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一、滴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滴灌技术是以滴水的方式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株根部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生长,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实施步骤•建设滴灌系统:包括水源、水泵、滴灌管、滴灌装置等。
•水肥一体化管理:通过滴灌系统,将水和肥料混合供给作物,实现高效土壤肥力的利用。
•控制灌溉量: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控制滴灌量,避免水分浪费和作物生长不良。
3. 应用范围滴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种植。
二、喷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喷灌技术是将水通过喷头雾化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节能、冷却作用和充分利用雨量。
2. 实施步骤•建设喷灌系统: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喷头等。
•定期维护喷头:清洗和更换喷头,避免堵塞和水滴大小不一的问题。
•控制喷灌时间和强度: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设定喷灌时间和强度,避免浪费水资源。
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大田作物和果树的种植。
三、微喷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微喷灌技术是将水通过微喷头均匀喷洒在作物根区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经济、操作简便和适用于各种形状土地。
2. 实施步骤•建设微喷灌系统:包括微喷头、支管道、过滤器等。
•定期检查系统:检查喷头是否堵塞或损坏,及时清洗和更换。
•控制灌溉时间和频率: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设定微喷灌时间和频率,避免水分的过多或不足。
3. 应用范围微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大田作物和旱地果树、蔬菜等的种植。
四、旱田水分管理技术1. 原理和特点旱田水分管理技术是在旱地农田进行节水灌溉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根据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合理管理土壤水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 实施步骤•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和组合,控制土壤湿度和避免水分浪费。
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水稻浅、湿灌溉,是间断灌水的灌溉技术,构成不和湿润反复交替,浅、湿、干灵活调查节的一种节水灌模式。
即插秧、返青阶段,保持2周浅水发蘖前期浅湿灌,发档期至拨节期适当晒田,孕穗至开花浅水,灌将成熟期则干干湿湿,适当晚断水,做到后水不见前水,是一种促控结合,适时供水调氮的灌技术,稻和省水低耗,高产稳产。
推广浅、湿灌溉技术能增产的机理:1.防止水稻根和早衰,消除生产障碍。
2.符合水稻的需水规律和要求,发迹了传统的淹水灌溉习惯。
即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水,节省了生态需水,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降低了灌溉定额,提高了灌溉水的经济效益。
3.使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提高了土壤肥力,并为水委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有利于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高产方向转化。
能促进水委生育性状的改善,有效分蘖率高、秆壮、防倒伏。
5.改善稻株的体结构和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控制和减轻病虫害。
6.推广浅湿干节水栽培是发展水稻生产的需要,是长久之计。
浅、湿、干间歇灌溉好处是:1.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益,浅湿亩用水量为400-450立方,亩产量550-600公斤,1立方米水生产稻谷1.3公斤。
淹水灌亩和水量560-700立方,亩产量是510-550公斤,水的生产效益是0.9左右。
2.稻田一状况得到改善稻田积温增加,据调查,从移栽到成熟田间水温增加76.2-165.2土壤积温增加63.5。
稻田土温日温变幅大。
芬蘖期田间土温:湿润的温差6.4-7.3,水层淹灌仅为5-6。
昼夜温差:湿润灌为4.2-4.6,淹水灌为3.8-4.0。
土温日变幅大,可促使分蘖早生快发。
在生育后期抽穗至乳熟期的昼夜温差,温润灌为2.6-3.1,淹水灌的为1.6-1.7。
浅湿灌在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浅湿灌光照好,淹水光照不足。
3.水稻的生育性状得到改善增强根的活力。
试验结果表明浅湿灌溉根的吸收力是淹水灌溉的1.33倍。
高效节水灌溉的三种主要模式什么是高效节水灌溉?它是对节水灌溉最先进技术的俗称。
这种节水灌溉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灌溉水利用系数特别高。
一般认为,要达到0.85、0.9甚至0.95以上,说法不一。
近年来,灌溉技术高速发展,进入高效节水灌溉时代。
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因采用“需水灌溉”“精确用水”“水肥一体化”技术而快速发展,成为最先进的灌溉节水技术。
喷灌喷灌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农田,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像天然降雨一样进行灌溉。
其突出优点是:对地形适应性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尤其适合透水性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
但喷灌基础建设投资较高,而且受风的影响较大。
喷灌还具有节约用水、少占耕地、节省劳力、保持水土、适应性强和提高产量的优点。
微灌微灌即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
与传统的地面灌溉和全面积湿润的灌溉相比,微灌只以少量的水湿润作物根区附近的部分土壤,因此又叫局部灌溉。
按灌水时水流出流方式的不同,微灌可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小管出流、涌泉灌等,其中滴灌应用最为广泛。
