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注意事项
- 格式:docx
- 大小:14.81 KB
- 文档页数:2
PCB设计注意事项及经验大全一、布线规则与原则1.信号与电源线要分离:信号线和电源线要分开布局,以避免相互干扰。
2.高速信号线要走短且直:高速信号线尽量缩短长度,减小传输时延,且线路要尽量直线走向,减少信号反射和串扰。
3.临近信号要保持足够的间距:不同信号线之间要保持足够的间距,以防止互相干扰。
4.差分线要相邻走向:差分线要尽量保持相邻走向,减小差分信号的共模噪声。
5.地线布线要低阻抗:地线是重要的回路,要保持低阻抗,尽量缩短环路和减小地回流路径长度。
二、元件布局与散热1.元件布局要紧凑:元件要尽量集中布置,减少信号线长度和信号间的干扰。
2.散热要考虑:对于发热较大的元件,如功率放大器、处理器等,要合理布局散热器件,以保证稳定工作。
3.保持压降相对较小:电源接入处的元件要尽量靠近,以减小功率线上的压降,提供充足的电源稳定性。
三、层间布局与屏蔽1.层间走线布局:对于复杂的PCB设计,应合理利用多层间的铜层,将信号线、电源线、地线等分层布置,以减小干扰。
2.地线屏蔽:对于高频信号,可以在其周围增加地线屏蔽,减小信号的辐射和受到外部干扰的可能性。
四、防静电与防EMC干扰1.防静电:PCB设计中需要注意防止静电累积,合理布局接地,增加防静电保护元件。
2.防EMC干扰:合理规划布局,合理安排信号线与电源线的分布,使用屏蔽罩、滤波器等元件,以减小电磁干扰对电路的影响。
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1.PCB材料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PCB材料,如高频电路应使用特殊材料,而一般电路可以使用常规材料。
2.焊盘和线宽:根据元件要求和电流大小选择适当的焊盘和线宽,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电流的可靠传输。
经验总结:1.保持良好的文档记录:对于每次设计的PCB,要保持详细的文档记录,包括设计思路、参数、布局规则等,以备后期维护和修改。
2.多层板设计注意:在进行多层板设计时,要仔细考虑信号和电源的分层布局,以便将高速信号分离,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层间换线,以减少成本和复杂性。
PCB设计注意事项一电源线布置:1、根据电流大小,尽量调宽导线布线。
2、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应与资料的传递方向一致。
3、在印制板的电源输入端应接上10~100μF的去耦电容。
二地线布置:1、数字地与模拟地分开。
2、接地线应尽量加粗,致少能通过3倍于印制板上的允许电流,一般应达2~3mm。
3、接地线应尽量构成死循环回路,这样可以减少地线电位差。
三去耦电容配置:1、印制板电源输入端跨接10~100μF的电解电容,若能大于100μF则更好。
2、每个集成芯片的Vcc和GND之间跨接一个0.01~0.1μF的陶瓷电容。
如空间不允许,可为每4~10个芯片配置一个1~10μF的钽电容。
3、对抗噪能力弱,关断电流变化大的器件,以及ROM、RAM,应在Vcc和GND间接去耦电容。
4、在单片机复位端“RESET”上配以0.01μF的去耦电容。
5、去耦电容的引线不能太长,尤其是高频旁路电容不能带引线。
四器件配置:1、时钟发生器、晶振和CPU的时钟输入端应尽量靠近且远离其它低频器件。
2、小电流电路和大电流电路尽量远离逻辑电路。
3、印制板在机箱中的位置和方向,应保证发热量大的器件处在上方。
五功率线、交流线和信号线分开走线功率线、交流线尽量布置在和信号线不同的板上,否则应和信号线分开走线。
六其它原则:1、总线加10K左右的上拉电阻,有利于抗干扰。
2、布线时各条地址线尽量一样长短,且尽量短。
3、PCB板两面的线尽量垂直布置,防相互干扰。
4、去耦电容的大小一般取C=1/F,F为数据传送频率。
5、不用的管脚通过上拉电阻(10K左右)接Vcc,或与使用的管脚并接。
6、发热的元器件(如大功率电阻等)应避开易受温度影响的器件(如电解电容等)。
7、采用全译码比线译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
为扼制大功率器件对微控制器部分数字元元电路的干扰及数字电路对模拟电路的干扰,数字地`模拟地在接向公共接地点时,要用高频扼流环。
这是一种圆柱形铁氧体磁性材料,轴向上有几个孔,用较粗的铜线从孔中穿过,绕上一两圈,这种器件对低频信号可以看成阻抗为零,对高频信号干扰可以看成一个电感..(由于电感的直流电阻较大,不能用电感作为高频扼流圈).当印刷电路板以外的信号线相连时,通常采用屏蔽电缆。
