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的中美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23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在当今世界,中美关系无疑是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
这两个大国的互动和走向,不仅影响着两国自身的发展,也对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美关系的现状可谓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在经济领域,贸易摩擦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贸易制裁措施,加征关税,导致双方贸易关系紧张。
虽然拜登政府上台后,部分贸易政策有所调整,但贸易争端的根源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这不仅给两国的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损失,也冲击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在科技领域,竞争态势愈发激烈。
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以所谓的“安全威胁”为借口,对华为等公司实施制裁,限制其获取关键技术和零部件。
这种做法不仅阻碍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也破坏了全球科技合作的氛围。
政治方面,美国频繁在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核心利益。
同时,双方在人权、价值观等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和争论。
然而,中美关系并非只有对抗和冲突,也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和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有着共同的责任和利益。
双方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对于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至关重要。
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中美也有过一定程度的合作。
例如在疫苗研发、医疗物资供应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全球抗疫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经贸领域,尽管存在贸易摩擦,但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依然密切。
中国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美国也需要中国的市场和商品。
双方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仍然较高,这为合作提供了基础。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走向备受关注。
一方面,竞争可能会继续存在甚至加剧。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崛起,美国可能会感到其全球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从而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加强对中国的遏制。
但另一方面,合作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全球面临着众多共同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疫情防控、反恐、核不扩散等,这些问题需要中美携手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一对双边关系之一、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和摩擦。
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数。
本文将从当前中美关系现状出发,探讨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趋势首先是双边合作与竞争并存。
无论在经济、军事还是文化领域,两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都会同时存在。
中国正在崛起为经济大国,这引发了美国的焦虑。
美国一方面希望维持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应对中国的崛起。
双方之间的竞争会在一些领域中进一步加剧,但同时也有合作的空间和需求。
例如,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上,中美两国有共同的利益和责任,需要加强合作。
第二个趋势是多边关系与双边关系并存。
随着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加深,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中美两国不仅需要应对彼此之间的问题和挑战,还需要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两国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承担着重要责任。
此外,两国还应加强在地区组织和多边机制下的合作,共同应对地区性和全球性挑战。
第三个趋势是民间交流与政府合作并重。
尽管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相互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民间交流在中美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旅游交流等各个方面的人员互访都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和接触机会。
政府间的合作只是中美关系的一部分,而民间交流是中美关系的基础。
政府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间交流和人文交流,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综上所述,中美关系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忽视的一对关系。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机遇。
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化解分歧,共同推动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期待中美关系能够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近现代中美关系史◆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一)19世纪中期———美国开始加入侵华行例1、基本特点:追随着英法等西方国家加入侵华行例,尚无独立侵华政策,只是充当配角。
2、背景材料:(1)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迅速进展,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要求对外侵略扩张;英国首先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美国不甘落后。
(2)美国此时只充当配角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如英法(根本原因);②致力于西部领土扩张;③致力于解决国内矛盾(南北战争);④致力于拉美的渗透和扩张,无力争锋亚洲。
3、主要史实:“条约”、“租界”、“帮凶”、“助剿”、入侵台湾。
4、主要影响:美国追随英法等国共同参与侵华,充当帮凶,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在华的侵略势力迅速增长1、基本特点:(1)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提出,标志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国家,而是有了独立的政策,从此美国在华的侵略势力不断加强。
(2)以扶植代理人和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
2、背景材料:(1)19世纪末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跃居世界第一,对外加强扩张;(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大国无暇东顾,战后欧洲列强严重削弱,相反,美国实力大增,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全球推行“金元外交”,而东亚是其重点之一;(1920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有利于美国远东扩张)(3)中国国内革命运动不断,战争频繁,政局动荡。
3、主要史实:(1)一战前:①资本输出;②“门户开放”政策;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④破坏辛亥革命,扶植袁世凯和直系、桂系、滇系等军阀。