滴灌滴灌是用水滴进行灌溉的方法。
具体说,是把滴灌系统尾部毛管上的灌水器作为滴头,或把滴头与毛管制成一体的滴灌带,将有一定压力的水消能后以成滴状一滴一滴地滴入作物根部进行灌溉。
使用中,可以将毛管和灌水器放在地面上,也可以埋入地下30~40厘米深进行灌溉。
前者称为地表滴灌,后者称为地下滴灌。
滴头的流量一般为2~12升每小时,使用压力为50~150千帕。
微喷灌微喷灌系统尾部的灌水器为微喷头。
微喷头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一般为200~300千帕)以细小的水雾喷洒在作物叶面或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进行灌溉,有固定式和旋转式两种。
前者喷射范围小,后者喷射范围大,流量一般为10~200升每小时。
节水灌溉农业的四种模式
核心提示:目前主要有四种节水灌溉模式:①调亏灌溉:调亏灌溉既不同传统的丰水高产灌溉,又有别于非充分灌溉,它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目前主要有四种节水灌溉模式:①调亏灌溉:调亏灌溉既不同传统的丰水高产灌溉,又有别于非充分灌溉,它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的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缺水锻炼后,达到节水、增产、改善农产品品质,同时增强人物的抗逆性,实现矮化密植。
通示不同作物的最佳调亏阶段、调亏程度以及不同养分水平或施肥条件下的调亏灌溉指标等综合技术集成、组装,将会使灌溉水的生产效率提高到1.5-2.0公斤/平方米;②非充分灌溉:在国外称为限水灌溉,这是以按作物的灌溉制度和需水关键时期进行灌溉为技术特征,非充分灌溉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寻求作物需水关键时期,即作物的敏感期进行灌溉;二是根据作物需水关键期制定优化灌溉制度,把作物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科学的分配到关键用水期,使有限水发挥最大的增产作用;③局部灌溉:以点灌方式,通过计算机监控调配用水量,按时按量把水直接输向作物根部,以湿润作物根部土壤为主要目标,实现有限水达到高产量;④控制性根系交替灌溉:人为保持和控制根系活动层的土壤在垂直面或水平面的某个区域干燥,使作物根系始终有一部分生长在干燥或较干燥的土壤区域中,使其产生水分胁迫的信号传递到叶气孔,形成最优的气孔开度。
人工控制垂直面或水平面上的干燥区域交替出现,使不同区域或局部位的根系交替经受一定程度的干燥锻炼,从而减少株间全部湿润时的无效蒸发损失和总的灌溉用水量,同时提高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以不牺牲作物光合作用产物而达到节水和养分的目的,控制性根系交替灌溉,比全面积均水供水方式节水34.0%-36.85%。
粮油农资 182023.12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管 菲1, 高晓峰2(1.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2.四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吉林 四平 136000)1 水稻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是在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条件下,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定量、定次地进行灌水,减少灌溉的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水稻节水灌溉模式2.1 “浅、湿、晒”灌溉该技术在插秧时水层控制在1.5~2厘米,浅水返青期水层控制在2~4厘米;分蘖前期水层维持在1厘米,湿润即可,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再灌溉,维持水量在1~2厘米;抽穗扬花期维持0.5~1.5厘米;乳熟期和黄熟期维持湿润即可,每次灌水后自然落干露田。
此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节约4%~41%的灌溉用水,水稻产量提升5.5%~20.9%,但灌溉量难以把控,节水效果一般。
2.2 间歇灌溉技术该技术是按周期进行灌溉,在返青期水层控制在3~5厘米,分蘖后期进行晒田,黄熟期停止灌溉,自然落干后采收。
灌水周期要根据气候、土壤和生长时期采取轻度和重度间歇淹水。
轻度间歇淹水是指4~6天灌溉一次,保持1.5~2厘米的水层,有水层和无水层各保持2~3天,灌溉前土壤含水率应维持在田间持水率的90%~95%;重度间歇淹水是指7~9天灌水一次,每次保持2~4厘米的水层,保障有水层4~5天,无水层3~4天。
该技术可有效降低灌溉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但不能保证达到增产的效果。
2.3 控制灌溉技术该技术只在插秧和返青期灌溉建立2~3厘米的水层,以土壤饱和含水率为水分上限,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80%。
控制灌溉技术可以节约24%~45.9%的灌溉用水,但也不能完全保障水稻产量。
2.4 蓄雨型灌溉技术该技术是指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尽量多积蓄雨水,提升雨水的利用率。
不降雨时按其他方法灌溉,降雨时水层可以超过灌溉量的上限。
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可超出灌溉水层2~3厘米,水稻生长中期可超出灌溉水层3~5厘米。
绿色建筑技术节水灌溉方案绿色建筑技术节水灌溉方案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技术在节约用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灌溉方面,通过使用节水灌溉方案,可以达到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绿色建筑技术节水灌溉方案。
1. 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安装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一个有效的节水灌溉方案。
通过架设雨水收集设施,如屋顶排水系统和雨水桶,可以收集下雨时的雨水,并将其存储起来以后再利用。
在需要灌溉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些储存的雨水进行灌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2. 细化灌溉系统:细化灌溉系统是另一种常见的绿色建筑技术节水灌溉方案。
它基于植物的需水情况来确定适当的灌溉时间和量。
通过使用感应技术和微喷头,将水直接送到植物根部,减少了水分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使用土壤湿度传感器来监测土壤湿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灌溉。
