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27.74 KB
- 文档页数:7
文学概论〔网络课程试点〕-0002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客观题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1. 从批评者与作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不具有规X引导作用。
T √F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2. 暗示性可以说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T √F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03. 文学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T √F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04. 典型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
T √F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05. 文学媒介产生只有这种媒介才会产生的形象与其意义。
T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6. 文学写作不仅是民族的,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T √F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7. 媒介是文学中的次要因素。
T √F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8. 影视文学要把文学语言"翻译"成影视语言,使它们和银幕上的视觉形象发生间接关系。
T √F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9. 从意象的接受效果来看,文学意象往往显得意味多样,景象晦暗,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
T √F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10. 语言是意义的生长地,语言使意义得以生成。
T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主观题作品分析题〔共1题,共60分〕作品分析题:请在下面所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三类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同学们可以根据文学概论课程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与观点,既可以选取文学的属性描述、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的形象性认知理论、文学体裁的特征表现、文学的阅读理论或者文学批评的相关模式等等对所选择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精选5篇)第一篇:文学概论期末考试题一、单项选择(10分,每题2分)下列属于孔子的诗学观的是()A缘情说B 诗言志C诗赋欲丽D兴观群怨在西方,把审美的文学观念从广义的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是在18世纪完成的,由————作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区分,把诗与绘画、音乐、雕塑等纳入“美的艺术”范畴中()A布洛B华兹华斯C巴托D 歌德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至少包含了说话人、受话人、————、沟通、语境五个要素。
()A语言B文本C言语D文字变形是作家艺术构思中常见的手段之一,下列不属于变形方法的有()A粘合B陌生化C夸张D漫画英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贝尔提出了影响较大的理论是()A心理距离说B情感投射说C有意味的形式D无意识升华二、是非判断题(10 分,每题1分)1人类最早的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是产生于公元五世纪的陆机的《文赋》。
()2艺术交往论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4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主要呈现了主导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特征。
()5文学话语蕴籍特点常常具体地体现在含混和含蓄这两种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
()6物质生产不仅是精神生产产生的“始因”,而且也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7模仿论是西方历史悠久的传统的文艺理论观念,而中国古代则没有这类艺术反映论的思想。
()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的理论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9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有意获取和无意获取、现实获取和书本获取()10在对待形式问题上,形式主义的理论倾向主要突出地表现在20世纪产生的俄国现实主义、捷克和法国的结构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派的理论观念中。
()三、填空题(15分,每空1分)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2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作者、————与读者。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发展和文学作品风格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文学的定义、分类、发展规律、创作技巧等方面。
以下是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和想象力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它具有表现和传达人类普遍情感和意义的功能,能够触动读者的感情和思维。
2.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按内容分类(史诗、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按表现手法分类(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等。
3.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演进规律,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启蒙运动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文学流派。
4.文学作品的要素和风格:文学作品包括情节、人物、语言等要素,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在这些要素的安排和表现上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构思方式、叙事手法、语言运用等来理解其风格特征。
5.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表达,在其中可以找到对人类生活、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人类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6.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可以设定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了解不同的批评方法,可以帮助解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7.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8.