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过程的博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51
公共政策中的利益博弈及其应对策略一、概述公共政策是政府针对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推出的程序和措施。
与市场经济不同,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益的需求。
利益博弈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这需要政府进行权衡和平衡。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中的利益博弈及其应对策略。
二、利益相关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政府部门:政府作为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主体,其利益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等。
2.公共利益组织:这些组织通常代表着公共利益,包括环保组织、人权组织等。
它们的利益在于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3.利益集团:利益集团通常是指企业或行业组织,它们通常代表着特定的利益诉求,如经济利益、市场份额等。
4.个人和社会团体:这些人或组织通常代表着个人和社会的利益诉求,包括消费者利益、民主权利等。
三、利益博弈利益博弈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常态。
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利益之间的冲突等。
政府需要权衡和平衡不同的利益诉求,制定出符合整个社会的公共政策。
1. 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公共政策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各种利益诉求并存,如何在满足各方利益的同时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难题。
比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环境保护组织要求政府限制企业的排放,而企业或行业组织则要求政府放宽排放限制,以保证经济发展。
2. 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竞争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往往竞争着争取政策的支持和资源的配置,形成利益竞争。
例如,利益集团之间经常会通过游说、捐赠等方式争取政策支持,而政府部门则会根据不同的利益诉求进行资源的分配和权利的调整。
3. 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障碍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另一个难点是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障碍。
公共政策的博弈论原理、博弈论改进及部分公共政策领域的博弈论分析孟磊(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在公共政策领域,一切活动与选择都具有博弈行为的性质。
由于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接受者的立场、信息等因素不同,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博弈模型。
通过博弈论的数学工具对博弈性质进行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便于我们理解某项公共政策的原因与结果,并可以指导政策制定者对现有政策进行优化改进,使之实现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
本文大致从原理描述、改进范例、分析领域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博弈论;政策改进;政策分析The Game Theoretical Principle & Improvement of Public Policy and the GT Analysis in some Public Political FieldsLevy Mencius ( Meng L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 Hubei Province , 430074 , China)Abstract:In the domain of Public Policy , all activities and choices possess the nature of Game Theoretical behaviors . As Policy-makers and Policy-receivers share diverse standpoints and information , the execution process of Public Policy constitutes a special Game Theoretical model . 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Game Theoretical behaviors with mathematical instruments can make us a convenience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outcome of a certain public policy , so as to guide the Policy-makers to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current public policies to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total social utility . It is generally researched in three aspects –principle description , reformation instance , and policy analysis .Key Words:Game Theory ;Political Improvements ;Political Analysi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目录: (II)引言: ....................................................................................................................... .1正文:. (1)一、公共政策的博弈性与改进可能: (1)1.1 公共政策的博弈性概述: (1)1.2 公共政策的改进可能概述: (2)二、公共政策的博弈论改进实例: (3)2.1关于取消国有银行之间小额本地跨行转账费的讨论: (3)2.2关于火车站增设“免等窗口”的讨论: (4)三、对部分公共政策领域的博弈探讨: (4)3.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博弈: (4)3.2 从分配领域谈公共政策博弈: (6)3.3 房地产泡沫的博弈分析: (6)3.4 形象工程营建的博弈分析: (8)四、其他形式的公共政策: (9)4.1 公共政策的基础——法律: (9)4.2 公共政策的补充——道德: (10)结束语 ....................................................................................................................... .12 致谢 ...................................................................................................................... ..12 参考文献 ....................................................................................................................... .12引言:作为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三大理论(博弈论、运筹学、决策论)之一,博弈论思想在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应用广泛,博弈论模型常常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直接利益或间接利益的冲突与交互。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论分析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者在相互作用时行为和决策的学科,其在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公共政策制定也是一个博弈过程。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各方的利益和态度,并考虑这些因素将如何影响政策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论分析。
一、博弈论基础博弈论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决策互动的学科。
博弈论的核心概念是“策略”,即参与者面对可能的情境所采取的行动方案。
每个加入者都是独立的,即没有一个加入者的行动会影响另一个人的选择。
博弈论常用的模型是“囚徒困境”,这个模型通过两个囚犯被捕时分别选择认罪或不认罪向读者展示了合作的益处以及依赖于自我利益的负面影响。
这个模型揭示了协作和自利之间的冲突,是博弈论研究的基石。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相互作用的行为者也面临这样的决策。
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政策利益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方。
这种复杂的互动需要局部和全局的博弈论分析。
二、博弈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应用政策制定通常意味着确定一个特定政策的最佳途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不同部门或团体的利益可能会发生冲突,进而导致不同意见的碰撞。
博弈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以了解这些冲突和不公平的因素,并帮助他们制定最佳决策。
1.博弈论强调合作博弈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当参与者的利益相互补充时,他们将倾向于合作。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合作是必要的。
例如,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社会各层次互相合作,可以集中资源解决问题。
政府和居民之间也需要合作,以确保交通运输的顺畅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各方的利益是有益的。
2.博弈论强调分配博弈论还需要考虑收益的分配。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和权益的分配问题,以寻找最佳平衡点,以保障各方利益。
例如,当政府考虑能源政策时,不同的能源供应商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政权将需要考虑如何在支持一种能源的同时,尊重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利益。
3.博弈论强调信任博弈论强调的另一个概念是“信任”。
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引言: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是实现国家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重要保障,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博弈常常成为制约和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现象及其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背景分析中国的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等多个利益相关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和目标常常存在差异。