3. 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是一种将废水转化为可再利用水资源的节水灌溉方案。
通过使用废水处理技术,将室内使用过的水经过处理后再用于灌溉。
例如,家庭住宅可以使用家庭污水处理系统将洗漱水和厕所排泄物转化为可再利用水,并用于户外植物的灌溉。
4. 自动化灌溉系统:自动化灌溉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节水灌溉方案。
通过使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监测和调控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自动进行灌溉。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和土壤湿度等信息,自动调整灌溉时间和量。
这样可以确保植物得到足够的水分,同时又不会浪费过多的水资源。
5. 植物选择与布局:在进行绿化设计时,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对于干旱地区,可以选择抗旱植物,如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减少灌溉的频率和量。
此外,合理布局植物,避免过度密集,可以有效利用水分,并减少水分蒸发的情况。
总结:绿色建筑技术节水灌溉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细化灌溉系统、水循环系统、自动化灌溉系统和植物选择与布局等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节水灌溉的目标。
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包含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喷、滴灌、膜上灌溉、膜下滴灌、控制灌溉以及节水管理方法。
节水管理方法有坐水种、平整改造、科学灌溉等,
1.坐水种是在一些水源短缺的地方,春播时常因春旱出不了苗或出苗不齐。
为保全苗,采用机械或畜力用水箱、水袋拉水,在播种时进行点灌,以解春旱,俗称“坐水种”。
这种方法投资少、简单易行,是有效的节水增产方式。
播种时每亩用水量仅5m3;-10m3;,丰水年可增产10%-15%,干旱年可增产60%-70%。
坐水种目前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广为采用,凡条件适合的地方应积极推广。
2.平整改造是指通过平整土地,改进灌水沟畦规格,如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等综合措施,使灌水均匀,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3.科学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合理调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
同时,要重
视和加强节水管理,改变目前农业用水水价过低、不利于节水的状况,实行按成本收费、超计划用水加价等政策。
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今天。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案例
节水灌溉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
源进行灌溉,以达到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案例:
1. 雨水收集和利用,许多农场和农田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
水储存起来用于灌溉。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依赖,降低灌溉成本。
2. 滴灌系统,滴灌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通过在植物根部滴水,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浪费。
许多农场和植物园采用滴灌系统,有
效节约了水资源。
3. 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可以帮助农民准确测量土
壤中的水分含量,从而避免过度灌溉。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调整灌溉量,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保证作物的生长。
4. 集雨排灌技术,在一些干旱地区,采用集雨排灌技术可以将
雨水和地表径流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农田。
这种技术有效利用了雨
水资源,减轻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
5. 覆膜灌溉,覆膜灌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许多大棚种植和农田种植采用覆膜灌溉技术,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通过采用这些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这些技术的应用案例证明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农业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应用分析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水资源节约管理理念的推广及应用,各行各业在生产环节都采用了节水模式,促进了资源的节约和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在农业中,新型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也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
农业部门应该大力推广新型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缓解农业中用水资源紧张的局势,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主要对现阶段的农业灌溉模式以及节水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业灌溉模式;节水技术;应用1.农业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概念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应用了新型的农业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主要是利用最低限度的用水量,确保农作物的长势,获取最大化的产量以及农业经济收益。
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微灌、滴管、喷灌、渠道防渗、水肥一体化技术等。
