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6.36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及最新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
一.新知探究1.什么是推测?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还需要丰富的和。
2.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3.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讨论。
1.原始大气由哪些气体构成?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2.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4.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的部分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生命起源的海洋化学起源说。
2.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三、基础演练1.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②生命起源于陆地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3.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A.核酸B.蛋白质C.氨基酸D.葡萄糖4.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A.原始大气、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陆地C.原始大气、原始海洋D.原始海洋、原始海洋5.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6.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B.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梅洋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四.课堂检测1.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相比,不含有()A.水蒸气B.氨C.氧气D.甲烷2.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此实验为以下哪一项推测提供了证据?()A.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氨基酸B.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的基本单位C.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D.甲烷、氨、氰化物、水蒸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是构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3.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B.从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的出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怎样进行的,米勒的实验结果足以说明问题;D.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科学家们还在进行不懈的探索。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篇一」1.化学起源学说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2) 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②米勒的模拟实验A过程: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练习】1、科学家米勒是()A、法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火山喷发形成B、不含氧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温泉B、岩层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水中有氧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水是营养物质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亿年A、10B、40C、80D、100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氢B、水C、氨D、氧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A、喷射的火山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二氧化碳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12、米勒实验证明了()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A.自养、有氧呼吸B.异养、无氧呼吸C.自养、无氧呼吸D.异养、有氧呼吸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米勒实验。
3.“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米勒实验。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件展示]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圣经》片段《创世纪》等。
提问:最早人们认为生命是怎么起源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这些神话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们相信这些神话吗?为什么?讲授:基督教在西方占统治地位以后,神创论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生命的起源的探索。
学生聆听、观看,感受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并想象原始的地球。
学生回答问题,大胆解释其中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原始地球的形成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
提问:46亿年前地球上的环境是怎样的呢?[播放视频]《原始地球环境》。
组织小组间交流:这样的原始地球环境中,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引申提问: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能量条件是什么?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在哪儿?1.学生观看视频,打开思维的阀门进行想象,用自己的生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地球。
2.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课前收集的人类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如自然发生说、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说、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等。
二、米勒实验讲授: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在紫外线、闪电、热能和宇宙射线的激发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氨、氢气、甲烷、硫化氢和水蒸气等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小分子。
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知识与技能1. 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 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师:①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和教学录像短片。
(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②将学生分成7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分配各组的收集相关资料。
③教师准备好学案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⑤1周前准备做肉汤实验生:①1周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4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分别完成两个肉汤的对比实验。
②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③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备好讨论材料。
师: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设疑:地球上最初并没有生命。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他生物也是经过这样的过程,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球生命起源的问题。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地球上的生命为什么这么繁盛?外星球上有没有可能出现生命?生:欣赏图片并进行质疑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导入本节课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学习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师: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将各组收集到的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生:学生分组进行资料交流,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不相信。
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知识。
2.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3.了解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4.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知识。
2.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难点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在实验上的证明。
三、教学内容A. 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1.神创说:生命是上帝创造的。
2.自然生成说:生命是通过自然过程产生的。
3.星际种子说:生命来自外太空,经过某种途径到达地球并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B. 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质中的已经死去的生物或植物遗体或痕迹。
2.化石有助于我们研究生命起源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加互动探究教学法。
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解释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鼓励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实验验证不同假说的可行性。
五、教学过程A. 导入老师可以准备一段关于生命起源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
B. 学习1.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分别介绍神创说、自然生成说和星际种子说,让学生理解每种假说的特点和可能性。
2.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讲解化石的相关知识,并介绍生命起源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中化石的作用。
3.实验探究: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如通过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等,让学生实验验证每种假说的可行性,并分享实验结果。
C.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共同探究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可信度。
六、课后练习为了加深学生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可以布置以下习题:1.请以自己的语言简述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神创说是不可证明的,但自然生成说和星际种子说又存在缺陷,请解释它们的缺陷是什么。
3.请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化石进行研究。
4.氨基酸是构成生物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氨基酸不足以构成完整的蛋白质,请尝试自己设计实验完整合成蛋白质。
人教版初中生物生命起源教案
Lesson 1 什么是生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生物的五大特征。
3.探讨生命起源的可能方式。
学习重点:
1.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2.生物的五大特征。
3.生命起源的可能方式。
学习难点:
1.生物的五大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生命起源的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有哪些特征?
