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填图(DGSS)路线整理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321.65 KB
- 文档页数:5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简述矿产地质调查中DGSS的工作流程及技巧刘 辉,杜明辉摘要:简单描述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数字填图系统是如何实现野外数据采集的流程以及从原始数据库至完成成果数据库需要的步骤。
其中通过MDB与Excel文件的转换来减少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大量数据直接输入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关键词: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数据库;野外数据采集;MDB格式1 简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是基于 MAPGIS 平台上开发的系统,文件类型为MAPGIS格式。
系统库则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按照 GB958-99 统一组织的RGMAPGIS的系统库,地图参数为:投影方式为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椭球参数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图形单位为毫米;比例尺为1:50000。
此文以蛟潭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为例,简述DGSS的工作流程及技巧。
2 DGSS工作流程2.1 DGSS工作流程在蛟潭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中,采用数字填图技术,开展1:5万矿产地质专项填图、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检查、找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以及评价资源潜力,建立原始及成果资料数据库。
工作流程可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地质填图、矿产地质调查采集阶段: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在野外现场直接采用数字地质调查软件系统,在掌上机上采集区域地质填图路线中的观察数据、剖面测量数据、槽井坑钻编录数据、物化探野外采样数据等。
地质填图、矿产地质调查过程中的野外资料系统整理、综合整理、综合研究阶段:利用数字地质调查软件系统和相关成熟的软件系统,通过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建立相应的原始、过程数据库和各种成果数据库。
如:野外路线手图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槽钻探编录数据库、钻孔综合柱状图数据库、物化遥数据库、异常查证数据库、矿点检查数据库等内容。
地质建模、综合评价预测与储量计算阶段:根据综合整理,采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填图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对工作区进行三维建模,并采用有关理论、技术与方法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评价,并通过软件计算预测资源量,并建立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数据库、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数据库。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的应用——对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认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Digital Geological Survey System)是贯穿整个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过程的软件。
随着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完善和应用,已逐步成为国内地质调查领域的主流软件和工具,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由四大子系统组成:一、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具有整合显示地理、地质、遥感等多源地学数据,GPS 导航与定位,电子罗盘测量,路线地质调查地质点、地质界线、点间分段路线地质(不定长的)数据描述,产状、素描、化石、照片、样品、地球化学数据、重砂、矿点检查等数据采集,路线信手剖面自动生成、实测地质剖面导线、分层、地质描述、素描、照片、采样、化石等野外数据采集功能。
二、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探槽、浅井、坑道、钻孔探矿工程野外数据采集与原始地质编录,并现场实时自动形成探槽、浅井、坑道、钻孔探矿工程图件等功能。
