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的现实意蕴与实践面向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6
党组研讨材料:正确认识一体推进三不腐一、背景近年来,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腐败问题依然存在。
为解决腐败问题,党中央提出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要求,即推进制度建设不腐、加强监督执纪不腐、加强教育培训不腐。
这一要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实践方向。
二、深入理解“一体推进三不腐”重要性1、制度建设不腐制度是治理的基础。
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下,才能顺利实现反腐败斗争的目标。
制度建设不腐的核心在于建立健全的反腐体系及相关法规,让制度本身有更强的防腐作用。
2、监督执纪不腐监督是权力行使的必然要求,监督执纪不腐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工作的核心任务。
要坚决落实党中央的监督责任制,强化纪律执行力度,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精神状态。
3、教育培训不腐教育培训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也是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一环。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强化干部队伍的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可以增强反腐意识,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
三、全力推进“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1、加强制度建设要从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制定适当的反腐规章,提高制度的透明度等多个方面下功夫。
有助于避免腐败问题的发生,降低腐败的风险。
2、加强监督执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根本在于抓好制度化建设,做好监督执纪和惩治违规行为的工作,形成足够强大的制度约束、法律约束、官方约束等多种形式的制约机制,严格实施问责制度,监督意见落实“一背离必查”。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注重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夯实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增强其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让其发展成一支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精通先进知识和先进技术,有良好思想、有扎实理论基础的现代化队伍。
四、总结“一体推进三不腐”是我们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战略,必须深刻理解其重要性,全面掌握实施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全力推进工作。
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认识、宣传、监督和保障,旗帜鲜明坚持“四个意识”,全面彻底反腐倡廉。
將倉咻擔遴不M不能腐不想曆制机制O代星均杨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力挽狂澜的魄力、重典治乱的决心、刀刃向内的勇气,坚决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
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下简称“三不”)的体制机制是反腐逐步深入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的实践(一)实践导向:构建“三不”一体推进体制机制的地方探索中国共产党围绕着“三不”一体推进的反腐败基本方针,致力于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的具体目标,各地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构建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积累了有益经验。
1•坚持整体思维,着眼全局一体谋划。
一是“三木'同步发力,坚持震慑、规范、教育多管齐下,综合施治。
既坚持反腐高压态势不动摇,以铁纪之威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又不断织密制度之网,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同时做实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确保“三不*'措施上相互配合、过程中相互舷、成效上相得益彰,形成“三术一体推进的叠加沁。
二是坚持将一体推进“三不'理念融入管党治党全过程,把“三不*'一体推进作为促进队伍健康成长、净化地方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
比如“一案一整改”不再是单纯就案说案,而是把案件线索放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_个单位的政治生态大局中去考量,通过“以案促改'发挥“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整改一方*'的作用。
2.坚持系统思维,部门协同形成合力。
反腐监督对象规模庞大、所涉领域众多,仅以纪检监察机关一己之力推进,力量比较单薄,只有聚集反腐之力,担起一体推进之责,形成一体推进之势,才能持续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
不少地方在“三不”一体推进体制机制建设中,强化组织协同、责任互促,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又通力协作、群众力量强大的反腐工作体制机制。
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派驻纪检监察组通过参加或列席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缈及研究“三重一大'等事项会议、建立被监督单位干部廉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下达纪律检查建议书等多种形式,以监督责任的落实推进派驻单位主体责任的压实。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怎么理解?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凝结着对腐败发生机理、管党治党规律和当前形势任务的深刻洞察,是适用于全面从严治党各方面的科学思路和有效方法。
第一,“三不”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相互融合、环环相扣,体现了内因和外因、自律和他律辩证关系。
