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治新进展(一)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47
1.梅尼埃病一般疗法包括 DA、解除病人恐惧心理,低盐饮食B、发作期静卧于暗室内,禁烟、酒及浓茶C、增强体质和耐力,劳逸适当D、以上皆是2.椎基底系血管供血不足与梅尼埃病的鉴别要点是 DA、后者患者多为50岁以下的中青年B、前者除表现为反复发作眩晕外尚伴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见于中老年人C、前者往往有血压偏高和血管硬化D、以上皆是3.与梅尼埃病临床表现不相同的是 AA、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儿童亦可发病,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B、多数一侧耳先发病,两耳相继发病者占10-20%C、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眩晕,重时伴恶心、呕吐,多数有耳鸣、耳堵、听力下降D、部分患者先发生耳鸣、耳堵和听力下降,相隔数月甚至一二年后才发作眩晕;或先反复发作眩晕,相隔一段时间后才有耳蜗症状4.梅尼埃病病情发展到纯音测听呈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波及到高频听力时,在多少Hz处会留一峰形曲线?BA、1HzB、2HzC、3HzD、4Hz5.听力的评定属于C级的是 BA、改善〈0(恶化)B、改善0~14dB(无效)C、改善15~30dBD、改善〉30dB或各频率听阈〈20dB6.引起膜迷路积水吸收不良的原因是 DA、内淋巴管或囊发育不良B、前庭导水管狭窄C、先天性内耳梅毒和内耳外伤D、以上都是7.梅尼埃病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存在的三种类型是DA、耳蜗型B、前庭型C、耳蜗前庭型D、以上都是8.下列梅尼埃病听力下降的表现错误的是 BA、早期为低频下降型的感音神经性聋,听力可有波动B、在眩晕发作期听力下降,眩晕过后不可恢复C、随着眩晕反复发作,听力损失逐渐加重,眩晕过后亦无缓解D、听力下降范围扩大可波及到高频,一般病程越长听力损失越严重9.以下疾病发病率男女有显著性别差异的是 BA、梅尼埃病B、晕动病C、前庭性癫痫D、幼儿良性阵发性眩晕10.前庭神经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A、突然发作性眩晕,眩晕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B、多有耳鸣、耳聋C、可有自发性眼震,平衡能力下降D、温度试验显示单侧或双侧前庭功能下降11.以下引起眩晕的疾病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病变的是:DA、幼儿良性阵发性眩晕B、大前庭水管综合症C、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血管性病变12.儿童眩晕治疗原则,以以下哪一项为主:AA、控制症状B、加强功能锻炼C、去除病因D、解除精神顾虑13.以下关于视频眼动分析仪描述错误的是CA、有取代EOG的趋势B、测试垂直眼动和斜向眼动效果较差C、应用于儿童效果较差D、优点是可提供二维空间内高分辨率的绝对眼球位置测试,不受环境光线的影响14.以下关于儿童自发性眼震说法错误的是CA、将儿童放在暗室中快速记录其眼动B、微弱的波动不应被认为是摆动眼震C、在儿童微弱的波动应被认为是摆动眼震D、要注意发病的前几个月内自发性眼震通常为幅度较大的(≥30°)摆动性眼动,到了后期则表现为慢相加速度眼动和急跳性眼震16.小儿眩晕经治疗不见好转时应考虑为哪一种病变,需做进一步必要的检查:BA、外周系统疾病B、中枢性病变C、运动系统性疾病17.关于冷热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BA、儿童检查时还可以使用一种特殊的快速同步双侧双温试验B、标准的双温交替试验在儿童中的应用还存在着疑问,但仍需保留作为前庭功能评估中的检查项,成人的评价标准不应该用于儿童C、对于前庭功能为双侧对称性(可以是正常,低下或亢进)的儿童来说,双侧同时刺激很少会引出眼震D、单侧的冰水试验可引出剧烈明显的温度反应,不建议将其用于儿童18.常用评估眼动方法包括DA、眼震电图评估B、旋转实验C、运动性眼震平台姿态检查法D、以上都包括19.关于儿童眩晕以下哪一种治疗手法不正确:CA、中耳炎有胆脂瘤及迷路瘘管等合并症者,应手术清除病灶或予以修补B、屈光不正诱发眩晕,应针对病因矫治C、一旦有颅内肿瘤,马上手术治疗20.前庭眼反射系统,约在以下哪一时间发育成熟:CA、3个月B、6个月C、1年D、2年21.CSD病人中,精神源性占所有CSD病人的BA、1/2B、1/3C、1/4D、1/522.下列关于恐惧性位置性眩晕的叙述错误的是DA、一种表现为主观不稳定感和位置性幻觉干扰的综合征,通常伴有焦虑和自主神经兴奋B、常有强迫性人格,在前庭受累、其他疾病或应激之后发生C、通过治疗PPV的躯体症状通常得到改善,但是很少会完全缓解,通常会复发D、通常见于瘫痪发作时,随后会出现呕吐23.眩晕被视为一种“脑部疾病”的时代是BA、古代B、十九世纪前半叶C、十九世纪50年代之后D、二十世纪24.心因性CSD的主要表现是:AA、惊恐障碍B、恐惧行为少C、广泛性焦虑障碍D、抑郁25.惊恐发作描述不正确的是:DA、焦虑症的一种表现B、精神性头晕/眩晕呈发作性表现的一种情况C、眩晕实为头晕甚至轻微头痛D、多在2—5分钟消退26.前庭疾病患者大约()可有CSD?CA、20—30%B、30—40%C、30—50%D、40—50%27.下列不是神经耳源性CSD的特点是?DA、既往无精神性疾病B、早期有过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眩晕C、焦虑和抑郁疾患是继发性的D、占所有CSD的1/328.()的前庭疾患病人可有慢性主观性头晕CA、10-20%B、20-30%C、30-50%D、50-60%29.提示临床显著的精神性症状的指标是:DA、焦虑指数≥8B、抑郁指数≥8C、焦虑指数与抑郁指数二者之和≥8D、以上均提示30.以下哪项不是CSD的核心特征DA、持续性非眩晕性头晕或主观性平稳失调≥3个月B、空间运动不适—对自身或环境中物体运动的慢性高敏感性C、视觉性眩晕—复杂视运动刺激环境或精细视觉需求会使症状加剧D、神经质或恐惧-焦虑特质31.眩晕的评定属于C级(部分控制)的是BA、23B、43C、83。