(2)一战爆发后:①美日加强对中国的争夺,导致“府院之争”;②美国参战后,在华问题上对日让步,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操纵会议,拒绝中国代表要求,把原属德国在山东的全部利益转让给日本;③1921—1922年操纵华盛顿会议通过……不断扩大侵华势力。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在当今世界的政治舞台上,中美关系无疑是最为重要且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其关系的走向不仅直接影响着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对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阶段。
贸易摩擦是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双方在贸易领域的争端不仅对两国的经济造成了冲击,也引发了全球经济的波动。
美国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关税措施,试图改变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状况。
然而,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双方的经济损失和市场的不稳定。
在科技领域,中美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进行了种种限制和打压,试图阻碍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原则,也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此外,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中美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和摩擦。
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双方的立场和观点存在差异,导致了沟通和合作的困难。
然而,尽管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合作机遇。
首先,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两国都有着重要的责任和利益。
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全球气候治理,也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一个契机。
其次,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如抗击新冠疫情,中美两国也有合作的空间。
共同研发疫苗、分享防控经验、加强医疗物资的合作等,都有利于全球疫情的控制和人类的健康。
再者,在经济领域,中美两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度依然很高。
双方在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美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对中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将取决于双方的政策选择和互动方式。
如果双方能够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那么中美关系有望实现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相互尊重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现状复杂多变,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全球关注。
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着诸多挑战。
贸易争端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双方在贸易政策、关税设置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分歧,这不仅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直接影响,也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例如,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部分中国企业出口受阻,同时也使得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物价。
科技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 5G 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中美之间的竞争态势明显。
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试图维护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科技合作与创新的进程。
政治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内政问题进行无端指责和干涉,如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
这种干涉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损害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然而,中美关系也并非完全对立,仍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和需求。
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国,在推动全球减排、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有着共同的责任和利益。
双方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对话、开展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在公共卫生领域,新冠疫情的爆发凸显了中美合作的必要性。
疫情没有国界,防控疫情需要全球合作。
中美在疫苗研发、医疗物资供应、疫情信息共享等方面有着合作的潜力,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
经贸领域的相互依存也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
尽管存在贸易争端,但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依然密切。
中国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也在中国市场有着广泛的利益。
双方在农业、能源、制造业等领域有着互补性,通过平等互利的合作,可以实现共赢的局面。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内政治因素在中美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和利益集团的博弈,可能会影响其对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中美关系现状的探讨,咱们得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如今,这两个大国的互动可谓错综复杂,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咱们先来看看现状。
一、经济关系1.1 贸易摩擦说到经济关系,不能不提贸易摩擦。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搞得大家都很紧张。
商界人士每天都在算计,哪天会出新。
你想啊,原本是一个唾手可得的市场,现在变得像走钢丝。
消费者也受了不少影响,生活成本上升,大家的钱包都瘪了。
彼此之间的信任感逐渐消失,感觉就像一对老夫妻,虽然还在一起,但心里都在算计着对方。
1.2 合作机遇不过,不能只看到摩擦,也有不少合作的机会。
比如气候变化问题,全球都在盯着这个热点。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进展有目共睹,美国也在推行绿色。
两国如果能携手合作,真能让整个世界受益。
就像俗话说的“和气生财”,和谐的经济关系才能给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
二、安全关系2.1 军事竞争谈到安全关系,这里面的竞争可不是闹着玩的。
美中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都在增加,彼此都在打着小算盘。
美军的“航母战斗群”频频出现在南海,激起了不少涟漪。
中国的军舰也在不断壮大,展示自己的力量。
看着两国之间的军事紧张,真有种剑拔弩张的感觉。
2.2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无论是黑客攻击还是网络间谍,都是两国之间隐秘的斗争。
大家都在监控彼此的信息流动,仿佛时时刻刻都在跟踪对方的动向。
可以说,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新冷战的一个战场。
这种状态让人觉得,如今的竞争已不仅限于肉搏战,更多的是在信息的暗流中较量。
2.3 人文交流然而,不能忽视的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性。