pcb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电子产品中的一部分,它是将电子元器件连接在一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PCB 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并注意一些关键点。
1. 硬件需求分析:了解电路板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确定所需的电路板规格和性能要求。
2. 电路图设计:根据硬件需求分析,绘制电路原理图。
确保元器件的正确连接和合适的布局,避免信号冲突和干扰。
3. 元器件选型:根据电路图,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考虑元器件的性能、尺寸、价格和供货情况等因素。
4. PCB 布局设计:根据电路图,在 PCB 上布置元器件的位置。
重要原则是尽量缩短信号线的长度,减少信号损耗和干扰。
5. PCB 绘制:使用 PCB 设计软件,根据布局设计绘制 PCB。
确保电路板布线合理、电流通畅,避免出现短路和开路现象。
6. 网络板连接:布局完成后,将每个元器件用导线连接起来,形成电路。
布线应遵循信号和电源线与地线的分离原则,减少干扰。
7. 电源设计:设计合适的电源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给电路板中的元器件。
避免电源噪声和浪涌,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8. 差分对布局:对于高速信号线,应使用差分对布局。
差分对布局能够减少信号的串扰和干扰,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9. 地线布局:设计合理的地线布局,减少地线回流干扰。
地线应尽量宽厚,减小地线电阻,降低信号的共模干扰。
10. 线宽和间距:根据电流、阻抗和信号速度等需求,确定线宽和间距。
合适的线宽和间距能够减小线路电阻和电容,提高信号传输能力。
11. 焊盘和引脚设计:为每个元器件设计合适的焊盘,以确保元器件的稳定焊接,并保证充分接触。
注意引脚的数量、间距和尺寸。
12. 引脚交叉和走线规划:在合适的位置设计引脚交叉和走线规划,避免引脚交叉和走线冲突,减少电路板的复杂性。
13. DRC 检查:在设计完成后,进行设计规则检查(Design Rule Check)。
检查是否有连线问题、信号冲突、孔径大小等错误。
PCB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将各种电子元器件连接在一起,并提供电气连接、机械支持和热管理等功能。
PCB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了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进行PCB设计时,有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PCB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电源与地的布局1.分离模拟和数字电源。
2.为模拟和数字电源提供合适的电容滤波和电源稳压电路。
3.在PCB设计中保持电源和地的追踪线短且宽以降低电阻和电感对电源和地的影响。
二、信号线与地的布局1.保持信号线与地的追踪线短且宽以降低串扰和信号损耗。
2.避免信号线和电源或地平面平行追踪,以减少串扰。
3.使用适当的屏蔽和过滤来减小高频信号的干扰和噪声。
三、板层划分与分层布局1.根据电路复杂度和信号分布合理划分PCB的层数。
2.分层布局中应该将不同类型的信号线分离开来,防止干扰。
3.分层布局中应该为大功率和高频信号提供独立的地平面层,减小信号损耗和串扰。
四、信号完整性与匹配1.确保差分线对长度匹配,以提高信号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2.为高速信号提供合适的阻抗匹配,并避免信号反射和回波。
3.保持信号线对地板的距离一致,避免信号差异引起的串扰和耦合。
五、敏感器件与干扰的处理1.将敏感器件与干扰源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减少干扰。
2.使用合适的屏蔽和过滤器来降低干扰。
