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将有什么建筑学?
- 格式:doc
- 大小:11.36 KB
- 文档页数:4
建筑学分类
建筑学是一门关于建筑设计、建筑工程和建筑理论的学科。
它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分类,其中一些主要的分类包括:
1.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涉及建筑的外观、内部布局、功能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设计。
2. 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是建筑学中的另一个主要分支,它涉及到建筑结构、施工过程、材料选择和建筑维护等方面。
3. 建筑历史:建筑历史研究建筑的历史背景、发展趋势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以及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设计和建造方式。
4. 建筑理论:建筑理论研究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的基本原则、建筑形式和建筑美学等方面,以及建筑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5.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应用建筑学原理来设计城市环境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学科,它涉及到城市建筑、交通、环保和社区建设等方面的设计。
以上是建筑学的一些主要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研究领域。
建筑学以其广泛的应用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备受推崇。
- 1 -。
建筑领域四大尖端技术在建筑领域,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许多尖端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行业变得更加高效、可持续和安全。
以下介绍了四项最具代表性的尖端技术。
1. 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是一种将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集成的方法。
通过使用BIM,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可以共享同一份全面且准确的建筑模型,从而提高协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BIM技术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实时跟踪和管理建筑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如构造、材料、成本、进度等。
通过BIM,可以发现并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潜在问题,减少变更和冲突,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效益。
2. 智能建筑系统智能建筑系统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建筑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方法。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和监测,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
智能建筑系统通常包括智能照明、智能空调、智能安防、智能能源管理等子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自动调整能源使用、自动控制环境参数,从而降低能源浪费并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物对象的方法。
在建筑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建筑构件、建筑模型以及其他建筑相关产品。
与传统建筑方法相比,3D打印技术具有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灵活性。
它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建筑,同时还可以实现复杂形状和结构的建造。
4.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虚拟现实可以为建筑师和客户提供沉浸式的建筑体验,使其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感受建筑设计的效果。
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虚拟模型叠加在真实场景中,使得参与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设计细节。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项目需求,提供更好的设计决策和沟通。
结论建筑领域的四大尖端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建筑系统、3D打印技术以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正在改变和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土木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涉及设计、建造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水坝、建筑物等。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前景。
一、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土木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和罗马的水道都是土木工程的杰作。
然而,土木工程的现代发展始于18世纪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机械化和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的进步。
19世纪是土木工程的黄金时代。
随着铁路的兴起,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成为当时的主要任务。
著名的工程师如乔治·史蒂芬森和伊莎姆·布鲁内尔在铁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成为土木工程的重要领域。
20世纪是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混凝土和钢材等新材料的使用大大改善了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同时,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
例如,公路和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交通效率。
二、土木工程的现状目前,土木工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各国政府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
以下是土木工程的几个重点领域: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土木工程的重要任务。