农业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气候类型和农作物的需水特性以及土壤条件等因素,为农作物的生长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采用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确保灌溉技术的应用达到适时、适量的标准。
节水灌溉技术对于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态势,提升作物的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类型及应用2.1人工漫灌模式人工漫灌是比较常见的农业灌溉模式,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模式逐渐由人力灌溉操作转换为机械自动化操作,实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加快了农业灌溉效率。
但总的来说,人工漫灌模式具有需水量大的特点,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并且容易出现积水状况,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另外,长期使用漫灌模式,将会导致土壤盐碱化,损害土壤的肥力,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较多的国家已经将这一灌溉模式淘汰,但我国耕地面积广阔,多数地区仍然使用着人工漫灌模式,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问题,甚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随着节水观念的深入人心与节水技术的发展,相关人员提出了利用自动化阀门控制农业用水的方案,但也受到了建设资金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方案的推广以及漫灌模式的优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九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1、喷灌。
喷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其需要利用专门的设备进行,通过对水加压,使其以喷射状形成细小的水滴,然后空中散布到田间,其不仅可以起到灌溉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调节小范围以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具备非常好的环保效果。
同时喷灌可以不仅地形和土质的限制,适用于所有作物,不会有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的发生,灌溉水利用率较高,其不仅具备省水、增产的优点,同时利用喷灌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不需要多人参与即可完成,诚少了工作量,与以前的漫灌和小白龙灌相比,具备非常好的节水性。
2、微灌。
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渗灌等。
滴灌是微灌的最基本形式。
它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
滴灌主要是借毛管力作用湿润土壤,不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内部的水、肥、气、热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情况,不产生地面径流,几乎没有深层渗漏,蒸发损失也很小。
不但增产、增效、节能、节工、省时,还有减少病虫害等优点。
它不受地形限制,是一种使用方便,施工简单的科学灌水方法。
3、渗灌。
在土壤中埋设管道,使灌溉水借毛细管作用充分湿润土壤计划湿润层,达到灌溉的目的。
4、水播种灌溉技术。
此种方法是在播种时处于干旱的情况下进行的,此可以在灌水和播种同时进行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通常用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于半湿润地区在播种时出现的季节性干旱情况也适用,灌溉时采用节水型播种机完成。
5、集雨滴灌技术。
我国特别大一部分农村位于丘陵地带,这部分地区长年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状态下,这些地区居民的饮用水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所以在对农田灌溉时,需利用雨水积蓄工程,来将雨水收集起来,然后利用滴灌的方式将这些雨水利用起来对农田进行灌溉,这种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这些缺水地区的田间灌溉问题,技术实用性很强。
6、污水喷灌技术。
将污水处理与农业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同时又是一种开源节流的灌溉方式。
东北地区节水灌溉的模式东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地形的特殊性以及气候的寒冷干燥,节水灌溉成为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东北地区常见的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滴灌模式滴灌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滴滴在作物的根部,实现精确供水的灌溉方式。
滴灌模式具有节水、节能、保护土壤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东北地区的干旱地区。
滴灌系统主要由管道、滴头和滴灌器组成,通过控制滴头的滴水速度和滴头的数量,实现对每株作物的精确供水。
滴灌模式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有效节约水资源。
二、雨水收集模式东北地区的降雨量相对较少,但分布较为集中。
为了充分利用降雨水资源,东北地区采用了雨水收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降雨水收集起来,并用于灌溉农田。
常见的雨水收集设施包括集雨池和集雨桶等。
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水库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井灌模式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因此井灌模式是该地区常见的节水灌溉模式之一。
井灌模式主要通过井水泵将地下水抽取到地面上,并通过灌溉设施将水分配到农田中。
井灌模式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少、节能等优点,适合于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控制抽水量,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等问题。