三、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提供全国大、中比例尺标准图幅接图表,剖面厚度自动计算,剖面图和柱状图自动绘制,等值线计算与制图,多元统计计算与成图,地球化学数据采集、处理与成图,第四系钻孔综合剖面图、地球物理物理数据处理与成图,PRB 空间数据定量评价,实际材料图编辑与属性继承操作,1/10万实际材料图投影到1/25万图幅(或1/2.5万到1/5万),编稿地质图编辑与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异常查证结果数据库、矿点检查结果数据库以及综合地质构造图层、含矿地质建造图层、控矿构造图层、矿产地图层、矿化信息及找矿标志图层、蚀变带信息、物、化、遥等综合异常图层、矿产预测远景区图层、找矿靶区图层、地质工作部署建议图层等内容的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图数据库的建立等功能,满足完成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编稿地质图及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整个过程的要求,覆盖各种比例尺填图全过程。
另外提供了探矿工程数据综合、处理、制图过程:探槽、浅井、坑道、钻孔探矿工程数据、勘探线数据、采样分析数据录入与组织管理,自动生成坑道、探槽、钻孔、浅井工程图件的基本内容投影在矿区平面图上,自动输出坑道、探槽、钻孔、浅井工程编入数据采集表、素描图、矿区平面图,多模式多用途钻孔综合柱状图应用等相关功能。
数字地质填图系统(AoRGMap)操作手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13-12-11目录一、概述 (1)1、系统功能 (1)2、硬件环境 (1)二、AoRGMap安装 (1)三、野外手图转出到Android采集器 (3)四、野外路线数据采集过程 (5)1.打开填图系统 (5)2、打开地图 (6)3、图层管理 (8)4、GPS操作 (13)5、PRB野外数据采集 (16)6、路线数据输出到桌面系统DGSS (63)五、实测剖面数据采集过程 (64)1、打开剖面系统 (64)2、设置剖面数据存储路径 (65)3、无地理底图野外剖面数据采集过程 (67)4、有地理底图野外剖面数据采集过程 (92)5、剖面数据导出到桌面系统 (99)一、概述1、系统功能Android(安卓)是目前智能移动终端的主流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的数字地质填图系统AoRGMap,相比之前基于Windows mobile的数字填图系统,操作更简单,使用更灵活,设备的选择更多样,更充分集成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设备的多媒体模块,使系统功能的集成更高。
目前,AoRGMap主要提供GPS定位、路线数据采集、实测剖面等功能。
AoRGMap系统的基本流程是:数据准备、野外数据采集和数据综合处理。
先由桌面系统准备手图数据,转成Android可识别格式,并通过同步软件(如豌豆荚、91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等)+USB线方式拷贝到Android系统的野外数据采集器,经过野外工作过程采集数据之后,再导入桌面系统进行数据综合整理。
2、硬件环境目前支持的Android操作系统版本是2.2及以上。
屏幕:必须支持多点触摸。
二、AoRGMap安装1.在PC电脑上安装Android助手程序(如360手机助手、91手机助手等),如下过程以360手机助手的安装为例:错误图片2.启动360手机助手程序,通过数据线连接Android系统的野外数据采集终端,根据系统提示自动建立连接。
基于DGSInfo数字地质填图的实测剖面的室内整理及注意问题基于DGSInfo数字地质填图的实测剖面的室内整理及注意问题【摘要】基于区域数字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本文总结了DGSInfo 数字地质填图的实测剖面整理的经验,归纳其室内整理方法及相关注意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数字地质填图;实测剖面;室内整理方法;注意问题DGSInfo作为数字地质调查综合信息平台,是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桌面数据处理部分,实现了将区域地质野外调查的数据在本系统中进行室内处理、综合分析和地质成图的业务流程,满足了完成野外手图、PRB图幅库、实际材料库、编稿地质图及地质空间数据库整个过程的要求,涵盖了各种比例尺填图全过程。
数字地质填图实测剖面模块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可以自动计算厚度,自动生成剖面图和柱状图,剖面线和导线剖面图一次性自动生成。
减少了室内工作量,提高了剖面图制作的精度和效率。
野外实测剖面测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过程,使原始数据能满足计算机自动作图的要求。
尽管数字地质填图系统中数字剖面模块不断完善,并日臻成熟,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改进与提高。
本文重点论述了实测剖面的室内整理方法及相关注意问题。
1.原始资料的整理1.1 数据采集库的整理野外用掌上机采集剖面数据后,回到室内对导线库、分层数据库、产状库、样品库、素描图库、分层描述库等进行整理完善,补充修改野外描述不详细或存在问题的地方。
