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之四——轻重失当.doc
- 格式:doc
- 大小:20.01 KB
- 文档页数:7
2005年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2套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其中对成语误用大致有望文生义、褒贬失当、轻重失当、对象用错、不合语境五种,下面作一梳理。
一、望文生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不能望文生义产生错误的理解。
1、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四川卷第3题C项)“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情,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句中电影明星获奖不属于“当仁不让”这种情况,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
2、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全国卷第2题A项)“百里挑一”意思是一百个里面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
句中是说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极其缺乏,不是人才出众的意思。
这属于望文生义。
3、“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浙江卷第4题A.项)“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不是望着高山就停止的意思。
要深究它的本来意思,不能错解错用。
4、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浙江卷第4题D项)“摩肩接踵”是形容人多,拥挤。
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用手脚来攀岩的意思。
5、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
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辽宁第4题C项)“白头如新”指相识已久,还同才认得的一样。
形容交情不深。
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到老了还像当初一样。
6、“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江西卷第4题B.项)“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的意思。
在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
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
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与运用回到其本意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解析:“轻重不分”的成语误用解析:“轻重不分”的成语误用(齐东风)(高考版)名师导入首先请大家猜个谜语:“论个儿卖东西——打一成语。
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不分轻重。
”回答正确,很好。
成语使用的错误类型中就有一种叫做“轻重不分”。
高考成语试题的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利用考生分不清某些成语表意的轻重差别,故意诱使考生上当,造成错误判断。
大家在做题时应该力求排除命题者设置的干扰,要根据特定的语境以及它的意义进行选择,做到成语使用轻重适当,不能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造成成语运用轻重不当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呢?并举例分析。
甲生发言对语境意义与程度把握不准,就会造成成语使用轻重不当。
例1:这位团长无论在怎么危险的情况下打仗总是不怕牺牲,以身作则,这对战士们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解析】该句中“以身作则”的使用轻重不当,属于小词大用。
“以身作则”指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此词表意程度轻。
联系上下句看,“不怕牺牲”“极大的鼓舞作用”,这些内容构成的语境宜用表意程度重的词语,可用“身先士卒”,它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乙生发言对成语中某些关键词及整体的意义把握不到位,也会造成成语使用轻重不当。
例2:飓风“桑迪”袭击美国,已导致92人死亡,真是哀鸿遍野。
【解析】此句中“哀鸿遍野”的使用轻重不当,属于大词小用。
“哀鸿遍野”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此词表意程度很重,体现在关键词“遍野”上;而该句只叙述了“92人死亡”,并非所有人都受灾,更没有成为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因此使用该词轻重不适当。
丙生发言两位同学回答得都非常好。
我想再补充一下,如果同一个试题中出现了几个程度不同的成语供选择,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它们,尤其要准确理解不同语素的意义及表意程度,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仔细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例3: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俄国的两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地对莎士比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四)易褒贬失当的成语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
100.【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来,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是褒义词。
如:敌人被打跑了。
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不作贬义用)101.【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如: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该词较多用于贬义,用于此处不恰当)102.【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如: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
(本句是说辛弃疾笔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
这里显然是误用)103.【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褒义。
如: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罪责。
(此处贬义,应为“振振有词”)104.【无所不至】是贬义词,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如:面对自然灾害,党和政府对我们关怀得无所不至。
(应为“无微不至”)105.【始作俑者】贬义词,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如: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褒贬失当)106.【趋之若鹜】许多人像鸭子争食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追逐某种东西。
多含贬义。
如: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用来说明“艺术爱好者”,是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107.【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
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褒贬失当)108.【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遭遇灾难。
如:解决好职工和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
(误用作“首先”了)109.【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一、感情色彩不明:例: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的进入中国。
趋之若鹜:(贬义词)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
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凤毛麟角:(褒义词)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
也比喻罕见的人才。
二、望文生义:例: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三、适用对象不当:例: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遇人不淑:女子嫁了一个品行不好的丈夫。
四、不合语境:例1: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都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
春意阑珊:春意将尽、衰落。
例2:深圳某大医院“一天25小时”的乱收费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本来就沸沸扬扬的医疗收费话题又一次成了热点话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平静的局面。
五、语意重复:例: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战争造成人民的生灵涂炭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六、谦敬错位:例1: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使会场气氛活跃起来。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例2:这件事我已经鼎力相助....,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主语不能是我。
七、轻重失当:例1:刚一起跑,他就滑倒了,他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
.....后起之秀:之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例2:他敲头的时候,我们拭目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拭目以待: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实现。
(此处应换作“屏息以待”)八、习惯用法1、适用否定句:一蹴而就望其项背2、不能作状语:肝胆相照浅尝辄止例:作家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作家要和人民肝胆相照√;不能浅尝辄止√3、不能带宾语:漠不关心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妄自菲薄司空见惯出奇制胜发扬光大求全责备津津乐道例;漠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
成语误用原因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仅按照成语字面意思判断,忽视了成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深层次含义。
二、混淆色彩,褒贬颠倒。
不分辨成语的褒贬色彩,常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
三、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忽略了成语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
四、不明语境,谦敬错位。
没有明晰成语有其特定的成语环境,谦词与敬词混淆。
五、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违背成语语法关系,造成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不能带宾语而强带等病因。
六、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部分成语有其约定俗成的用法,比如有些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式等。
七、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分,容易导致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八、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该成语与其前后表述的文字意思相同或相近,造成语义上的重复。
九、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不明了成语的出处,尤其是相对比较生僻的成语,容易使用错误。
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误用分析:“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
后来形容恳切地教导。
命,教导。
而例句中只片面地认为是“提着耳朵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2.对象误用,张冠李戴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事,还有的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如: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误用分析:“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它用于人,而例句却将它误用于“时代”。
3.褒贬颠倒,感情失当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
例如: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误用分析:“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它是一个褒义词,例句将它用于“破坏制度与规则者”,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时可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
比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真理。
”此处不能看做是误用。
二是有些词可褒可贬,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对这些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分辨。
4.敬谦错位,主客混淆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
第三模块成语一、成语误用类型:1、一叶障目,望文生义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3、混淆色彩,褒贬颠倒4、不明语境,谦敬错位5、画蛇添足,前后重复6、功能混乱,搭配不当(不合语法)7、形近混淆,音近易误 8、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9、不明语源,不知本义10、范围不清,轻重失当二、成语误用规律探寻(一)、一叶障目,望文生义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后常以“火中取栗”比喻为别人冒风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
再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3、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
无须修改。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该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
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再如: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4、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如坐春风。
(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5、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
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
用在句中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导致褒贬失当。
)6、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其中“训”是典范、法则的意思,不是教训的意思。
成语误用之四——轻重失当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