城市交通、给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环境工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木工程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环境监测设施的建设可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土木工程的重要方向。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木工程的未来前景展望土木工程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建筑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建筑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居住和工作的空间,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社会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需求的日益增长,建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建筑技术的发展历史出发,探讨其当前的趋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建筑技术的历史发展1. 古代建筑技术在人类社会初期,原始的建筑技术主要是以自然材料为主,如木材、石头和黏土等。
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建筑以石头为主,采用柱式结构和拱顶等技术手段,创造出宏伟的金字塔和古罗马竞技场等建筑奇迹。
2. 中世纪建筑技术中世纪的建筑技术以宗教建筑为主,尤其是高耸的教堂和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风格通过采用尖拱和飞扶壁等结构,使建筑物能够更高更宽敞。
3. 工业革命与现代建筑技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建筑技术得到了革命性的变革。
钢铁结构、电梯和中央供暖系统等工业化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建筑领域,大幅提高了建筑的高度和规模,并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
二、建筑技术的当前趋势1. 可持续建筑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建筑变得越来越重要。
可持续建筑技术注重环保、节能和资源利用,例如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和照明,使用环保材料和节水系统等。
此外,建筑中心化和生态建筑也成为当前的热门趋势。
2. 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通过纳入智能温度控制、安全报警和能源管理等系统,智能建筑提供更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通过3D打印技术,建筑师可以将复杂的设计概念转化为现实,实现更快速、成本低廉和灵活的建筑施工。
4. 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集成了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各个环节的三维模型。
BIM技术使得建筑各个环节的信息可以实现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建筑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 绿色和生态建筑未来建筑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和生态建筑的发展。
建筑学重点学科建设概况简介建筑学,哦,别看它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想想看,我们每天走的路、住的房子、上班的写字楼,还有那些美丽的桥梁、广场、商场,甚至连地铁站都能算得上建筑学的作品。
你有没有发现,城市里那些设计独特的建筑一眼看去就能让你停下脚步,心里默默地赞叹一声“哇,真漂亮!”是的,这就是建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魅力。
说到建筑学的重点学科建设,它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背后藏着一番大有文章的故事。
要说这几年建筑学重点学科建设的进展,那可是日新月异、快马加鞭,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大家可能觉得建筑学就只是“盖房子”的事儿,其实不然。
你看,现在的建筑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设计,更多的是对空间的利用、对材料的选择、对环境的融入和对文化的传承。
每一座建筑背后,都有一群人思考如何让它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怎么利用科技让建筑更加环保、节能,怎么提升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和美观度。
如今,建筑学在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上,也是下足了功夫。
你看,许多建筑院校不仅在基础学科上扎实推进,而且还在不断拓展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科的影响力和创新性。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不断提升“盖房子的本事”,还要加上“出奇制胜”的能力。
重点学科的建设,首先就是得有好老师。
这就好比你想学一门绝技,得有个高人指点,才能从“新手”迅速变成“高手”。
现在的建筑学学科建设,注重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很多高校请来了行业里的大咖,既有从事过实际建筑设计的,也有专门研究建筑理论的,他们不仅自己有一手,还是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学生。
你想啊,有这么一帮能打硬仗的导师,学生们能不受益吗?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会想:哎,听起来好像就是让一群人在设计楼房那点事上做文章,那它跟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可问题就是,这些建筑学上的突破,其实就跟你我生活密切相关。
现在不光是高楼大厦,连普通的住宅小区、学校、医院,甚至是我们经常去的餐厅和咖啡馆,都已经开始融入更多新颖的设计理念。
建筑学中的建筑学科的学科发展与前沿研究建筑学是一门涵盖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众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学科发展与前沿研究一直是建筑学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研究重点和前沿领域等方面,对建筑学科的学科发展与前沿研究进行探讨。
