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7
柴油油品检测内容
柴油油品检测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看颜色:常用优质的柴油应为无色、浅黄色或浅棕色的透明液体,而颜色发黑发暗呈酱油色,为低标号掺配油。
2. 闻气味:优质柴油油味正常,劣质柴油有刺激性气味。
3. 看杂质:取少量燃油,将燃油全部经滤纸过滤,观察滤纸是否滤出杂质。
4. 看粘度和泡沫:柴油本身的粘度较大,随着温度下降粘度会变得更大,即:低气温下柴油的流动性较差。
除此之外,柴油油品检测还包括以下一些重要的检测指标:
1. 抗爆性指标:十六烷值。
十六烷值低,则燃料发火困难,滞燃期长,发动机工作状态粗暴;十六烷值高,发火性能好,滞燃期短,燃烧均匀,发动机工作平稳。
2. 蒸发性评定指标:馏程、闪点。
50%馏出温度越低,说明柴油中的轻馏分越多,使柴油机易于起动。
3. 评定柴油流动性的指标:粘度、凝点、冷滤点。
柴油的粘度过小时,就容易从高压油泵的柱塞和泵筒之间的间隙中漏出。
柴油的粘度过大会造成供油困难。
4. 腐蚀性评定指标:含硫化合物及含硫量。
柴油中含
硫化合物对发动机的工作寿命影响很大。
轻柴油的质量标准中规定了优等品的含硫量不大于0.2%,一等品的含硫量不大于0.5%。
硫含量的降低不仅能减少柴油燃烧产物对金属的腐蚀,同时也能够减弱柴油车对大气污染程度,降低pm2.5的含量。
5. 安定性评定指标:总不溶物和10%蒸余物残炭。
柴油的安定性取决于化学组成,不安定组分包括:二烯烃、多环芳烃、含硫、含氮化合物等。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一、原油的组成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混合物,由多达几百种不同结构的烃类形式存在。
主要是C、H还含有少量的S、N、O的烃类衍生物及Na、Mg、Ca、Ni、V等金属化合物。
原油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与气味多数是从棕色到黑色,但也有透明或黄色的,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胶质与沥青的含量。
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越多,其颜色就越深。
它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的缘故。
若含S与N化合物时,就会散发很难闻的臭味;若含芳香烃多时,则有一种芳香气味;若含胶质和沥青多时,气味较浓;若含汽油等轻质馏分多时,有浓的汽油味。
2、密度(依据GB/T 1884-2000测定)密度与其组成有关,含胶质、沥青及烷烃越多,密度越大。
其密度一般波动在650~980㎏/m3,大于1000㎏/m3的原油很少见。
密度现有15℃、20℃、桶/吨及API(密度指数)等几种表示方式。
具体几种密度的换算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原油密度换算表的几点说明(执行GB/T 1885-1998)(1)将测量的密度体积换算成20℃的密度体积。
(2)由计量单位换算表将视密度→标准密度(20℃)→→15℃的密度→吨桶比→计算出API(注API=141.5/15℃密度-131.5)(3)注意:再查看温度与密度时,温度用靠近法,密度用内查法。
如:38.8℃表中没有就靠38.75℃来查。
密度807没有就将808与806的一同查出相加÷2得出20℃的密度体积。
3、粘度(依据GB/T 1995-1998测定)粘度的大小随液体成分、温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含烷烃多的粘度较小;含胶质、沥青多,粘度较大;馏分沸点越高,粘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4、凝点(依据SY/T 0541-1994测定)原油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的烷烃或环烷烃,俗称石蜡与地蜡。
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晶成固体,是原油产生凝点的重要因素。
油品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满分20分)1. 石油是由什么组成的?A. 植物残骸B. 动物残骸C. 微生物残骸D. 以上都不是答案:D2. 石油中的烃类化合物主要是哪些?A. 烷烃B. 烯烃C. 炔烃D. 芳香烃答案:A3. 石油的密度通常用哪个单位表示?A. 千克/立方米B. 克/立方厘米C. 磅/加仑D. 吨/立方米答案:B4. 石油的粘度是指什么?A. 石油的流动性B. 石油的密度C. 石油的颜色D. 石油的气味答案:A5. 石油中的硫含量对环境有什么影响?A. 无影响B. 增加酸雨C. 减少温室效应D. 促进植物生长答案:B6. 石油中的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什么问题?A. 增加燃烧效率B. 减少燃烧效率C. 提高石油价格D. 降低石油价格答案:B7. 石油中的氮含量过高会对石油产品产生什么影响?A. 提高燃烧效率B. 增加燃烧产物的毒性C. 减少燃烧产物的毒性D. 无影响答案:B8. 石油中的金属含量过高会对石油产品产生什么影响?A. 提高燃烧效率B. 减少燃烧产物的毒性C. 增加燃烧产物的腐蚀性D. 无影响答案:C9. 石油的闪点是指什么?A. 石油开始燃烧的温度B. 石油开始挥发的温度C. 石油开始凝固的温度D. 石油开始氧化的温度答案:A10. 石油的倾点是指什么?A. 石油开始燃烧的温度B. 石油开始挥发的温度C. 石油开始凝固的温度D. 石油开始氧化的温度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满分15分)1. 石油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A. 烷烃B. 烯烃C. 芳香烃D. 硫化物答案:A、C、D2. 石油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A. 密度B. 粘度C. 闪点D. 倾点答案:A、B、C、D3. 石油的化学性质包括哪些?A. 硫含量B. 氮含量C. 金属含量D. 水分含量答案:A、B、C、D4. 石油的提炼过程包括哪些步骤?A. 分馏B. 裂解C. 催化重整D. 脱硫答案:A、B、C、D5. 石油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哪些?A. 燃料B. 化工原料C. 润滑剂D. 沥青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满分5分)1. 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成品油检查内容一、外观检查成品油外观检查是指通过肉眼观察成品油的颜色、透明度、杂质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一般来说,合格的成品油应呈透明或微黄色,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二、密度检查成品油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成品油的质量。