四、人工渠灌模式人工渠灌是一种传统的节水灌溉模式,通过修建人工渠道将水源引入农田,并利用重力流动的原理实现灌溉。
人工渠灌模式适用于东北地区地势平坦的农田,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的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设计渠道的坡度和梯度,保证水流畅通,并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避免因渠道堵塞引发的漫灌和水浸等问题。
五、微喷灌模式微喷灌是一种通过微喷头将水雾喷洒在农田上的灌溉方式。
该模式具有喷水均匀、节能、节水等优点,适用于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微喷灌模式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还可以调节气温和湿度,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目前,节水灌溉主要有滴灌、喷灌、微喷灌、膜下灌溉等四种。
1、滴灌滴灌就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
同时,滴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水分和养分,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滴灌的主要设备有:滴灌管、滴头、过滤器、施肥装置、管道和连接管件、控制及计量装置。
滴灌技术的优点是:滴灌比喷灌节水33%,比畦灌节水81.6%,与漫灌相比,可增产30%左右;节水、节能、省力,土壤不易板结,抑制杂草生长;施肥、浇水等一次完成: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
缺点是容易引起堵塞,可能引起盐分积累和限制根系的发展。
2、喷灌喷灌是将压力的水通过装有喷头的管道喷射到空中形成水滴,洒到田间的灌水方法。
这种灌溉方法不仅比传统的地面灌溉节水40%左右,还有保土、保水、保肥、省工和改善田间小气候等优点。
喷灌配用喷灌节水设备,使用移动式和指针式,更加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微喷微喷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以小流量将水喷洒到土壤表面进行灌溉的方式。
微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是介于喷灌、滴灌之间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它比喷灌需要的水压力小,雾化程度高,喷洒均匀,需水量少。
喷头也不像滴灌那样易堵塞,但出水量较少。
4、膜下灌溉膜下灌溉是一种在膜下面滴灌进行浇灌的技术。
这个技术的特点是设备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省水省工、土壤不易板结。
常用砾石混凝土管、塑料管等作为渗水管,管壁有一定的孔隙面积,使水流通过渗入土壤。
它比地面灌溉更省水省地,但因造价高、易堵塞和不易检修等原因,所以发展较慢。
在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遍及各个角落。
从农田、果园,到城市林荫道,乃至居民阳台上的花盆或一棵树都铺设有滴灌设施,温室种植90%采用滴灌,主要用于高附加值的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水资源利用率达到95%。
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要确保粮食安全,在西部干旱地区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可行且必要的。
节水型农业灌溉模式有哪些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然而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发展节水型农业灌溉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节水灌溉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常见的节水型农业灌溉模式。
滴灌是一种非常精准的灌溉方式。
它通过管道系统将水一滴一滴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滴灌系统通常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滴头组成。
水源可以是井水、河水或者蓄水池中的水。
首部枢纽负责过滤、施肥和调控水压等。
输配水管网将水输送到各个滴头,滴头则控制着水的流量和滴灌的位置。
滴灌适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高附加值的农作物,能够精确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为作物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
喷灌是另一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模式。
它利用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然后均匀地洒落在田间。
喷灌系统可以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
固定式喷灌系统的喷头和管道固定在田间,适用于面积较大、种植作物比较单一的农田。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的喷头可以移动,管道则部分固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移动式喷灌系统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移动喷头和管道,适用于小面积的农田或者不规则的地块。
喷灌能够均匀地湿润土壤,改善田间小气候,而且相较于传统的大水漫灌,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微喷灌是介于滴灌和喷灌之间的一种灌溉方式。
它通过微型喷头将水以较小的流量喷洒在作物周围的土壤表面。
微喷灌的喷头孔径较小,水流较为柔和,能够形成雾状的喷水效果。
这种灌溉方式适用于温室大棚、果园等场所,可以有效地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渠道防渗也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
传统的土渠在输水过程中,由于渗漏和蒸发,会损失大量的水分。
通过对渠道进行衬砌,如使用混凝土、砖石、塑料薄膜等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的渗漏损失,提高渠道的输水效率。
