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规律的国际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1.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代表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拥有大批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
到目前为止,世界共有400余名大学教师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基本上都来自世界一流大学。
2.学术大师汇聚,教师素质很高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素质很高,他们往往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不乏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世界杰出科学家、划时代科技成果的发明者。
3.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经费充裕,而且通过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公开竞争获得的研究基金比例很高,其年度科研经费少则1亿美元左右,多则数亿美元。
世界一流大学除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之外,还拥有庞大的研究生队伍,研究生占全校学生的比例一般在30%至60%之间;博士后的数量一般为数百名,哈佛大学拥有3000余名博士后。
4.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在长时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确的办学理念。
世界一流大学不断适应教育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
5.管理科学规范,杰出校长掌舵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章程”,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并以章程为基础制定有各种规范,具有规范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
世界一流大学都有杰出校长掌舵,他们不仅是享有崇高威望的科学专家,而且是具有独特办学思想的教育家,更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6.学生素质一流,生师比例不高世界一流大学重视吸引本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就读,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创新和进步起着领先带头作用。
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师比例一般较低。
7.学科水平很高,门类较为齐全世界一流大学学科水平很高,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均有20余个学科名列美国前茅,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看其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作者:陈海明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3期摘要:我国“双一流”建设除了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还要积极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取经。
一流大学具有诸多共性特征,比如具有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是顶尖人才的汇聚之地,从事尖端前沿科研、成为创新的引擎,采取“授之以渔”的本科通识教育模式,具备良好的大学治理体系。
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共性特征;“双一流”建设中图分类号: G649.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9)03-0058-04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文明的基石。
从高等教育大国跃升为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双一流”建设对于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和提高我国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弄清楚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与特征,是建设好“双一流”的逻辑起点。
尽管人们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存有分歧,但是,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一定存在不少共性特征。
研究这些共性特征,对其归纳分析,并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积极加以借鉴,对于推进“双一流”建设将大有裨益。
一、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牛津词典把“世界一流”定义为“在世界范围内公认为拥有卓越的品质或标准,能与世界上最好者媲美或竞争”[1]。
因此,“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世界范围内最卓越的大学,在教育和研究领域出类拔萃,引领世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哈佛、耶鲁、剑桥、牛津、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全球公认的一流大学,皆是世界范围内的翘楚,引领全球教育与科研。
无疑,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各自的办学特色,个性鲜明。
但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是,这些个性鲜明的一流名校拥有诸多共性特征,使其在全球高等学府中脱颖而出。
(一)具有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理念是实践的蓝图。
世界一流大学导论随着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大学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世界各国纷纷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争夺世界一流大学的称号。
然而,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如何评判一个大学是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介绍一些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一流大学。
定义世界一流大学是指在教育、科研、学术声誉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高等教育机构。
它们通常拥有卓越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以及丰富的资源。
在这些大学中,学生能接受到国际水平的教育,参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树立声誉。
评判标准评判一个大学是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判标准:1. 学术声誉:学术声誉是评价一个大学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具有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和科学家,并在学术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2. 教学质量:优秀的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培训机会,积极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