密度检查是通过测量成品油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出的。
合格的成品油密度应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其正常的燃烧性能。
三、闪点检查闪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品油受热后能产生足够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并能燃烧的最低温度。
闪点检查是通过实验室设备对成品油进行测试,以确定其闪点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四、凝点检查凝点是指成品油在冷却过程中开始凝固的温度。
凝点检查是通过实验室设备对成品油进行测试,以确定其凝点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低温地区使用的成品油,其凝点必须低于当地的最低气温,以确保成品油在低温环境下仍能正常供应。
五、硫含量检查成品油中的硫含量是指成品油中硫的质量百分比。
硫含量检查是通地区的标准。
高硫含量的成品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会对汽车排放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六、燃烧性能检查成品油的燃烧性能检查是指通过实验室设备对成品油进行测试,以确定其燃烧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这包括燃烧温度、燃烧速度、燃烧稳定性等指标的检测。
合格的成品油应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能够提供高效的能量转换和低排放。
七、粘度检查成品油的粘度是指成品油的内摩擦阻力,也可以理解为成品油的流动性。
粘度检查是通过实验室设备对成品油进行测试,以确定其粘度是否符合要求。
合格的成品油应具有适当的粘度,既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的流动性,又能够在低温下保持足够的润滑性。
八、酸值检查成品油的酸值是指成品油中酸性物质的含量。
酸值检查是通过实验室设备对成品油进行测试,以确定其酸值是否超过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高酸值的成品油会对设备和引擎产生腐蚀和磨损,降低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
九、含水量检查成品油中的含水量是指成品油中水分的含量。
含水量检查是通过实水量的成品油会影响燃烧性能和润滑性能,同时也会引起腐蚀和氧化。
油库化验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油品化验的目的和意义1. 监测油品质量:通过化验可以监测油品的各项指标,包括密度、粘度、含水量、含杂质等,从而保证油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确定产品性能:化验可以确定油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如闪点、凝点、腐蚀性、燃烧性能等,为产品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3. 分析产品故障:有时产品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化验对产品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为研究和改进提供依据。
4. 监测装置运行状态:通过化验可以监测油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变化,判断是否有外来物质、水分、杂质等的混入,以及是否有蒸发、氧化等现象,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二、常用的油品化验方法1. 密度测定法:包括常温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可以通过比重计、密度计等设备进行测定,是衡量油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 粘度测定法:包括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的测定方法,可以通过粘度计、黏度计等设备进行测定,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 闪点测定法:通过闭口闪点仪、开口闪点仪等设备进行测定,是评价油品易燃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4. 凝点测定法:通过凝固点仪、低温流动性测试机等设备进行测定,是评价油品耐寒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5. 含水量测定法:包括旋转式水分仪、长管水分测定仪等设备进行测定,是评价油品含水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6. 含杂质测定法:包括酸值测定、碱值测定、氧值测定等方法,可以通过中和滴定、色谱分析、红外光谱等设备进行测定,是评价油品纯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油品化验的注意事项1. 样品采集要规范:油品样品的采集要符合规范,避免污染和混杂,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2. 仪器设备要维护:化验仪器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保证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操作操作要规范:化验操作要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各项参数,避免操作失误。