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眩晕的中医诊疗方案(2008版)定义: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
一诊断参照五版中医内科教材,诊断依据:1 患者自觉头晕目眩,甚或天旋地转如坐舟中。
2 检查可见患者站立不稳,不能平衡或见眼球震颤。
3 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等。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诊断依据:1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 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的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视物变形、复视等)、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
3 有轻微脑干损害的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 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 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所致的眩晕。
二中医治疗证候分型、治法方药(1)肝阳上亢:症状: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克、钩蘑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清熄风阳。
中成药:院内制剂镇脑平肝丸。
每次6g,每日三次(2)痰浊中阻:症状: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中医药治疗眩晕研究进展张若曈刘东方本文从眩晕的病因病机、中药治疗、针刺、穴位埋线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总结出中医在治疗眩晕方面疗法多样,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病因病机眩晕在中医古籍中已有论述,《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
《灵枢· 海论》曰: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指出因虚致眩。
历代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各有见解,朱丹溪主张“无痰不作眩”,王清任则认为因瘀致眩。
李慧超等[1]认为眩晕之病,以风、痰、瘀错杂者最为多见,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肝风内动,痰阻血瘀,气机逆乱,上冲清窍以致眩晕。
郭志华教授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认为该病多与饮食不节,劳伤太过,情志不遂,房劳无度有关,或因肝阴亏虚不能制约其阳,或因脾胃亏虚而致气血不足,或因肾精不足髓海失充[2]。
张怀亮教授主张从风论眩,认为风是导致眩晕发生的直接致病因素,既可外来,也可内生,同时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兼他邪而致眩,风邪致病最为多见,是外邪致病的先导[3]。
方显明教授则认为眩晕与“肝风”关系密切,肝的阴阳失衡可致血虚、携痰湿、致瘀血,上扰清窍或脉络瘀阻,血虚无以濡养清窍,因此在治疗中提倡平肝熄风等治法,巧用“风”药[4]。
华荣对临证经验进行总结,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为肝脾胃失调引起气机升降失常,或外感邪气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调理气机为治疗之关键[5]。
若脾胃气虚,气血无以生化,脑窍失养也可导致眩晕[6]。
栗锦迁则认为痰湿为眩晕的最主要病因,若脾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上蒙清窍则发为眩晕[7]。
2 中药治疗2. 1 中药汤剂历代的医学专著记载了许多关于眩晕的治法方剂,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何庆勇遵循原方比例,运用泽泻汤治疗眩晕,疗效显著[8]。
段海辰提倡分型辨证论治眩晕,因痰致眩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清震汤、泽泻汤加减; 因虚致眩者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脾胃亏虚、气血不足者可用生脉饮合归脾汤加减; 肾精不足者运用杞菊地黄丸加减疗效显著[9]。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发表时间:2019-07-24T15:51:54.50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作者:张作鹏杨华琴(通讯作者)黄俭峰寻晓[导读] 颈性眩晕是一种多发病,涉及骨科、耳鼻喉科、脑科等诊室。