此外,还可以对渠道进行优化设计,减少弯道和坡度,降低水流阻力,进一步提高输水能力。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水文地理特征、气候条件、生产形势和经济水平等综合分析,可以制定出适合该地区的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达到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农业水利灌溉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管理和经济原则,利用各种灌溉设施和手段实现农田灌溉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当前农业水利灌溉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自然灌溉模式自然灌溉模式是指农业生产利用自然降雨、山洪等方式进行灌溉。
该模式存在水量、时间和空间等不确定性因素,且通常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现代农业生产提供的保障水源不足以满足丰产要求,因此,当前该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农业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
传统灌溉模式即是利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引、井、堰、沟等基本灌溉设施,将自流水、泵取水或蓄水进行灌溉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虽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显示出其分布效应和可持续性较强,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仍有较广泛应用。
现代灌溉模式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管理、调度和维护,使农业生产的灌溉方式更加科学、高效、精准和可持续。
现代灌溉模式分为引水灌溉、滴灌、喷灌、微喷灌等灌溉方式,这些灌溉方式可以使农业生产的水管理更科学,提高水利口氧化、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农田相应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节水技术措施现代农业生产中,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损失,农业生产采用了许多节水技术。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节水技术措施。
1、灌溉制度技术灌溉制度技术是指通过科学设计、科学调度、科学管理等手段,使灌溉系统运作高效,减少浪费,提高节水效果。
主要包括管控灌溉、定量环境控制等技术。
2、耕作技术耕作技术是指利用科学、装备、管理等手段,调控土壤水分,保证土层水分循环、营养物质循环等方式,减少土面水分瞬间蒸发,提高土层效能利用。
如夯土耕作、中耕轮耙等技术。
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是指将水源输送到农田中,提供植物需求的水分。
节水措施是指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
一、灌溉技术1. 地面灌溉技术:地面灌溉是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一种灌溉技术。
其优点是简单易行、造价低廉,但相对而言,水分的利用效率较低。
2.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法,适用于果树、菜类和经济作物等。
滴灌通过将水直接滴到植物根系周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的损失和淋溶,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3. 喷灌技术:喷灌技术是一种将水以雾状或雨水状喷洒到农田上的灌溉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模拟自然降雨的方式,减少了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水分损失。
4.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井灌、管灌、层灌、满田灌溉等。
这些技术都通过提高灌水效率、减少水分的损失来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二、节水措施1. 科学调度灌溉:科学调度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水分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合理地安排灌溉时间和量,避免过度灌溉。
通过合理的灌水方式和灌溉量,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
2. 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将水的灌溉和施肥结合起来,通过合理配比施用肥料和灌溉水,在减少灌溉水量的提高作物对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3.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润度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改良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降低农田水分的需求。
4. 水资源的回用:将农田灌溉后的排水水再利用于其他用水领域,如再次灌溉其他农田或城市绿化,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是农业水利工程中实现高效用水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应用灌溉技术和采取节水措施,可以提高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水利工程中的节水技术水是一个珍贵的资源,在水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水利工程,作为对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应当注重节水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水资源的最大利用,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节水灌溉技术1.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是将水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单个植物或植物根系的滴喷装置上,从而实现点灌溉的过程。
滴灌技术是一种低水耗的灌溉技术,可以节约水资源和提高灌溉效率。