4. 化验结果要准确:化验结果要准确无误,必要时可进行复验或对照验,确保数据准确性。
5. 化验记录要完整:化验记录要详细完整,包括样品信息、化验方法、操作过程、结果数据等,以备查证和分析。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一、原油的组成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混合物,由多达几百种不同结构的烃类形式存在。
主要是C、H还含有少量的S、N、O的烃类衍生物及Na、Mg、Ca、Ni、V等金属化合物。
原油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与气味多数是从棕色到黑色,但也有透明或黄色的,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胶质与沥青的含量。
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越多,其颜色就越深。
它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的缘故。
若含S与N化合物时,就会散发很难闻的臭味;若含芳香烃多时,则有一种芳香气味;若含胶质和沥青多时,气味较浓;若含汽油等轻质馏分多时,有浓的汽油味。
2、密度(依据GB/T 1884-2000测定)密度与其组成有关,含胶质、沥青及烷烃越多,密度越大。
其密度一般波动在650~980㎏/m3,大于1000㎏/m3的原油很少见。
密度现有15℃、20℃、桶/吨及API(密度指数)等几种表示方式。
具体几种密度的换算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原油密度换算表的几点说明(执行GB/T 1885-1998)(1)将测量的密度体积换算成20℃的密度体积。
(2)由计量单位换算表将视密度→标准密度(20℃)→→15℃的密度→吨桶比→计算出API(注API=141.5/15℃密度-131.5)(3)注意:再查看温度与密度时,温度用靠近法,密度用内查法。
如:38.8℃表中没有就靠38.75℃来查。
密度807没有就将808与806的一同查出相加÷2得出20℃的密度体积。
3、粘度(依据GB/T 1995-1998测定)粘度的大小随液体成分、温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含烷烃多的粘度较小;含胶质、沥青多,粘度较大;馏分沸点越高,粘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4、凝点(依据SY/T 0541-1994测定)原油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的烷烃或环烷烃,俗称石蜡与地蜡。
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晶成固体,是原油产生凝点的重要因素。
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石油和油品的定义:石油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
根据用途,石油可以被分为原油、石油产品和其衍生物(化工产品)。
原油是从地底或海底下开采出来的未经加工的石油。
经过加工并满足一定规格要求的石油叫做石油产品。
油品则通常是指从原油中提取出的用于汽车燃料或工业用途的液体。
2. 石油的化学组成:原油是一种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
这些化合物的不同比例和分子结构,决定了原油的性质,如粘度、密度、燃烧性能等。
3. 石油产品的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石油产品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汽油是用于汽车发动机的燃料,柴油则是用于柴油发动机的燃料,润滑油则被用于润滑机械部件。
4. 石油的提炼过程:石油的提炼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如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等。
这些步骤能够将原油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得到所需的石油产品。
5. 石油产品的性能指标:各种石油产品都有其特定的性能指标,如辛烷值、硫含量、烯烃含量等。
这些性能指标决定了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6. 油品的质量管理:为了保证油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这包括油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
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油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7. 油品的安全使用:在使用油品时,需要了解其性质和安全使用方法,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例如,在使用汽油时,需要注意防火措施,避免明火和静电;在储存柴油时,需要避免与可燃物质混合储存。
《油品分析知识》油品分析是石油化工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通过对油品进行物理、化学、光谱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了解油品的成分、性质和品质,为石油化工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对油品分析知识的详细介绍。
油品成分分析是油品分析的基础,它主要通过蒸馏、萃取、色谱等方法对油品中的组分进行分离和检测。
常用的蒸馏方法有常压蒸馏和真空蒸馏。
常压蒸馏可将原油或石油产品加热到它们的沸点,使其转变为蒸汽,然后冷凝收集蒸馏液,从而得到不同沸点范围内的馏分。
真空蒸馏则利用真空提高蒸馏效率,使得高沸点的组分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蒸发。