不敢腐是前提,指的是纪律、法治、威慑,解决的是腐败成本问题,只有严厉惩治,一旦腐败就会付出惨重代价,才能让意欲腐败者不敢越雷池半步,为“不能”“不想”创造条件;不能腐是关键,指的是制度、监督、约束,解决的是腐败机会问题,只有强化监督制约、扎紧制度笼子,才能让胆敢腐败者无机可乘,巩固“不敢”“不想”的成果;不想腐是根本,指的是认知、觉悟、文化,解决的是腐败动机问题,只有树立廉荣贪耻的价值取向,才能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实现“不敢”“不能”的升华。
“三不”任何一方面滞后,都会影响反腐败整体进程和综合效果,必须同向发力,实现效应叠加。
第二,一体推进“三不”的时机已经成熟。
党的十八大后,面对管党治党宽松软、腐败存量很大的情况,我们党以雷霆之势重拳出击,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治标为治本赢得了时间。
同时,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巡视监督和派驻监督全覆盖,制定修订一系列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治本力度逐步加大。
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党全国人民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空前饱满,对腐败症结成因和对策措施的研究日益深入,对深化标本兼治的共识高度凝聚,一体推进“三不”基础更加坚实、条件已经具备。
第三,“三不”必须一体推进、同向发力。
一体推进“三不”,是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科学谋划、统筹安排。
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结合融合上下功夫,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中央要求和自身实际的结合,在结合中创造性落实;在唯物辩证上下功夫,坚持用联系的、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分析和处理问题,力求客观公正、精准有效;在贯通协同上下功夫,把监督执纪问责与监督执法处置贯通起来,把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贯通起来,把党内监督与国家机关监督、人民群众监督贯通起来,统筹联动、形成合力。
围绕三不腐一体推进谈谈看法和认识“哎呀,最近怎么总是在说‘三不腐一体推进’,这到底是个啥意思?”你也许会这么问,没错,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抽象,搞得人有点晕。
不过,别担心,今天咱就聊聊这个话题,简单说,就是要从不敢腐、不想腐、不为腐,三个方面来构建起一个“反腐”的防线,而这防线背后,还有着一体推进的强大力量。
说白了,咱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把给“防”住、给“压”住,让它没有机会滋生,让一切不正之风都无处可藏。
想象一下,这就像咱们平时做饭。
菜一切好不容易下锅了,咱要控制火候,既不能让它过熟,也不能让它生熟。
的“温度”得控制好,不能让它泛滥成灾。
就像火锅里,总得有个守着的人,避免食材变糊。
而‘三不腐’,就像是这个守锅的“大厨”,它从根本上把问题的苗头给掐灭了。
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是不是又是空话一堆,光说不练呢?反腐不单是空口说说,要做好这件事,必须从根上入手,得让不敢腐、不想腐、不为腐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合力。
第一步,不敢腐,是最直观的。
就像有个小孩拿到糖果,如果你告诉他这个糖果有毒,他一定会害怕,不敢去吃。
没错,也是一样。
你想啊,贪污受贿的事,早就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好事”了。
就算是小小的权力寻租,别人也早就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不敢腐这个观念,得在每个人的脑袋里“打好钉子”,不让分子有任何犯规的心思。
可能你会想:“哎,那是不是要天天盯着,没事就检查检查?”放心,第二步,不想腐,才是关键。
人是会变的,最初可能大家心里都有点“小心思”,可日子久了,有些人会觉得,“反正大家都这样做,怎么了?”这里就得靠制度、靠文化的力量来“消毒杀菌”。
想想看,咱常说的“身边有那么多的榜样”,要让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好榜样无处不在,那种脚踏实地、做事不求回报的正能量,才会感染更多人,让那些有念头的人悄悄放弃这种想法。
不过,有了这些不腐的“外部防线”,也得防止不腐的“大门”被从内部“打开”。
这就要到了第三步——不为腐,防止那些已经坐上高位的“大佬”一心只想自己的小利益,完全忘了公正和责任。
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情况报告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情况报告随着中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成为中国政府的重中之重。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刚性需求。
本文将对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情况进行分析。
一、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的背景与意义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是中国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措施,旨在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反腐败体系。
其背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深化改革开放,意义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保持党和政府的清正廉洁形象。
二、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构建制度框架,制定反腐败法律法规,加强对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健全交纳财产申报和涉农土地等规定,建立从发制和执行监督到追究责任的制度体系。
2、深化“三重人才”建设。
强化选人用人方面的纪律性和权威性,建立人才选拔和考察机制,提升管理技能,增强廉政观念和能力素质,完善党委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廉政及反腐败教育、培训、考核和评价制度。
3、加强文化建设。
推进对反腐败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宣传,构建阳光、透明、有温度、有态度的廉政文化氛围。
倡导正价值理念,实施儒家文化传统、创新文化理念和战争、抗战、解放传统。
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文化修养和对反腐败工作的较高认识和素质。
三、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的推进情况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政治方面。