3. 师资力量:世界一流大学通常聚集了大量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他们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指导。
4. 科研实力:一流大学在科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设备。
他们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能够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世界一流大学的例子1.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大学之一,哈佛大学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
它成立于1636年,被认为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
哈佛大学以其世界一流的师资力量、卓越的学术研究和卓越的教学而闻名。
它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专业选择,并培养了无数的成功人士。
2.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牛津大学创立于12世纪。
该大学是英国著名的教育机构,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代表之一。
牛津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声誉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环境分析作者:杨梅王小丁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10期[摘要] 近年来,我国多所大学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也进行了许多实践。
了解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与本质,分析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有助高等教育工作者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理性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提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建设一批体现国家整体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国人的奋斗目标之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热潮在教育界和知识界兴起。
一、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历史无论长短、规模无论大小、性质无论公私、学科无论多寡、道路无论异同,均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是那些处在深层的、居于支配地位的固有的、根本的特征,这才是大学之所以形成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因。
”[1]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包括优良的学术传统、先进的办学理念、培养出顶尖创新人才、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具有世界领先的学科优势、国际化的高水平教育。
潘懋元先生提出,“一流大学的特征是要有自己的理念,这个理念是在发展过程中证明行之有效的,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的;要有名师;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并为社会所承认。
”[2]刘念才的《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提及到世界一流大学的9大基本特征:“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学术大师汇聚,教师素质很高;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管理科学规范,杰出校长掌舵;学生素质一流,生师比例不高;学科水平很高,门类较为齐全;国际化程度高,留学生比例高;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优良。
”[3]二、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宏伟的目标和美好的愿景,国家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逻辑作者:李鹏虎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年第4期摘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先选取一批国际公认的一流大学,对其研究、归纳、总结、对比,在借鉴其办学经验的基础之上,寻找规律,立足本国,守正创新,在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良性互动中,‘办’成形神兼备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应该先对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过于精确的界定,依据世界大学排名设计出各种硬性的指标体系,以规定性的指令进行盲目建设。
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应坚守文化本位,重点关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调整和改革,以及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等问题。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逻辑;一流学科;高等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2015年年底,我国推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然而就理论层面而言,究竟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应当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似乎还没有研究透彻。
鉴于此,本文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逻辑进行探讨。
一、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典型认识对于学术研究来讲,究竟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数学者都期望能够给出一个合乎规范且得到学界认可的界定。
然而,当下的一个显著矛盾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是清晰的,但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却是模糊的。
正如阿特巴赫曾经所说过的:“每个国家都想拥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没有人知道世界一流大学到底指的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如何才能拥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1]在一些研究当中,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仍然呈现出模糊化、概念化以及多元化等基本态势。
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1.生长点和结合点多:在新兴领域和交叉领域,规则还未形成,学术垄断少,氛围自由,易于产生新成就。