颈性眩晕是颈椎椎体和周边组织诱发的眩晕症状。
诱发颈性眩晕疾病因素多样化,在诊断与治疗方案方面也存在一定争议。
浏阳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湖南浏阳 410300【摘要】颈性眩晕是一种多发病,涉及骨科、耳鼻喉科、脑科等诊室。
颈性眩晕是颈椎椎体和周边组织诱发的眩晕症状。
诱发颈性眩晕疾病因素多样化,在诊断与治疗方案方面也存在一定争议。
因此,本文就针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疗进行综述,报道如下:【关键词】颈性眩晕;发病机制;诊疗;进展眩就是眼花目眩,头晕,机体无法站立,多种情况同时出现就是眩晕。
眩晕可以是一个独立疾病,也可是其他疾病引发的晕眩。
此疾病发病机制是血管神经因素、小关节增生、横突孔异常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情况,不同医学研究者对疾病的认知在观点上有所不同。
国外医师对颈性眩晕多采用针到、牵引方法治疗,国内医师建议对神经血管因素实施手术治疗[1]。
1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1.1 神经因素与血管因素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后会导致前庭耳蜗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轴突、神经、细胞脱髓鞘出现暂时性亢奋,进而出现眩晕耳鸣情况。
颈椎旋转实施颈动脉血管彩超可观察到: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流量与骨性关节炎会发生一定变化。
椎动脉周边有交感神经,当椎动脉进入到颅内,若神经受到刺激就会导致动脉痉挛收缩,从而降低血流量。
1.2 钩椎关节、关节增生横突孔内侧壁主要为钩椎关节,椎动脉走形在横突孔内侧,一旦钩椎关节发生病变就可对椎动脉产生刺激,从而使血管痉挛出现收缩情况,诱发脑供血不足,发生眩晕。
1.3 横突孔异常横突孔出现狭窄或者骨质增生等情况就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引发眩晕。
1.4 颈椎周边肌肉或者韧带病变颈椎周边肌肉可保证颈椎的稳定性,韧带痉挛与肌肉会导致小关节紊乱,从而影响周边血液循环状态。
BPPV的发病原因有:A、外伤B、炎症C、缺血D、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2前庭性偏头痛的特点不包括A、反复发作C、持续时间10-14天D、常有头痛史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3A、甩头试验B、凝视眼震C、眼斜视D、踏步试验您的答案:D •4A、平衡障碍B、复视C、面部感觉减退D、头晕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5A、复视B、共济失调C、构音障碍D、听力下降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6A、管结石1分钟之内B、嵴帽结石超过1分钟C、眩晕后的头昏感可持续较长时间D、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7A、可能与外伤有关B、复位时应先易后难C、可能需要多次复位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8A、真性眩晕B、脑电图异常C、发作时间短暂D、发复发作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9A、2个或者2个以上的半规管受累B、外伤病人多见C、复位时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D、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10A、耳是听觉器官B、耳的内耳部分也是平衡觉器官C、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壶腹嵴参与平衡控制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11A、翻身时眼震可以是向地性眼震B、翻身时眼震可以是背地性眼震C、病人直立时水平半规管所在平面与水平面重叠D、急性期眼震电图多有异常发现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12A、比较少见B、可以因为不当的复位方法导致C、可合并其他半规管的BPPV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13A、部分病人急性期可以肌肉注射苯海拉明B、可以口服倍他司汀C、可以长期口服地芬尼多D、耳石复位后仍需药物治疗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14A、外耳B、中耳C、内耳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D•15A、无潜伏期B、易疲劳C、眩晕与眼震一致D、自主神经症状突出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C•16A、良性过程及结局B、阵发性发作C、特定位置诱发D