六、散热与热管理1.合理放置散热元件,如散热片和散热器,以保持元件工作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2.通过合理布局元件和散热结构来提高热传导效果和散热效果。
七、元件布局与布线规划1.元件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间距,以方便布线和维护。
2.按照信号流向和信号层次划分布线区域,并避免交叉布线引起的串扰。
八、可靠性与测试1.在PCB设计中考虑元件的可靠性和备用设计,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2.在PCB设计中加入测试点和测试电路,以方便功能测试和故障检测。
3.选择合适的焊盘和组装工艺来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画pcb要注意的点
在设计和绘制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时,有许多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考虑,以确保最终的电路板能够正常工
作并符合预期的性能要求。
以下是一些关于画PCB时需要注意的重点:
1. 确保电路板尺寸和布局合适:在设计PCB时,首先要确保电
路板的尺寸和布局能够容纳所有的元件和连接线路,同时要考虑到
电路板的外部尺寸和形状,以确保适配于最终的应用环境。
2. 确保元件布局合理:在布局元件时,要注意避免元件之间的
干扰和干扰,尽量使元件之间的距离足够远,以减少电磁干扰和串
扰的影响。
3. 确保连接线路设计合理:连接线路的设计要考虑到信号传输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避免过长的连接线路和过多的转弯,以减少
信号衰减和延迟。
4. 确保地线和电源线的设计:地线和电源线是PCB设计中非常
重要的部分,要确保地线和电源线的布局合理,避免出现地回路和
电源噪声的问题。
5. 确保PCB层间连接设计:在多层PCB设计中,要注意层间连
接的设计,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要避免层间连接
导致的信号干扰和串扰。
6. 确保元件焊接质量:在焊接元件时,要确保焊接质量良好,
避免出现焊接不良和短路的问题,以确保电路板的正常工作。
7. 确保PCB的阻抗匹配:在高频电路设计中,要注意PCB的阻抗匹配,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设计和绘制PCB时需要综合考虑电路布局、元件布局、连接线路设计、地线和电源线设计、层间连接设计、元件焊接质量和阻抗匹配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最终的电路板能够正常工作并符合预期的性能要求。
PCB安规设计注意事项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产品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连接和支持电子元件,以便实现电路功能。
在设计PCB时,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下是设计PCB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安规设计事项:1.电气安全:PCB设计应符合电气安全要求,包括保证电压和电流在安全范围内,防止电击和短路等问题。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应采取适当的电气隔离和过流保护措施。
2.浪涌保护:电路中可能会出现浪涌电压或电流的情况,如雷击、电源干扰等。
为了防止这些浪涌对PCB和其他电子设备造成损害,应在电源输入端使用浪涌保护电路,包括电源滤波器、过压保护器和浪涌抑制器等。
3.热管理:电路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排热,可能会导致电路损坏。
在PCB设计中,应合理布置散热器、风扇和导热介质等,以确保电路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4.电磁兼容(EMC):PCB设计应符合电磁兼容性要求,以避免电磁辐射和干扰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注意地线设计、电源分离、屏蔽和减少回路面积等。
5.安全间距:PCB设计中的元件和导线应距离正常工作范围之外,以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根据不同的应用,可能有不同的安全间距要求,应仔细研究相关安规标准。
