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寄生虫病影像诊断 PPT
- 格式:ppt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8
22 寄生虫感染与肺部疾患本文主要叙述寄生于肺部和在一定发育阶段或一定条件下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和损害肺的各种寄生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
22.1 主要寄生于肺部的寄生虫22.1.1 卡氏肺孢于虫肺孢子虫是Chagas(1909)首先在脉鼠肺中发现。
人体肺孢子虫感染最早发现是由Van der Meer等(1942)在一先天性心脏缺损的患儿肺中检获的。
目前对本虫的形态、生活史还未完全了解。
曾有人将本虫视为真菌,近来已将它列为原虫。
然而,近几年的资料又认为该虫的核糖体RNA序列示为真菌,超微结构也显示可能是原始真菌。
所以,它的分类地位尚待解决。
Vanek等(1952)、Campbell(1972)根据本虫染色标本的形态、电镜观察和其所致的肺部病理变化推测本虫的生活史是在肺泡内完成的。
肺泡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纤连蛋白(Fn)结合的整联蛋白受体是卡氏肺孢子虫附着的介质。
卡氏肺孢子虫可以引起肺孢子虫性肺炎(PCP),其典型病变为肺泡间质浆细胞浸润。
疾病多见于两种人:一种是婴幼儿、早产儿和营养不良者,另一种是任何年龄的先天性免疫缺陷或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和长期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
如Haworth(1967)报告13例婴儿胞腺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患者中有3例并发肺孢子虫性肺炎;Burke等(1973)收集已报告的350例肺孢子虫性肺炎病例资料,提示其中有302例是有先天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他本人接触的46例病人中有45例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国内陈志让等(1981)也报告过一例先天性胸腺淋巴组织发育不全合并肺孢子虫性肺炎的病例。
此外,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已有许多报道本病见于外表正常的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同性恋患者。
由于AIDS的流行,80年代PCP发病率已由60年代平均65例/年上升至2万一6万例/年,而且是AIDS最主要的先兆症状。
本病临床上分为乳儿型或流行型(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和儿童或成年型(低反应性肺孢子虫病)。