根据野外剖面数据采集的编号规则,对采集到的各类数据(导线号、分层、产状、采样、照片和素描等)进行各种编号检查,防止因编号重复或错误发生文件覆盖而导致的数据丢失、破坏、混乱。
注意问题:(1)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应注意核对,很容易出现问题,并且有褶皱存在时可以不分层或者先依次分层后按室内分层重新整理。
(2)层描述修改完成后须点击保存按钮,否则输入结果不能被保存。
(3)样品、产状等录入要注意,每层都是从“1”开始按顺序编号的。
数字填图(DGSS)路线整理要求路线整理步骤1、先对野外的路线进行查错,然后针对错误信息给予更正,如图如果路线有错误,会弹出如下文本框看是要编缉什么内容,如要编缉地质点,在右下角的工具栏点地质点编缉,然后可以打开属性联动浏览,针对无地质点号和线号的问题修改:这时在图面的下方会出现如下对话框,可以点最大化:这里只是浏览,要修改的话还得找到相对应的地质点(或分段路线、点间界线等),编缉它然后更改。
这里的错误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中英文输入的差异,二是路线号和地质点号没有输入,三是时间差异导致的先定的点或线的ID号比晚输入的点或线的ID号大,这里就要通过修改点的属性来修改;四是修改好后没有压缩保存工程。
以上如果都偿试过还是有问题的话可以试着关闭程序重新进入试下。
直到再点数据质量程序检查出现如下的对话框:2、对图面的修饰,使图面更整洁清晰。
包含整理的内容有GPS 点多余点的删减,地质点的移动(移到十字架)(P过程),分段路线(R过程),点间界线(B过程)。
对点的编缉,主要是移动点,对线的编缉主要是线上移点。
3、对图面修饰好之后要对点坐标重新写入和点间路线的重新计算。
主要是完成点坐标写入与点间路线计算……(这里的地质点和分段路线一定要处在编辑状态)4、点开野外路线小结与自检,点野外小结窗口右下角的PRB多级检查,在弹出来的窗口右角点开始统计,然后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放到野外小结的开头处。
5、对地质点和产状进行静态标注6、对地质点描述进行补充完善。
7、地质点描述要点日期:2013.07.07 天气:晴(晴转阵雨等)人员:吴晓东(掌图)、赖春来(记录)路线号:L6001 地点:旗鼓岭北山脚下村路线任务:1:1万路线地质调查点间路线地质:从D6001往D6002,沿途可见大量石英脉滚石,植被覆盖严重,少见基岩出露,仅在水沟处可见灰白色硅化石英砂岩出露。
地质点号:D6002位置:X: Y: H:位置说明:水沟边(小路边)点性:岩性控制点(界线点、岩性分界点、构造观察点、矿产观察点)露头:天然好(中、差,还有人工好、中、差)风化程度:全风化(强、中、弱、微、未风化)地质点描述:此点为帽子峰组灰白色变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金鸡组紫灰色的含砂质页岩的界线点,二者接触界线较清楚,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路线整理流程
1. 原始数据备份,将“转出PC数据成功”的原始数据(包括照片)拷贝给相关负责人。
该项工作必须出野外当天完成。
2. 转图:整理手图,并转到实际材料图上,与邻近线路对比,并对错误信息做出修正。
3. 整理路线形状:首先图式图例整理,包括显示地质点和旋转产状,然后整理路线外观,整理过程中注意运用光滑线、线上删点、线上移点、线上加点、移动线(G)、移动点、删除点等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4. 整理完路线形状之后要紧接做以下两个步骤:对变动过位置的点、照片、产状、素描、采样等要素,需要重新计算点位置坐标(GPS要手动修改高程);重新计算点间路线距离和段首。
5. 整完线形后要注意修改各参数的ID。
6. 照片、素描图内容编辑好之后导入,并编辑采样、化石、信手剖面和产状。
7. 添加“位置说明”。
8. 撰写填图内容:对于路线内容,建议粘贴到文档里备份。
9. 数据质量程序检查。
10. 属性联动浏览,分别对P、R、B、照片、产状等分别检查。
11. 撰写路线小结与自检。
备注:
1. 为了避免文件丢失,在整线过程中必须不定时点击“压缩保存工程- 保存工程”,建议整理完一个点点击一次。
2. 为了保证文件时间参数的合理性,必须先整理路线形状,然后接着计算距离和写入坐标,最后一步步输入内容。
1:5万数字填图应用实例张彦杰2010年9月目录1野外总图库创建 (1)2野外路线数据采集 (3)2.1创建野外手图 (4)2.2野外手图数据转入掌上野外数据采集系统 (6)2.3地质路线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操作 (7)2.4野外路线资料室内整理 (22)2.5复查野外路线数据的录入 (43)3野外手图数据入野外总图库 (50)3.1野外地质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 (50)3.2野外总图库数据整理 (54)4数字实际材料图制作 (68)4.1进入实际材料图库 (69)4.2地质体界线形成 (70)4.3地质体面形成 (76)4.4地质体赋属性 (81)4.5实际材料图整理 (85)4.6地质代号批注修改并自动回填原始资料库 (87)5编稿原图的制作 (89)5.1打开编稿原图库 (90)5.2全面编辑整饰编稿原图 (92)6专题图的制作 (96)7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 (98)7.1基本概念 (98)7.2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集 (99)7.3地质图数据库建库基本操作 (100)7.4编稿原图及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修改操作 (138)7.5数据库提交 (150)7.6数据库检索 (152)序为更好地推广应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数字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此操作实例说明书。
