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李思慧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信用系统的保障和支柱,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我国目前政府公信力还不容乐观,因此提升政府公信力,对社会的稳定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信力政府提升

政府公信力属政治伦理范畴,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它实质上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在某种意义上,政府公信力是一堵“防火墙”,公信力越高的政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就越低。

一、政府公信力的现状自“陕西华南虎事件”、“贵州瓮安事件”以来,政府公信力已成为一个经常被关注的话题,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地方政府面临着比较严峻的信任问题,政府在应对危机事件方面也暴露出了种种漏洞和不足。这些都给政府公信力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对当前政府公信力有个正确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各级政府提升公信力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也不断提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际行政工作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向多元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质量和

意识,与社会和公民的价值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地方政府言而无信、不守承诺,还造成消极的国际影响,引发了国际纠纷,损害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博弈的过程和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或者评价体系。因此,地方政府要把提升公信力看成至高无上的原则,努力打造诚信政府。

二、现阶段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性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是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和信誉的重要因素,是社会信用的核心,对整个社会的信用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提升政府公信用力,打造诚信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强化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迫切需要。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李普塞指出:“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有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由这个定义可见政治权利的合法性是对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一种评价体系,一切政治权力要想获得持久巩固的基础,都必须获得作为被统治者的公民的认可、信仰和支持。作为政治权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的合法性取决于其有效性,亦即推动经济持续不断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政府要实现其有效性,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公信力,使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行政行为受到公众的普遍理解、信任和支持,使得政府能以较小的成本实现其统治的有效性,进而强化其政治合法性。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对政府的认同与转型前相比有所下降,提升政府公信力,以实现政府有效性,进而强化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就成了当前政府极为迫切的需要。

第二,提升政府公信力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稳定的基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型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是一种依靠秩序、规则和信用维系的经济。市场经济的运作要求市场主体要有起码的公德,例如公平交易、遵守承诺等等。没有公德,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就没有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市场。但市场竞争中的信用规则的确立、维系单靠竞争者的自身行为往往是无济于事的,而必须依赖于政府和政府信用。

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就会破坏社会大生产所需要的市场。因此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市场发生作用的领域遵守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则,不随意干预市场运行,有利于市场充分发挥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提升市场的成熟程度。

第三,提升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社会的信用状况良好,社会就稳定,经济就发展。社会的信用体系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和公民信用。

这些不同的信用主体所体现的信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系统。在这一社会信用系统中,政府信用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支柱作用。如果政府失去了公信力这一前提,行政行为也

就失去了相应的保障。社会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认可如果低于一定的限度,社会成员就会普遍放弃通过国家公权力来维护自身的权力,而转向用私权力寻求自我保护,从而使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各阶层都在不断分化、整合、沉淀,不同群体间的利益纠葛和相互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如看病贵、房价高、就业难等问题,处理不好便会引发社会冲突。为了维护稳定和解决更多的社会矛盾,作为仲裁者和调停者的政府,提高其公信力,加强其公信力建设就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1.建设法治政府,以依法行政立公信。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府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法律责任机制。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

2.建设阳光政府,以信息公开促公信。保持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政府机构执行自身的职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定各种各样的

政策和规定,以此作为各种管理工作的标准。制定这些政策,是政府机构的重要职能,也是法律赋予的一种权力,所以才具有权威性。但是,如果这些政策和规定明显地不公正,尽管其制定的程序是合法的,但人们也会对之产生质疑,甚至抵触,增加执行的难度。相反,如果保持必要的透明性,就使得政府工作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能够大大降低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中的不公正性。如果政府能将影响公众利益的重大决策、突发事件、重大案件公开化、透明化,把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某些问题的困难及时告之民众,既可以很好地接受民众的监督,防止工作人员的失职,也能够落实民众的知情权,增进与民众的亲密关系,即使有些问题暂时无法解决,也可以获得民众的理解,从总体上增加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3.建立科学考评政府,以公正树公信。基于政府与公众之间权力的非对等关系,在政府权力必须受到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监督与制约的基础上,必须承担与权力对等的行政责任。在建立考评机制时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确立科学的考评标准。考评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的政绩要符合地区和部门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群众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第二要完善考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包括定量同时也包括定性,量化时要综合运用别类量化、模糊量化等多种形式,增强评估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其次评估指标体系应全面,尽量设计政府公信力评估标准的各个方面,把评估标准作为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再设若干二级指标,各个标准之间以及二级指标之间应有主次轻重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