同时,该技术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喷灌技术喷灌技术是一种利用喷头使水喷洒到农田作物上的灌溉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泛灌和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可节省很多水资源。
其中,旋转喷头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喷灌技术,其特点是喷头旋转喷水,使农作物的各个部位均匀受水,提高了灌溉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二、节水排水技术1.污水再利用技术现代社会产生大量污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河道、湖泊等自然水体,将会导致水体污染,破坏水资源生态平衡。
污水再利用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可以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去除有害物质后,再将水用于农业、园林、城市绿化等领域。
通过污水再利用,可以有效地节约淡水资源。
2.膜技术膜技术是一种将水通过膜的微孔和孔隙进行分离和处理的技术,常用于水处理、海水淡化、水回用等领域。
该技术利用膜的特殊性质,将水中的有害物质、颗粒物、病菌等分离和去除,得到高质量的水资源。
通过膜技术,可以实现淡水资源的再利用和节约。
三、节水供水技术1.节水型器具节水型器具是一种有效的节水供水技术,包括节水淋浴器、节水水龙头、节水马桶等。
这些器具通过改进设计和技术,减少了水的流量和波动,提高了供水效率和节水效果。
节水型器具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节省水资源,降低用水成本,对节能减排有积极作用。
2.智能供水系统智能供水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控制器、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供水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灌溉节水技术灌溉是农田水利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农田的产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灌溉方式下,有着水资源浪费、土壤含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灌溉节水,许多灌溉节水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灌溉节水技术。
1.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微型滴管将水滴滴到植物根部的灌溉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洪灌或喷灌方式,滴灌技术可以在根部直接滴水,减少水分的蒸发和蒸腾损失。
而且,滴灌技术能够根据植物需水量进行精确供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量。
这使得滴灌技术成为一种高效的灌溉节水方式。
2. 微喷灌技术微喷灌技术是通过微喷头将水雾化喷洒在作物上方的一种灌溉方式。
与传统的冲洗灌或者撒洒灌溉方式相比,微喷灌技术能够将水均匀地喷洒在作物周围,减少水分的流失和渗漏。
此外,微喷灌技术还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土壤水分均匀性等优势。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果园、蔬菜园等农业生产领域。
3. 雨滴灌溉技术雨滴灌溉技术是一种模拟雨滴的方式进行灌溉的方法。
它通过设置喷头,使水以雨滴状均匀地洒落在作物上。
相比于传统的喷灌,雨滴灌溉技术可以减小水滴的冲击力,降低土壤的溅射和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此外,雨滴灌溉技术还可以减少植物病害的传播,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4. 跨季节灌溉技术跨季节灌溉技术是一种节约水资源的创新方式,它通过控制、调控地下水位,利用季节性水源进行灌溉。
传统的灌溉方式通常会对一些季节性水源进行浪费,而跨季节灌溉技术则可以将这些水源有效利用。
具体操作方式通常包括蓄水、引水、分水、调水等环节,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实现灌溉节水的目标。
5. 智能灌溉技术智能灌溉技术是一种结合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灌溉方式。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作物需水量等信息,并通过控制器对灌溉进行精确调节。
此外,智能灌溉技术还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季节变化等因素进行智能化的决策。
节水灌溉技术模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红旗镇不同类型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模式
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新建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
以开采有稳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水为主,将井灌建设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到既促进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
这种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量,配套小型移动式喷滴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
红旗镇按照这种模式可建成中心灌区,辐射区80hm2,项目区建成后灌水定额将会明显下降,年节水预计10万立方米,在全部农田实现全生育期灌溉的同时,地下水将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期间地下水位将基本保持不变,可有效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由于取消了田间输水土渠,还可节省渠道占用耕地面积。
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由于红旗镇原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区域,
特别是田间工程部分,由于以群众投入为主,是当前节水灌溉最薄弱的环节。
因此,这类灌区在对干、支渠等输水工程进行防渗的同时,对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