一、历史发展建筑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中国的长城等建筑,都是早期人们对建筑学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建筑需求的提升,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逐渐从实用性发展到艺术性,并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在近现代,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建筑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等也逐渐成为了建筑学科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重点建筑学科的研究重点十分广泛,涵盖了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多个方面。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的核心内容,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建筑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建筑技术则是关注在设计基础上如何落地实施,包括施工工艺、工程管理等方面。
而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则是关注如何选择和利用材料、如何设计和构造建筑的结构。
除此之外,还有城市规划、建筑历史等研究方向。
三、前沿研究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变化,建筑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1. 可持续建筑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建筑成为了建筑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可持续建筑致力于设计和建造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建筑。
2. 数字化设计与建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已经成为建筑学科中的一个前沿领域。
数字化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评估建筑设计的效果,并优化设计过程。
3.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建筑智能化管理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建筑学分类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建筑物设计、建造和使用的学科,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的结构、功能、美学和技术等。
建筑学可以分为多个分类,如建筑史、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向进行阐述,以人类的视角来描述建筑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建筑史建筑史是研究建筑发展和演变历程的学科,它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建筑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关系。
建筑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特点和风格,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建筑遗产。
二、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对建筑物的功能、结构、布局、材料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规划。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需求、环境条件、美学要求等多个方面,旨在创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具有美感的建筑作品。
好的建筑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还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满足。
三、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和工艺。
它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建筑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等方面。
建筑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还能够提高建筑的节能性和环保性,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工作和活动的场所,好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能够创造出舒适、安全、美观的空间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同时,建筑学的研究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推动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建筑学的研究和实践需要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多个专业人才的协同合作。
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够推动建筑学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生活需求,还能够提供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满足。
建筑技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技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棚屋到现代高楼大厦,建筑技术在不断进化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建筑技术的历史演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古代建筑技术的演变人类最早居住在自然环境中的洞穴和临时棚屋中,这些简陋的住所提供了最基本的庇护。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建造供居住的永久性建筑物。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古巴比伦人发明了砖石建筑,他们采用了胶泥砖和胶凝土技术。
古埃及人则以金字塔为代表,他们利用了巨型石块和完美的几何结构。
而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建筑技术上开创了柱子和拱门的设计,使得建筑物更加稳固和持久。
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技术中世纪欧洲的建筑技术主要以教堂和城堡为主。
哥特式建筑采用了尖顶和飞扶壁等结构,以提高建筑的高度和宏伟。
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重新研究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追求比例和对称,使建筑复兴了古典风格。
三、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为建筑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新的材料和建筑方法被引入,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高度和规模。
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使得摩天大楼成为可能。
现代建筑技术也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益,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雨水收集系统。