文稿实例数据引自1:5万瑶里幅,该图幅是中国地地调局2006年在皖赣相邻区部署的1:5万4幅联测区调项目其中一幅。
该项目历时4年,大致经历了资料收集→设计编写→野外调查→最终野外验收→成果报告编写→成果评审→修改认定→资料汇交等阶段工作流程。
项目全程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完成,野外填图阶段共设4个填图小组,配备4套野外采集设备(包括掌上机、数码相机),桌面电脑6台,打印机1台。
项目野外原始资料(包括实际材料图库、野外手图库、野外总图库)按1:5万图幅所辖的1:2.5万图幅进行数据采集、组织管理。
剖面数据、编稿原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遥感解译数据库及综合成果数据库等按1:5万图幅进行组织管理。
1:5万数字填图应用实例张彦杰2010年9月目录1野外总图库创建 (1)2野外路线数据采集 (3)2.1创建野外手图 (4)2.2野外手图数据转入掌上野外数据采集系统 (6)2.3地质路线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操作 (7)2.4野外路线资料室内整理 (22)2.5复查野外路线数据的录入 (43)3野外手图数据入野外总图库 (50)3.1野外地质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 (50)3.2野外总图库数据整理 (54)4数字实际材料图制作 (68)4.1进入实际材料图库 (69)4.2地质体界线形成 (70)4.3地质体面形成 (76)4.4地质体赋属性 (81)4.5实际材料图整理 (85)4.6地质代号批注修改并自动回填原始资料库 (87)5编稿原图的制作 (89)5.1打开编稿原图库 (90)5.2全面编辑整饰编稿原图 (92)6专题图的制作 (96)7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 (98)7.1基本概念 (98)7.2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集 (99)7.3地质图数据库建库基本操作 (100)7.4编稿原图及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修改操作 (138)7.5数据库提交 (150)7.6数据库检索 (152)序为更好地推广应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数字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此操作实例说明书。
文稿实例数据引自1:5万瑶里幅,该图幅是中国地地调局2006年在皖赣相邻区部署的1:5万4幅联测区调项目其中一幅。
该项目历时4年,大致经历了资料收集→设计编写→野外调查→最终野外验收→成果报告编写→成果评审→修改认定→资料汇交等阶段工作流程。
项目全程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完成,野外填图阶段共设4个填图小组,配备4套野外采集设备(包括掌上机、数码相机),桌面电脑6台,打印机1台。
项目野外原始资料(包括实际材料图库、野外手图库、野外总图库)按1:5万图幅所辖的1:2.5万图幅进行数据采集、组织管理。
剖面数据、编稿原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遥感解译数据库及综合成果数据库等按1:5万图幅进行组织管理。
Android版掌上机填图过程详解1:2.5万数字化地质填图方法数字地质填图系统(AoRGMap)Android版一、数字填图路线基本过程将MAPGIS67软件狗打开,安装填图系统;将项目的DGSData 文件夹拷到盘的根目录下(如E盘),拷完后直接利用,以后不用再拷;正式填图前,各组长将整幅图路线在纸介质上布设完毕,以便统筹规划。
(一)室内准备过程1、设计路线,其过程如下:(1)双击填图系统图标,启动填图程序;(2)在左侧找到工作图幅(如:L52E019011)双击打开,自动在“野外总图库”中;(3)地质填图数据操作室内数据录入设计路线,按纸介质设计好的路线画出路线,右击显示出对话框;填写示例:路线号:L1001,日期:20160420,图幅号:L52E019011,天气:睛,路线:亚布力(大致地理位置),任务:1/2.5万路线地质调查,手图编号:1(组号)。
填写完后单击OK,对话框消失;(4)文件在新建路线名称里,填入L1001,单击新建,打开,单击是在左侧右击插入项目,选择背景图层,插入背景文件,通过是全部背景文件,注意将区文件放在最上面;注意:系统默认路线线型颜色较浅,线型较细,可改为较为醒目的颜色及线型。
(5)文件野外手图数据交换桌面到掌上机,选择CF文件夹,单击确定。
2.打开CF文件夹,将L1001文件夹拷到掌上机中。
(二)野外路线地质调查过程1、打开掌上机,点击”数字填图”系统图标,进入系统起始界面。
初始情况下本次路线号为空,起始地质点号为“D0001”,再次进入系统本次路线号为上次关闭系统时的路线号,地质点号为添加的最后一个地质点号下一个顺序号。
(在对话框中一定要输入路线号及地质点号,如L1001,D1001);2、点击【确定】按钮,进入数字填图系统数据采集主界面。
3、点击系统底部菜单栏中的“手图”菜单项,弹出手图菜单,点击“打开”菜单,弹出工程文件选择界面4、选择野外手图工程GPJ文件,返回系统数据采集主界面,点击“复位地图”菜单,野外手图全图显示。