、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17A、水平半规管平面一定和水平面平行B、水平半规管平面和水平面有30度左右的夹角C、向左侧翻身发现向地性眼震即可诊断左侧水平半规管BPPVD、水平半规管的BPPV使用翻滚法都可以治愈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18A、前庭核B、半规管C、前庭皮层区D、小脑正确答案:B•19A、眼震电图B、内耳电测听C、头MRID、变温试验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20B、摇摆型C、头昏失衡感D、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21A、复位后病人即可自行驾车返回B、对后半规管BPPV疗效较好C、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BPPVD、安全无危险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22A、垂直B、旋转C、水平D、钟摆样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D•23A、多有潜伏期B、具有疲劳性C、既可以是水平性眼震也可是旋转性眼震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24A、前庭觉B、视觉C、位置觉D、皮层觉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25A、眩晕可能非常剧烈B、本身不会导致耳鸣C、本身不会导致耳聋D、良性疾病不会复发您的答案:D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规范诊疗- 考试结果•1A、1.5亿B、1.6亿C、1.2亿D、1.7亿E、1.3亿正确答案:D•2A、氯沙坦B、缬沙坦C、替米沙坦D、坎地沙坦E、奥美沙坦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3A、≥400μmol/LB、≥416μmol/LC、≥357μmol/LD、≥300μmol/LE、≥455 μmol/L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4A、0.03B、0.06C、0.133D、0.12E、0.1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5A、0.25B、25%~60%C、0.6D、25%~50%E、50%~60%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6A、2010年B、2011年C、2009年D、2006年E、2013年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7A、1.3mg/dlB、1.1mg/dlC、1.0mg/dlD、2.0mg/dlE、1.5mg/dl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8A、钙离子拮抗剂B、噻嗪类利尿剂C、α受体阻滞剂D、ARB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9B、12hC、24hD、10hE、48h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10A、6B、5D、3E、2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11A、5B、8C、13D、10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12A、固定性红斑型B、荨麻疹型C、玫瑰糠疹型D、剥脱性皮炎型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E•13A、天然水果汁B、低脂或无脂食品C、啤酒D、富含嘌呤的海鲜E、动物内脏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14A、0.9B、0.8C、0.88D、0.82E、0.95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15A、乙胺丁醇B、糖皮质激素C、氯沙坦D、利血平E、VC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D•16A、<120/80B、120~129/80-84C、130~139/85~89D、120~129/75~79E、≥140/90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17A、便宜且可广泛使用B、可以识别白外衣和隐匿性高血压C、更强的预后证据D、额外的预后血压表型E、夜间血压读数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D •18A、2级B、1级C、3级D、4级E、5级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A•19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四级预防E、五级预防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20B、中危C、高危D、极高危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E •21A、≥8%B、9.1D、≥11%E、≥12%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22A、<1%B、<2%C、<5%D、<10%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23A、150-140/100B、150-160/90C、150-140/95D、150-140/90E、160-140/90正确答案:D•24A、ACEI+利尿剂b+β阻滞剂B、ACEI+袢利尿剂+MRAcC、ACEI或ARB+CCB+利尿剂D、β阻滞剂+RAS阻滞剂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E•25A、≥130/85mmHgB、≥135/85mmHgC、≥135/90mmHgD、≥140/85mmHgE、≥150/85mmHg 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C。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6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诊治研究新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BPPV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病因
1、()最先提出良性阵发性眩晕
A、Adler[正确答案]
B、Barany
C、Dix
D、Hall
E、Schuknecht
答案详见:
2、()首先提出嵴顶结石症学说
A、Adler
B、Barany
C、Schuknecht[正确答案]
D、Hall
E、Dix
3、内耳循环障碍学说认为其发病原因不包括()
A、年龄性别
B、钙代谢异常
C、雄激素水平[正确答案]
D、感染
E、外伤手术
4、下列关于Ewald定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眼球运动的平面与受刺激的半规管平面相同
B、眼震的轴与受刺激半规管的解剖轴不平行[正确答案]
C、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受到刺激时,如内淋巴液从管部流向壶腹部,则产生较强刺激,离壶腹流向管部将产生较弱刺激,强弱刺激引起反应的比例为2:1
D、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受到刺激时,如内淋巴液从管部流向壶腹部,则产生较强刺激,离壶腹流向管部将产生较弱刺激,强弱刺激引起反应的比例为3:3。
眩晕的治疗方案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的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查阅国内外治疗有关眩晕治疗的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研究结果。
结果:中医内外治法结合西药对于治疗眩晕疗效较好,且复发概率较低。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效果显著,临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眩晕;治疗方案;研究进展1.眩晕的病因病机据研究发现,眩晕的研究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而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也曾两次提及,分别为其命名为“眩冒”“眩扑”等。
现代中医学者在沿袭古人的基础上,对于眩晕病因病机的理解有了继承与发扬。
眩晕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位在脑。
而其中,虚多指肝、脾、肾三脏虚损,实多指风、火、痰、瘀等实邪为患。
而上述这些因素既可单独出现又可相互夹杂,形成虚实夹杂之证[1]。
虚可致眩,即为阴虚,阳虚,气虚三者致眩。
阴虚致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见眩晕与肝密切相关。
肝阴不足,虚火上炎,犯于头目则见眩晕。
临床常见肝肾亏虚导致的肝阳上亢型眩晕,肾阴亏虚无以养肝,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上犯于脑窍则见肝阳上亢型眩晕。
阳虚致眩,临床常见脾肾阳虚并见证,脾虚则见水湿无从运化,肾虚则见周身不得温煦,使得寒湿更甚。
寒湿阻于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见眩晕[2]。
气虚致眩,则✱【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505181164558)Δ【通信作者】胡庆蓉,女,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
E-mail:****************【作者简介】薛玉瑾,女,研究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
为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所见眩晕。
实者致眩,可见风火痰瘀阻滞气机,瘀阻脑窍,清窍失于濡养或瘀阻日久化热,上扰清窍而见眩晕。
因此可见眩晕分虚实两大类,彼此之间可相互夹杂,临床治疗需辨证分型,灵活掌握。
2.眩晕的辨证分型眩晕临床上常见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四型。
根据四型的致病特点,而致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