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专题三 信守合同与违约 第二框 订立合同有学问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 格式:doc
- 大小:644.50 KB
- 文档页数:6
2021-2022年高中政治专题二信守合同与违约2订立合同有学问讲义新人教版现于外部,因此要约是法律行为。
( )(2)要约人一旦发出有效要约,如果要撤销或者变更,必须依法进行。
( )(3)在要约发出后,要约人随时可以撤回要约,以阻止要约发生法律效力。
( )提示(1)×(2)√(3)×2.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
3.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1)有效合同要求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外在表示行为与内心意思相一致,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无效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协商成立,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
无效合同自订立之始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说一说未成年人订立的合同是有效合同还是无效合同?提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
但是,他们可以订立纯获利益的合同,如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还可以订立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如乘坐交通工具等。
这会构成有效合同。
4.简要回顾探究点一订立合同两步走探究导引甲在国外旅游时,带回一部崭新的iphone6s手机。
回国后,甲于xx2月24日给乙发了封电子邮件,表示愿以5 400元人民币的价格把该手机转让给乙,并要求乙在2日内给予答复。
2月28日乙打开邮箱才发现甲的邮件,立即发短信表示同意,并让甲赶快把手机通过快递公司送达。
不料,甲已于前一天把手机转让给了他人,乙很生气,要求甲给予违约赔偿。
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知识,结合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合同法角度看,本案中的要约和承诺分别是什么?(2)从订立合同的过程看,乙要求甲给予违约赔偿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案(1)①要约是甲发给乙的邮件。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二政治第三课《有约必守,违约有责》集体备课教案一、知识回顾双方订立合同,需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下列不属于承诺的有:________ 。
①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以外的第三人作出的接受要约的意思表示。
②拍卖人的拍定。
③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届满后作出与要约内容完全一致的答复。
④小李给小王去函,以单价2580元出售冰箱200台,小王答复若单价2480元,购买200台。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违约责任,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
【教学目标】描述与分类:合同的内容,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解析与论证:明确合同履行的免责条件。
预测与选择:坚持全面诚信原则,履行合同推进市场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违约行为说“不”。
科学精神:明确合同内容,合理合法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
法治意识:树立合同意识,学会用法律思维分析生活中各类合同纠纷,合理合法维护自身利益。
公共参与:学会依法诚信订立并履行合同,做一个有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现代公民。
【教学重难点】重点: 了解履行合同含义、遵守的原则、合同的内容,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免责情形。
难点: 理解合同的变更、违约责任。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探究法、归纳总结法三、讲授新课第一目一诺千金重在履行知识目标:1. 通过探究课本并结合具体案例,概括出履行合同的原则;2. 识记合同的内容及内容变更的要求,并能结合具体案例,解决合同内容的变更。
德育目标:践行合同规定的内容,学会依法按原则履行合同,做有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现民。
议题:准确把握履行合同的原则2019年6月,小明向小聪借款5万元,并向其出具借条一张,约定在一年内还清。
2020年2月,小明还款2万元,但余款一直拖着未还。
多次催要未果后,小聪于2021年6月10日将小明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其在10日内归还余款3万元,并支付一定的违约金。
从合同履行的角度,说明小明的做法存在的不当之处。
第二框订立合同有学问[读教材·填要点]知识点一订立合同两步走1.合同的订立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就合同条款达成意思一致的过程。
任何一份合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离不开提出条件和接受条件的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要约与承诺。
2.要约与承诺(1)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要约人或者受约人。
(2)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3)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一种意思表示,应该由受约人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其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3.合同的内容合同内容是订立合同的重要环节。
合同的内容就是合同的条款,是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具体协议,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就是通过合同的条款体现出来的。
[关键一点] 我国合同法采用自愿原则,即合同的内容由双方当事人自己约定。
但是,为了避免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不够具体明确,合同法对合同内容作了提示性的规定。
知识点二慧眼辨合同1.有效合同有效合同要求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外在表示行为与内心意思相一致,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协商成立,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
无效合同自订立始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关键一点] 应注意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合同成立的要件是当事人、意思表示、合同标的的可能和确立。
合同生效除具备成立的内容外,还应具备合法性及内容妥当性。
联系: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合同成立并不必然生效。
[议话题·强认知]2014年7月,甲乙双方口头约定,甲方向乙方购买10万瓶劣酒,付款12万元,交款提货,并约定乙方须加贴名牌商标,以便甲方冒充名酒出售,合同履行时,甲借口手头一时拮据,只付了8万元即提走全部货物。
乙方一再催促无着,诉至法院。