改造的模式是: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沟灌、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节水抗旱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由于七台河市处在十年九春旱的季节性缺水地区,这类地区在农作物播种季节经常性地发生干旱,而在其他生长季节或生育阶段降雨可满足需水要求,如不采取抗旱灌溉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对这类地区,采取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选用适宜当地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如坐水种、软管灌溉、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等和植树种草培肥土壤、覆盖保墒、合理耕作、采取节水灌溉制度相结合。
红旗镇可采用坐水种节水抗旱灌溉模式,利用行走式注水点播机,将开沟、注水、点种、施肥、覆土一次作业完成,主要用于玉米、大豆的抗旱点灌。
2推广对策
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普及,实现干部群众观念上的变革。
由单纯的浇地向浇作物、科学节水转变,用科学技术手段武装农业。
同时,做好节水灌溉的科技交流,让群众认识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先进的取水、输水设施,先进的微灌、喷灌机械,先进的滴灌、渗灌、微灌方法,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政策配套,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由于节水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键全,农用水价偏低,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
在推行节水灌溉中,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最不为人们重视的环节,重建设、轻管理仍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前,灌区的农田灌溉水的水价仅为供水成本价的1/3~1/2。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水、种、肥农业生产投入三要素中,种子投入占27%,肥料占34%,而灌溉用水只占7%~9%。
在一些引河灌区,水费支出仅占平均纯收入的%。
由于水价太低,导致农民不爱惜水,不舍得在购买节水灌溉设备上花钱;由于水价太低,灌溉管理单位收取的水费入不敷出,反而鼓励农民多用水;由于水价太低,水利工程难以维修更新,工程
老化失修、带病运行,效益日趋下降。
在节水灌溉管理中,加快水价改革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
1998年中央水利工程供水出库价或河道取水的渠首价平均分/m3;地方水利工程的平均供水价格(批发价)为分/m3;农业用水零售价5分/m3,适当提高水价,逐步达到成本水价,是水价改革的方向。
目前不少灌区已开始适度提高灌溉用水的水价,但达到成本水价还很困难。
为避免因水价上提,引起农业生产成本轮番上涨,应实行鼓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如容量和计量两部制水价和累进制水价,对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实行惩罚性水价。
此外,在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灌溉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也还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对不同类型,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地实行股份制改造、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
大中型灌区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通过提高水价和加强管理,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节水的良性循环。
要加强灌区内部管理,精简机构,分流冗员,落实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责任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克服推广中的盲目性
目前可供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都有
一定的适宜范围,必须因地制宜,做好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和多方案比较,特别要考虑当地的实情,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尽管在发展节水灌溉的过程中,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但是当前各地在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中,仍然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如:不按规律办事,行政干预较多,不根据需要和可能,不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沿国道成线、成片修建仅为供参观用的所谓样板工程或旅游农业;有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本已有比较完整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又在上面重复修建喷灌工程,上级参观时开喷灌,实际生产时用管灌;有的井灌区已严重超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本应通过修建节水工程减少地下水用量,改善和恢复生态平衡,但却继续扩大灌溉面积,地下水开采量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加等。
造成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且还挫伤了农民发展农业节水的积极性或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
3结语
由于红旗镇地域广阔,各村经济条件不同,作物类型有别,气候差异较大。
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社
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
发展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
发展节水灌溉还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增产、增收为目标,通过发展节水技术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