党的中央领导落实反腐败斗争总体方针,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实施重要人事任免制度,坚决维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权威,落实跨越式倒逼机制,使得党员干部更加充分重视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和战略意义,认清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2、法律方面。
政府制定和修改反腐法律法规,构建起立体、覆盖全面的监督和调整机制,实现了反腐败斗争全面法治化,并取得了经验和成就。
3、制度方面。
“三不”机制的提出与具体实践李 然摘 要:腐败是我们党在新时代面临的最大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反腐败长效机制的建设,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使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实现了从腐败和反腐败的胶着状态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历史转变,探索出了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关键词:“三不”机制;反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贯穿始终,同时积极探索反腐败长效机制的建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以下简称“三不”机制)应运而生。
一、“三不”机制的内涵及逻辑关系随着反腐败态势的不断变化,党中央与时俱进,对“三不”机制的用词和顺序进行了多次调整,其内涵更加丰富,逻辑更加严谨,可以说“三不”机制的提出与形成是实践和认识反复深化的结果。
(一)“三不”机制的深刻内涵虽然“三不”机制只有9个字,但它的内涵却十分丰富。
国际上通用的反腐败战略不外乎惩治、预防和教育三种,“三不”机制也不例外,同样囊括了这三个方面。
不敢腐,强调震慑与惩治,是“三不”机制中的治标工程。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从严从重处罚,达到对其他党员干部警示和震慑的作用,让他们不敢腐败。
不能腐,主要是通过完善法律、健全规章制度,达到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三不”机制中的关键环节。
不想腐是“三不”机制中的治本工程,侧重于教育和引导,强调通过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来实现发自内心的廉洁自律。
(二)“三不”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环节的割裂。
”因此“三不”机制之间不是你先我后的递进关系,更不是简单的集合,而是同时发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不敢腐是前提。
中医治病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高质量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机制研究[1]摘要:一体推进“三不腐”作为党在新时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理论武器,是党在新时代关于反腐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
全面提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实际效果,应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建立健全的机制体系。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预防机制以及“不想腐”的保障机制,以此在制度上保证党在新时代惩贪治腐任务的胜利完成。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反腐败;“三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必须坚持的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与自我革命,在反腐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需要认清的是,目前反腐形势依旧严峻,为推进反腐斗争在新时代想更深层次发展,全党必须充分认识并把握其时代意义,努力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科学机制。
一、一体推进“三不腐”必须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敢腐”侧重点于外部的惩戒机制,通过强有力的约束力,对潜在的腐败行为进行震慑,从而抑制腐败的发展与蔓延,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前提。
想要增强防腐拒变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长期执政,必须贯彻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若要切实推进自我革命,需在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的反腐败相关机构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惩戒机制,及时惩戒腐败相关行为。
(一)建立健全党对加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统一领导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是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前提。
一体推进“三不腐”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发挥调动各方面人力物力,统筹各方面业务工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也必须坚持党对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中央层明确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1]。
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现实意义
首先,三不腐是指不腐败、不腐化、不腐化。
推进三不腐意味
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治理效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这对于建设清廉政治、健
康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政治上,推进三不腐有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执政公
信力,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经济上,推进三不腐有利于营
