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汶川大地震地震波传播的谱元法数值模拟研究_严珍珍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0
数值地球物理学中的地震波传播模拟地震波传播模拟是数值地球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理解地震的机制、预测地震的危险性以及构建地震防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值地球物理学的角度,探讨地震波传播模拟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地震波传播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过程,以获取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传播强度等信息。
在地震波传播模拟中,地下介质被划分为离散的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的物理性质(如密度、速度等)被赋予数值,通过求解弹性波方程,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
地震波传播模拟的方法主要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谱元法等。
其中,有限差分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将地震波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通过迭代计算,逐步推进地震波的传播。
有限差分法具有计算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地震波传播模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地震波传播模拟在地震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地震波传播模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震的机制。
通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可以揭示地震波与地下介质的相互作用,进而深入研究地震的发生机制和演化规律。
其次,地震波传播模拟对于预测地震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可以预测地震波在不同地点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进而评估地震对人类和建筑物的影响。
这对于制定地震防灾措施、规划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地震波传播模拟还可以用于地震勘探和地震监测。
在地震勘探中,通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可以预测地下构造和地质条件,为油气勘探和矿产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信息。
在地震监测中,通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可以解释地震观测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然而,地震波传播模拟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地震波传播模拟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由于地下介质的复杂性和地震波的多尺度特性,地震波传播模拟需要高分辨率的模型和大规模的计算,这对计算机的性能和存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复杂介质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及优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复杂介质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及其优化。
我们将介绍地震波正演模拟的基本原理,同时介绍目前常用的模拟方法,并针对复杂介质中的挑战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介质中地震波的正演模拟,并了解如何优化模拟结果。
1.引言地震波正演模拟是地震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地震勘探、地震灾害预测等。
然而,由于地下介质的复杂性,正演模拟在复杂介质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如速度模型不准确、界面反射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以改善正演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可以分为有限差分法(F DM)、有限元法(F EM)和谱元法(S EM)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1有限差分法(FD M)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常用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它将介质离散化为网格,通过有限差分的方式,近似求解地震波动方程。
有限差分法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但在复杂介质中存在一些限制,如对较大的速度变化不敏感。
2.2有限元法(F E M)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变分原理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
它将介质离散化为小单元,并利用插值函数表示波场的变化。
有限元法相对于有限差分法更加灵活,适用于处理复杂介质中的问题。
然而,有限元法的计算量较大,在大规模模拟中可能存在困难。
2.3谱元法(S E M)谱元法是一种将频率域方法与网格法相结合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
它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将地震波动方程转换为频率域方程,然后在空间域上进行离散化求解。
谱元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处理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问题。
3.优化方法为了改善复杂介质中地震波正演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我们提出了以下优化方法:3.1速度模型优化在复杂介质中,速度模型的准确性对地震波正演模拟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地震波模拟中的边界元法应用研究地震波模拟是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用于预测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路径、振幅和速度等参数,对于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边界元法是一种常用的地震波模拟方法,本文将从其原理、应用和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边界元法,又称边界积分方程法,是一种基于边界条件的动态数值计算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问题的边界分割成若干小面元,通过面元上的边界条件推导波动方程的边界积分方程,然后利用边界积分方程求解问题的边界上的波动场。
与有限差分法等传统数值计算方法相比,边界元法更适用于复杂边界形状和大规模问题。
在地震波模拟中,边界元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边界元法可以用于计算地面运动的传播特性。
通过在地面边界上设置小面元,可以计算出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路径和振幅分布,进而预测地震波对建筑物和结构物的影响。
其次,边界元法可以用于评估地震波对地下水的影响。
地震波传播会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地下水的流动和压力变化,边界元法可以用于计算地震波对地下水位和水流速度的影响。
最后,边界元法还可以用于地震波的反演和早期预警。
通过将实测地震波记录与边界元法模拟的地震波进行对比,可以对地震源参数和地下介质进行反演,从而实现地震预警和灾害评估。