新的尝试,新的排列组合能带来质变。
学科不光要大而全,而且要重视生命力。
2.布核心凝聚力基地:学习是厚积薄发的,只有投入大量智力和资源,形成丰富的滋养,才能形成研究中心,围绕核心人物重大战略展开,复制成功,扩张成原创成果。
社会科学成为有名的智库,影响深远。
3.高纯度下长新材料:培养人是一个道道过滤,层层生长,凝炼成才的过程。
在大学这一阶段,元气畅通,智慧开窍,通晓天地,领悟自然。
名校培养的人才素质高,特性好,抗压耐久,成为著名科学家,大工程师,政商领袖。
4.激发教师发射状态:教师亦师亦友,教学科研都是主要领路人,他们就像太阳,正进行这核聚变,发光发热,把成长历史上的丰富积累都转化成推力温暖的帮助同学前进。
5.碰撞火花枢纽驿站:盛世之时,往来热闹。
名校建成深水港那样的交通枢纽,才容得下大船,才有货物交易。
现在网络发达了,我们应当以更好更快更易用的界面和服务筑巢引凤。
维持一定规模的名校人才交流网。
6.引活水灌溉滋润苗:依靠国家经费,地方拨款,未来很可能会有改革,学校逐渐进入校友回报,和广泛争取社会支持的机制。
7.联络社会和教师群:我们面对社会和征求教师的意见时,人力所限,要抓大放小,尽量与社会和工业界各种主要团体来往,发挥我们的建设性纽带作用,要整体地考虑教师队伍,分辨他们的意见派系,针对性地介绍解释我们的角度和立场,关心关注代表们,再广泛转达传播。
形成与群对话调和,而不是各执一词众口难调。
8.简政:管理队伍精明强干,后勤服务考虑全面,不引起争议,低姿态高质量服务善待学生,回应提议质疑困惑。
成为学生的贴心人。
休息和给养,都能让你恢复宁静和充满力量。
世界一流大学的组织结构特征:1.建立科层组织与矩阵结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学科建设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上都顺应了这一趋势。
一方面,继续保持按学科分化要求建立起来的院系科层式学科建制的传统,以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分化;另一方面,又根据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建立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或组织,以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世界一流大学不论是内部机构的设置还是学科资源的配置都强调遵循学科分化和综合的发展规律,其内部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学科的分化,也能促进学科的综合。
其具有职能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两个方面的特征。
组织的各种活动比较复杂但又互为依存,有助于活动之间的协调。
对专业人员进行高效配置。
以牛津大学为例,其以16个学院为基础,有些学院还设有下属学院,每一个学院都有一个经选举产生的董事会,该董事会对它所在学院的本科生课程负责。
每个学院自行承认、监督、检测所有毕业生相关科目的成绩。
在得到总董事会认可的情况下,它同时负责聘任任教职员,以及与学院所含科目有关的一切学术性事物。
许多学院是以系的形式组织起来的;不以系为组织单位的主要是人文艺术学院。
有些课程如教育学由委员会而不是由学院董事会负责。
在学科中担任教学研究任务的学术人员通常隶属于某一个学院。
图1:牛津大学现有治理结构图:大学层面密西根大学的组织结构图2.分权治理分权是美国构建社会国家体制的主要原则,也是美国式民主在管理领域的表现形式。
大学分权的背后,既有着美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包含着人们对大学这种社会组织复杂性的认识。
在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上,一是质量和学术地位与分散式治理结构息息相关,每个学科领域的“前沿”应该由各学术单位来界定和谋求,而不是在学校层面界定;二是学校层面的功能是提供资源和质量管理。
这两条经验,究其本质,就是分权。
董事会给校长很大的权力,校长又把权力下放给学院,各学院院长享有充分的学术和行政权力。
学校鼓励学院自主、创新、负责,鼓励院系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此类事情都由院长们决定。
世界一流大学及其基本特征综述摘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国家教育和高校战略的重要参考,本文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学建设的战略为例,就国内外大学分类和办学定位,一流大学的界定进行探讨。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基本特征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以中央政府的名义郑重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这一著名讲话被称为“科教兴国的动员令”。
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指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然成为中国大学发展的核心目标,指引着中国高等教育奋力前行。
一、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江泽民同志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定论不一,主要是指在本国文化教育实力浑厚、拥有极大的世界声誉和排名在世界前列的大学。
(一)一流大学的历史沿革有人把把世界著名大学的传承线索简要图示如下:巴黎大学(1150)牛津大学(1168)剑桥大学(1209)哈佛大学(1636)耶鲁大学(1701)柏林大学(1810)霍普金斯大学等(1876)世界著名大学的传承线索图巴黎大学系由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以研究神学著称。
1198年教皇西勒士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权。
1215年正式称大学,1231 年罗马教皇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
该校分文、法、医、神学四科,后来发展为西欧各大学“典范”,被誉为“世界大学之母”。
英国大学出现比法国巴黎大学约晚20年。
1167 年,英王亨利二世和法国不和,下令招回在巴黎大学的全部学者。
第 14 卷 第 5 期2020 年 9 月Vol. 14 No. 5Sept 2020Journal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doi :10. 13316/j. cnki. jhem. 20200829. 011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特征的实证分析与启示葛少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规划处,江苏南京210016)摘 要:本研究在对大学排行榜指标的选择归并以及对国内文献资料共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指标梳理,构建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集合,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代表性成果”“合作创新能力”“整体竞争力表现”“办学环境”“开放性水平%个公共因子来表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特征。
其中,“代表性成果” 对评价核心要素整体表现的影响程度最高,“合作创新能力”主要体现的是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弱!整体竞争力表现”能够从多方面展示高校综合办学实力,“办学环境”是高校履行办学职能的重要保障,“开放性水平”是高校办学定位的重要表现。
在具体实践中,高校要注重科教融合,促进高水平原创性成果产出;加强产教融 合,有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加强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领域的前瞻布局,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力;积极争取各类办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延展跨国融合的广度,提升开放性水平。
