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社区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区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作为社区平台的文档创作者,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社区平台的建设情况。
首先,我们的社区平台在用户数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们的注册
用户已经突破了100万人,每天活跃用户数也达到了10万人。
这些用户来自不同
的地区、不同的年龄段,他们为社区平台的发展和建设贡献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社区平台的内容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们拥有丰富多样的内容资源,涵盖了生活百科、学习教育、健康养生、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用户的阅读体验,还为用户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的平台。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社区平台的互动交流功能。
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
观点和想法,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讨论。
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各种线上活动和话题讨论,增强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了平台的粘性和活跃度。
此外,我们还对社区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加强。
我们加强了用户信息
的保护,优化了平台的技术架构,提升了平台的访问速度和稳定性,确保用户能够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中使用社区平台。
总的来说,我们的社区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社区平台的功能和内容,提升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升社区平台的品质和水平。
希望在大家的支持和参与下,我们的社区平台能够发展壮大,成为用户喜爱的
社区交流平台。
谢谢大家!。
46 《 质量与认证》2022·9前沿Front编辑 王蕾NQI“一站式”服务平台效果评价体系建设初探文/周芳芳1.2 刘中华1 胡钟骏1.21.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2.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基础设施效能研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将质量基础设施(NQI )作为服务企业、提升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加强建设。
自2020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意见》、2021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聚焦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行动的通知》以来,NQI “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
据某报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391个城市开展了NQI “一站式”服务工作,建成各类“一站式”服务平台537个。
NQI “一站式”服务平台发展现状N Q I “一站式”服务平台大致可分为线下、线上、线上线下共建三种模式。
线下模式主要表现为窗口服务,一般依托产业集聚区建立,以辐射周边企业为主,提供NQI 相关服务;线上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以知识分享、需求匹配为主,在企业与相关机构、专家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可跨区域实现NQI 资源对接;线上线下共建模式既增加了服务内容,也扩大了辐射范围,当前多数城市采取该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的NQI “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大多处于前期投入阶段,且投资巨大,如四川省6个城市线下试点项目投入建设经费1218余万元、南京市15家“质量小站”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青岛市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一期投资5.6亿元等。
但是,对平台建设完成后的服务质量和效果而言,仍缺乏一套完整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未能形成投入产出闭环管理,难以对现状、风险防控、决策、发展研判等具有参考作用。
NQI “一站式”服务平台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思路国外著名学者、“服务营销理论之父”、世界CRM 大师克•格鲁诺斯(Gronroos )是服务质量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他早在1982年就提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一词,认为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是基于顾客对企业服务质量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别,其观点被大多数学者接受。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156 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11月下基于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初探*陈宁霞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3摘 要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构建基于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需要。
高校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大学生求职心理的引导,培养良好的就业观,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制度。
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对策,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就业指导;大学生Preliminary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Service Network Platform Chen Ning-xiaJiangxi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Nanchang 330043, Jiangx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network plat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people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network platform is required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ed, scientific and humanized management of the employment work of college graduat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job search psychology, cultivate a good outlook on employment,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areer planning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tatus of the college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in China, and then formulat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Key words information service; network platform; employment guidance; college student1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现状的分析1.1 就业指导系统结构简单国内大学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尚处于初级水平,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信息技术功能削弱。