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世界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作品,对于文学概论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例如《唐诗三百首》、莎士比亚戏剧集、《圣经》、《童年的故事》、《战争与和平》等都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可以建立起对文学发展规律、文学作品解读、阅读方法等方面的扎实基础,提高对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1、文学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2、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3、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4、文学理论的七个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个基本观念: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艺术交往论(“文学即人学”—高尔基、“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马克思、“文学反映生活”—列宁)6、作品与世界的关系:通俗文学:寓于理想的文学,反映世界更虚拟、更主观、更感性、更夸张、更自由,看到了理想化的人生形式:人定胜天高雅文学:忠于现实的文学,反映世界更忠实、更全面、更深刻、更复杂、审美标准更高、社会反映面更广,看到了人在社会中的局限与无奈:无力回天7、文学本体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英美新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理论8、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接受美学:姚斯伊瑟尔创立,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读者反应批评:以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概念为工具,分析读者的反应。
9、作家与作品的关系:表现说:“诗言志”“诗缘情”“心灵表现论”再现说10、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模仿说、劳动说11、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的文学观念):文学就是文化,是一切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和作品的总称,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宗教等文化形态。
12、文学的审美含义(狭义的文学观念):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13、文学的通行含义(折中的文学观念):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但同时与其他文化形态密切关联。
14、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有表现力的语言,有形象的世界,有完整的意义,蕴含无限的意味。
15、审美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17、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性形象: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寓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一、文学概论的定义与意义文学概论是一个研究文学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文学的本质、形式、特征和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文学的系统性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二、文学的定义与特征文学是人类言语文字艺术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言语文字来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以言语文字为媒介:文学主要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来表达。
2.以艺术形式表现:文学具有美的特点,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和传达情感。
3.以想象和意象为基础:文学借助于想象和意象来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4.以人类生活为题材:文学是从人类生活中提取和创造的,它反映了人类的经验和情感。
5.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文学既包括叙述性作品,如小说、散文、戏剧等,也包括抒情性作品,如诗歌、歌曲等。
三、文学的分类与流派1.文学的历史分类: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
2.文学的体裁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3.文学的流派分类: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四、古代文学概论1.古代文学的特点:宗教性、君主性、神秘性、象征性、口头性等。
2.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经》、《楚辞》、《论语》、《史记》等。
3.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从原始文学到宗教文学、从古代诗歌到古代散文,从神话传说到历史记载。
五、中世纪文学概论1.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宗教性、宫廷性、骑士精神、例外性等。
2.中世纪文学的代表作品:《古冀》、《罗兰之歌》、《亚瑟王传奇》等。
3.中世纪文学的发展阶段:从宗教文学到叙事诗歌,从传说故事到骑士传奇。
六、近代文学概论1.近代文学的特点: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自由精神、现实关怀等。
2.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唐吉可德》、《哈姆雷特》、《悲惨世界》等。
3.近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七、现代文学概论1.现代文学的特点:批判现实、超越传统、个体感受、表现主义等。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定义、文学发展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等。
下面给出了文学概论复习的要点。
一、文学的定义1.文学的广义和狭义定义:广义上指所有以语言为媒介创造的艺术作品,狭义上指具有一定立意和形式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的艺术作品。
2.文学的功能:审美功能(艺术性)、表达功能(思想性)、传播功能(社会性)。
3.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文学是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也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源泉和表现手段。
二、文学发展史1.古代文学:古代史诗、古代散文、古代戏剧等。
2.中世纪文学:鲁宾逊漂流记、亚瑟王传说等。
3.文艺复兴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等。
4.新古典主义文学:莫利埃尔的喜剧、英国浪漫主义的诗歌等。
5.浪漫主义文学:雨果的长诗、拜伦的戏剧等。
6.现实主义文学:弗洛贝尔的小说、东尼·莫里森的小说等。
7.自然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小说、毛姆的小说等。
8.象征主义文学:波德莱尔的诗歌、王小波的小说等。
9.超现实主义文学:安德烈·布列东的小说、萨特的戏剧等。
10.后现代主义文学:乔伊斯的小说、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小说等。
三、文学流派1.古典主义: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取向,崇尚秩序与理性,追求平衡和谐。
2.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幻想和想象力,鄙视现实,崇尚超越。
3.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揭示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
4.自然主义: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人类的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5.象征主义:追求意象、暗示和隐喻,关注人类内心世界。
6.超现实主义:追求完全自由的创作方式,突破现实的束缚,表现非理性和离奇。
7.后现代主义:拒绝大故事、大理论,追求碎片化、多重视角和多样性。
四、文学批评1.传统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重视作者的意图、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美学价值。
2.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的含义,关注作品中的系统和符号编码。
文学概论下期末重点总结引言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也是人们用以理解和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