(1)该合同是否有效?(2)双方各自返还财物给对方是否可行?(3)应如何处理双方的纠纷?提示:(1)该合同无效。
第二框订立合同有学问[读教材·填要点]知识点一订立合同两步走1.合同的订立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就合同条款达成意思一致的过程。
任何一份合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离不开提出条件和接受条件的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要约与承诺。
2.要约与承诺(1)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要约人或者受约人。
(2)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3)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一种意思表示,应该由受约人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其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3.合同的内容合同内容是订立合同的重要环节。
合同的内容就是合同的条款,是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具体协议,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就是通过合同的条款体现出来的。
[关键一点] 我国合同法采用自愿原则,即合同的内容由双方当事人自己约定。
但是,为了避免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不够具体明确,合同法对合同内容作了提示性的规定。
知识点二慧眼辨合同1.有效合同有效合同要求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外在表示行为与内心意思相一致,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协商成立,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
无效合同自订立始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关键一点] 应注意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合同成立的要件是当事人、意思表示、合同标的的可能和确立。
合同生效除具备成立的内容外,还应具备合法性及内容妥当性。
联系: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合同成立并不必然生效。
[议话题·强认知]2014年7月,甲乙双方口头约定,甲方向乙方购买10万瓶劣酒,付款12万元,交款提货,并约定乙方须加贴名牌商标,以便甲方冒充名酒出售,合同履行时,甲借口手头一时拮据,只付了8万元即提走全部货物。
乙方一再催促无着,诉至法院。
(1)该合同是否有效?(2)双方各自返还财物给对方是否可行?(3)应如何处理双方的纠纷?提示:(1)该合同无效。
课时:时间:课型:主备人:第三课订约履约诚信为本3.2有约必守违约有责【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履行的含义和原则.2.让学生理解合同内容的含义、重要性、变更的原因及要求3.让学生理解违约责任的含义、承担方式及违约免责的情况.【重点难点】合同履行的原则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订立合同,订立合同后我们要有约必守,违约有责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理解履行的含义和原则.2.理解合同内容的含义、重要性、变更的原因及要求3.理解违约责任的含义、承担方式及违约免责的情况.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请认真阅读课本P28-P31内容,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1.本课有哪些知识点?2.哪些是重点?3.你有哪些困惑或不理解的?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请认真阅读课本第P28-31,思考以下问题,并用笔勾画出关键字、词、句,4分钟后比谁能准确作答。
1.阅读课本P29第1~2段,什么是履行?履行的原则是什么?2.阅读课本P29第3段,合同内容的重要性是什么?什么是合同内容?什么是合同条款?3.阅读课本P29第4段,合同变更或解除的原因和要求是什么?4.阅读课本P30第1段,什么是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意义是什么?5.阅读课本p30第2段及相关链接,违约的承担方式有哪些?什么是违约金?什么是订金?6.阅读课本P31第1段,违约都要承担责任吗?违约免责的情形有哪些?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1.合同履行的含义: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行为。
2.合同履行的原则(1)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2)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3)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当事人应积极配合。
3.合同履行的要求(1)履行合同的关键:明确合同内容。
(2)合同的内容:就是合同的条款。
①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1.走近合同(1)合同的含义b(2)合同的形式a(3)签订书面合同的重要性b2.订立合同有学问(1)订立合同的过程b(2)合同的内容a(3)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b3.言而有信守合同(1)履行合同的核心a(2)合同履行的原则c4.违约与违约责任(1)违约及其类型a(2)违约行为的免责情形b(3)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c走近合同[学生用书P157]一、生活离不开合同1.合同的含义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债权人与债务人在合同关系中,享有合同权利的人称为债权人,负有合同义务的人称为债务人。
3.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当两方以上的当事人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订立的合同依法成立时,通常就会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即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二、订立合同要慎重1.合同的形式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不仅限于书面形式,还包括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2.口头合同口头合同是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合同,是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表达意思一致的合同,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
3.书面合同书面合同是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它是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签订的合同。
4.书面合同的意义(1)签订书面合同有助于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
(2)书面合同还可以作为仲裁机构、司法机关仲裁、调解、处理合同纠纷的证据。
1.合同的含义(b)(1)合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合同都必须由两方以上的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即设立、变更和终止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以实现各自的某种利益。
2.合同的形式(a)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口头合同,另一种是书面合同。