6.保护设计:PCB应具备一定的防护功能,以减少外部环境对电路的负面影响。
这包括防尘、防潮、防静电等。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可以采用密封和屏蔽等措施。
7.材料选择:在PCB设计中,应选择符合安规要求的材料,例如满足RoHS(限制有害物质)指令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8.标识和警示:在PCB上应合理标识电路、元件和安规相关信息,以方便维修和调试工作。
此外,还应在PCB上标明警示标志,以提醒用户注意安全问题。
9.产品测试:在PCB设计完成后,应进行安规测试,确保电路满足安规要求。
这些测试可以包括电气性能测试、耐压测试、温度测试、EMC测试等。
PCB板的注意事项PCB板注意事项是设计、制造和组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要点。
PCB板作为电子产品的基础,其质量和性能对整个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PCB板的注意事项:1.设计阶段的注意事项:1.1PCB板的尺寸和厚度应根据产品的特定要求进行选择。
过小的尺寸可能导致布线和组装困难,而过厚的板可能会增加产品的重量和成本。
1.2确保PCB板的布线走向和布局满足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布线应避免过于密集和交叉,以减少电磁干扰和串扰。
1.3在布线时应注意信号与电源线和地线的分离,以减少信号噪声和互相干扰。
1.4在布局时应保持电源和信号组件的距离,并避免将它们靠近电源和地线。
1.5PCB板应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特别是对于功耗较高的元器件。
应考虑添加散热片、散热孔和散热器等散热措施。
2.制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1在制作PCB板的电路图时,应仔细检查设计是否存在错误,包括电路连接错误和元件值错误。
2.2PCB板的制造工艺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质量和一致性。
例如,焊盘的铺铜和镀锡应符合IPC-A-600H和IPC-J-STD-001E等标准。
2.3PCB板上的元器件安装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
焊接过程中应控制好焊接温度和时间,避免对元器件造成损害。
2.4PCB板的表面光洁度应满足要求,以确保元器件的精确定位和焊接质量。
2.5在制造过程中应定时进行质量检查和测试,包括尺寸精度、焊接质量、电气性能和外观质量等方面。
3.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在组装时要注意防止静电干扰。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衣物,使用防静电工具和设备,以保护敏感元器件的电性能。
3.2在元器件的拆卸和重新组装过程中要格外小心,以免导致元器件的损坏。
3.3在焊接过程中要控制好焊接温度和时间,以避免过度加热导致元器件损坏。
3.4组装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功能测试和性能验证,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5组装过程中应注意清洁和防尘。
pcb设计注意事项PCB设计是电子产品开发的关键步骤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PCB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尽量减少线路长度:线路越短,信号传输速度越快,抗干扰能力越强。
因此,在PCB设计中要尽量减少线路长度,布局合理,避免交叉和环路。
2. 保持信号完整性:思考如何保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是PCB设计的重要任务。
通过使用差分信号,增加屏蔽层等方法来减少信号干扰。
此外,对于高频信号,还可以通过使用地孔和绝缘隔离来防止信号的串扰。
3. 尽量减少电磁干扰:选择好的电源供应、分割地面平面、合理布置电源线路等措施可以减少电磁干扰。
还可以通过增加屏蔽层和使用屏蔽罩来进一步降低电磁辐射。