目前,边界元法在地震波模拟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边界元法的数值算法,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
例如,引入高效的积分方法和优化的网格划分算法,可以减少计算量和提高计算精度。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还开展了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研究。
与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传统方法相比,边界元法在计算非均匀介质和复杂边界条件时更具优势。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边界元法与其他地震波模拟方法进行耦合,形成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综合模拟方法,提高了地震波模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然而,边界元法在地震波模拟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边界元法需要对地震源和地下介质进行较为准确地描述,但地震源和地下介质的复杂性导致模型参数估计的难度增加。
地震波传播模拟中的数值方法一、引言对地球上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研究和预测一直是人类所探究的课题之一。
其中,地震是一种造成极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它的预测和探测对减轻地震对社会影响,提高人类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波传播模拟是地震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预测地震和应对地震灾害,需要对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二、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的方法1. 有限差分法(FDTD)有限差分法,英文全称为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是一种常用的求解电磁场和声场传播问题的数值方法。
FDTD方法利用有限差分逼近微分算符,将偏微分方程离散化,然后通过差分方程组求解离散化问题。
FDTD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简便和直观,对于一些基础场问题可以精确求解,但是FDTD方法在离散化问题域时会导致误差,对于具有复杂形状、边界不规则和含有多个介质的问题,其求解需要繁琐的预处理工作和较为复杂的网格划分,求解过程也较为复杂。
2. 有限元法(FEM)有限元法,英文全称为Finite Element Metho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科学计算领域的数值方法。
它是通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域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域,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在每个小问题域内求解,通过对这些小问题域的求解累加得到整个问题域的解。
FEM方法的特点是能够对不规则的计算域进行处理,求解过程较为直观和简单,对于多介质、弹性、非线性等问题也有很好的处理能力。
但FEM方法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各向异性和自由面的处理比较困难。
3. 间接边界积分法(BEM)边界积分法,英文全称为Boundary Element Metho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
BEM方法将待求解的域分为界面和域外两部分,通过界面上的边界积分求解内部问题。
BEM方法对于不规则和异形问题的边界条件求解有很好的处理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计算量。
但是对于非线性问题处理不够准确,对纯内部问题的求解效果不如其他方法。
福州盆地强地面运动特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张怀;周元泽;吴忠良;严珍珍;陈石;景惠敏;徐锡伟;石耀霖【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09(052)005【摘要】区域性地震波强地面运动的量化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并在防震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有限无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由地震激发的区域地震波强地面运动过程,并得到地表峰值速度和加速度的分布特征.考虑到福州是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会城市,其明显的盆地结构特征使它很容易遭受强地震灾害的影响.因此本文以福州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假定盆地的主要断层某一位置在未来可能发生灾害性地震,则该地震会激发地震波的强地面运动,并由于地形、沉积层等主要影响,在盆地内部发生放大.通过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后处理分析,给出了该盆地的地表峰值位移、峰值速度和峰值加速度分布图谱.该图谱可为未来的福州城市规划和抗震减灾提供定量科学参考依据.【总页数】10页(P1270-1279)【作者】张怀;周元泽;吴忠良;严珍珍;陈石;景惠敏;徐锡伟;石耀霖【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近断层基岩强地面运动影响场的显式有限元数值模拟 [J], 张晓志;胡进军;谢礼立;王海云2.断层破裂面倾角变化对断陷盆地强地面运动的影响 [J], 张冬丽;徐锡伟;张献兵;柴炽章;张伟3.基于伪谱和有限差分混合方法的兰州盆地强地面运动二维数值模拟 [J], 严武建;王彦宾;石玉成4.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影响场显式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示意性算例 [J], 张晓志;谢礼立;王海云;胡进军5.某正倾滑断层引起的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J], 张晓志;谢礼立;王海云;胡进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篇实验名称: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实验目的:1. 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2. 掌握地震波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3. 熟悉地震仪器的使用。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地震实验室实验仪器:地震仪、地震波记录系统、地震波发生器、传感器、信号放大器、计算机等。
实验原理: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主要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会携带地震源的信息,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可以了解地震的成因、震源位置和震级等信息。
实验步骤:一、地震波发生器的安装与调试1. 将地震波发生器安装在实验室内,确保其固定牢固。
2. 调整地震波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3. 连接地震波发生器与传感器,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二、传感器的布置与连接1. 在实验室内布置多个传感器,确保其分布均匀。
2. 将传感器与信号放大器连接,放大地震波信号。
3. 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入地震仪,记录地震波传播过程。
三、地震波记录与分析1. 启动地震仪,记录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纵波和横波信号。
2. 利用地震波记录系统,对地震波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数字化等处理。
3. 分析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速度、振幅、频率等参数,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地震波传播曲线,分析地震波在实验室内传播过程中的速度、振幅、频率等参数。