传真、电子邮件等属于书面合同。
3.签订书面合同的重要性(b)签订书面合同有助于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
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就像一把锁,将当事人与合同的权利义务牢牢地联结在一起。
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必须依照合同全面正确地履行义务;未经与其他当事人事先协商,不得任意变更或解除合同;违反合同,不履行或不能全面正确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要承担违约责任。
学案3 言而有信守合同1.履行合同的核心(1)在买卖合同的履行中,双方当事人互有权利和义务,而履行合同义务是履行合同的核心。
(2)合同的履行是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而履行合同义务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
想一想合同生效后必须无条件履行合同吗?提示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实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进行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2.合同履行的原那么(1)诚实信用原那么。
根据诚实信用原那么,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应该恪守信用,言行一致,应该尽最大的善意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实现对方的合同权利。
(2)全面履行原那么,又称正确履行原那么或适当履行原那么。
根据全面履行原那么,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要求正确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保证合同义务得到全面履行。
(3)协作履行原那么。
根据协作履行原那么,当事人不仅要全面严格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而且要积极配合对方,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说一说俗话说“无商不奸〞,在商业活动中讲诚信会吃亏吗?提示在商业活动中要讲诚信,合同履行也要讲求诚信原那么,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3.简要回顾探究点一合同重在履行探究导引2016年8月12日,果商郑某与果农吕某签订了购买10吨红富士苹果的合同,郑某预交1万元订金。
三天后,果商郑某开车来接货时却发现苹果的个头和质量明显和合同标明的一级品有很大差距,郑某要求降低价格收购,吕某不同意,两人发生纠纷,郑某没有买吕某的苹果,吕某拒绝返还1万元订金,后郑某起诉到法院,要求返还订金。
2016年11月2日,法院判决郑某胜诉。
请根据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判断果农吕某和果商郑某是否认真履行了合同?为什么?答案(1)在合同履行中,每一方当事人既要履行一定的合同义务,也享有一定的合同权利,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应的。
第二框订立合同有学问[读教材·填要点]知识点一订立合同两步走1.合同的订立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就合同条款达成意思一致的过程。
任何一份合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离不开提出条件和接受条件的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要约与承诺。
2.要约与承诺(1)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要约人或者受约人。
(2)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3)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一种意思表示,应该由受约人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其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3.合同的内容合同内容是订立合同的重要环节。
合同的内容就是合同的条款,是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具体协议,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就是通过合同的条款体现出来的。
[关键一点] 我国合同法采用自愿原则,即合同的内容由双方当事人自己约定。
但是,为了避免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不够具体明确,合同法对合同内容作了提示性的规定。
知识点二慧眼辨合同1.有效合同有效合同要求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外在表示行为与内心意思相一致,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协商成立,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
无效合同自订立始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关键一点] 应注意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合同成立的要件是当事人、意思表示、合同标的的可能和确立。
合同生效除具备成立的内容外,还应具备合法性及内容妥当性。
联系: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合同成立并不必然生效。
[议话题·强认知]2014年7月,甲乙双方口头约定,甲方向乙方购买10万瓶劣酒,付款12万元,交款提货,并约定乙方须加贴名牌商标,以便甲方冒充名酒出售,合同履行时,甲借口手头一时拮据,只付了8万元即提走全部货物。
乙方一再催促无着,诉至法院。
(1)该合同是否有效?(2)双方各自返还财物给对方是否可行?(3)应如何处理双方的纠纷?提示:(1)该合同无效。
理由是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符合有效合同的构成要件,不符合合同的合法性原则。
(2)不行。
因为双方对这份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的订立都有故意。
(3)应追缴10万瓶劣酒和已收的8万元以及未付的4万元货款。
[理脉络·成体系][析重点·解难点]一、正确理解“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承诺的内容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是指在承诺中,受要约人必须表明其愿意按照要约的全部内容与要约人订立合同,即承诺是对要约的同意,承诺不得限制、变更或者扩张要约的内容,这样才构成意思表示的一致.从而使合同成立。
当然,一般说来,二者内容相一致并非是说不得对要约内容作丝毫更改,而是指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更改,否则,不构成承诺,而应视为原要约的拒绝并作出一项新的要约即反要约。
所谓实质性内容,是指未来合同的主要条款。
二、合同成立的要件(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
(2)订约当事人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成立的根本标志在于,合同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所谓主要条款,是指根据特定合同性质所应具备的条款,如果缺少这些条款合同就不能成立。
(3)合同的成立一般应经历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要约和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以上只是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
实际上由于合同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因此许多合同还可能具有其特别成立要件。