基金项目: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调查项目,西藏绒布地区H46E020004、H46E020005、H46E02000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DD20160015-06)。
作者简介:董斌斌(1992-),男,硕士。
主要从事基础地质及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 (Digital Geological Survey System )是中国地调局地质发展研究中心在2010年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合数字填图和数字剖面等6大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地质调查软件。
DGSInfo 作为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 的子系统,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使用最为频繁[1-5]。
而在DGSInfo 子系统中,数字剖面的绘制与数字填图(路线地质调查)的使用最多。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数字剖面测制精度高、地层岩性记录详尽,但在区域地质调查中所占工作量较小,所以数字填图(路线地质调查)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后期区域地质成图。
在路线地质调查后期整理过程中,同一条路线或不同路线之间路线号和地质点号的重复或不连续等问题时有发生,修改方法较多,在DGSInfo 中统改相比其他传统方法来说,工作量较小,步骤比较简单。
掌握DGSInfo 中统改路线号及地数字填图DGSInfo 中统改路线号及地质点号的方法与技巧董斌斌1,杨敏2,王鑫伟1,于文龙1(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2.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摘要:数字填图DGSInfo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使用越来越广,在野外路线地质调查中路线和地质点的输入错误问题也越来越频繁。
与此同时,对野外路线号及地质点号的统改方法与技巧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对此,我们以西藏绒布地区索改幅1:5万区域地质填图为例,针对数字填图DGSInfo 中统改路线号及地质点号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DGSS ;DGSInfo ;统改路线号;统改地质点号中图分类号:P628.5文献标志码:A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Unified Route Numbers and Geological Point Numbers in DigitalMapping DGSInfoDONG Binbin 1,YANG Min 2,WANG Xinwei 1,YU wenlong1(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2.Beijing Municipal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eijing 10037,China)Abstract :Digital mapping DGSInfo is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s.The problem that input errors in routes and geological points in field route geological surveys is also increasing.At the same time,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the unified field routes and geological points.In this regard,we took the example of 1:50,000geological maps of Suogai in the Rongbu District of Tibet as an example to summarize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the unified route number and geological point number in the digital mapping DGSInfo.Key words :DGSS ;DGSInfo ;Unified Route Number ;Unified geological point number第3期质点号的方法对于数字填图来说尤为重要。
路线整理步骤
1、先对野外的路线进行查错,然后针对错误信息给予更正,如图
如果路线有错误,会弹出如下文本框
看是要编缉什么内容,如要编缉地质点,在右下角的工具栏点地质点编缉,然后可以打开属性联动浏览,针对无地质点号和线号的问题修改:
这时在图面的下方会出现如下对话框,可以点最大化:
这里只是浏览,要修改的话还得找
到相对应的地质点(或分段路线、点间界线等),编缉它然后更改。