关键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特征;代表性成果;合作创新能力;整体竞争力;办学环境;开放性水平中 图 分 类 号 : G640文章编号:1673 — 8381(2020)05 — 0093 — 11文 献 标志 码 : 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引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问题一直是 “双一流”建设的研究热点*从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 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以来,国家建立了 “双一流”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并编制了“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对其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国内学术界也围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特征进行了 多方面探索,以期为其建设和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随着“双一流"首期建设临近收官,国家即将对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工作开展全面 考查*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 办学特征开展 实 证 研 究 '从 而 为 评 价 工 作 提 供 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近年来高校差异化发展的呼声不断高涨,但高校的国际交流模式、学术基础设施、科研 产出方式、知识交流途径等方面普遍趋同,而学者们对学校模式、课程教学组织以及高等教育职能 的基本观点也相对一致.1/* 2006年,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提出的(白林原则”为大学排名提供了共同准则 * 机构模式和准则的共通性为评价机构采用特定指标、依据特定特征对不同国家的大 学进行评价提供了可能*尽管各类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不尽相同,但排名结果存在较为显著的正 相关关系⑵,可谓是“一所真正一流的大学在各种指标体系下都会是一流的”「3/,但选用哪些排行榜的指标更能体现国际共性特征需要深入 挖掘*在国际共性特征之外,不同国家由于教育制度、社会与经济环境等方面差异,同样高度重视国家特色,并形成了大学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渗透于国家的办学定位中,形成了各自的评价收稿日期:2019-11-26修回日期:2020 - 08 - 13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2017Y020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度教育科学与改革专项课题(2019JYKX-17) 作者简介:葛少卫,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评价、“双一流”建设管理研究*网络出版时间:2020 - 09 - 09网络出版地址:https : "kns. cnki. net/kcms/detail/32. 1774. G4. 20200908. 1129. 011.html94z*煤盘玫第14卷标准,并在各国政府、高等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共同研究和作用下不断更新和完善。
分析世界一流、二流、三流大学漫谈二流大学2014-01-12作者:李志文2006年11月11日浙大新校长杨卫在接受《大学周刊》访问时,对大学发展,谈了些相当精辟的看法。
他说:“以美国大学为例,它们是三流学校数论文篇数,二流学校数论文的影响因子,一流学校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而顶尖的大学非常强调教学。
”然后,他做了精辟的分析:一所学校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研究习惯时,学校从管理上要求教师发表论文,并且是在国际同行认同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驱动力,从统计学的角度上看,论文发表得多,就意味着教师花在做研究上的时间也多。
因此,三流大学要提升,就得要求师生多发表论文。
二流大学要求教师发表的论文,是在该领域里最好、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上。
如果某人一年能在这样杂志上发一两篇论文,他会被认为是国际知名的学者。
再发展,这位教师能几年磨一剑,做一些引导,引领这个学科发展,更带有原创性的工作,带领学科往前走,那他就是国际一流学者了。
所以,一流大学不要求教师发表很多文章,也不要求他们在顶尖杂志上发表,只是给更宽松的环境做研究,由教师在好奇心驱动下自由发展。
在国际上前几名的顶尖大学,所有的教授都是该学科同年龄段里最优秀的。
因此,这些学校要求其教师除了保持自己作为这行顶尖的学者外,还要花时间在学生身上,让这些最好的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
因此,每所学校发展阶段不一样,水平不一样,对发表论文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了。
上面这句话讲得太对了,太好了。
不是在世界一流名校待过较长时间的学者,是不会有此高见的。
杨卫到底是共和国建立以来第一个当了大陆大学校长的长春藤毕业生。
按照杨卫的标准,现在的清华、北大、浙大,刚刚进入世界的三流水准。
十年前,中国大学是没有资格谈SCI的。
现在,前五名的学校,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京在SCI的数量上,已经能在亚洲占一席之地了,拿到美国比比,也不见得丢人。
中国有人海优势,再往后,这个成绩会更好。
收稿日期:2004 11 23作者简介:黄志广(1962 ),男,安徽庐江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硕士,从事院校研究决策分析和大学管理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共性特征黄志广,程晓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 230026)摘要:介绍了牛津、剑桥、哈佛等10所世界著名大学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总结了它们的共性特征,如先进的办学理念、卓越的办学目标、各具特色的学科设置、优秀的生源、一流的师资、卓著的科研业绩、自由的学术氛围、杰出的大学校长、清晰的发展战略、充足的办学经费等,以期对我国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一流大学;办学特色;共性特征;办学理念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5)02 0046 05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on features ofworld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HUANG Zhi guang,CHENG Xiao fang(U niversity of Science &T echnology of China,Hefei A nhui 230026,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wo authors hav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course,school runningcharacteristics and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f ten w orld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including U niversity of Oxford,U niversity of Cam bridge and Harv ard U niversity In the meanwhile,the tw o authors have also