网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初探摘要: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网络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最大限度的保障网络安全,使其不受各种潜在危险的侵害就成为了广大的信息网络工作人员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基于上述的原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身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与各位进行分享,希望能够给广大的同行们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以此来推动我们国家网络安全实现新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对策引言最近这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们国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使得我们国家逐步迈进了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之中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互联网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各种网络安全问题频频出现,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对信息网络的安全进行控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信息安全不受非法侵害,让人们更加安全的应用互联网。
一、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现存安全问题(一)安全防护措施不健全在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安全意识薄弱,同时,对于危险的抵御能力也严重匮乏,并且很难使用最佳的方法来实现自我保护。
(二)网络犯罪的影响较大有些网络犯罪分子仅仅因为利益的驱动,就采取诈骗或者是木马病毒的投入等多种手段来对用户的私密信息进行窃取,对用户工作机密造成破坏,给用户带来严重的危害。
即便是国家有意愿采取相应的抵御措施来避免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但是,因为网络犯罪分子自身的隐秘性极强,并且十分狡猾,所以,最终的成效并不明显。
(三)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基础较弱在网络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现阶段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从国内的角度分析,主要是我国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时间较晚,从国外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受到了国外部分国家的故意阻挠。
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定位与推广策略初探文|张涛 李静 王欢政务信息系统是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开发的信息系统。
建设全国通用的政务信息系统,通过全国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应用,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全国一盘棋,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更好地服务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
当前,政务信息系统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既充分考虑全国各地信息化现状、管理模式的差异,又实现集中和统一,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另外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及推广是集业务模型搭建、信息系统构建、全国协同开展工作的系统工程,实施周期较长,难度较大,如何全面谋划有序推进,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市场监管总局)政务信息系统全国推广的经验,从系统定位、系统建设、系统推广、组织保障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系统定位建设全国通用政务信息系统,绝不是建设一个纵向到底的“烟囱”,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全国各地的信息化基础,秉承继承和开放的原则。
对于信息化能力较弱的部门,提供系统直接应用服务,即只需注册账号就可以直接使用系统进行业务办理。
对于信息化能力强的部门,提供核心业务引擎,发布接口标准,支持系统对接,以“自建系统+全国统一业务引擎”的方式进行应用,既遵守全国统一的业务规则,又支持自建系统个性化的业务应用,同时把全国的碎片化、分散化、区域化的数据联通起来,实现全国政务数据的汇聚。
二、系统建设策略(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建设政务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工作,业务模型的提炼是需求分析的难点。
从实际情况看,全国各地的业务管理模式具有大致相同,细节多样的特点。
为了找到普适的业务模型,需要按照国家的业务要求,分析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全国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共性和个性化需求,设计普适的业务模型。
“四基”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思路与运行机制初探李晶莹【摘要】“四基”数据是工业大数据的核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质量管理控制、制造服务模式创新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四基”数据平台的建设意义,提出了广义范畴下的“四基”数据类型,提出了“四基”平台的建设思路及运行机制,对建立“四基”数据平台做了探索性的研究.【期刊名称】《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年(卷),期】2018(031)001【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四基”数据平台;“四基”数据内涵【作者】李晶莹【作者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 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840 引言当前制造业正逐步转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指数级增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普及应用、系统集成创新形成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三大驱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而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工业大数据的效用挖掘与深度应用愈发体现出核心驱动作用。
“四基”数据是工业大数据的核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质量管理控制、制造服务模式创新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四基”数据平台内涵工业“四基”指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和基础零部件。
“四基”工业数据平台是指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工业“四基”领域,围绕个性化定制、柔性敏捷制造、远程运维等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以材料数据、工艺数据、零部件数据、产品数据、技术数据为核心,覆盖从设计、研发、采购、制造、销售、交付、售后服务、运维、报废或回收再制造等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广义数据范畴,及相关数据应用系统。
本文中的“四基”数据包括生产经营宏数据、工具类标准化数据、可重用模块化数据、外部通用数据等广义范畴。
(1)生产经营宏数据。
生产经营宏数据主要来自传统企业信息化范畴,包括传统工业设计和制造类软件、ERP、MES、PLM、SCM、CRM、EMS等。
这些信息系统产生,积累了大量的产品研发数据、生产性数据、设备数据、经营性数据、客户信息数据、物流供应数据、环境数据等。
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探
作者:陈涛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第18期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办公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该文对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探讨,进而提出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移动通讯;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8-4177-03