这里的错误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中英文输入的差异,二是路线号和地质点号没有输入,三是时间差异导致的先定的点或线的ID号比晚输入的点或线的ID号大,这里就要通过修改点的属性来修改;四是修改好后没有压缩保存工程。
以上如果都偿试过还是有问题的话可以试着关闭程序重新进入试下。
直到再点数据质量程序检查出现如下的对话框:
2、对图面的修饰,使图面更整洁清晰。
包含整理的内容有GPS点多余点的删减,地质点
的移动(移到十字架)(P过程),分段路线(R过程),点间界线(B过程)。
对点的编缉,主要是移动点,对线的编缉主要是线上移点。
3、对图面修饰好之后要对点坐标重新写入和点间路线的重新计算。
主要是完成点坐标写入与点间路线计算……(这里的地质点和分段路线一定要处在编辑状态)
4、点开野外路线小结与自检,点野外小结窗口右下角的PRB多级检查,在弹出来的窗口
右角点开始统计,然后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放到野外小结的开头处。
5、对地质点和产状进行静态标注
6、对地质点描述进行补充完善。
7、地质点描述要点
日期:2013.07.07 天气:晴(晴转阵雨等)人员:吴晓东(掌图)、赖春来(记录)路线号:L6001 地点:旗鼓岭北山脚下村
路线任务:1:1万路线地质调查
点间路线地质:从D6001往D6002,沿途可见大量石英脉滚石,植被覆盖严重,少见基岩出露,仅在水沟处可见灰白色硅化石英砂岩出露。
地质点号:D6002
位置:X: Y: H:
位置说明:水沟边(小路边)
点性:岩性控制点(界线点、岩性分界点、构造观察点、矿产观察点)
露头:天然好(中、差,还有人工好、中、差)
风化程度:全风化(强、中、弱、微、未风化)
地质点描述:
此点为帽子峰组灰白色变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金鸡组紫灰色的含砂质页岩的界线点,二者接触界线较清楚,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接触面特征如下:二者接触面波状弯曲,接触面总体产状:310°∠55°;在接触界面处可见岩石较破碎。
点西为侏罗金鸡组的含砂质页岩,岩石呈紫灰色,粉砂状-泥质结构,页理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50-70%,长石15—25%,泥质胶结物5-10%,其他5%。
产状:300°∠61°
点东为泥盆帽子峰组的长石石英砂岩,岩石呈灰白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70-85%,长石10—15%,其他约5%。
其中此处可见一条宽约20cm的石英脉,走向60度,近直立,石英脉呈乳白色,见油脂光泽,石英为他形紧密结合,脉中可见有少量星点状和团块状的黄铁矿,普遍可见薄膜状的褐铁矿化。
岩层产状:310°∠56°。
断层描述:
此点为一断层控制点
点东为测水组的含砾砂岩,点西为帽子峰组的细粒石英砂岩。
断层的特征如下:1)断面清楚(不清楚、较清楚),平直(较平直、波状弯曲),总体(局部)产状:180º∠60º;2)断面上见水平(垂直、斜向)擦痕、正阶步、磨光面及铁染。
擦痕产状:90º∠60º,指示上盘相对向东(西)运动;3)断层破碎带宽度约××m,带内为断层角砾岩、断层碎裂岩、断层泥、炭化等,角砾成分为二长花岗岩。
断带内劈理特征、次级断层特征(可以判断断层期次)。
4)断带内及其两盘有石英脉充填,石英脉内见××矿化,在矿化石英内采拣块化学(微金)样品一件;5)断层两盘地层产状不同,上盘地层产状:×׺∠×׺,下盘产状:×׺∠×׺;6)断层上(下)盘发育牵引褶曲,形态见本页素描图及照片;7)地层缺失或重复,或错断某标志层;8)发育断层崖或断层三角面;9)水系拐直角弯或水系分叉;10)断层附近有泉水出露;11)负地形明显,沿断层发育直线状沟谷,断层通过处的山脊为马鞍状地貌。
12)遥感解译特征(线状构造明显,断层两盘地质体色调不同等)。
断层性质:正断层(逆断层、左(右)行平移断层、正(逆)—左(右)行平移断层、左(右)行平移——正(逆)断层)
8、路线小结
一、概况(目的任务、穿越的地质体及完成工作量)
二、地层(剖面穿越的所有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基本层序特征、古生物化石特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变质程度及变形特征等)
三、岩浆岩(侵入岩、火山岩)(剖面所穿越的主要侵入岩和脉岩的岩石类型、规模、接触关系蚀变特征及矿化作用等。
)
四、变质岩
五、构造(剖面穿越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劈理及面理置换的特征、规模及构造性质等。
)
六、蚀变与矿化(所发现的各类与成矿有关的蚀变、矿化等特征,包括蚀变、矿化类型及规模等,石英脉、矽卡岩也放入此类。
)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在填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地质、矿产问题及今后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
针对之前存在问题及建议有时放在自检内容里面,在这里提出变更,以上内容放入路线小结里面。
每一条地质路线都要与自己或别人相邻的地质路线进行对比、连图,注意发现不同的地方,以反映区域上的横向变化。
要重点总结地质路线上的新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面上填图时加以注意,使野外路线观察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充实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