2. 比较不同传感器的记录结果,分析地震波在实验室内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
3. 结合地震学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规律。
实验结果:一、地震波传播速度实验结果显示,地震波在实验室内传播速度约为V=2000m/s,与理论值相符。
二、地震波振幅与频率实验结果显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振幅逐渐减弱,频率逐渐降低,符合地震波传播规律。
三、地震波传播路径通过分析不同传感器的记录结果,发现地震波在实验室内传播过程中,传播路径基本呈直线,说明实验室内环境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较小。
谱元法模拟地裂缝场地地表地震波传播
苏欣;杨笑梅
【期刊名称】《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年(卷),期】2014(0)S1
【摘要】现有通用软件应用于复杂地形场地地震动模拟时,通常采用低阶显式有限元算法进行计算,不规则网格划分在低阶算法时会造成不必要的误差。
谱单元方法成功实现了高阶显式算法,应用于这类问题分析时更具有优越性。
本文主要选取有倾斜角度地裂缝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显式谱元法,研究存在不同倾斜角度地裂缝场地垂直入射脉冲波时地表地震动传播规律。
首先以90°竖向地裂缝场地为例,对比分析了显式有限元法与不同插值阶数N的谱元法模拟精度差别,进一步选取了场地中有45°及60°倾斜角的地裂缝的场地模型,采用高阶谱元法计算了地表不同输出点的地震动反应时程和传递函数幅值谱,并与均匀半空间自由场反应做了对比,用以说明不同倾斜角地裂缝对地震波传播和其附近地面运动的影响。
【总页数】6页(P206-211)
【关键词】显式算法;谱元法;地裂缝;地震动;幅值谱
【作者】苏欣;杨笑梅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9
【相关文献】
1.利用谱元法正演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 [J], 孙福玉
2.利用谱元法正演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 [J], 孙福玉
3.含流体层的河谷场地对地震波散射的间接边界元法模拟 [J], 黄磊;刘中宪;张雪;李程程
4.模拟地震波传播的三维逐元并行谱元法 [J], 刘少林;杨顶辉;徐锡伟;李小凡;申文豪;刘有山
5.谱元法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 [J], 王童奎;李瑞华;李小凡;张美根;刘红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82·2020年第09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0)09-0082-02利用谱元法正演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孙福玉(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摘要:向地球深部进军,是目前地质行业的众望所归。
但是将地球挖开一探究竟终究是不可能的。
截至目前,地球物理方法一直是探测地球深部的主旋律。
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为探测地球深部开辟了新的途径。
应用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的传播给地球建模,得到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变化特征,达到探测地球深部的目的。
着重介绍了利用谱元法正演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的正演方法,该方法是目前常用且方便的勘探方法。
关键词:地球物理方法;地震波;谱元法;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P315.31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0.09.031人类对地球知识的渴望与好奇,加快了探究未知的脚步。
步入20世纪以后,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百花齐放。
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方法你追我赶,在探测地球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其中,地震勘探是目前为止发展最广泛和全面的勘探方法。
地震波传播反演的数据几乎涵盖了包括地质构造和地质体的全部讯息。
如何合理解释利用这些从地下物质中反射回来的地震波是目前地球物理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目前最为有效和合理的方法就是通过地震波的正演来模拟地下介质,得到与实际地下传播的地震波得到的数据图像相吻合的结果。
对地下介质的分布做出合情合理的猜测。
因为波动方程能够为解释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所以波动方程在研究地震波传播机制上有重要的作用,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目前国内外地球物理学界最为热门的科研方向。
本文基于波动方程的学术研究,探究在波动方程中应用谱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地震波的有效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
在地球物理学理论中,地震波的数值模拟方法,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与此同时,得到各观测地的地震记录。
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方法和装置地震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预测地震的影响以及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地震波传播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方法主要基于物理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来描述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
常见的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射线追踪法等。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数值方法。
它通过将求解区域划分为网格,然后对波动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用差分格式近似替代微分方程中的导数项,从而得到一组代数方程。
通过求解这组代数方程,可以得到地震波在各个网格点上的数值解。
有限差分法的优点是计算效率较高,适用于处理大规模的计算问题。
但其精度在复杂介质中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有限元法是另一种重要的数值方法。
它将求解区域划分为有限个单元,通过构建单元的插值函数来近似表示波场。
然后,基于变分原理将波动方程转化为一个泛函的极值问题,从而得到一组线性方程组。
有限元法在处理复杂几何形状和非均匀介质时具有优势,能够较好地模拟波的散射和折射现象,但计算量相对较大。
射线追踪法是一种基于几何光学原理的方法。
它通过追踪地震波传播的射线路径来计算波的传播时间和振幅。
这种方法计算效率高,尤其适用于长距离传播和高频波的模拟。
但射线追踪法在处理波的衍射和散射等现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正演模拟方法,如谱元法、伪谱法等,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在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中,装置的选择和应用也非常关键。
高性能计算机是实现大规模模拟计算的重要工具。
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能够支持处理复杂的模型和大量的数据。
同时,专业的地震模拟软件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软件通常集成了各种正演模拟方法,并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后处理功能,方便研究人员进行模型构建、参数设置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