虽然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有许多分歧,但民间的交往依然活跃。
留学生、旅游者、文化活动等,都是让两国人民彼此了解的桥梁。
就像古人云:“有缘千里来相会”,这样的交流让人们对彼此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未来如果能继续深化这种交流,或许能够化解一些矛盾。
三、未来发展的趋势3.1 竞争与合作并存展望未来,中美关系大概率会继续呈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中美两国的关系开始正式建立。
1894年,中美签订了首份条约——中美通商条约。
20世纪初期,中美关系基本上是在贸易和经济方面运作,美国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同盟对中美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中美合作”的口号,与中国共同抗击日本。
1945年,中美联合发表《中美联合声明》,美国承认中国的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
但随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降温,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支持韩国,而中国支持朝鲜。
1950年代末,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断绝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了中国,两国关系得以重启。
次年,中美两国签署了《上海公报》,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式接触的开始。
此后的几十年中,中国不断走向市场化,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中美贸易往来增加,关系不断深化。
21世纪初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使得中美关系更加密切。
但同时,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等问题逐渐凸显,双方关系开始紧张。
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美中贸易战不断升级,全球贸易体系遭到严重干扰,中美关系也陷入了深度的波动之中。
目前,随着中国逐渐崛起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之一,中美关系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仍在继续。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演变历史作文用六件史实对主题加以论述中美关系一路走来阴晴不定。
从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崛起开始,中国领导人就没有停止过为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而做出努力。
其中,台湾问题因涉及到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一直是矛盾中最敏感而重要的问题,也是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必须要解开的一个“结”。
二十世纪中期的世界呈两极化格局,美苏冷战剑拔弩张。
彼时,中国为求得一个和平的国内环境以便经济发展,故把解放台湾作为1950年新中国军事工作的首要任务。
而美国担心台湾受共产党控制后成胁其远东战线,也正虎视耽耽地盯着台湾。
为此,朝鲜战争刚刚爆发,杜鲁门就总统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以阻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确保台湾的中立化,并发表“台湾地位未定”论。
所谓“地位未定”的谬论使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浮出水面。
然而历史事实不容颠覆,早在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的《开罗宣言》就明确表示将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更重申了其“必须实施”性。
显然,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是国际公认的,而美方的谬论是对我国内部事务的严重千预,直接导致中美关系长期非正常化。
直到1971年联合国通过2758号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将台湾驱逐出联合国。
国际压力终于使美国的态度有所缓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与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就中美关系中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尤其在台湾问题上,中方的坚决态度使美方认可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国明确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向,同年签署的《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的一次重大突破。
此后,《中美建交公报》重申了《上海公报》关于一个中国原则,并宣告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第三世界崛起和世界格局的分化演变,美国开始重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力量。
两国为着手解决台湾问题展开新一轮谈判,1982年中方领导人邓小平首次大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详尽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充分体现了我国领导人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诚意。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现状复杂多变,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更是备受全球关注。
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贸易争端是其中的一个显著方面。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这不仅对两国的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科技领域,竞争也日益激烈。
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和打压,试图阻碍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也不利于全球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此外,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关系。
美国对中国的内政问题指手画脚,严重干涉了中国的主权和内政。
然而,尽管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中美之间也并非完全没有合作的空间和机会。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两国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以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在公共卫生领域,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中美两国可以在疫苗研发、防疫经验分享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经济上,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度较高。
尽管存在贸易摩擦,但双方仍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例如,在能源、环保、农业等领域,中美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走向既存在不确定性,也有一定的积极因素。
一方面,如果美国继续坚持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中美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贸易摩擦可能会持续升级,科技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可能会进一步加深。
这将对两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会给全球和平与稳定带来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如果双方能够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中美关系有望实现稳定和健康发展。
双方可以在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加强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回眸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两国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