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本文将对文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第一章:文学的定义和特征文学的定义是多元的,既包括狭义上的诗歌、小说、戏剧等,也包括广义上的口头文学、传统文学和非虚构文学等。
文学的特征主要包括文字表达、审美价值和言说功能。
文字是文学的基础单位,文字的选择和运用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环节。
审美价值是文学的核心特征,包括情感共鸣、美的追求和艺术创造等。
言说功能是文学作品传递信息、思想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第二章: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代的口头传统,随着进化和历史的演变,文学发展成了书面传统和口头传统两个分支。
文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时期和阶段,如原始文学、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现代文学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特点,反映出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化。
第三章:文学的类型和体裁文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和体裁,如史诗、戏剧、小说、诗歌等。
每种类型和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审美标准。
史诗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来表达崇高、纯洁和伟大的价值观。
戏剧是通过舞台表演来传递情感、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形态的一种文学形式。
小说是近现代最重要的文学类型之一,通过叙事方式刻画人物心理、揭示社会现实和反映个体命运的种种可能。
诗歌是对抽象思维、感情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与表达。
第四章:文学的主题和风格文学的主题是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可以分为人性、爱情、自然、社会等不同维度。
文学的风格是指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语言、叙事方式和形式结构。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个体作家具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第五章: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相互交织,文学既反映社会现象、思潮和价值观,又影响社会心态和行为。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文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文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基本认识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的核心知识点:1.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艺术性地表达感情、思想、人生以及社会现象等内容的一种创造性艺术形式。
其特点包括艺术性、言语性、想象性、综合性和主观性等。
2.文学作品的要素: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语言等。
主题是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旨;情节是作品发展的线索和事件;人物是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和角色;环境是作品中的背景和氛围;语言是作品中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3.文学流派和体裁:文学流派是指文学作品按照风格、传统和写作特点分类的方式,如古代诗歌、小说、戏剧等;体裁是指文学作品按照形式和结构的分类,如叙事、抒情、思考等。
4.文学理论:包括文学批评理论、文学研究方法和文学学科体系等。
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文学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文学学科体系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
5.文学史:文学史是研究从古代到现代文学发展和演变过程的学科。
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等。
重要的文学时期和代表作品应熟悉。
6.文学批评方法:包括传统批评方法和现代批评方法。
传统批评方法主要包括辩证法、修辞学和比较法等;现代批评方法主要包括意识形态批评、女性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
7.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反映和塑造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
文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和批评,对社会产生影响和改变。
8.文学与人生:文学关注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人生经验。
通过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思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与行为,提升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人生品味。
9.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学通过出版、教育和媒体等途径传播给大众,并被读者接受和消费。
文学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10.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和借鉴。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概论是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系统地介绍文学发展的历程、主要流派和文学理论,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下面将从文学的定义、文学流派、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等方面总结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
一、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以语言为媒介以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人们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
它具有想象力、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的特点,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反映人类的现实和内心世界。
二、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主要包括诗、散文和小说。
其中,诗以“诗经”为代表,散文以《论语》、《庄子》等为代表,小说以《红楼梦》、《西游记》等为代表。
2.现代文学流派三、文学理论1.美学理论美学理论是研究美和艺术的本质、规律和价值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直观美学、形式美学和创作美学等。
其中,直观美学关注自然美和审美对象的感知,形式美学关注艺术形式的美感,创作美学关注创作活动和艺术家的审美意识。
2.文学批评理论四、文学批评方法1.关注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要素。
2.关注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意义。
3.关注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分析作品的表达手段和艺术形式。
4.关注作品的读者反应和解读过程,分析作品的影响和意义。
五、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文学与其他艺术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文学与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相互间的交叉影响使得各种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和发展。