summarized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se world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namely,their advanced school running concepts,their remarkable school running goals as w ell as their characteristic disci pline establishment,talented students,first rate teaching staff,conspicuou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free academic atmosphere,outstanding university presidents,clear development trag edy and sufficient school running funds for the purpose of offering some revelations on how China can build up advanced world level universitiesKey words:first class university;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common features;school run ning concept随着 985 工程的启动,近年来,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规律的国际比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了解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研究其形成规律。
近年来,国内开展了大量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效研究,本文在综述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规律,旨在为创建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提供合理的借鉴和积极的导向。
[标签]世界一流大学基本特征规律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了解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研究其形成规律,为我国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提供合理的借鉴和积极的导向。
一、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1.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一流大学。
目前,对于世界一流大学概念的界定,专家们普遍认为一流大学是在院校竞争和问责(accountability)背景下产生的概念,其含义在大学内部表现为追求卓越的目标定位,在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为社会的认可。
牛津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所大学之一,迄今有800多年历史,为英国乃至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牛津大学校长认为,服务于社会,不断调整自身以回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是大学的历史使命。
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认为,好大学并非都是综合性的、研究型的,不同类型的大学应有不同的目标,“美国最独特的不是研究型大学,而是以提供高质量本科为目标的文理学院。
学生在这类学校接受通识教育,再到研究性大学读硕士、博士。
这些学院有很高的社会声誉”。
这些观点道出了一流大学的主旨和真谛。
2.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放眼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其基本特征首先是具有现代大学的最本质特征即国际性、公开性、批判性和包容性。
这些特征反映了一流大学所应追求的教育理想,而贯穿这些特征的核心是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
脱离了这两个核心,世界一流大学就缺少了灵魂,只能形似而不能神似。
以上特征灌注了大学的理念和精神,而这些理念和精神需要通过先进的管理来实现。
一流大学拥有一批位于世界前列的学科并且能够取得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社会转化力,对一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至改变人类的某种生存、生活方式。
哈佛大学的商学、政治学,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电子学都是世界闻名的。
一流大学拥有一批世界公认的杰出人才,并能够吸引和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
哈佛大学曾经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剑桥大学培养了5位英国首相,印度内阁总理尼赫鲁、拉吉夫·甘地,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等也都是剑桥校友,还培养了牛顿、拜伦、达尔文、李约瑟等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者。
牛津大学培养了雪莱等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和希思、撤切尔夫人等英国首相。
据不完全统计,从1904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除英国剑桥大学共有63人获此殊荣外,美国的哈佛大学有35人获诺贝尔奖。
东京大学是日本最老牌的国立大学,向来以培养国家官员出名,被戏称为“官僚的摇篮”,日本各政府部门的主要高级行政官员几乎清一色毕业于东京大学。
在东京大学建校100多年的历史中,曾经涌现过很多杰出的人物,例如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夏目漱石、太宰治、芥川龙之介、大江健三郎等,现在活跃在日本政坛的前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前日本外务大臣川口顺子等也是东大毕业生。
作为东京大学的传统,毕业生中通过律师、医生等国家资格考试的人数也远远超过其他大学。
因此,日本人把考上东京大学称之为“跃龙门”,这里几乎汇集了全日本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其中很多人从东京大学走进日本社会的政治核心。
在中国人留日100多年的历史中,有很多前辈贤达在东京大学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冰心,农学家丁颖,知名数学家李国平等都曾在东京大学学习过。
现在约有600名中国留学生在东京大学学习,其中90%在研究生院攻读学位。
二、一流大学的形成规律1.竞争气质大学从它诞生起就具有竞争性,剑桥大学是一帮牛津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不满于牛津大学的做法而办起来的。
哈佛大学是剑桥的一帮教授和学生不满于剑桥、欧洲、英国、旧大陆,在登陆美国的地方哈佛办一个大学与其竞争。
耶鲁大学也是一帮哈佛大学的人不满于哈佛,开办一个耶鲁大学与其竞争。
这些表明一流大学具有竞争气质,在竞争中诞生。
2.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一流大学的灵魂。
他们拥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高效的管理机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剑桥大学是一个自治机构,它的一百多个相互独立的组成单位具有程度不同的自治权,学校总部进行少量的集中管理,其余则由学院、系等机构学术人员选出的机构来进行集中的行政管理、监督。
3.特色学科一流大学拥有学科特色优势。
第一,拥有合理的学科体系。
表现为学科设置完整,从而形成理、工、农、医、文、史、哲、商、法等诸多学科互相交融、综合优势明显的学科体系。