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
两国关系的复杂之处主要在于两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对彼此的不同看法,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彼此分歧。
中共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统一的中国,以建立自己的强国地位。
美国则致原因:(1)国际局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英法实力较强。
(2)美国方面:经工业革命经济有所发展,但实力较弱;且美国致力于向西部扩张领土,忙于内战和向拉美渗透。
2.19世纪末,采取独立侵华政策。
表现: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同时又表明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
原因:(1)国际局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
(2)美国方面: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发展迅猛,其工业总产值跃升世界第一位,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3.20世纪早期,是寻找代理人侵华的主要国家。
表现:扶植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一战期间,支持旧军阀,制造“府院之争”,与日本在中国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反对日本独霸中国;一战后,召开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恢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原因:(1)19世纪末美国在西半球霸权地位确立,“门罗主义”的目标基本实现,侵华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重要目标。
(2)向帝国主义过渡和一战使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美国掌握了世(约》(2)则。
(2)中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美关系不断改善,发展基本正常。
表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调整、改变了对华政策,结束了中美对抗局面,同中国相继签署并发表了上海《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并于1979年初与中国正式建交。
原因:(1)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近代中美关系概述摘要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近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也处于一个被侵略的位置。
近代中美关系就是美国侵华的追随英法,后独立侵华的过程,两国关系主要体现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
关键词近代中美关系侵略一、中美关系的开始。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洋过海,首航中国,它揭开了中美两国人民正式交往的序幕。
当时美国处在刚建立的时期,主要致力于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大陆领土扩张,其对外政策重心在美洲,所以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平等友好的特点。
二、19世纪中期,美追随英法,侵略中国。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英法实力较强。
美国经工业革命经济有所发展,但实力较弱,无法与英国等资本主义强国抗衡;其军事力量亦是如此。
且美国扩张重点在美洲,其致力于向西部扩张领土,忙于内战和向拉美渗透。
因此对中国采取追随欧洲侵略从中牟利的政策。
美国追随英、法等国,充当配角,趁火打劫获取侵略权益。
它不但参与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而且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望厦条约》和《中美天津条约》,攫取了在中国的大量特权。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签订于1844年7月3日,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
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
1858年6月18日清朝又同美国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
在该条约的签订过程中,美国利用英、法武装侵略给清政府造成的困境,不费一兵一卒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侵略要求。
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远比《望厦条约》更广泛的侵略权益,同时以周详严密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坐享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一切特权。
1867年美国单独侵略台湾失败,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近现代中美关系近现代中美关系教学⽬标1、知识与能⼒⽬标1)识记:再认再现不同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主⼲知识2)理解:结合中美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及国际形势的变幻,分析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及表现3)运⽤:①根据历史图⽚,结合已有知识,归纳概括不同时期中美关系的不同特点;②运⽤国家利益分析法,探究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
2、过程与⽅法情景再现,分析归纳,问题探究,⾃我构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间实⼒对⽐的变化是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个主要因素2)国家利益的得失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3)当代中美关系的最⼤特点是:互利双赢教学思路设计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创设问题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新课多媒体演⽰:播放多媒体课件,以新闻图⽚为切⼝,引导学⽣进⼊预设情境。
中美两国,⼀个是当今世上最⼤的发展中国家,⼀个是最⼤的发达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对国际关系有着重⼤的影响,因⽽它成为历年中考的热点。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1、近代史上中美关系:(1)⼆战前:①1856—1860年第⼆次鸦⽚战争中追随英法侵略中国,是帮凶;1900年与其它列强⼀起发动⼋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丑条约》。
②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
美国为阻⽌⽇本独占中国,⽀持中国要求解决了⼭东问题。
但也同时在中国实⾏“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美国势⼒在中国开始膨胀。
削弱了⽇本在中国的势⼒(改变了⼀战期间⽇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的局⾯),使中国⼜恢复到了被⼏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配的局⾯。
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腐朽落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落后于英法,主要致⼒于解决国内问题<西进运动、南北战争、西部开发>。
第⼆次⼯业⾰命之后,⼯业产值世界第⼀,美国实⼒上升;美西战争结束,使美国获得了侵略中国的基地)。
(2)⼆战中:①1942年1⽉1⽇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组成国际发法西斯联盟(合作),中美两国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国,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②1945年2⽉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出卖中国主权给苏联,换取苏联同意对⽇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