六、现代文学主要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关注个体的命运和情感体验。
2.注重形式和语言的创新,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
3.强调读者的主观感受和参与,倡导开放性和互动性。
4.引入新的媒介技术和传播方式,涉及多媒体和跨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主要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流派、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祝你顺利通过期末考试!。
文学概论(下)期末复习1.艺术构思过程——➢作品整体框架的形成。
➢设计具体的艺术形象。
➢安排情节的演变。
2.语言呈现的要求——➢语言表达恰如其分。
➢语言表达要有丰富的表现力。
➢追求独创性:语言表达要有自己的特色。
➢要富有情趣。
3.艺术情感的作用——➢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
➢艺术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文学创作的核心。
➢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重要构成成分。
4.艺术想象的特点——➢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是形象与情感相交织的过程。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5.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表达目的不同。
➢服从的真实性标准不同。
➢语言意义发生的方式不同。
6.文学形象基本特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
(虚构情节+真实情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
(文学形象不是直观想象,是间接的。
)➢个别性与一般相统一。
(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7.文学意境特征——➢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虚实相生。
(如在目前,见于言外)➢韵味无穷8.文学象征的特征——暗示性/哲理性/多义性/荒诞性9.文学典型的要求——➢现实生活的反映➢注意现实真实➢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0.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
➢具有生命斑斓色彩。
➢具有灵魂深度。
➢蕴含深刻历史真实。
11.诗歌的艺术特征——➢强烈的情感。
➢跳跃性的言语结构。
➢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凝练的意象。
12.小说的艺术特征——➢叙事性。
➢故事性。
➢虚构的现实。
(小说在强调虚构性的同时又追求艺术的真实感)➢文体的杂糅性。
(小说是最能表现生活广度的题材)13.戏剧的艺术特征——➢尖锐的戏剧冲突。
➢高度集中的戏剧结构。
➢以对话为主的戏剧语言。
14.散文的艺术特征——➢感受新颖,情感真挚。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自由,形散神聚。
➢阅读前的素养储备。
➢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审美评价。
16.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的历史的原则➢强调要求文学批评运用诗意的或审美的尺度。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第一章文学观念A、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得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与阐明文学性质、特点与一般规律得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得瞧法,“什么就是文学”,变化中得,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得、凝结个体体验得、沟通人际交流得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与读者。
文学得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得对象性,体现人得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得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得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得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得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得符号思维与符号活动所创造得产品及其显示得意义得总与。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得生存境遇与状况;叩问人生得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得联系;憧憬人类得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得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与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得文化内涵与价值得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得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得心目中得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得主体,在特定得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得美得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得、认识与情感得、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得、假定性与真实性得统一。
17、文学得认识性:对社会得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得情感性:文学认识总就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得假定性:文学得虚拟性。
20、文学得真实性:艺术形象得合情合理得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与经历及所获得得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得意义与诗意。
23、诗言志:诗就是抒发人得思想感情得。
24、诗缘情:诗歌就是抒发人得感情得。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判断、选择题1、文艺学:广义:文学学,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狭义:就是指文学理论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一)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即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等。
(其中有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二)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注释:文学活动发展论一一研究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
(纵向)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横向)文学创作论一一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作品构成论一一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接受论一一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3、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4、文学活动的构成,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需要理解)第一,世界;①内涵: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即自然万物和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②主要学说:摹仿说(再现说):文学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摹仿和再现。