1 概述
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全面整合多个职能部门的各类管理服务资源,构建区域性、网络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社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通过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全新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上下级、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实时交换、社会资源共享共用,部门联动协同管理,高效科学管理社会的新格局,构建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社会主义新社区。
2 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2.1基础架构
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有大量固定用户分布,同时有大量移动终端用户。
平台可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运行,服务器群接入到电子政务外网核心设备上。
用户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外网直接访问,网格管理员使用移动手持终端,通过3G网络和运营商专线进入电子政务外网;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通过VPN通道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各局委办业务服务器通过前置机的方式,专线接入电子政务外网。
平台将汇聚全市人口数据、房屋数据等相关业务数据。
建议采用机架服务器,使用虚拟化技术,提供一千多个CPU计算能力和20T的存储容量,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提供量身定制的运算、处理服务。
2.2业务框架设计
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架构围绕应用、管理、服务三大体系进行设计。
管理体系依托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有效融合各种管理工具和应用工具,基于核心数据库(如人口数据库等等)的信息支撑,通过全面掌握“实有人口数据信息”,实现对社会管理工作的决策分析、指挥调度、监督考核。
利用社会管理指挥轴和社会管理监督轴的推动作用,完善与之相对应的指挥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
以两大轴心带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高效运转,实现对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上的“人、事、情”进行有效监督和服务。
应用体系为公众提供应用服务,社会
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提供五类服务受理途径(主动上门、社区窗口受理、电话受理、网上受理、手持终端受理),最终实现应用、服务、管理三大体系的融合。
2.3系统接口设计
按照数据中心建设规范,各应用系统提供相应的适配器(即数据转换与采集接口),通过与数据中心对接,实现各个应用系统数据增量转换与采集。
示意图如下:
数据中心位于基本硬件架构之上,包括人口库/GIS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
各应用系统在存储数据时,被存储的数据经过编码、加密、验证等处理后传入消息队列,通过一系列数据传输流程后,转化成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存入数据中心。
应用系统读取数据时,由数据中心读取的数据将通过以上逆过程和相应接口传达到各应用系统。
2.4安全设计
2.4.1网站防护解决方案
从安全角度考虑,需要针对目前泛滥的SQL注入、跨站脚本、应用层DDoS等Web应用攻击,提供有效检测、防护,降低攻击的影响,从而确保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投入成本进行考虑。
“成本”不仅仅意味着购买安全产品/服务产生的直接支出,还需要考虑是否影响组织的正常业务、是否给维护人员带来较大的管理开销。
最为理想情况,解决根本问题是对Web应用代码进行整改,严格遵循安全编码,确保网站安全。
但通常,我们会发现为此付出的代价过大,对正常业务开展有很大影响。
Web应用防火墙(Web Application Firewall,简称:WAF)是一种新的信息安全技术,WAF采用多种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对来自Web应用程序客户端的各类请求进行内容检测和验证,确保其安全性与合法性,并对非法的请求予以实时阻断,从而对站点进行有效防护,解决了防火墙之类传统设备无法解决的Web应用安全问题。
2.4.2边界防护(WEB安全网关)
建议在安全网关处部署互联网安全网关,这样也对内部用户的Web应用进行综合性防护和控制,同时无需改变用户的访问行为,对用户的访问速度也没有明显影响。
如:在互联网网关防火墙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部署一台互联网安全网关,互联网安全网关工作在透明网桥模式,不需要改变原有网络信息,提供对该网关处HTTP/HTTPS、FTP、等协议的安全防护和控制。
2.4.3移动业务防护
针对移动终端安全防护问题,建议采用主客户端模式的防护软件,该类型软件结合了防病毒、数据防护、及设备控制技术,有效防范各类威胁。
并且该软件还集成的防火墙和过滤功能,能够阻止发送到移动设备的不需要的网络通信(例如,通过 3G/GPRS连接接收的SMS信息、WAP push信息和数据)。
移动终端安全防护可提供集中式设备管理、自动配置策略设置和组件更新,这样有效的帮助平台提升全面的终端防护,不会因移动设备的使用而导致安全管理防护漏洞。
3 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技术路线分析
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设计如下:
建议社会服务管理信息云平台系统采用基于J2EE多层软件架构技术。
J2EE
(Java2Platform,EnterpriseEdition)允许开发公司把一些通用的、很繁琐的服务端任务交给中间供应商去完成。
这样开发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在如何创建商业逻辑上,相应地缩短了开发时间。
可以将系统分成数据存储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接口层、界面展现层四层架构。
系统总体通讯架构采用B/S结构,客户端直接采用操作系统内置的IE浏览器即可访问系统。
支持Firefox、搜狗等其他类网络浏览器。
提供普遍采用Ajax技术,减少界面刷新,提升用户体验。
考虑到数据的长期存储,不能依赖于具体的软硬件实现,因此,在技术路线上采用java平台,能够跨越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同时支持Windows与Linux系统,支持Oracle、MySql、SqlServer等主流性价比较高的数据库系统,具备较好的兼容性。
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Linux系统。
中间件支持WebSphere/WebLogic/Tomcat/JBoss多种中间件平台。
数据库支持Sqlserver/Oracle/MySql/DB2主流数据库系统。
系统的基础组件服务遵循J2EE规范,包括通讯遵循JMS规范、适配器支持JCA规范、界面与业务逻辑框架遵循国际上成熟通用的MVC标准架构,数据交换采用基于国际标准的XML规范进行数据传输和打包交换。
界面展现层采用用户体验更好的Web2.0技术,包括采用完全基于Ajax技术进行前后端交互,基于CSS + DIV的新型界面布局。
让用户体验更为简洁和易用的系统。
社会服务管理信息云平台不同的子系统软件部分采用分布式架构,具备较好的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能力,有效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业务和数据存储需求。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基层负担比较重、工作效率低下,基础性、源头性、苗头性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反应和及早防控;落后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对重大事件处置,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管理。
建成社会服务管理信息云平台,能够构建起贯通上下、横向协同、反应快捷,有效地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范文慧,张林宣,肖田元,等.虚拟产品开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59-65 .
[2] 骆汉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编委会.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开发设计及操作指导全书[M].北京:中国行政出版社,2009:46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