萃取法利用溶剂与油品中的特定组分间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力,将目标物质从油品中提取出来。
色谱法是将样品进样到色谱柱中,利用不同组分在固相或液相载体上的分配差异,通过分离和检测技术将这些组分分离并定量。
油品性质分析主要包括密度、粘度、闪点、凝点等方面。
密度是指油品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常用于确定油品的成分和品质。
粘度是指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它与油品的粘度指数、温度和化学成分有关。
闪点是指油品在接触到火源时闪烁并自燃的最低温度,是判断油品挥发性和易燃性的重要指标。
凝点是指油品在降温过程中开始形成固体的最低温度,常用于评估油品的低温流动性。
油品品质分析主要包括硫含量、氮含量、金属含量等方面。
硫含量是指油品中硫元素的含量,高硫含量的油品将导致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氮含量是指油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它与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和可燃性有关。
金属含量是指油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常用于评估油品的清洁度、腐蚀性和催化剂中金属的残留。
油品分析还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
色谱分析是利用色谱柱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组分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子转化为电离状态,然后对其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等。
红外光谱分析是通过检测样品中的红外辐射吸收和散射来分析样品的结构和成分,常用于鉴定和定量油品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油品检测标准及方法(一)
油品检测标准及方法
一、常规物理性质检测方法
•外观检测:通过目测或显微镜检查油品颜色、透明度、杂质等。
•密度测定:用密度计测量油品的密度,以了解其密度特性。
•粘度测试:采用粘度计测试油品的黏性,了解其流动性。
•闪点测定:利用闪点仪测量油品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闪光可燃性蒸气与空气混合的最低温度。
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水分测定:采用卤化物仪或滴定法测量油品中的水分含量。
•酸值检测:通过滴定法或电势滴定法测定油品中的酸性物质含量。
•灰分测定:利用蒸发法或电热灼烧法测定油品中的无机杂质含量。
•硫含量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或荧光法测定油品中的硫含量。
三、特殊性质检测方法
•耐水性检测:通过油水分离法、滤纸法或碟色法测定油品的耐水性能。
•抗氧化性测定:采用压力差法、色谱法或电化学法测定油品的氧化性能。
•极压性能检测:采用四球摩擦仪或滑痕法测定油品的极压性能和磨损性能。
•储存稳定性测定:通过模拟条件下储存油品,观察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评估其稳定性。
四、微生物污染检测方法
•厌氧菌检测:采用共振质谱法或培养基法检测油品中的厌氧菌污染。
•霉菌检测:利用培养基法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油品中的霉菌数目。
•酵母菌检测:通过培养基法或色谱法检测油品中的酵母菌污染情况。
•大肠杆菌检测:采用PCR法、蛋白质芯片法或胶体金法检测油品中的大肠杆菌数量。
以上仅为油品检测的一部分常用方法,具体的方法和标准应根据不同的具体需求来确定,确保油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油品检测标准及方法油品检测是为了确保油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常见的油品包括汽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等。
检测油品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和方法,这些标准和方法通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或国家相关机构制定和发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油品检测标准和方法:1. 密度和相对密度检测:-标准:ISO 12185-方法:使用密度计测量油品的密度,并与空气或水的密度进行比较。
2. 闪点检测(确定油品易燃性):-标准:ISO 2719-方法:使用闭杯闪点仪或开杯闪点仪测定油品的闪点,即在特定条件下,油品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够燃烧的最低温度。
3. 粘度检测(润滑油常用):-标准:ISO 3104、ISO 3105-方法:使用粘度计测量油品的粘度,即油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流动性能。
4. 硫含量检测:-标准:ISO 8754、ISO 20884-方法:使用硫含量分析仪或灼烧法测定油品中的硫含量,硫含量是评估燃料质量和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
5. 蒸馏性质检测(汽油、柴油等):-标准:ISO 3405、ASTM D86-方法:使用蒸馏仪测量油品的蒸馏性质,包括初始沸点、终点沸点等,用于确定燃料的挥发性和沸程。
6. 硫酸铜腐蚀检测(柴油中的硫酸铜腐蚀检测):-标准:ISO 2160、ASTM D130-方法:将油品与硫酸铜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观察是否发生腐蚀现象,用于评估柴油的耐腐蚀性。
7. 碳残渣检测(润滑油中的碳残渣检测):-标准:ISO 10370、ASTM D189-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将油品进行热解,测定残渣的质量,用于评估润滑油的热稳定性。