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在文化上,推进三不腐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促进社会和
谐稳定。
其次,推进三不腐对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
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提高依法治国水平,
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
治理水平,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
另外,推进三不腐还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反腐倡廉,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
群众的获得感;通过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生活质量,增强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通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治安水
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总的来说,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推进三不腐,才能够建设
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增强人民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的目标。
管理方略MODERNENTERPRISE CULTURE1172019.3MEC 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环集团”)是中管企业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大型控股子集团,2011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01296.HK)。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环集团纪委坚持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腐”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一、总书记构建“三不腐”机制重要思想的形成脉络作为一个系统性施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六次对“三不腐”机制作出重要指示。
2013年1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总书记还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这是总书记首次对“三不腐”机制作出公开的完整论述。
2015年1月,总书记在五次全会上强调,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
2016年1月,总书记在六次全会上指出,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2017年1月,总书记在七次全会上强调,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
2018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2019年1月,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综上看出,党中央从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到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再到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三不腐”建设,见证了党中央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来之不易,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成绩。
我们只要按照党中央的指引,坚持标本兼治,坚定推进“三不腐”建设,一定能够迎来海晏河清的那一天。
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作者:周建宇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21年第5期文/周建宇【摘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深化标本兼治、构筑惩防并举的反腐败体制机制所作的重要部署。
马克思分析了腐败产生的深层原因,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治标索引,中华传统廉政文化是实现廉洁政治的生态保障。
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必须着重处理干部信任和监督强化、党内文化和社会风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三者的关系,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局面。
【关键词】“三不腐”;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再次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实现反腐败斗争无禁区、零容忍、全覆盖的治本之策,是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和反腐败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长效机制设计。
近年来,党中央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在健全体制机制和“打虎”“拍蝇”“猎狐”新实践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强大约束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廉政文化的丰厚滋养。
在实践探索中,要将党性教育和执纪监督相结合、将净化生态和文化宣传相结合、将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在执纪监督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实践路径。
一、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理论逻辑(一)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重在解决“不敢腐”的制度设计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同腐败进行斗争的历史经验,从腐败赖以生存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国家政权角度分析,剖析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及国家官僚制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公共权力私有化提供了可能,政治性质随着经济基础变化日益促使国家政权成为资本进行社会奴役和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基于私有制配套的国家官僚制度为腐败延伸了寻租空间。
