63s23p63d8D.氪原子: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解析:选D A项违背了泡利原理;B项违背了等价轨道在全空、半满、全满时是稳定状态;C项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3.人们把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2s电子比1s电子能量高且电子云比1s更扩散B.p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哑铃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它们相互垂直,能量相同C.p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电子能量D.处于同一原子轨道电子,自旋状态有两种解析:选C 同一电子层上p电子能量高于s电子能量,不同电子层上p电子能量不一定高于s电子能量,如3s>2p。
4.某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分布在K与L电子层上,其基态原子在L层分布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D A项中2s上应有两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B项中2p上两个电子自旋状态应相同;C项违背洪特规则,电子应尽可能占据不同轨道。
5.在d轨道中电子排布成,而不排布成,其最直接的根据是( )A.能量最低原理 B.泡利原理C.原子轨道构造原理 D.洪特规则解析:选D 洪特规则表明,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6.下列电子排布式或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 )A.O原子的电子排布图:B.C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2C.N原子的电子排布图:D.Br-的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6解析:选D A项,O原子的电子排布图违背洪特规则;B项,C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违背能量最低原理;C项,N原子的电子排布图违背泡利原理。
7.下列关于能层、能级和轨道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每个能层上所有的能级数与能层的序数相等B.每个能层(K、L、M…)上所有的轨道数对应为1、3、5…C.每个能级(s、p、d…)上所有的轨道数分别为1、3、5…D.每个能层(n)上所有的轨道总数为n2解析:选B 每个能层所包含的轨道数等于该层各能级的轨道数之和,即是能层序数的平方(n2),B错误,D正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B.Fe3+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C.基态铜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图为D.基态碳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为解析:选B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原子是He,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原子为铍(Be),He是稀有气体元素,Be是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A错误;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失去电子时先失最外层,再失次外层,失去3个电子变成Fe3+时,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B正确;基态铜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图为,3d全充满,即符合洪特规则,C错误;基态碳原子的2s比2p轨道能量低,先填满2s再填2p,即。
9.A、B、C、D、E代表5种元素。
请填空:(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并特别注意原子的几种稳定态的核外电子排布: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p6和d10)、半充满(如p3和d5)、全空(如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答案:(1)N (2)Cl K(3)Fe 1s22s22p63s23p63d64s2(4)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10.按照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特征判断元素,并回答问题。
A原子中只有一个能层且只含1个电子;B原子的3p轨道上得到1个电子后不能再容纳外来电子;C原子的2p轨道上有1个电子的自旋状态与其他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反;D原子第三能层上有8个电子,第四能层上只有1个电子;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
(1)写出由A、B、C、D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至少写出5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