请注意,每种油品可能需要遵循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且标准可能会在时间推移和地域不同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参考最新的适用标准,并遵循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行油品检测。
燃料油分析水分1.石油产品中水分的来源和存在状态有哪几种?(1)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进入石油产品中的水。
(2)石油产品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能从大气中或与水接触时,吸收和溶解一部分水。
汽、煤油几乎不与水混合,但仍可溶有不超过O.0l%的水。
把这为数极少的溶解水要完全除去是较困难的。
2.水在石油产品中存在的状态主要有下列三种:(1)悬浮状水分以水滴形态悬浮于油中。
多发生于粘度较大的重油。
(2)浮化状指水分以极细小的水滴状均匀分散于油中。
这种分散很细的乳浊液,由于水滴微粒极小,比悬浮状水分更难自石油中分出。
(3)溶解状水分以溶解于油中之状态存在。
其能溶解在油中的量,决定于石油产品化学成分和温度。
通常,烷烃、环烷烃及烯烃溶解水的能力较弱,芳香烃能溶解较多的水分。
温度越高,水能溶解于油品的数量越多。
一般汽、煤、柴油和某些轻润滑油溶解水的数量很少,用GB260-64无法测出,可忽略不计。
3.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中加入溶剂的作用是什么?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GB 260 -64)中规定加溶剂的作用(1)降低试样的粘度,免除含水油品沸腾时所引起的冲击和起泡现象,便于将水蒸出。
(2)溶剂蒸馏后不断冷凝回流到烧瓶内,可使水、溶剂、油品混合物的沸点不升高,防止过热现象,便于将水全部携带出来。
4.测定水分主要应注意哪些事项?测定油品水分时,应注意事项主要有如下几点:(1)试样必须有代表性,测定前要混台均匀。
(2)溶剂必须脱水。
仪器必须干燥。
(3)蒸馏前应往烧瓶中投入儿粒无釉磁片,以便存瓶中液体热至沸腾时能形成许多细小的空气泡,保证液体均匀沸腾,不致发生突沸。
(4)对于含水置多的油品,蒸馏时,不能加热太快。
否则,可能产生强烈的沸腾现象,造成冲油,引起火灾。
(5)加热过大或塞子漏气使部分蒸汽不经冷凝而逸出时,试验必须重做。
(6)当试样水分超过10%时,可酌情减少试样的称出量,要求蒸出的水分不超过10毫升。
但也要注意到试样称量太少时,会降低试样的代表性,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油品计量基础知识1. 油品计量的重要性油品计量是指对涉及到油品的生产、输送、储存和销售等环节进行量化和计量的过程。
油品计量的准确性对于保障生产安全、计量公平和节约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计量,才能保障油品质量的稳定性,避免计量不准确所带来的风险。
2. 油品计量的基本单位油品计量的基本单位是升(L),是国际通用的单位。
升是指油品的体积单位,常用于计量油品的容量。
除了升,常见的油品计量单位还包括吨、立方米等。
3. 油品计量的计量器具3.1 流量计流量计是用来测量液体或气体通过管道的流量的仪器。
在油品计量中,常见的流量计有涡轮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
这些流量计能够通过测量液体通过管道的流速和截面积来计算出流量的数值。
3.2 重量计重量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或物质的质量的仪器。
在油品计量中,常见的重量计有电子天平、地磅等。
通过将油品放在重量计上,可以直接获得油品的质量信息。
3.3 测量容器测量容器是用来装载和测量油品的容器。
在油品计量中,常见的测量容器有量筒、量管、量瓶等。
测量容器通常具有刻度线或标志,用于读取油品的容量或体积。
4. 油品计量的准确性油品计量的准确性是指油品计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保证油品计量的准确性对于避免计量误差和损失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油品计量的准确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计量器具,并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符合要求;•遵守计量程序和操作规程,减少人为因素对计量结果的影响;•注意油品的温度和压力对计量结果的影响。
5. 油品计量的管理措施为了保证油品计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需要进行有效的计量管理。
常见的油品计量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计量管理制度和计量管理体系;•严格的计量器具管理,包括购置、检定、校准和维护等;•对计量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计量技能和意识;•定期进行计量检查和核对,以确保计量结果的正确性;•建立有效的计量数据管理系统,确保计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油品检测标准及方法油品检测是指对各种类型的油品进行化学、物理、机械、热学等方面的检验,以确定其质量、性能和适用范围的一种技术手段。
油品检测主要包括原油、石油产品、润滑油、燃料油等各类油品的检测。
油品检测的标准及方法对于保障油品质量、保障设备安全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品检测标准。
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公布的,对油品质量和性能进行检测的具体要求和方法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油品检测的基础,也是油品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国家标准通常包括对油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燃烧性能、腐蚀性能等方面的检测要求和方法。
2.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的,针对特定类型的油品的检测要求和方法的标准。
行业标准通常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细化和补充的。