2.观看视频:“生命的五大特征”。
二、讲授
1.解释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2.讲解生物的五大特征: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新陈代谢、自我调节和响应刺激、进化发展。
三、活动
1.小组讨论:根据所学内容,讨论生命起源的可能方式,并进行展示。
2.讨论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大家的讨论和补充。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命的定义和特征,以及生物的五大特征。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生命起源的可能方式。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生命的奥秘。
作业:完成课堂笔记,思考生命起源的可能方式,并写下你的想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和特征,引发他们对生命起源的兴趣,并探讨了可能的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对生命起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生命的奥秘,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理论。
2.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征2.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3. 生命的起源过程4. 生命的进化过程5. 生命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形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生命的起源过程,生命的进化过程,生命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形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进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中的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2. 多媒体设备3. 生物进化案例的相关资料4. 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课题。
2. 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基本属性。
3. 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介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如原始汤理论、深海热液理论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可能有多种解释。
4. 讲解生命的起源过程:讲解生命的起源过程,如有机分子的合成、生命的化学进化等,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进化过程和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生命起源的实验模拟:组织学生进行生命起源的实验模拟,如原始汤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起源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主题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教版生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对象八年级的学生实施思路1、PPT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蔚蓝的地球从而创设情景并设疑导入。
2、提出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可能性。
3、用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海洋化学起源说的可能性。
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广袤的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生命起源的问题。
二、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推测一:“神造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女娲或某种超自然的东西创造的,一经形成,就不再发生变化。
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用化石证据否定神创论。
推测二:自然发生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如: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
用雷迪的实验、巴斯德的实验否定自然发生说推测三:宇生论人们发现陨石中含有构成生命的元素,因此有人说生命来自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
这个学说仍然不能解释宇宙最初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
此外,宇宙空间的物理因素,如紫外线、温度等对生命是致死的,生命又是怎样穿过宇宙空间而不会死亡呢?推测四:海洋化学起源说海洋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具体阐述这一学说。
三、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米勒的模拟实验结果支持了生命起源的最初阶段:无机物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五、总结有关生命起源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更多的证据消除我们心中的疑惑,看清最初生命的由来。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
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众说纷纭,从化学演化学说的观点。
教案: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地球的演变。
(二)技能目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教学难点: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地球上绚丽的花朵……(二)新课讲解【设疑】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我们知道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而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的,那么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呢?几亿年前或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介绍】中国古代的女娲造人传说和神创论的有关内容。
引出人类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课件展示】一、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1、神造论:上帝创造万物,最后造人。
2、自然发生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
3、宇生论: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
4、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是在漫长的宇宙进化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到某一阶段的产物。
【强调】科学的推测要有确凿的证据、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资料1】原始地球表面环境【思考】1、原始地球的环境是怎样的?2、原始大气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差别?3、根据原始地球的环境推测,原始地球有生命吗?为什么?【分析】1、原始地球环境恶劣,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2、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现在大气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
析和推测的能力;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
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教学难点: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视屏导入】图片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地球上绚丽的花朵,提出地球上的生物究竟起源于什么?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的,那么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呢?提出课题,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二)自学质疑
【自学】自学课本P51页第一段及“推测”内容,要求:读两遍书。
第一遍:勾画关键词;第二遍:记忆知识点。
合上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一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科学的推测需要偶严谨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课件展示】一、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1 、神造论:认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用科学的推测来解释。
2、自然发生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
提出问题,学生质疑。
用科学的推测来解释。
3、宇生论: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
用具体的证据来看宇生论。
4、化学进化说: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逐渐演变而成的。
重点来探究化学进化说:通过自学活动二,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
(三)合作探究: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分组解决四个问题
1、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
2 、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你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4、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四)展示点拨:
【分析】1、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现在大气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最大区别:有无氧气。
2 、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
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3、米勒的实验装置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环境和原始大气。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4、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
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
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课件展示】二、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
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过程
(1)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雷电等。
(2)场所: 原始海洋。
(3)过程: 原始大气成分生成简单有机物,最终演变成原始生命。
(4)结论: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五)训练拓展:(设计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识图题,以多种题
型来考查学生学习情况)
1、中考链接(必做题)
1 . (2013平凉)(判断题)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
2. (2014宿州)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
A. 原始大气 B .现代大气 C .原始
海洋 D .现代
海洋
3. (2014云南)原始大气层里不含()
A.氧气 B •氢气 C •甲烷 D •硫化氢
4. (2014齐齐哈尔)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
一位人物是()
A.斯巴兰让尼 B •巴斯德 C •米勒 D •孟德尔
5. (2014武威)米勒的实验说明了()
A. 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B. 有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大分子
C. 有机大分子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
D. 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
2、拓展延伸:(选做题)
1、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
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B•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C. 科学推测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D. 以上三项都需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图是米勒的实验装置,米勒在实验中,①将装置反复消毒和冲洗;②将装置内的空气抽出来;③在B烧瓶和U形管C内加入水,并将烧瓶B内的水煮沸;④
向A处注入某些气体;⑤用钨电极在D内火花放电8天8 夜;经过冷却后,产物沉淀在C 中。
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B C内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_____ 。
(2)向A处注入的气体是模拟_____________ 分。
(3)D内两电极通电是模拟_______ o
(4)冷凝管使反应后的气体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这是模拟_______ 程。
A
B
C 酒精幻■加热
HE
(六)小结反思:(学生用两种方式进行的小结反思):
1、 奖励给本节课表现突出的两个组, 由这两组组长,进行本节课的小结,第二优胜 小组先
进行小结,第一优胜小组最后进行小结,避免和上组的重复。
2、 同学们自己进行小结。
四、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小结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生命起源说:
1、 神创论: (化石)
2、 自然发生论:(巴斯德)
3、 宇生论: (陨石)
4、 化学起源说:
凝结成雨水流入江河
10亿年后,有机物形
成
原始生命
原始大气
咼温紫外线
*简单有机物
地球降温与水蒸气
*原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