4. 考虑散热问题:在设计PCB布局时,需要合理安排散热元件的位置,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长寿命。
将热敏元件放在最佳位置,考虑散热器的设计和安装。
5. 选择合适的PCB材料:在PCB设计时,应选择具有良好性能的材料。
根据电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介电常数及层压板适用层。
6. 确保电源稳定:电路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源的质量。
因此,在PCB设计中,应合理安排电源线路,减少电流和电压的波动。
7. 考虑EMC兼容性:考虑到PCB电路的电磁兼容性,防止电磁干扰对其他设备的影响。
这一点在设计中要引入合适的滤波器、屏蔽等元件,提高电路的EMC兼容性。
8. 合理选择元器件:在PCB设计中,需要根据电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选择高质量的元器件,可以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9. 可维护性设计:在PCB设计时,要考虑到后期维护和修复的需要。
尽量采用常见的元器件,合理安排元件的布局,便于诊断和更换。
10. 保护电路:在PCB设计中要考虑到电路的安全性。
在设计时使用合适的保护电路,例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过温保护等。
总之,PCB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电路的性能、稳定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通过专业的设计方法和良好的实践,可以提高PCB设计的质量和性能。
PCB设计注意事项一、外形尺寸及拼板设计1、当PCB 的尺寸小于80mm×80mm 时,必须进行拼板设计,拼板后的尺寸要小于330×250mm,大于80mm×80mm,拼板设计时,过板方向必须增加工艺边,其它方向视实际情况定义;2、纯单板四角需倒圆角,圆角半径r≥0.5mm;如做成拼板,单板可以不倒圆角,但拼板四角需要倒圆角,圆角半径r=3mm;3、不规则PCB如没有制作拼板,需加工艺边或填充板;4、距PCB边缘5mm范围内有零件,则需要增加工艺边,宽度≥5mm,以保证PCB有足够的可夹持边缘:5、结构件等特殊器件本体超过PCB边缘,其工艺边要求:6、拼板中各单板之间的互连采用邮票孔设计,邮票孔0.5mm范围以内不得布线或摆件;7、超出板边范围的元器件与邮票孔的距离≥2mm;8、邮票孔设计要求:①宽度2mm,长度≥3mm,相邻的2个邮票孔间距须≤15 mm;②邮票孔与PCB板相切;二、测试点1、PCB上应设计部分相关测试点,方便调试与生产使用(比如VBAT、GND等);2、测试点PAD直径≥1.5mm,边缘到板边距离>2.0mm,边缘到定位孔边缘距离要求>3.0mm;3、测试点边缘与元件件边缘的间距应>1mm;4、两个测试点中心间距≥2.3mm;5、不要在BGA背面放置测试点;6、丝印不能盖住测试点;7、测试点应平均分布于PCB表面,避免局部密度过高;三、Mark点设置1、非阴阳板拼板设置4个Mark点,对角线分布且关于中心点不对称;阴阳板拼板设置4个Mark点,关于中心对称;每个拼板的Mark点相对位置必须一致;2、单板设置2个Mark点,对角线分布且关于中心点不对称,每个单板的Mark点相对位置必须一致;3、Mark点大小和形状:直径为1mm的实心圆,空旷区为3mm的正方形或圆形;4、Mark点外3mm范围内不允许有焊盘、通孔、测试点、丝印标识及Solder Mask等,V-Cut 线不得穿过Mark点,不良设计如下图:5、Mark点距离板边(x轴方向)≥5mm;四、PCB丝印要求1、PCB板号、机种名称、版本号、Date code、防静电标示,无铅标示,位置必须醒目,文字标记遵循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原则;2、极性器件及接插件的极性在丝印图上标示清楚,方向标示符号要统一,数字标示要容易辨别,如影响布局可以省略,但装配图(位号图)必须标注清楚;3、丝印不能印在焊盘上,丝印标识之间不应重叠、交叉,不被贴装后元件遮挡;五、元件间隔1、同种器件:≥0.3mm,异种器件:≥0.13×h+0.3mm(h为相邻元件最大高度差);2、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件的外侧距离≥2mm;3、经常插拔的器件或连接器周围3mm 