行业标准对于指导油品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油品检测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油品检测方法。
1.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油品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
化学分析法主要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元素分析、酸值测定、碱值测定等。
化学分析法对于确定油品的成分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油品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2.物理测试法。
物理测试法是指通过对油品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方法。
物理测试法主要包括密度测定、粘度测定、闪点测定、凝点测定等。
物理测试法对于确定油品的流动性、稳定性、燃烧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油品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3.机械试验法。
机械试验法是指通过对油品在机械设备上进行试验和分析的方法。
机械试验法主要包括摩擦试验、磨损试验、润滑性试验等。
机械试验法对于确定油品的润滑性能、耐磨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油品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4.热学分析法。
热学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油品的热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方法。
热学分析法主要包括热值测定、燃烧热测定、氧化安定性测定等。
热学分析法对于确定油品的燃烧性能、热值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油品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化验室安全常识一、一般要求(1)分析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分析规程和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了解设备性能及操作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方法。
(2)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如危险物料的现场取样、易燃易爆物品的处理、焚烧废液等应有第二者陪伴,陪伴者应处于能清楚看到工作地点的地方并观察操作的全过程。
(3)玻璃管胶管、胶塞等拆装时,应先用水润湿,手上垫棉布,以免玻璃管折断扎伤。
(4)打开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试剂瓶塞时应带防护用具,在通风柜中进行。
(5)夏季打开易挥发溶剂瓶塞前,应先用冷水冷却,瓶口不要对着他人。
(6)稀释浓硫酸的容器,烧杯或锥形瓶要放在塑料盆中,只能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不能相反!必要时用水冷却。
(7)蒸馏易燃液体严禁用明火。
蒸馏过程不得离人,以防温度过高或冷却水突然中断,引起火灾。
(8)化验室内每瓶试剂必须帖有明显的与内容物相符的标签。
严禁将用完的原装试剂空瓶,不更新标签而装入别种试剂。
(9)操作中不得离开岗位,必须离开时要委托能负责任者看管。
(10)化验室内禁止吸烟、进食,不能用实验器皿处理食物。
离室前用肥皂洗手。
(11)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长发要扎起,不应在食堂等公共场所穿工作服。
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要戴防护用具。
实验时都戴上防护眼镜。
(12)每日工作完毕检查水、电、气、窗,确认安全后方可锁门。
二、使用电器设备的安全要求(1)一切电器设备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电,外壳是否带电,接地线是否脱落。
(2)在使用电气动力时,必须事先检查电开关、马达和机械设备的各部分是否安置妥善。
(3)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彻底断开。
(4)安置电器设备的房间、场所必须保持干燥,不得有漏水或地面潮湿现象。
注意电线的干燥度,遵守使用电器的规程,离开房间时,要切断加温仪器的电源。
(5)在更换保险丝时,要按负荷量选用合格保险丝,不得加大或以铜丝代替使用。
(6)在实验室内不要有裸露的电线头,不要用它接通电灯、仪器或电动机。
第一章油品分析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是生产和科研中评定油品质量和控制加工过程的主要指标。
加工一种原油之前,先要测定它的各种物理性质,如沸点范围(馏分组成)、相对密度、粘度、凝点、闪点、残炭、含硫量等,称为原油评价实验。
根据原油评价才能确定原油的合理加工方案。
石油和油品的物理性质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
由于石油和油品都是复杂的混合物,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是所含各种成分的综合表现。
与纯化合物的性质有所不同,石油和油品的物理性质往往是条件性的,离开了一定的测定方法、仪器和条件,这些性质也就失去了意义。
石油和油品性质测定方法都规定了不同级别的统一标准,其中有国际标准(简称ISO)、国家标准(简称GB)、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行业标准(简称SH)等等。
一、密度和相对密度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称为密度,单位是克/厘米3或千克/米3。
我国国家标准GB/T1884-83规定,20℃时密度为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以ρ20表示。