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的现实意蕴与实践面向作者:邹东升陈昶来源:《重庆行政》2019年第04期一、问题背景:“三不腐”体制机制的缘起腐败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要确保党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就必须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实践中,制度反腐融入了鲜明的时代法治特色并形成新的社会关注焦点,譬如,当前对“打虎”“拍蝇”“猎狐”的整治,尚需警惕腐败亚文化促使微腐行为被人情世故正名化[1]等现象。
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无论新的腐败现象以何种样态呈现,反腐的工作脉络依旧聚焦于黨风廉政建设这一主题,是以力戒腐败,凸显党员的纯洁性、廉洁性、先进性、时代性,从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顶层设计与靶向治理一体推进、条文破立与体系完善有机耦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配套联动、‘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齐抓共管、纪法分开与纪法衔接协调施展、反面警示与正面倡导辩证共治”[2]。
十九大以来反腐力度毫不手软,继续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助益于党内政治生活良好气象的营造、党员行为规范的指引和干群关系的修复。
体制是一种整体性的结构框架,机制则强调运作过程,前者侧重静态,后者侧重动态。
一项良性的体制机制强调问题导向基础上赋予其理性元素,是以驱动个人层面的理性行为。
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一项科学、系统和规范的整体框架和运作机制,“三不腐”体制机制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深化标本兼治,用好治标利器,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已成为我党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此,“三不腐”体制机制经过系列发展,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逻辑严密的反腐倡廉体系,动中肯綮地回应了当前党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工作重点,从体制机制层面对引导党员行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发挥着强大功能。
为了理清“三不腐”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有必要对“三不腐”内涵逐一解读:首先,“不敢腐”强调对腐败的惩治力度与方式,尤其是当前“高压反腐”态势对腐败的遏制,使得腐败的机会成本递增;其次,“不能腐”彰显反腐制度建设,以对权力予以监督和制约,从实践中真正实现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目的;最后,“不想腐”是从人的思想层面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从思想源头上杜绝腐败滋生。
反腐经由“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逻辑本质上是一个不断递进和趋于完善的过程,是廉政治理主客观协同配合的过程,体现了国家廉政建设从“治标”迈向“治本”的逻辑演进。
[3]二、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的现实意蕴“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
然而,受市场经济下自利动机的驱使和诱惑,抱持错误的权力观,对权力的认知偏误,加之越轨滥用,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由此产生。
同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从进行时迈向完成时,亟待体制机制设计层面进一步审视其中的治理范畴与意义。
据此,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既能实现以“制度理性”对“权力任性”的有效遏制,将权力运行重新归位于制度化和法治化轨道,又能从根本上巩固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驱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整体实施和发展。
(一)实现了以“制度理性”对“权力任性”的有效遏制制度理性的本意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合理设计,在注入科学理性的元素(原则、流程、程序等)之后,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符合治理目标的正向引导作用,由此对最终目标形成回应。
基于内在耦合和现实必然的关联,“三不腐”体制机制的制度理性恰如其分地证成了这一体制机制安排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有效性:第一,通过对人员不当行为的反贪惩恶、正风严纪,使其心生畏惧而“不敢腐”,并对违纪贪腐人员的惩治从而达到警示作用;第二,对监督、巡视等精细入微的机制进行设计,可以筑牢对个人不当行为的“把关口”,“倒逼”其“不能腐”,譬如,重庆市南川区以实地调查,向群众收集存在其周围的“微腐败”线索、江西省龙南县在微信公众号开通“扶贫一键举报”功能等;第三,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学一做”等系列主题教育,以及党纪党规的宣传引导,能从思想层面加强个人的党性修养,使其从主观层面树立“不想腐”的理性认知。
贪腐之所以存在,根源是个人对公权力行使的肆意妄为、任性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疯狂逐利机制的外在表现,是对党执政根基的侵蚀。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其内在逻辑是:通过理性的体制机制建构,赋予其反腐惩戒、制度重构和思想教育多维一体、多管齐下的反腐倡廉功能意涵,并将这一体制机制直接适用于具体的个人层面,由此产生点对点的直接引导、教育、规训和惩戒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篱笆日益扎紧,“不想腐”的思想防线逐步巩固,党内政治生活展现出一片新气象。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62.1万人,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干部51人。
之所以取得如此质效,与“三不腐”体制机制的一体推进和做细做深做实密不可分,“权力任性”确已得到“三不腐”“制度理性”的有效遏制,公权力行使受到良性约束。