范围内禁止布CSP、BGA等面阵列器件;4、RTC电池5mm内不得放置IC类器件;5、CSP、BGA等面阵列器件周围需留有2mm禁布区,最佳为5mm禁布区,并且背面8mm禁布区内不允许布放面阵列器件,如图:六、出线方式1、元件走线和焊盘连接要避免不对称走线;2、元器件出线应从焊盘端中心位置引出;3、当和焊盘连接的走线比焊盘宽时,走线不能覆盖焊盘,应从焊盘末端引线;密间距的SMT 焊盘引脚需要连接时,应从焊盘外部连接,不容许在焊脚中间直接连接;七、元件焊盘设计1、焊盘的宽度等于或大于元件引脚宽度;2、焊盘或solder mask上不能有通孔;3、同一器件焊盘尺寸大小必须对称;4、焊盘离板边的距离应≥0.5mm;5、大面积铜箔与焊盘或插件孔相连,焊盘(插件孔)与铜箔以“米”字或“十”字相连;八、器件选择:所有器件必须满足无铅生产制程,至少可以承受250℃,10秒,2次以上回流焊接。
pcb设计注意事项及设计原则
1. 注意电路的布局:将关键的电路元件和元件之间的连接线尽量短,并且按照电路信号流的路径进行布局,以降低电路的干扰和噪声。
2. 确保供电和地线的良好连接:供电和地线必须足够宽,以确保电流的充分通畅,同时尽量减少导线的长度和阻抗。
3. 保持信号的完整性:重要的高频信号和低噪声信号应该有独立的接线层进行隔离,并且保持信号线之间的最小交叉和最小输入/输出延迟。
4. 尽量减少板层数量:增加板层会增加制造成本和装配难度,因此应该尽量减少板层数量,并合理布局各种信号。
5. 为高功率模块提供散热解决方案:对于功率较大的模块,应该考虑合适的散热解决方案,如散热片、散热孔等。
6. 注意阻抗匹配:对于高速信号线,应该根据需求确定合适的阻抗,并尽量避免阻抗不匹配。
7. 考虑EMC问题:应该尽量减少电磁干扰并提高抗干扰能力,如采用合适的屏蔽、阻尼材料和接地。
8. 保证良好的可维护性:电路的布局应该考虑到维修和更换元件的方便性,如保留合适的测试点和备用元件位置。
9. 注意元器件的热分布:对于容易发热的元件,应该注意合适的散热和降温措施。
10. 使用规范的命名和标记:为了方便阅读和维护,应该使用规范的元件命名和标记方法,并为电路板添加清晰的标签和说明。
PCB设计注意事项
1.要有合理的走向:如输入/输出,交流/直流,强/弱信号,高频/低频,高压/低压等...,它们的走向应该是呈线形的(或分离),不得相互交融。
其目的是防止相互干扰。
最好的走向是按直线,但一般不易实现,最不利的走向是环形,所幸的是可以设隔离带来改善。
对于是直流,小信号,低电压PCB设计的要求可以低些。
所以"合理"是相对的。
2.选择好接地点:小小的接地点不知有多少工程技术人员对它做过多少论述,足见其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要求共点地,如:前向放大器的多条地线应汇合后再与干线地相连等...。
现实中,因受各种限制很难完全办到,但应尽力遵循。
这个问题在实际中是相当灵活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
如能针对具体的电路板来解释就容易理解。
3.合理布置电源滤波/退耦电容:一般在原理图中仅画出若干电源滤波/退耦电容,但未指出它们各自应接于何处。
其实这些电容是为开关器件(门电路)或其他需要滤波/退耦的件而设置的,布置这些电容就应尽量靠近这些元部件,离得太远就没有作用了。
有趣的,当电源滤波/退耦电容布置的合理时,接地点的问题就显得不那么明显。
4.线条有讲究:有条件做宽的线决不做细;高压及高频线应园滑,不得有尖锐的倒角,拐弯也不得采用直角。
地线应尽量宽,最好使用大面积敷铜,这对接地点问题有相当的改善。
5.有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后期制作中,但却是PCB设计中带来的,它们是:
过线孔太多,沉铜工艺稍有不慎就会埋下隐患。
所以,设计中应尽量减少过线孔。
同向并行的线条密度太大,焊接时很容易连成一片。
所以,线密度应视焊接工艺的水平来确定。
焊点的距离太小,不利于人工焊接,只能以降低工效来解决焊接质量。
否则将留下隐患。
所以,焊点的最小距离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焊接人员的素质和工效。
焊盘或过线孔尺寸太小,或焊盘尺寸与钻孔尺寸配合不当。
前者对人工钻孔不利,后对数控钻孔不利。
容易将焊盘钻成"c"形,重则钻掉焊盘。
导线太细,而大面积的未布线区又没有设置敷铜,容易造成腐蚀不均匀。
即当未布线区腐蚀完后,细导线很有可能腐蚀过头,或似断非断,或完全断。
所以,设置敷铜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大地线面积和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