其它温度下测得的密度用ρt表示。
油品的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称为油品的相对密度,用d表示,是无量纲的。
由于4℃时纯水的密度近似为1克/厘米3(3.98℃时水的密度为0.99997克/厘米3),常以4℃的水为比较标准。
我国常用的相对密度为d204(即20℃时油品的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之比);油品的密度与其组成有关。
同一原油的不同馏分油,随沸点范围升高,密度增大。
当沸点范围相同时,含芳香烃愈多,密度愈大;含烷烃愈多,密度愈小。
密度是评价石油质量的主要指标,通过密度和其它性质可以判断原油的化学组成。
二、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与其液面上方蒸气呈平衡状态时,该蒸气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气压愈高,说明液体愈容易气化。
纯烃和其它纯的液体一样,其蒸气压只随液体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蒸气压增大。
石油及石油馏分的蒸汽压与纯物质有所不同,它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气化率(或液相组成)有关,在温度一定时,气化量变化会引起蒸气压的变化。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一、原油的组成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混合物,由多达几百种不同结构的烃类形式存在。
主要是C、H还含有少量的S、N、O的烃类衍生物及Na、Mg、Ca、Ni、V等金属化合物。
原油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与气味多数是从棕色到黑色,但也有透明或黄色的,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胶质与沥青的含量。
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越多,其颜色就越深。
它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的缘故。
若含S与N化合物时,就会散发很难闻的臭味;若含芳香烃多时,则有一种芳香气味;若含胶质和沥青多时,气味较浓;若含汽油等轻质馏分多时,有浓的汽油味。
2、密度(依据GB/T 1884-2000测定)密度与其组成有关,含胶质、沥青及烷烃越多,密度越大。
其密度一般波动在650~980㎏/m3,大于1000㎏/m3的原油很少见。
密度现有15℃、20℃、桶/吨及API(密度指数)等几种表示方式。
具体几种密度的换算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原油密度换算表的几点说明(执行GB/T 1885-1998)(1)将测量的密度体积换算成20℃的密度体积。
(2)由计量单位换算表将视密度→标准密度(20℃)→→15℃的密度→吨桶比→计算出API(注API=141.5/15℃密度-131.5)(3)注意:再查看温度与密度时,温度用靠近法,密度用内查法。
如:38.8℃表中没有就靠38.75℃来查。
密度807没有就将808与806的一同查出相加÷2得出20℃的密度体积。
3、粘度(依据GB/T 1995-1998测定)粘度的大小随液体成分、温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含烷烃多的粘度较小;含胶质、沥青多,粘度较大;馏分沸点越高,粘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4、凝点(依据SY/T 0541-1994测定)原油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的烷烃或环烷烃,俗称石蜡与地蜡。
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晶成固体,是原油产生凝点的重要因素。
凝点与含蜡量及蜡的熔点有关,含蜡越多,蜡熔点越高则其凝点越高。
凝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原油在低温下贮存和使用。
5、闪点(依据GB/T 261-2008测定)原油的沸点越低,其闪点越低。
闪点是贮运原油的重要指标,因为贮运温度不允许超过闪点。
6、温度(依据GB/T 8927-2008测定)7、含水率(执行GB/T 8929-2006)三、原油的化学性质1、酸值(依据GB/T 264-1983)原油一般是呈弱酸性,生产与检测中用1克原油中和KOH 多少mg来计量。
2、硫含量(依据GB/T 387-1990)实验的原理:试样燃烧→S生成SO2 ,SO3 →加入H2O2后生成H2SO4→用NaOH中和测出S的含量。
四、原油的手工取样(依据GB/T 4756-1998)1、适用范围:有油罐、罐车及管线三种方式。
根据要求,可做综合样或分时间制取样品。
2、取样的原则:(1)具有完整性(2)具有代表性罐交的必须取上、中、下三层,抽取样品后混合成综合样,其中上部在液面200mm下,下部在罐底250mm上。
管线定时全程取样,管线定时全程取样,管线交接的必须制订抽样方案,按时段、按流量、全程抽样。
3、取样中的注意安全事项:(1)取样设备,即取样器必须是铜制的,绳子必须用专用的防静电绳子。
(2)取样前要注意观察下列情况后方可实施取样工作:a、罐或管线是否完好b、是否有防静电设施,如罐车是否接地。
C、是否带清洗装置。
D、取样器是否干净、干燥。
4、样品送实验室的处理与保管注意事项。
(1)减少挥发,密封取样桶,防止轻质成分跑掉。
(2)保持完整,控制好温度,温度检测在实施取样现场完成。
五、石油产品的炼制流程原油首先要脱盐、脱水后,进入常压炉蒸馏进入常压塔分馏出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产品。
如:煤油、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再进入减压炉与减压塔中,降低沸点后,最后进入催化、裂解工艺入裂解塔,最终生成不同的石油产品(如下图)脱→不凝气(主要成分C1、C2)→可分离出各类溶质油盐常→轻质馏分油(又称C6~C12油)、蒸馏→煤油统脱→压→→柴油称减水→重柴油→馏→压→的炉→蜡油→可做凡士林分炉原→常压渣油油油→减一→催化剂→减二→液化气→减三→催化、裂解→→减四→催化汽油→减压渣油→催化柴油六、石油产品的分类我国石油产品按其用途或特性划分为溶剂油、燃料油、润滑油、润滑脂、电器用油、液压油、真空油脂、防锈油脂、工艺用油、蜡及其制品、沥青、油焦、石油添加剂和石油化学品,十四个类别,现简要说明一下:1、溶剂油:是原油中低沸点的馏分,按用途分为石油醚、橡胶溶剂油、油漆工业用溶剂油等。