四、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建筑技术将迎来更大的创新和突破。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趋势:1. 智能建筑: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建筑物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例如,自动化照明系统、智能温控和智能安防系统可以提高建筑的效能和安全性。
2. 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对能源可持续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建筑师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使用环保材料和设计方法,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4. 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将使建筑师能够更快速地打印出建筑模型和原型,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和减少建筑成本。
0851建筑学一级学科简介-回复0851建筑学是一级学科,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研究建筑设计、建筑工程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学科,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科的背景起源、研究领域、教育体系和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一步一步回答有关0851建筑学一级学科的问题。
一、学科的背景起源建筑学作为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人类建筑活动的早期痕迹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古代人类开始运用石、土坯等天然材料搭建简单的遮蔽结构。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建筑设计逐渐从简单的居住需求演变为复杂的城市规划和宗教建筑的设计。
在中国古代,建筑学作为一门学科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并经历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繁荣。
二、研究领域0851建筑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它不仅涉及到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和建筑工程管理等基础理论和技术,还涉及到建筑艺术、城市规划和历史建筑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来说,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设计:研究建筑空间、功能布局、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等方面,以满足人类的居住和工作需求。
2.建筑结构:研究建筑物的力学特性、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等方面,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3.建筑工程管理: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进度控制和成本管理等方面,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4.建筑艺术:研究建筑的艺术价值、建筑表达和建筑美学等方面,以培养建筑师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技巧。
5.城市规划:研究城市建设的规划原则、空间布局和交通规划等方面,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环境。
6.历史建筑保护:研究古代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技术,以保护历史建筑的文化遗产价值。
三、教育体系0851建筑学的教育体系根据不同学校的设置和要求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可以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
在本科阶段,学生将学习建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实践训练和设计项目。
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学生将深入研究特定领域的知识,进行自主研究和创作,并撰写学术论文。
最近读了三本书,都是论及跨世纪建筑学的。
三位作者均是国际知名的建筑理论家或建筑师,他们分别从科学技术、哲学和建筑实践等三个方面考察研究了建筑学的去向。
最近读了三本书,都是论及跨世纪建筑学的。
三位作者均是国际知名的建筑理论家或建筑师,他们分别从科学技术、哲学和建筑实践等三个方面考察研究了建筑学的去向。
这三位作者和他们的著作,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W.J.密契尔(William J.Mitchell)教授,书名是《比特的城市(City of Bits)》:居住在英国的建筑评论家C.詹克斯(Charles Jencks),书名是《跳跃式宇宙的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Jumping Universe)》;以及荷兰建筑师R.库尔赫斯(Rem Koolhaas),书名为《普通的城市(The Generic City)》。
三本书都是1995年出版的。
一密契尔是当今国际上研究电脑在建筑学中应用的权威。
他的书从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学、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探讨人、建筑和城市的趋向,读来很象是本科幻小说,然而所举的事例却确凿无误,所作的预测也是有根有据的。
密契尔的主要观点是:全球信息网络(Internet)的建立和发展,为人类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空间,这就是当前被媒介炒得很热的cyberspace。
这个词的中文译名还在学术界讨论之中,媒介把它译为“电脑空间”,实不确切,据说学术界拟称之为“电脑控空间”,也值得商榷。
与这一词相关的,是漫游在这一空间中的“人”,国外媒介称之为cyborg,也没有正式中文译名。
既然如此,我就权且游戏式地给它们取个小名(如阿狗阿猫之类):cyborg可音译为“稀宝”,而cyberspace当然就是“稀宝空间”了。
密契尔认为:稀宝空间的出现,将使人类的时空出现一个根本性的改组,对人、建筑和城市都将发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首先说到“人”。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稀宝”出现。
(据称,internet 的用户已达数千万,用的人可能不下一亿了)。
这些“稀宝”们将是神通广大,远远超过自封齐天大圣的孙悟空,手带大哥大的时髦人当然更要甘拜下风。
他的浑身布满电子网线,衣服中都缝上电脑。
这些网络可与地球人造卫星直接连系。
家里的各种电器,都由他通过这一网络(称之为“体网”—bodynet)随意控制。
这一“体网”,使他成为千里眼、顺风耳,他的肌肉可发出种种敏感信号,他的手可操纵千里之外的机械手(例如:在远洋之外进行精细的眼科手术)。
他可以足不出户,指挥电脑秘书收发电子邮件,在银行存取款,调阅国会图书馆藏书,参加国际会议,点看三十年代电影等。