三、如何分辨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有效合同无效合同从行为人看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合同法》有明确规定从表示行为与内心意思是否一致看外在表示行为与内心意思相一致是以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方式订立,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从是否合理、合法看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悟典题·明考向]承诺[典例1] 下列情形中是承诺的是( )A.受约人向要约人以外的第三人作出接受要约的意思表示B.受约人在承诺期限后作出的与要约完全一致的答复C.甲给乙去函,提出以单价580元出售100台自行车,乙复函,如果单价520元,可以购买100台D.拍卖人拍定某一物品[解析] 承诺必须具备以下要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①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②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③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④承诺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⑤方式必须符合要约要求。
A项不是向要约人作出的承诺,B项没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C项与要约的内容不一致。
[答案] D要约与要约邀请不是一回事。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又称要约引诱,是邀请或者引诱他人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要约的意思表示。
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无效合同[典例2] (2012·浙江高考)张先生婚后多年无子,遂与李女士签订合同,约定李某和他生一个孩子,他支付给李某10万元。
一年后,李某生下了她和张先生的孩子,但张先生在孩子出生前夕因车祸去世。
孩子出生后不久,李某手持合同找到张先生的妻子王某,要求其如约支付报酬。
王某认为该合同无效,拒绝支付。
李某又提出孩子有继承张先生遗产的权利。
王某称虽然孩子是张先生的骨肉,但张先生生前没有留下遗嘱,遗产怎么分配自己说了算。
结合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并分别说明理由。
张先生和李某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解析] 本题以民事合同纠纷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解读法律事件信息、调动和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作出分析解答的能力。
审题时抓住“她和张先生的孩子”“因车祸去世”“遗嘱”“遗产”“继承”等“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是判断说明题,判断的依据是民事合同的构成要件,回答的理由是民事合同订立的原则。
[答案] 无效。
合同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张先生与李某签订的合同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无效。
(或答:法律规定,有效合同要求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外在表示行为与内心意思相一致,并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张先生和李某签订的合同违反了社会公德,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合同法,合同的订立是一个________与承诺的过程。
( )A.提议B.建议C.要约D.要约邀请解析:无论合同采取哪种形式,一般都要经历要约与承诺两个过程。
答案:C2.下列属于要约的是( )A.寄送的价目表B.招标公告C.招股说明书D.有具体确定内容的广告解析: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3.下列有关要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要约是特定的当事人作出的意思表示B.要约以缔结合同为目的C.要约的内容应足以决定合同的主要条款D.要约只能向特定的一个人发出解析:受约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法人,故D表述错误。
答案:D4.根据《合同法》第15条规定:“________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A.要约B.要约邀请C.反要约D.承诺解析: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一种意思表示。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反要约。
答案:B5.签订书面合同的积极意义是( )①有助于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②可以作为仲裁机构、司法机关仲裁、调解、处理合同纠纷的有利凭证③有法可依④违法必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③④不属于签订书面合同的积极意义,应排除,故选A。
答案:A6.根据《合同法》规定,要约生效的时间是( )A.要约人发出要约的时间B.要约寄出的时间C.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的时间D.承诺返还的时间解析:本题考查要约生效的时间,应选C。
答案:C二、非选择题7.天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推销“绿色家园”商品房项目时,印发了大量宣传广告,称出售的商品房依山傍水,小区绿化率达68%,一户一梯等。
金先生被广告吸引,签订了购房合同。
交房后,发现广告中的多数承诺并没有兑现,于是要求退房。
开发商认为合同才是确认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而广告既不是合同,也不是合同条款,故不同意退房。
多次协商未果后,金先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天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同意退房并退还购房款及利息。
你认为金先生的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及要约的效力等知识。
作答时,首先要根据教材知识对房地产公司的民事行为进行性质分析,然后提出处理意见。
答案:法院应当支持金先生的诉讼请求。
因为天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关于“绿色家园”的广告内容具体确定,符合要约的构成要件,应当被当做房地产公司向买房人所作的要约,本案广告中的内容属于合同条款,具有法律效力。
天地一家房地产公司所提供的商品房不符合合同约定,属于违约行为,所以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法院应判决房地产公司同意金先生退房,并退还金先生的购房款及利息。
8.2012年7月份,王先生通过中介买了一套新房,合同写好是丽星景园小高层803房,但到开发商办理更名手续时才发现不是丽星景园的房子,是与丽星景园相邻的房子,房子周围环境远比丽星景园差。
王先生交了一万元定金,已签订了合同。
请问上述合同有效吗?为什么?解析:本题以购房合同纠纷为背景,考查对欺诈合同的认识。
根据法律规定,上述合同应该是无效的。
答案:上述合同无效。
上述合同虽经当事人协商成立,但由于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因而自订立始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法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王先生的购房合同上写的房子与实际不相符,属于欺诈合同,因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