其课程内容既能够体现高深的学问,又能够较好地解决现实社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第二,有自己特色的比较优势学科。
一流大学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是一流,但必须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如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医学非常强,却没有工学院;耶鲁大学的法学和生物学绝对一流;斯坦福大学在信息领域呱呱叫;加洲理工学院以航空工程见长;伯克利加洲大学以理论物理学称雄于世。
4.独立精神一流大学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的大学精神。
坚持大学的独立性,不被眼前利益所驱动是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的精神品质。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校长指出:“大学必须坚持自身的基本信念和长远的价值观,我们不能让提供经费资助的公司来指挥大学的研究方向与进程。
”据载,曾有一家烟草公司要给很需要钱的剑桥大学提供高达数亿英镑的捐款,但被拒绝,原因是接受此款,则会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不良影响。
美国加洲大学理事李信麟博士指出:“如果有人提出以照顾子女入学作为捐款的附带条件,加洲大学是不会接受的。
”由此可见,一流大学发展的纯洁目标不被金钱所左右,培养独立的大学精神对建设一流大学至关重要。
5.一流师资一流大学拥有一流师资队伍。
首先,大学教师选择严格。
在发达国家里面,要进人大学任教,必须具备博士学位。
为确保教师的素质,在录取教师的程序上非常复杂。
第一步,学校必须在两家以上公开发行的英文报刊上登广告,甚至上网。
招聘委员会必须是独立的,这个委员会不应该由系主任或院长和校长组成,而是由本校、本系的资深教授担任,行政人员不得入选。
收到应聘申请书后,开始层层筛选,仔细看每个人的研究成果、教学成果、得到的学术奖励等。
再请他们到学校里边来做公开的学术演讲,之后在search committee进行无记名投票,签署意见,递交系主任过目,由系主任签上自己的意见。
然后再把search committee和系主任意见一起交到学院一级,再由学院search committee过目。
看看有没有什么实质违规操作,还有哪些信息需要补充。
再由学院一级search committee附上意见,院长独立提出意见再进到大学一级,由大学的search committee从头看一遍。
第二步,进行外部评价。
当然要看教学成绩,最重要的要看研究成果,比如,在大家比较公认的学术刊物上的成果等,如果是专著,还要提供几份独立的书评。
由于这样严格把关筛选,人选教师质量处于最佳状态。
流动性大、强调师资“远缘杂交”是一流大学共同特征。
许多大学规定,本校毕业生即使再优秀也不允许留校任教,必须在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一段时间,接受不同文化氛围的熏陶。
世界一流大学非常重视对一流大学教师的培养和教育,把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一流的教学和研究设施、为教师确定合理的工作量以使教师有更充分的自主和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作为一流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重要方面。
尽管学校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不同,但学校一般会明确地告诉教师学校对他的期望,并采取诸如提薪等有效的奖励措施来激励教师。
一流大学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评估,检查教师工作并且促进教师改进工作。
6.一流学生法国巴黎高师每年只招几百个学生,却培养了萨特这样的名人和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第一,在生源上,巴黎高师注重从两方面招收学生,一是来自不同家庭、社会背景包括弱势群体背景的学生;二是从另类文化社会中招生。
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相处,是一个思想相互丰富的过程。
第二,在学科定位上,巴黎高师要求学生一般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领域,如文科生入学时要有数学基础。
大多数学生入学后,学校让他们充分满足求知欲,更多地了解相关学科,充分挖掘学科间的空白;让他们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或是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新领域有所发现,从这两方面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培养。
第三,在学习方式上,采取师生互动式即对话式教育,包括允许本科生参加科研。
剑桥大学学生如学有余力,可与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快速学习,可以参加实验研究工作。
第四,在课程选择上,剑桥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学科的课程,如学生学了理科、工科后,可以再学经济、政治等,从而打破了学科界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一流大学的几点启示1.发展强项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大学快速提升水平的捷径。
一所优秀大学,最重要的是特色、是比较优势,而不一定拥有所有的学科,所以,必须学会放弃,扬长避短。
我国大学应该结合本校实际,集中力量力争优先发展自己的强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以自己特色学科优势独树一帜,创建世界一流。
2.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重要的管理手段,应积极、渐进地予以推进。
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大框架下,通过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兼顾中国国情的规章体系。
当前比较迫切的工作是,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设计并执行好每个职能部门的法定工作程序,从制度源头上治理学术腐败,提高工作效率。
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及早进行理论研究,通过科学的论证,精心设计具体实施方案。
3.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大学从事的是人的教育,如果创新可以使未来社会繁荣和稳定,那么,创新活动只能源于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
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头脑清晰、想象力丰富等个人成功所必备的品质,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才是一流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
4.独立自主坚持大学的独立性、自主性是中国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
目前,财政困难是全世界高等教育都面临的问题,对于中国不仅存在怎样不为钱所左右的问题,同时有怎样不为权所左右的问题。
大学是追求真理的,应该是社会正义、良知、道义之所在,大学必须注意不能和任何社会利益集团搅在一起而丧失应有的社会公允立场,才能保证一流大学的精华。
如果被钱所惑、被权所动、权钱交易,即使是一流,也必将滑坡。
5.强化师资首先,严格筛选德才兼备的师资,把住入口关,保证进入教师的一流;其次,加强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使其不断获取新知,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保证在岗教师的一流;第三,启动激励机制,奖惩严明,保证教师争创一流,第四,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声誉,确保一流教师不被国外一流大学挖走,确保一流教师队伍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