一旦出门,他的汽车也比唐僧骑的小白马还要灵通,可以自动指挥你绕过车辆堵塞的路口以最短时间达到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可以是个未知数:如价廉物美的四川菜馆之类),沿路还可作旅游向导,向你介绍路边各幢建筑等等。
有了“稀宝”,建筑自然也变了样。
实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原计划用2000万美元修建新的法律图书馆,后经比较,改用一套电脑装置,一年内还可以扫描万本已开始霉坏的旧书,变之为可以网络提取的电子信息。
于是,虚体的电脑软件打败了实体的建筑。
一个非物质的、无固定场所的虚拟空间(virtual space)将替代或部分替代——现有的物质的、固定位置的实体空间。
将会出现许多虚拟商场、银行、图书馆、美术馆和大学等等,它们的立面就是电脑显示器屏幕上的视窗,门是视窗中的一个个小肖象(用鼠标揿扭一按,就可以登门入室),平面是一张张的菜单。
[!--empirenews.page--] 城市也将变化。
在实体城市之外,还将有虚拟城市(又称软体城市、比特城市等)。
交通网络被电子通讯网络所替代,交通法规变为软件使用规范,公共场所变为非物质、非共时的电子稀宝广场。
象征性的标志建筑不再有用,而代之以虚拟标志。
据称,美国克科夫兰市就有这样一个免费使用的网络,用户可通过它寻访市政厅、邮局、法院、图书馆和美术中心等等。
甚至监狱也可虚拟,犯人在家里坐牢,身上插入一信号器,每走出一定范围(虚拟牢房)之外就会发出警报或换上一支麻醉针,使你动弹不得。
实体建筑和城市将要改组重合。
可能出现的是一簇簇的居住小区,每个小区都对外有与全球通讯系统相联的网络,对内则布满了各种敏感元件、电子插座开关、摇控器等等。
家庭重新成为当初农业社会中的那种集工作、生产、学习、休息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中心。
人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或办公,或上课,或读报,或看电影,或上虚拟市场购物,或上虚拟饭馆点菜……按劳取酬,照拿工资。
建筑师的职能是否缩小了?否,反而扩大了。
除了实体空间外,他/她还要能设计虚拟空间以及虚实的结合。
维持鲁威的“方便、坚固、愉悦”的基本原则将依然有效,但其内涵将变化为软件的适用性、网络之可靠性(以及私密性的保护)和心理上的快感等。
这种前景当然有甚大之吸引力,但也颇令人恐怖。
首先,是人的个性受到了威胁。
密契尔说,我的名字是wjm@mit.edn(电子信箱代码)。
“稀宝”们可以通过这一代码找到他。
至于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白发黑发,则无关紧要;他是在家里喝咖啡还是在飞机上旅行,也无甚关系。
他书中有一漫画,两只狗在玩电脑,其中一只对另一只说:“在Internet上,没人会知道你是一只狗,”其含义可想而知。
密契尔提出的另一问题是:尽管internet看来人尽可用,但它所能传递的信息量和信息品位却取决于网络的带宽(landwidth)。
带宽越大,网络所需成本也越高。
于是就象实体世界中房地产业的黄金地段地价一样,信息网络也有“黄金”宽带。
这样就会导致全球性的贫富分化,富有国家、企业、个人将拥有和享受带宽最大的信息高速公路,成为稀宝中之稀宝,而那些穷国和富国中的穷人,将无法享用必要的信息而受人支配欺凌。
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但它却从未能直接解决社会上层建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稀宝”社会也不例外。
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斥责重资兴建信息高速公路,而许多不发达国家则连普通电话钱也未普及,如此下去,将难免出现新的国际国内势力分野以及一种新的“稀宝”强权政治,值得我们深思。
二詹克斯是建筑界人所尽知的后现代建筑学理论创始人之一,曾经宣判过现代主义的死亡。
他擅长于提出许多新的术语和口号。
例如,在我国颇为通行的“晚期现代主义(late modernism)”(其实是借译,应当是“近期现代主义”)等等。
在本书中,他从现代哲学(新宇宙观)的角度来探讨跨世纪建筑学,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形式追随宇宙观”。
詹克斯在书中一如既往,继续批判已被他宣判过死亡的现代主义,继续维护他所提倡的后现代主义。
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是从宇宙观的角度来进行这一批判的。
他所依据的宇宙哲学是混沌学(chaos)、宇宙生成学(cosmogenesis)和突变的跳跃论(jump)的混合或综合,形成他所称的“宇宙生成建筑学”(cosmogenetic architecture),其主要特征是: [!--empirenews.page--] (一)在形态上,宇宙是复杂的、混沌的,许多事物是重复存在的,但又具有某种“自似性”(self-similarity),例如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海岸等,看来千恣万态,却有着某些类似性,可以形成“云”、“海岸”这样的类型概念。
在混沌学中,把这种又同又不同的事物称之为fractal。
詹克斯认为,建筑也应当如此,看来重复,又各不相同,而现代主义的假设在于用单一性和等同性来替代了这种复杂性和相似性,造成了千篇一律的还原主义和一元论。
(二)在演变过程上,宇宙是跳跃的和非线性的。
据称,从宇宙在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碰撞”(The Big Bang)中形成以来,已经历了12次的大跳跃(中间还有许多次中、小跳跃),才出现今日之人间世界。
现代主义的假设在于用线性的、连贯的观念去表现建筑,而否定了事物的非线性和突变性。
(三)在运行规律上,宇宙是化学的、生物学的、有机的,而不是机械的、无生命的、无机的,象现代主义经常表现的那样。
为了“追随”这种宇宙观,詹克斯认为跨世纪建筑学应当是复杂的、混沌的、跳跃的、有机的和多元的。
根据这一基本观点,他提出了众多的(几乎是令人晕眩的)建筑设计手法,如:波动、折曲、叠合、组织深度、自组、涌现、多价、拼贴、激进折衷、生态、双规范等等,并列举了许多他所肯定的创作例子,如艾森曼的时空位置,哈迪德的弹性扭曲,盖里的多元生成,库尔赫斯的异物叠合等等,也包括SITE的生态建筑和柯利亚的象征手法,甚至还在高技派(近期现代主义或新现代主义)的作品中找到了这一脉络,如皮亚诺在日本关西机场中采用的曲线起伏屋面和卡拉特拉瓦的拟羽翼状屋盖等。
值得寻味的是,他所举的正面例子所集中包括的建筑师,却是一些通常被人们列为解构派的代表人物,而没有包括一些人所尽知的后现代派如格雷夫斯、约翰逊、斯特林等。
然而,全书中直接提到“解构”一词者,却只有三处,且都是一笔带过的。
看来,詹克斯是用他的“宇宙生成建筑学”的理论去取代解构主义,而把解构派的人物及作品招纳为他的跨世纪建筑学的主力军了。
三库尔赫斯是西方建筑界的一名“后起之秀”,1944年生于荷兰,1968—72年肄业于伦敦的AA。
他从事建筑设计以来(其事务所的名字为OMA),作品频频得奖,备受注目。
他也喜欢搞些理论,曾于1978年出版了一本《酒醉呓语的纽约》,甚为轰动。
这里介绍的是他准备在1995年11月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的演讲,已印成了小册子。
他在同年11月在新加坡举办的以“亚洲世纪的亚洲城市”为主题的第8次亚洲建筑论坛上,作为唯一一位来自西方的报告人,以上述小册子的基本观点为基础,作了一次与会议主题大唱反调的“主题报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时热闹非凡。
笔者参予此会,也颇为其发言所震动,所以较仔细地阅读了这本30页的小册子,据体会,其主要观点有: (一)不要特色(identity,或译为识别性、认同性)。
世界各地的机场楼都大同小异,说明世界建筑有一种“聚敛性”(convergence),这是一种“全球性的解放运动:打倒特色!”;(二)不要历史。
现代城[!--empirenews.page--] 市的人们最讲求的是效率,而历史则扯效率之后腿,历史阻碍进步;(三)城市规划已经死亡。
尽管各城市都仍然存在大量的官僚机构,尽管房地产商投入了大量资源,以致可以用金砖铺地,然而世界各国的城市仍然是一片无组织的建设,规划不起作用;(四)城市中心与边沿的区别正在消逝。
中心代表了集权,代表了特色和历史。
城市的迅速扩展,使许多“二级公民”被流放到中心之外,象曼哈顿那样,成为“桥和隧道公民”,同时,也使中心的作用消退。
(五)基础设施也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