西方:柏拉图:艺术摹仿理念片类事物:永恒不变的理念、呈现为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中的映像和艺术品中描写的故事等;三个层次的世界:理念世界—一现实世界(感性世界)——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摹仿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摹仿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艺术摹仿现实并再现现实也把艺术称作“摹仿”。
中国:没有西方那么发达,但对世界也有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强调。
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司空图:“思与境偕”;王夫之:“情景”之论;王国维:“意境说”摹仿者摹仿的对象:一、“行动中的人”。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文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历史发展。
以下是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的核心知识点。
1.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艺术形象的创造性活动。
文学具有想象性、言辞性、综合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2.文学的分类和风格:文学可以按体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按语言划分为汉文学和外国文学。
按内容可分为哲学文学、社会文学、心理文学等。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文学风格,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
3.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化批评、意识形态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等。
这些理论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原则、解读方法和社会意义等。
4.文学批评方法:包括生物批评、心理批评、历史批评、文化批评等。
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揭示作品与作家、时代和社会的关系。
5.文学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文学史按时间可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
按地域可分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等。
了解文学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6.文学作品的解析和文本分析:包括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把握作家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7.名著和经典作品的阅读和解读:重点学习和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骆驼祥子》等,分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8.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可以通过比较和交叉学科的方法来研究。
9.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是社会的产物,也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社会的价值观、思潮和文化风貌。
10.文学与个人的关系:文学作品可以启迪人的心灵,传递人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增长阅读者的见识和审美能力。
一、选择题1、“文以气为主”,这句话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2、唐代继王昌龄之后,侍僧皎然又把有关“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文外之旨”等重要命题。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划分为两类: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4、依据戏剧所表现的矛盾的性质和美学风格,可将戏剧划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类。
5、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6、“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对这种说法有着系统思想的理论家是席勒和斯宾塞。
7、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影响深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8、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
9、文学文本由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等三个层面组成。
10、模仿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模仿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等。
11、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
12、文学语言的能指功能,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混沌、模糊、多义的特点。
13、巫术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的思维和仪式活动之中。
1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15、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劳动。
16、中国古代意境论的集大成者是王国维。
17、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分水岭的时代,即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时代是魏晋时代。
18、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真正开端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
19、小说起源于神话,是因为小说从神话中继承了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即叙事性与虚构性。
20、与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的文学传统以抒情文学为主导。
21、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22、一般说来,特别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直抒胸臆的是浪漫主义。
23、提到阿Q,我们就会想到“精神胜利法”;提到林黛玉,我们就会想到她多愁善感的性格,这说明典型性格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
24、中国抒情理论史上最负盛名的美学范畴是意境。
25、一般说来,特别强调“艺术家不应在它的作品里露面,就象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
26、在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席勒与斯宾塞。
27、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
二、名词解释1、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2、艺术构思:是指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作家对所积累材料和艺术发现进行梳理、提取、综合、加工,以形成观念中的艺术意象的过程。
3、灵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就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创造性,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产物。
4、“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
5、“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心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它体现了物化阶段的艰难跋涉的情景。