其中,政府部门作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往往追求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企事业单位追求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社会组织关注特定利益群体的权益;而公众则期待政策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
二、利益博弈的现象1. 利益分配不公:在一些政策领域,利益分配不公问题凸显。
政府部门往往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偏向于满足某些特定利益群体的需求,导致其他群体的利益受损。
2. 利益叠加与冲突: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在某些领域可以叠加,但在其他领域可能存在冲突。
企事业单位往往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支持和优惠,而政府则需要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3. 利益转移和代际债务:政府部门在推行某些社会政策时,常常需要通过财政调控进行资源转移,这可能会导致代际债务的产生。
三、利益博弈对政策执行的影响1. 政策执行效率低下:在利益博弈的影响下,政策的执行可能受到各方利益的制约而效率低下。
政策落地难、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时有发生。
2. 创新与改革受阻:一些政策执行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但由于多方面利益的博弈,改革和创新的意愿受到限制,政策执行的改善受到阻碍。
3. 社会不满情绪增加:利益博弈不会满足所有人,影响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一些公众对政策执行的不满情绪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四、应对策略1. 建立科学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合理需求,建立科学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每个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完善沟通与协调机制: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协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反馈,尽可能减少利益博弈所带来的问题。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博弈行为分析——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解读摘要:将博弈概念引入政策分析,构建政策执行的博弈模型,有助于我们分析上下级政策执行主体特别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分析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博弈行为来解读长期存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博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执行是政策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
西方理论界关于政策执行的定义与内涵不一而足,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行动理论、组织理论、因果理论、管理理论、交易理论、系统理论、博弈理论、演化理论等。
其中将博弈概念引入政策分析而兴起的政策执行博弈模型对于我们分析政策执行主体之间的关系很有启发意义,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博弈行为来解读长期存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分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
一般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非是对付中央政策之策,它实际上是借“创造性地执行中央政策”或“把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而把中央政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是一种异化了的政策变通。
从本质上来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产生的根源无非是利益的驱动以及利益驱动下的理性行为选择,因此我们则更倾向于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视为相关政策主体——即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地方政府基于利益得失的考虑而与作为政策制定者的中央政府进行的一种博弈过程1。
从两级政府在政策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来看,中央权威赋予了所有政策合法性与驱动力。
而面对中央政府的权威,地方政府作为执行机构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而是会采取一些手段来和中央政府进行互动,诱使决策层在执行1丁煌, 定明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案例分析与博弈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层的回应下有限地接受其政治意见,从而在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妥协而互相依赖,并最终将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到底的关系。
公共政策执行的博弈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博弈模型分析政策执行实际上是多个执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所进行的各种策略相互博弈的过程。
尤其是政策制定主体与执行主体所构建的上下两级博弈成为主导政策执行的实践方向。
如何确保上级政策制定意图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又保证各执行主体的利益。
一套博弈模型将系统解释这一两难的格局。
公共政策博弈模型加州大学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指出:再好的政策方案,如果没有正确、有效的执行,仍将导致失败。
其实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存在交易或妥协,这是目前政策执行偏差的一个主要因素。
政策实施与政策制定意图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政策执行中的灵活性是不可或缺的。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灵活性可能成为某些官员保护自身利益的借口,使之对看起来威胁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进行过滤或重新解释。
总之,无论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还是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这都是基于各方利益相互利益博弈的过程一、公共政策执行博弈的基本要素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尤金巴德克将政策执过程看成是一种“游戏”或赛局,其中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博弈参与者;(2)策略集合;(3)博弈的信息;(4)博弈的规则;(5)博弈的结果。
1博弈的参与者。
又称“游戏”的局中人,是指参与公共政策执行博弈的主体。
在公共政策执行博弈模型中,博弈主体包括上级政策制定者和下级政策执行者。
上级在政策制定之后,通过各种政治、法律和行政手段保证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
而下级则要按照上级的要求,通过使用行政资源执行政策。
在执行过程中,为了保障政策执行的灵活性,下级政策执行者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2、策略集合。
又称为策略利害关系之和。
它指每个政策执行主体在进行政策执行时可以选择的策略方式。
在政策执行中,上下级的策略集合实际上不平等的。
上级执行主体对下级一般采取奖励和惩戒等策略。
而下级执行主体,由于要应对上级的正反两种决策,因此衍生出多种应对策略。
3、博弈的信息。
即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共政策主体所获取的信息。
在政策执行的博弈中,上下级政策执行主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不同的。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博弈分析作者:许世丹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公共政策目标能够实现的重要环节,公共政策执行中政府同公共政策执行者之间基于激励与约束机制之上存在一个博弈过程,博弈的最终结果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文章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视角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和政策执行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得出相关启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激励与约束机制;政策执行;博弈分析;公共政策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12-0051-03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实质是政府和政策执行者的长期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政府对政策执行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政策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政策曲解执行、政策替代执行等问题。
正如诺思所言:“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或更严格地说,是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制度定义和限制了个人的决策集合。
”一、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博弈分析的理论基础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它的英文名为Game Theory,我们可以把博弈论通俗地理解为一种关于游戏的理论。
它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且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选择”。
概括来说,博弈论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以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特恩为代表的合作型博弈理论;另一类是以约翰.纳什为代表的非合作博弈理论。
在经济学中,博弈论强调人都是理性的,也就是“经济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人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根据博弈论的观点,作为委托人的中央政府(政策执行主体)与作为代理人的地方公务人员(政策执行者)在一致的政策目标下,所追求的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中央政府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它所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长期利益最大化,政策目标能够完全、彻底的被施行;而地方各级政策执行者所追求的是内部人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公共政策执行失效过程中,就产生了非合作博弈的两方政策执行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