(二)从根本上筑牢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不仅是一个客观现况的体现,也是一种社会心理认同的折射。
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及其程度究竟如何,除了官方的权威阐释和论述,也离不开对民众基本判断的合理评价。
为了了解社会对相关情况的认知度,2017年,人民论坛课题组围绕“三不腐”体制机制实现程度及公众的看法为主题,进行了相关调研。
结果显示,有68.80%的受访者表示,综观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工作,让人“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了,70.98%的受访者认为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构筑理想信念堤坝,“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也将逐步实现。
[4]由此可见,这种客观态势不仅是官方层面的权威论述,也是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
那么,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如何从根本上筑牢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首先,“三不腐”体制机制本身就是对腐败的利剑出鞘,围绕“反腐”“倡廉”等要素,“三不腐”体制机制与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所围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这一重要目的殊途同归、不谋而合。
其次,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不是对某一“不腐”有所偏重或倾斜。
这样的目的是促进三者生成理想的内在耦合性,并且紧密联系、互有融通,共同发挥作用,生成制度合力,以此从根本上夯实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
最后,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并非静态存在,而是动态发展。
压倒性态势是基于对腐败“零容忍”态度基础上对覆盖范畴广、打击力度深的现实反映,这一态势的稳中有进、稳中有增、稳中求质,仍有赖于细节式机制的推动。
从这一层面来讲,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既是对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回应,亦是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支撑。
三、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的实践面向“三不腐”体制机制的实践面向,重在凸显各环节机制有效发挥功能的同时,如何实现“一体推进”。
实践表明,在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中,“一体”是方法,“进”是方向,通过协调配合、统筹兼顾、相互衔接、互为融通,将各环节的优势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把控,实现“1+1+1>3”的客观实效。
因而有必要在坚持“渗入式”“渐进式”的原则基础上,对夯实“不敢腐”的反腐惩戒力度、制度建构层面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篱笆、开展“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细节性创新,并将三者的实践面向进行统筹兼顾、相互融入。
(一)提升“三不腐”体制机制的一体性第一,坚持“渗入式”“渐进式”的工作原则。
首先,“渗入式”强调范畴、领域和深度,意指“三不腐”体制机制的实施应该逐步渗入到社会领域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形成反腐倡廉的“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其次,这种渗入也讲求方式方法,应当由点及面,逐步展开,讲求层层递进。
就“渐进式”而言,主要是指“三不腐”体制机制的实施与践行应循序渐进、稳妥有序。
反腐需要从民间逐步凝聚共识和行动,并逐渐减少个体“不当得利”行为的发生,形成不侵害资源正常运行秩序的共识和行动。
[5]总体而言,这既是一个实践过程,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而根据林德布洛姆的观点,渐进方式较为稳妥,偏误也容易识别和控制。
实践中若依“渐进式”思路,则易于跟踪“三不腐”体制机制的实施状况和发现实施难点,并尽快调整具体实施计划。
第二,“三不腐”体制机制应多管齐下、综合而行。
首先,“三不腐”体制机制是一个整体性体系,其中的每个环节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銜接配套、互为唇齿的协同反腐架构。
协同的意涵表现为三者通过内涵式耦合,生成反腐合力,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反腐质效。
从整体来看,“三不腐”体制机制本身就涉及到协同治理、跨部门治理。
其次,“三不腐”体制机制的建构是一个层面,实施是另一个层面,二者虽是概念上的区别,但也存在动态的一致性,即建构中需衬托出实施,而实施则需优化建构。
因此,“三不腐”体制机制应彰显动态性,即边实施、边完善;边总结、边调整。
最后,“三不腐”机制的实施需契合具体的客观环境,且需综合配套实施。
也就是说,既要正风肃纪、严明纪律、严惩贪腐、形成震慑,还需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强化监管、增强效果。
(二)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的工作创新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新体制的治理效能,铁腕治腐的震慑效应愈发充分显现,标本兼治综合效应也更加凸显。
第一,着力夯实“不敢腐”的反腐惩戒力度。
实践中,各类党内法规已经筑成了系统严密、监督有效、问责有力的“制度铁笼”。
因此,首先应将提升日常监督质效作为常态化权力监督的重点,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予以问责。
一方面,借助强有力的问责,能够唤醒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另一方面,有效问责势必对其他人员的不当行为产生警示、劝勉和教育作用,以儆效尤能从思想源头上阻断其“不敢腐”的意图。
其次,盯紧公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及时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正偏差的矫正机制。
再次,夯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力度。
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制度优势,严惩各类型的腐败犯罪,进而生成严把“不敢腐”关口的示范效应。
最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决策意见备忘录制度和决策腐败责任终身问责及责任倒查制度,用以解决决策腐败的责任主体的认定难题和流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