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有一个既成结构图式,即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在具体文学阅读活动中,表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7、文学典型:在文学作品中,典型是指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充分地概括了某种范围的共性,反映了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8、悲剧: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在为某种进步的理想、正义的事业、合理的要求而进行不屈的斗争中,遭受巨大的不幸,以失败或毁灭结局,从而激起观众的崇敬,惋惜和同情,产生一种深沉悲愤的情感,这类戏剧称之为悲剧。
三、理解与解释题1、“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以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从文学作品本文层次的角度谈那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文学作品本文层次是指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语言是有内指性的,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符合艺术世界的逻辑。
文学语言具有心理蕴含性,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使其具有了以有限表现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和创造性,熟悉而失去魅力、审美效果减弱,创造对陌生化的追求。
文学语言具有音乐性,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念起朗朗上口。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学作品的形象所包含的审美情感、理性思考和种种表现在作品中的知识、经验、感觉等。
文学作品意蕴的特征有审美性,寓于形象,浸透情感;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象大于思想”与“第二作者”;丰富性,一言难尽。
从本源上讲,文学作品的蕴含来自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有赖于读者的“接受”、“解读”。
物象,是思想的体现。
语言,是物象的彰显。
表达想法没有比物象更好的,表述物象没有比语言更详尽的。
语言在物象中产生,所以通过探求语言可以体察物象。
物象在思想中生成,因此推究物象能够了解想法。
思想凭借物象展现,物象通过语言显扬。
所以说语言就是用来明示物象的,得到物象就不能执着于语言。
2、“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意境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意随境生,境从意出,诗人把主观情志投射于客观外物,使对象主体化,意境相生,物境与人意相感相通,相互生发,物我相得。
“红杏”这个意象描写了盛开的杏花,词人以此描绘了春景,衬托了春意之浓。
词人在景中藏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拟人手法,一个“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使客观的物象主体化,抒发了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韵味无穷。
词人用破、来、弄几个字将“云”、“月”、“花”、“影”这几个意象串联起来,描绘出一幅绝美的暮春之景,云满夜空,并无月色,一阵风来,云开月出,花被风吹动,也竟自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
情景并茂,即情生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词人以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生命力,尽显拟人之妙处,词人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花传达出来,韵味无穷。
3、“我所喜欢写作的,是人类的牧歌,人类的歌谣,人类的传奇……我总觉得有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写它。
”(乔治·桑)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解。
乔治桑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是指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样子,通过对生活现象理想化的描写,来表现一定生辉心理和感情的创作方法,它常常以丰富的形象和夸张等手法着重描写理想,表现手法情感色彩热烈。
特点:(1)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创造理想化的世界,理想的社会、自然、人)(2)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感情、热情、激情是浪漫主义的生命)(3)奇特新颖的表现形式(常采用奇妙的幻想、非凡的夸张、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浓艳的色彩、怪诞的比喻)4、“……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免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文学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环节的理解。
艺术构思是指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作家对所积累材料和艺术发现进行梳理、提取、综合、加工,以形成观念中的艺术意象的过程。
(艺术构思概念也是艺术构思的过程)内容环节:(1)人物与人物关系的确立(2)事件与矛盾关系的展开(3)环境与环境的设置(3)情感与景物的结合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思维状态:(本题可从以下关系展开自我叙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抽象思维可以为形象思维做思想上、知识上的准备;抽象思维可以渗透进形象思维过程中,对形象思维起指引、规范等作用;抽象思维可以为形象思维作某些必要的补充。
5、“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抒情性作品中景、情关系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为景语和情语。
景语,即文学作品中用以写景对景物的描摹,状物的语言。
情语,即抒情作品中用以抒发感情的语言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抒情性作品,在于“情”字,或直抒胸臆,或借景寄情,景语与情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情景交融的方式:(书234页可以看看例子)(1)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传达出内心抽象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景情相生。
抒情者在托物言志、借景寓情的创作过程中,总是追求着一种更高级的情景关系——意境。
6、“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悲剧”本质内涵的理解。
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在为某种进步的理想、正义的事业、合理的要求而进行不屈的斗争中,遭受巨大的不幸,以失败或毁灭的结局,从而激起观众的崇敬、惋惜和同情,产生一种深沉悲愤的情感,这类戏剧称之为悲剧。
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以此可举例子,下面是我举的例子,可自我发挥)(1)从历史的维度看悲剧表现的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事例与阻碍历史前进方向的反动势力的矛盾。
以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为例,鲁大海愤怒地揭露周朴园故意让江堤出险,发昧心财。
通过父子俩的矛盾得以体现。
(2)从伦理看悲剧表现的是善与恶的斗争,他通过善的被否定摧残来显示他的美学意义。
周冲他是善良的没有周萍的成熟、周朴园的罪恶,甚至在知道四凤同他哥哥恋爱时,依旧对四凤还有一种执着,他义无返顾去救她,致使自己也是触电而亡的结局。
(3)从人性的角度看主人公是善良正义的,他的行为也是合理的,但是由于性格上的缺陷致使他在实现自己合理权利中受到严重挫折。
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在剧中可以看出他是极力逃避困难的人。
正由于他懦弱的性格缺陷,到最后,让他选择了死。
(4)从社会的维度看,人们对社会上反正义反人性的行为普遍认识不足造成的悲剧。
《雷雨》中整个剧情就是一种错位一种结局认识不足的隐瞒,到最后导致了矛盾的集体爆发。
(5)从命运的角度看悲剧的命运意义不在于命运的不可知性不可拒绝性而在于人对命运的抗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