2、燃料油:分为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煤油、液化气、航空气油、重油、渣油、特种燃料共九种。
3、润滑油:(1)定义:石油中高沸点馏分并经加工的产物。
(2)分类:喷气机润滑油、航空润滑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压缩机油、冷冻机油、汽缸油、机械油、仪表油、车轴油、齿轮油、特种润滑油、精密机床用油与其它用途润滑油等十四种。
4、润滑脂:定义:在润滑油中加入适量稠化剂的产物。
5、沥青:石油经过蒸馏后的残渣加工而生成的产物。
七、几种主要石油产品标准及相关知识介绍之一——汽油(技术标准GB/T 17930-2006)1、抗爆性(汽油牌号划分的依据)(1)分为研究法即RON值与马达法即MON值,我们采用的RON值即辛烷值,GB/T5487-1995。
(2)辛烷值是指汽油的抗爆性能,辛烷值越高,汽油的抗爆性能越好。
抗爆性是表示汽油燃烧性能的指标。
用以判断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是否易于发生爆震的现象。
辛烷值是以两种有机化合物的抗爆性相互对比定出来的。
一种叫异辛烷,它的辛烷值为100,即C8H18(注:无色CH3CH3透明液体,具有刺激作用,属低毒类),结构为CH3-C-CH2-CH-CH3。
CH3另一种为正庚烷,它的辛烷值为0,即C7H16(注:无色易挥发液体,具有刺激性,麻醉作用,易造成急性中毒),结构为CH3-CH2-CH2-CH2-CH2-CH2-CH3。
例如某准燃料,含异辛烷80%,正庚烷为20%,则其辛烷值为80。
(3)我国车用汽油现有90号、93号、97号三个牌号,汽油的辛烷值主要决定于组成汽油的烃类分子结构,某些非烃类有机组分也影响汽油的抗爆性,如硫化物与胶质会大大降低汽油的辛烷值;汽油由于贮存日期长,氧化作用也会导致胶质含量增加,辛烷值下降。
2、铅含量(依据GB/T 8020-1987检测)汽油中主要是以四乙基铅的形式存在的。
3、馏程(依据GB/T 6536-1997检测)该指标分10%、50%、90%蒸发温度、终馏点及残留量五个分指标,其中10%的蒸发温度,表示汽油的启动性能,标准要求≤70℃,超过这一温度,说明汽油中轻馏分过少,发动机不易起动,但过低又会发生气阻;50%的蒸发温度表示内燃机由低速达到高速的能力和操作的平稳性能;90%的蒸发温度及终馏点,表示汽油蒸发完全的程度,这两个温度过高,说明汽油中不易挥发的重质组分过多,影响完全汽化,增加消耗,造成磨损,易积炭,从而导致汽车的油耗增加;残留量,主要表示汽油中最容易挥发又不能凝结成液体的轻组分含量,这一指标关系到汽油在贮存与运输时,由于挥发而损失的数量。
4、蒸气压(依据GB/T 8017-1987检测)汽油的蒸气压越大,它越易挥发,这样在使用时,气阻现象就严重,根据环境温度分冬春季、夏秋季两种技术要求。
5、实际胶质(依据GB/T 8019-2008检测)如果过多,易产生积炭现象发生。
它是反映汽油化学稳定性,表明汽油在贮存中抗氧化能力的大小的重要指标。
汽油中如果含有多量的不饱和烃,特别是烯烃过多,在贮存和使用中,这些不饱和烃很容易受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发生氧化反应,使汽油颜色变深,气味难闻,同时产生一种胶粘状物质。
6、诱导期(依据GB/T 8018-1987检测)所谓诱导期,是把汽油放入在有氧存在的密闭标准容器中,在一定的大气压和温度下,从测定汽油与氧接触时间到压力骤然下降为止,这段时间。
它也是反映汽油安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7、硫含量(依据GB/T 380-1977、GB/T 11140-2008等检测)8、硫醇(依据SH/T 0174-1992、GB/T 1792-1988检测)分博士试验及硫醇含量两个指标。
9、铜片腐蚀(依据GB/T 5096-1985检测)汽油中的烃类没有腐蚀性,但当汽油中含有硫化物、有机酸、有机碱以及水溶性酸或碱时,会造成对金属设备的腐蚀,实验中以铜片来反映其腐蚀性。
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汽油中所检测的十八个参数中,某一参数的指标也能从另一个参数的指标中间接反映出来。
10、水溶性酸或碱(依据GB/T 259-1988检测)11、机械杂质及水分12、苯含量(依据SH/T 0693-2000、SH/T 0713-2002检测)苯含量高,提高辛烷值,但过多,汽油使用易造成对环境的影响,不环保。
13、芳烃含量(依据GB/T 11132-2008、SH/T 0741-2004检测)14、烯烃含量(依据GB/T 11132-2008、SH/T 0741-2004检测)15、氧含量(依据SH/T 0663-1998检测)16、甲醇含量(依据SH/T 0663-1998检测)甲醇即CH3OH17、锰含量(依据SH/T 0711-2002检测)18、铁含量(依据SH/T 0712-2002检测)八、几种主要石油产品标准及相关知识介绍之二——轻柴油(技术标准GB 252-2000)柴油是以凝点划分为10号、5号、0号、-10号、-20号、-35号、-50号七种牌号。
它主要用于压燃式发动机中,即柴油机中,由于柴油机较汽油机热效率更高、功率大,燃料消耗低,比较经济,因而近几年应用日趋广泛。
1、色度(依据GB/T 6540-1986检测)2、氧化安定性(依据(SH/T 0175-2004检测)实验时,是在100℃的条件下,通氧,24小时过滤后,称其不溶物的含量。
3、硫含量(依据GB/T 380-1977检测)4、酸度(依据GB/T 258-1977检测)5、10%蒸余物残炭(依据GB/T 268-1987检测)6、灰分(依据GB/T 508-1985检测)7、铜片腐蚀(依据GB/T 5096-1985检测)8、水分(依据GB/T 260-1977检测)9、机械杂质(依据GB/T 511-1988检测)10、运动粘度(依据GB/T 265-1988检测)在柴油机中,柴油是以雾状喷到发动机缸中去的。
粘度如果过大,雾化就差,喷射不均匀,与空气混合就不好,燃烧也就不好,造成机械磨损;粘度如果过小,会引起输送柴油的泵磨损,因此粘度必须适中。
11、冷滤点(依据SH/T 0248-2006检测)12、闪点(依据GB/T 261-2008检测)13、凝点(依据GB/T 510-1983检测)柴油密度较大,其中含有较多大分子烷烃,这些烃类凝点高,在温度较低时,会结晶出来,使柴油失去流动性,使此油机燃料供应中断,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它是柴油一项重要指标,柴油的牌号也因凝点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